黃元御

《素問懸解》~ 卷十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三 (1)

1. 六元正紀大論(八十一)

黃帝問曰:六化六變,勝復淫治,甘苦辛鹹酸淡先後,余知之矣。夫五運之化,或從天氣,或逆天氣,或從天氣而逆地氣,或從地氣而逆天氣,或相得,或不相得,余未能明其事。欲通天之紀,從地之理,和其運,調其化,使上下合德,無相奪倫,天地升降,不失其宜,五運宣行,勿乖其政,調之正味從逆奈何?

白話文:

黃帝問道:六氣化生六種變化,才能調節過度和不足,使甘、苦、辛、鹹、酸、淡這六種味道依次出現,這些我已經知道了。但這五運的變化,有的順應天氣,有的與天氣相逆,有的順應天氣但與地氣相逆,有的順應地氣但與天氣相逆,有的互相配合,有的互相排斥,我還沒有弄清楚它們之間的關係。我想通曉天體運行規律,遵循地氣運行道理,調和五運的運行,調整它們的變化,使天地間陰陽調和,不互相侵犯,天地氣候升降正常,五運順利運行,不違背自然規律。怎樣根據五味與五運的相對關係來調整呢?

六化,六氣之正化,六變,六氣之災變,勝復淫治,五味補瀉先後之宜,詳「至真要論」中。五運之化,或從司天之氣,或逆司天之氣,或從司天之氣而逆司地之氣,或從司地之氣而逆司天之氣,或與六氣相得,或不相得,言運氣之錯綜不一也。通天之紀,從地之理(「陰陽應象論」:天有八紀,地有五理,治不法天之紀,不用地之理,則災害至矣),明天紀而順地理也。調之正味,適其從逆,即下文所謂藥食之宜也。

白話文:

六化與六變:

六化是六氣的正常變化,六變是六氣異常的變化。六化和六變的盛衰交替,以及五味補瀉的先後順序,在《至真要論》中都有詳細記載。

五運變化:

五運的變化,有時順應天上的氣運,有時逆行天上的氣運,有時順應天上的氣運,卻逆行地上的氣運,有時順應地上的氣運,卻逆行天上的氣運,有時與六氣相合,有時不相合,這說明運氣錯綜複雜,不盡相同。

通天與理地:

通天的紀律,應順應地上的道理(《陰陽應象論》說:天上分為八個紀,地下分為五個理,如果治理不符合天上的紀律、不用地下的道理,就會導致災害),既要理解天上的規律,也要順應地上的地理。

調和正味:

調整食物的滋味,適應順從和逆行的不同情況,這就是下文中提到的藥食的應用。

岐伯稽首再拜對曰:昭乎哉問也!此天地之綱紀,變化之淵源,非聖帝孰能窮其至理歟!臣雖不敏,請陳其道,令終不滅,久而不易。

白話文:

岐伯恭敬再拜說:您的問題問得明察啊!這是天地運行的法則,萬物變化的根源,不是聖帝明君,誰能探究到它的究極之道呢?我雖然才疏學淺,但願意陳述我的見解,希望它能長久不滅,傳承不息。

六氣升降,五運往來,此天地之綱紀,變化之淵源,德化政令,勝復淫治,所由生也。

帝曰:願夫子推而次之,從其類序,分其部主,別其宗司,昭其氣數,明其正化,可得聞乎?

類序者,六氣以類相序,如辰戌之年,上見太陽是也。部主者,六氣上下,各有分部,以主時令也。宗司者,總統為宗,分主為司也。氣數者,六氣迭遷,各有其數也。正化者,非位為邪氣,當位為正化也。

白話文:

  • **相序:**六種氣候按照它們的性質依次出現,比如辰戌年的天氣,上半月是太陽控制,下半月是太陰控制。
  • **支配:**六種氣候上下升降,各有其主控的時間,來支配氣候變化。
  • **主持:**總司令為宗,分派的主將為司。
  • **數值:**六種氣候交替出現,各有其一定規律。
  • **正邪:**不在自己本位上的氣候是邪氣,在自己的本位上的氣候是正氣。

岐伯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氣,金木水火士運行之數,寒暑燥濕風火臨御之化,則天道可見,民氣可調,陰陽卷舒,近而無惑,數之可數者,請遂言之。

白話文:

岐伯說:首先確定年度,瞭解當年的氣候特徵。金、木、水、火、土五行運行的規律,寒、暑、燥、濕、風、火的交替變化,這樣才能洞悉天道的運行規律,調節人體氣機。陰陽之氣的交替盛衰,我們只要掌握其中的規律,就能避免困惑。可以預測的部分,請詳加說明。

先立其年者,先立其年歲之干支也,干支立則知五運運行之數,六氣臨御之化,天道可見,民氣可調,陰陽之卷舒,近在目前而無惑,此數之可數者也。

白話文:

首先要確定一個人的年歲,也就是要確定年歲的天干地支。天干地支確定後,就能知道五運(木火土金水)的運行規律和六氣(風寒暑濕燥火)的變化規律,從而推知天道的運轉和人的氣血變化。如此,陰陽的變化就一目瞭然,沒有什麼疑惑的地方了。這就是可以數算的範圍。

帝曰:太陽之政奈何?岐伯曰:辰戌之紀也。

太陽,太角,太陰

壬辰,壬戌

其運風,其化鳴條啟坼,其變振拉摧拔,其病眩掉目瞑。

太角(初正)少徽,太宮,少商,太羽(終)

壬為陽木,故曰太角,壬辰、壬戌,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濕土在泉,中為太角木運。後文仿此。中運統主一歲,一歲之中,又分五運。應地者靜,是為主運,主運則初運起角(陽年為太,陰年為少),二運為徵,三運為宮,四運為商,五運為羽,歲歲相同。應天者動,是為客運,客運則壬年陽木起太角,丁年陰木起少角,戊年陽火起太微,癸年陰火起少徵,歲歲不同。注初終者,記主運也。

白話文:

壬是屬陽的木,所以稱作太角。壬辰和壬戌這兩年,太陽寒水掌管天空,太陰濕土處於泉水之中,中間則為太角木的運行。後面的文字依此類推。

中間的運行統管一年,一年之中又分為五種運行。應地運行是靜止的,是主導的運行,主導的運行則第一個運行是角(陽年為太,陰年為少),第二個運行是徵,第三個運行是宮,第四個運行是商,第五個運行是羽,每一年都是相同的。

應天的運行是變動的,是客運,客運則壬年屬陽的木起太角,丁年屬陰的木起少角,戊年屬陽的火起太徵,癸年屬陰的火起少徵,每一年都不同。

註解:初終指的是關於主導的運行的記載。

丁壬木運之年,主客皆起於角,氣得四時之正,故曰初正也。

太陽,太徵,太陰

戊辰,戊戌,同正徵(「五常政大論」:赫曦之紀,上羽與正徵同)

其運熱,其化暄暑郁懊,其變炎烈沸騰,其病熱鬱。

太徽,少宮,太商,少羽(終)少角(初)

太陽,太宮,太陰

甲辰(歲會)同天符

甲戌(歲會)同天符

其運陰埃,其化柔潤重澤,其變振驚飄驟,其病濕下重。

太宮,少商,太羽(終),太角(初)少徵

太陽,太商,太陰

庚辰,庚戌

其運涼,其化霧露蕭飋,其變肅殺凋零,其病燥,背瞀胸滿。

太商,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少宮

太陽,太羽,太陰

丙辰天符,丙戌天符

其運寒,其化凝慘凜冽,其變冰雪霜雹,其病大寒流於溪谷。

太羽(終),太角(初),少徵,太宮,少商

凡此太陽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先天,天氣肅,地氣靜,寒臨太虛,陽氣不令,寒政大舉,澤無陽焰,則火發待時,少陽中治,時雨乃涯,止極雨散,還於太陰,云朝北極,澤流萬物,濕化乃布,水土合德,上應辰星、鎮星,其政肅,其令徐,其谷玄黅,寒敷於上,雷動於下,寒濕之氣,持於氣交,民病寒濕,發肌肉萎,足痿不收,濡泄血溢。

白話文:

所有這些屬於太陽支配天象的運作,氣候運行順應自然規律。天氣乾燥,地氣平穩,寒氣臨近虛空,陽氣無法控制,寒氣力量強盛,湖澤中沒有陽光,那麼火氣蓄勢待發。少陽居於中間統領,適時降雨,暴雨停止後,雨散開歸於太陰。雲彩向北極飄動,湖澤滋潤萬物,濕氣擴散,水土相融。與天上的辰星、鎮星呼應,它的運作規律,它的命令緩慢,它的穀物為玄黑色。寒氣覆於地面,雷聲從下方轟鳴,寒濕之氣,在氣候交替時盛行,百姓容易患上寒濕病,導致肌肉萎縮,足部痿軟無法回縮,出現大小便失禁和出血。

太陽寒水司天,故天氣肅。太陰濕土在泉,故地氣靜。寒水勝火,故火發待時。至三之主氣相火當令,故時雨乃涯(涯,盡也,水岸曰涯),止極雨散。四氣以後,太陰濕土司權,故云朝北極,澤流萬物,濕化乃布。其谷玄黅,玄水色,黅土色也。雷動者,陽鬱於濕土也。

白話文:

當太陽屬性的寒水主宰天氣時,天氣會變得冷冽。而太陰屬性的濕土存在於泉水之中,因此地氣會很安定。寒水勝過火氣,所以火氣的發作會等待時機。等到季節走到太陽屬性的主氣相火掌權的時候,下過一陣雨後就會停歇,暴雨也散去。四季更迭結束後,太陰屬性的濕土掌權,所以會出現「朝向北極,澤水滋潤萬物」的情況,濕潤氣息也隨之擴散開來。這時生長的穀物顏色深黑,這是因為它們帶有玄水的黑色和濕土的深褐色。雷鳴的產生是因為陽氣被濕土所困。

初之氣,地氣遷,氣乃大溫,草乃早榮,民乃厲,溫病乃作,身熱頭痛,嘔吐,肌腠瘡瘍。

初之氣,少陽相火司令,上年在泉之地氣至此而遷,氣大溫,草早榮,民生溫熱之病。

二之氣,大涼反至,寒乃始,火氣遂抑,草乃遇寒,民乃慘,民病氣鬱中滿。

二之氣,陽明燥金司令,寒水將生,故寒始火抑。

三之氣,天政布,寒氣行,雨乃降,民病寒,反熱中,心熱瞀悶,癰疽注下,不治者死。

三之氣司天,太陽寒水用事,故天政布,寒氣行。寒閉皮毛,郁其內熱,反生熱中之病。

四之氣,風濕交爭,風化為雨,乃長乃化乃成,民病大熱少氣,肌肉萎,足痿,注下赤白。

四之氣,厥陰風木司令,不勝主氣之太陰濕土,故病如此。

五之氣,陽復化,草乃長乃化乃成,民乃舒。

五之氣,少陰君火司令,故草長民舒。

終之氣,地氣正,濕令行,陰凝太虛,埃昏郊野,民乃慘淒,寒風以至,反者孕乃死。

終之氣,太陰濕土司令,故濕令行。反者土被木賊,故孕死。(民慘淒,寒風至者,終之主氣也)

白話文:

在「終」氣候中,太陰濕土主導,因此會有濕邪流行。一旦相反,水濕就會被木氣所侵害,導致孕育死亡。(民間慘淒悽,寒風來臨,這是「終」氣候的主要特徵)

故歲宜苦以燥之溫之,必折其鬱氣,先資其化源,抑其運氣,扶其不勝,無使暴過而生其疾,適氣同異,多少制之,同寒濕者燥熱化,異寒濕者燥濕化,故同者多之,異者少之,用寒遠寒,用涼遠涼,用溫遠溫,用熱遠熱,食宜同法,食歲谷以全其真,避虛邪以安其正,有假者反常,反是者病,所謂時也。

白話文:

因此,年老的人應該服用苦味藥物來乾燥、溫暖身體,一定要化解鬱結之氣,首先幫助消化系統發揮作用,抑制津液運行,幫助虛弱的臟腑功能,不要讓身體突然過度勞累而生病。適應天氣冷暖變化時,不同的情況應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受寒濕影響的,應以乾燥溫熱的方式調理;受寒或濕影響的,應以乾燥溫潤的方式調理。因此,對於相同的影響因素,應加強調理;對於不同的影響因素,應減弱調理。用寒性藥物調理寒證,用涼性藥物調理涼證,用溫性藥物調理溫證,用熱性藥物調理熱證。飲食也應採用相同的方法,食用當季食物以保持身體健康,遠離有害物質以安撫正氣。違反常規的人容易生病,這就是所謂的「時」。

太陽寒水司天,寒則宜溫。太陰濕土在泉,濕則宜燥。折其鬱氣,抑寒水之太過也(折其鬱氣,解見篇末)。資其化源,扶二火之不及也(木為火之化源)。適其司天在泉之氣同異,多少而節制之,運同天地之寒濕者(如太角、太徵、太商),則酌其燥濕所宜而用之,同者多用以勝之,異者少用以調之。有假者則反其常用之法,若反是者則益其病,所謂因時而制宜也。

白話文:

當太陽寒水之氣主宰天空時,天氣寒冷,宜溫補。太陰濕土之氣位於泉源之下,天氣潮濕,宜燥熱。驅散濕氣,抑制寒水之氣過盛(驅散濕氣,見篇末註釋)。滋養化生之源,扶助陽氣和陰氣之不足(木是火氣的化生之源)。

根據太陽寒水和太陰濕土在天空和泉源下所表現出的氣候差異和強弱,進行調節,效仿天地間寒濕的變化(例如太角、太徵、太商等音律)。酌量使用燥熱或濕潤的藥物,相同的氣候多用相應藥物以戰勝寒濕,不同的氣候少用相應藥物以調整。

有時候需要採用相反的治療方法,如果與病情相悖就會加重病情。這就是所謂的「因時制宜」。

註釋:

  • **折其鬱氣:**宣通鬱滯之氣。

帝曰:善。陽明之政奈何?岐伯曰:卯酉之紀也。

陽明,少角,少陰

丁卯(歲會)丁酉,同正商(委和之紀,上商與正商同)

其運風清熱。

少角(初正),太徵少宮,太商,少羽(終)

丁年歲木不及,為司天燥金所勝,則金兼木化,以少角而同正商,所謂委和之紀,上商與正商同也。凡不及之年,皆兼勝復之氣,風者運氣也,清者勝氣也,熱者復氣也。余少運仿此。

白話文:

年輕人先天元氣不足,被天上的燥金剋制,於是燥金兼併元氣,所以音調高亢卻與正律一致,這就是所謂的「委和之紀」,即高音與正音相同。凡是先天元氣不足的年份,都會兼具「勝氣」和「復氣」的特質。風代表運氣,清代表勝氣,熱代表復氣。我在年輕時所作的推演就遵循這個原理。

陽明,少徵,少陰

癸卯(同歲會)癸酉(同歲會)同正商(伏明之紀,上商與正商同)

其運熱寒雨。

少徵,太宮,少商,太羽(終),太角(初)

陽明,少宮,少陰

己卯,己酉

其運雨風涼。

少宮,太商,少羽(終),少角(初),太徵

陽明少商少陰

乙卯(天符)乙酉(歲會太一天符)

同正商(從革之紀,上商與正商同)

其運涼熱寒。

少商,太羽(終),太角(初)少徵,太宮

陽明,少羽,少陰

辛卯,辛酉

其運寒雨風。

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少宮,太商

凡此陽明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後天,天氣急,地氣明,陽專其令,炎暑大行,物燥以堅,淳風乃治,風燥橫逆,流於氣交,多陽少陰,燥極而澤,云趨雨府,濕化乃敷,金火合德,上應太白、熒惑,其政切,其令暴,其發躁,其谷白丹,間谷命太者,其耗白甲品羽,清先而勁,毛蟲乃死,熱後而暴,介蟲乃殃,勝復之作,擾而大亂,清熱之氣,持於氣交,蟄蟲乃見,流水不冰,民病咳嗌塞,癃悶,寒熱發暴振慄。

白話文:

以上這些屬於陽明主宰天空的政令,氣化的運行順應後天,天氣猛烈,地氣光明,陽氣獨專其命令,炎熱的暑氣大行其道,萬物乾燥而堅固,清順的風調治理一切,風燥交替運行,流注於氣候交接之處,陽氣多而陰氣少,乾燥極致而產生水沢,雲氣前往雨府,濕氣化生然後滋潤萬物,金星和火星會合相生,天上應合太白星和熒惑星,它們的政令嚴厲,命令急暴,其發作猛烈,其穀物是白色和丹色,間中的穀物命運定過於太過,其耗損為白色甲蟲和羽鳥,清氣先到而有力,毛蟲因此死亡,熱氣先到而猛烈,介殼蟲因此受災,勝熱之氣運作,擾動天地而大亂,清熱之氣堅持於氣候交接之處,蟄伏的蟲子因此顯現,流水不結冰,人會患上咳嗽、咽喉閉塞、悶熱、寒熱暴發,顫抖不已。

陽明燥金司天,故天氣急。少陰君火在泉,故地氣明。燥金為君火所制,故陽專其令,炎暑大行。金為火制,故物燥以堅。木無所畏,故淳風乃治。金木兼見,故風燥橫逆,流於氣交。陽多陰少,火旺濕生,故燥極而澤,濕化乃敷。雨府,濕盛之所,故云趨之。其谷白丹者,白為金色,丹為火色,化於天地之正氣,所謂歲谷也。

白話文:

陽明屬金,司掌天氣,因此天氣急促。少陰屬火,隱藏在地下深處,因此地氣明亮。乾燥的金屬受到君火剋制,導致陽氣過盛,炎熱夏季盛行。金屬被火剋制,因此萬物乾燥堅硬。木屬不受影響,所以涼風得以調節。金屬和木屬同時出現,因此風勢乾燥且橫逆,影響氣候變化。陽氣過盛,陰氣不足,火氣旺盛,濕氣產生,因此乾旱極致後會降雨,濕氣得到潤澤後才得以散發。雨府是濕氣聚集的地方,因此說雨水會聚集在那裡。白色代表金屬,紅色代表火,化作天地間的正氣,就是所謂的穀物。

問谷命太者,左右四間之氣,太者氣厚,故能生成也。白甲屬金,金為火勝,故色白而有甲者耗減。品羽屬火,火勝水復,故上品之羽亦耗。歲半以前,天氣主之,燥金在前,故清先而勁。木受金刑,毛蟲乃死。歲半以後,地氣主之,君火在後,故熱後而暴。金受火刑,介蟲乃殃。

白話文:

詢問穀物豐收的原因,是左右四方的氣候適宜。氣候適宜,氣勢強盛,所以能讓穀物生長茁壯。白色外殼屬金,金被火剋制,所以外殼白而甲殼堅硬時,穀物會減產。穀物上品的羽翼屬火,火剋制水後又會復生,所以羽翼優良的穀物也會減產。收穫時間在一年過半之前,受天氣影響,乾燥的金氣當先,所以穀物先清澈再強健。木氣受金氣剋制,毛蟲就會死亡。收穫時間在一年過半之後,受地氣影響,強盛的火氣在後,所以穀物先溫熱再暴長。金氣受火氣剋制,介殼類昆蟲就會受到災害。

火既勝金,水又復火,故勝復之作,擾而大亂,清熱之氣,持於氣交。君火司地,故蟄蟲乃見,流水不冰。金被火刑,故咳逆嗌塞。君火在泉,故癃閟。火被金斂,故寒熱振慄。

白話文:

由於火勝金,水又剋制火,因此勝復交作,造成嚴重混亂。清熱之氣保持在氣體交替之處。當君火在土中運行時,冬眠的昆蟲就會出現,流水也不會結冰。金被火刑剋,所以會咳嗽、呼吸不順、喉嚨阻塞。君火在水管中運行時,會導致小便不通。火被金斂藏時,會出現寒熱交替、身體發抖。

初之氣,地氣遷,陰始凝,氣始肅,水乃冰,寒雨化,其病中熱脹嘔,鼽衄嚏欠,面目浮腫,善眠,小便黃赤,甚則淋。

白話文:

初冬時分,地氣開始變化,陰氣逐漸凝聚,天氣轉冷,水開始結冰,寒雨消散,身體容易出現以下症狀:

  • 內熱上蒸,導致嘔吐
  • 傷風流鼻血,頻繁打噴嚏
  • 面部浮腫,嗜睡
  • 小便黃赤,嚴重時出現淋漓不盡

初之氣,太陰濕土司令,濕旺木鬱,生氣不達,故陰凝氣肅,水冰雨寒不改。去冬寒水之化,濕盛胃逆,甲木不降,戊土被克,故中熱而生脹嘔。相火刑金,故鼽衄嚏欠(甲木化氣相火)。肺金上逆,故面目浮腫。膽熱,故善眠。土濕木鬱,不能泄水,故小便黃赤淋澀也。

白話文:

一開始的節氣,太陰濕土主事,濕氣旺盛導致肝氣鬱結,生氣無法暢通,因此陰氣凝結、天氣肅殺,水冷雨寒持續不斷。上一個冬天寒冷的水氣變化,濕氣過盛導致胃氣上逆,肝木無法斂藏,脾土受克,因此內熱產生,出現脹氣和嘔吐。心火刑剋肺金,因此出現鼻塞、流鼻血、打噴嚏(肝木化氣為心火)。肺金上逆,導致面部浮腫。膽氣過熱,因此容易嗜睡。脾土濕沉、肝木鬱結,無法利水,因此小便黃赤、排尿困難。

二之氣,陽乃布,物乃生榮,民乃舒,厲大至,民善暴死。

二之氣,少陽相火司令,故陽布物榮,民舒厲至。

三之氣,天政布,涼乃行,燥熱交合,燥極而澤,民病寒熱。

三之氣司天,陽明燥金主令,故涼乃行。三氣以後,在泉之君火司氣,故燥熱交合。四之客氣為太陽寒水,主氣為太陰濕土,故燥極而澤。三之主氣以相火當令,為三之客氣清涼所閉,故民病寒熱。

白話文:

三季之氣主宰於天,陽明屬燥金,主導令氣,因此涼氣運行。三季之氣之後,泉下之君火主導氣候,因此出現燥熱交替的現象。四季的外來之氣為太陽寒水,主導之氣為太陰濕土,因此燥氣達到極點後就會滋潤。三季的主導之氣以相火掌令,被三季的外來清涼之氣所阻隔,因此民眾容易出現寒熱的疾病。

四之氣,寒雨降,病暴僕,振慄譫妄,少氣嗌乾引飲,骨痿便血,癰腫瘡瘍,及為心痛瘧寒之疾。

四之氣,太陽寒水司令,四氣以後,在泉之君火司氣,寒閉皮毛,郁其內熱,故為病如此。

五之氣,春令反行,草乃生榮,民氣和。

五之氣,厥陰風木司令,合在泉君火之化,勝主氣之燥金,故草榮民和,秋行春令。

終之氣,陽氣布,候反溫,蟄蟲來見,流水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溫。

終之氣,少陰君火司令,又合君火在泉之化,主不勝客(終之主氣,太陽寒水),故氣候如此。

歲宜以咸以苦以辛,汗之清之散之,折其鬱氣,資其化源,安其運氣,無使受邪,以寒熱輕重少多其制,同熱者多天化,同清者多地化,用涼遠涼,用熱遠熱,用寒遠寒,用溫遠溫,食宜同法,食歲谷以安其氣,食間谷以去其邪,有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亂天地之經,擾陰陽之紀也。

白話文:

每年的養生原則應以鹹、苦、辛三種味道為主,通過出汗、清熱、疏散的方法,消除積鬱之氣,促進新陳代謝,穩定運化功能,防止邪氣侵犯。對於寒熱輕重的不同徵象,應採用適當的調理手段,同屬熱性的疾患多採用清涼的療法,同屬清熱的疾患多採用溫熱的療法,同屬寒性的疾患多採用溫熱的療法,同屬溫性的疾患多採用清涼的療法。飲食調理也應遵循類似的原則,食用季節性穀物以安定氣血,食用非季節性穀物以祛除邪氣。如有特殊情況,可採用相反的調理方法。這些原則遵循自然規律,違背這些原則會擾亂天地運行的規律,破壞陰陽的平衡。

陽明燥金司天,天氣收斂,故宜辛苦汗散。少陰君火在泉,地氣溫熱,故宜鹹苦清瀉。歲運不及,故安其運氣,無使受邪。是年上清下溫,以寒熱之輕重而少多其制,寒重則多用溫熱,熱重則多用清涼,輕者則少之。運同在泉之熱者,則多用司天清涼之化(如少徵),運同司天之清者,則多用在泉溫熱之化(如少商)。有假者,則反其法也。

白話文:

陽明:燥金主導天界,天氣收斂,因此適合發散汗液。

少陰:君火位於地底,地氣溫熱,因此適合用鹹苦藥物清瀉泄熱。

如果流年不利,那麼就順應運氣,不要讓身體受邪氣侵擾。

今年上部天氣清涼,下部溫暖,要根據寒熱的輕重程度使用不同藥方。寒症重就多用溫熱藥物,熱症重就多用清涼藥物,輕微的則少用。

如果運勢與地底的溫熱天氣相應,那麼就多用主導天界的清涼藥物(如少徵穴)。

如果運勢與主導天界的清涼天氣相應,那麼就多用位於地底的溫熱藥物(如少商穴)。

如果出現變動,就反其法而用。

帝曰:善。少陽之政奈何?岐伯曰:寅申之紀也。

少陽,太角,厥陰

壬寅(同天符)壬申(同天符)

其運風鼓,其化鳴條啟坼,其變振拉摧拔,其病掉眩支脅驚駭。

太角(初正)少徵,太宮,少商,太羽(終)

少陽,太徵,厥陰

戊寅(天符)戊申(天符)

其運暑,其化暄囂鬱燠,其變炎烈沸騰,其病上,熱鬱,血溢血泄心痛。

太徵,少宮,太商,少羽(終)少角(初)

少陽,太宮,厥陰

甲寅甲申

其運陰雨,其化柔潤重澤,其變振驚飄驟,其病體重胕腫痞飲。

太宮,少商,太羽(終),太角(初),少徵

少陽,太商,厥陰

庚寅,庚申,同正商(堅成之紀,上徵與正商同)

其運涼,其化霧露清涼,其變肅殺凋零,其病肩背胸中。

太商,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少宮

少陽,太羽,厥陰

丙寅,丙申

其運寒肅,其化凝慘凜冽,其變冰雪霜雹,其病寒,浮腫。

太羽(終),太角(初),少徵,太宮,少商

凡此少陽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先天,天氣正,地氣擾,炎火乃流,陰行陽化,太陰橫流,雨乃時應,風乃暴舉,木偃沙飛,木火同德,上應熒惑、歲星,其政嚴,其令擾,其谷丹蒼,風熱參布,雲物沸騰,寒乃時至,涼雨並起,往復之作,民病寒熱瘧泄,聾瞑嘔吐,上怫腫色變,外發瘡瘍,內為泄滿,故聖人遇之,和而不爭。

白話文:

凡是少陽司天之際的氣象,氣化運行於先天,天氣正氣充足時,地氣卻動盪不安,炎熱之火因而飛流,陰氣運行而陽氣化生,太陰之氣橫流於外,於是適時就會降雨,風勢也迅猛而起,樹木搖曳,沙塵飛揚,木氣與火氣相配合,上應熒惑星和歲星,天象嚴肅,命令擾亂,莊稼結實青綠色,風熱相交雜,雲物翻滾沸騰,寒氣適時而至,清涼的雨水隨之而來,往復這樣的氣候變化,民眾容易患上寒熱瘧疾、泄瀉,耳聾、眼花、嘔吐,心氣上逆、腫脹、面色改變,外發瘡瘍,內有泄瀉、腹脹。因此聖人在遇到這種氣候變化時,採取和順應對而不爭執。

少陽相火司天,故天氣正。厥陰風木在泉,故地氣擾。少陽當令,故炎火乃流,陰行陽化。二之客氣與四之主氣為太陰濕土,火旺土生,熱蒸濕作,故太陰橫流,雨乃時應(以太陰而得相火,濕熱鬱蒸,降為雨水,是謂陰行陽化也)。四氣以後,厥陰司權,故風乃暴舉,木偃沙飛。

白話文:

當少陽之火主宰天空時,天氣就會晴朗。厥陰之風屬木,主宰泉水,所以地氣就會陰擾。少陽之氣當令時,炎熱之火就會流動,陰氣轉變為陽氣。少陽之客氣與太陽之主氣合為太陰濕土,火氣旺盛會滋生土氣,熱蒸濕氣就會產生,所以太陰之氣就會暴烈流動,降雨就會應時而降(太陰之氣得到少陽之火,濕熱鬱積,降為雨水,這就是陰氣轉變為陽氣)。這四種氣候交替之後,厥陰之氣就會掌權,所以風就會陡然而起,樹木傾倒,沙塵飛揚。

其谷丹蒼,丹,火色,蒼,木色也。上下相交,木火同德,風熱參布,雲物沸騰。火騰則水復,故寒乃時至。木勝則金復,故涼雨並起。勝復不已,風閉皮毛,相火內郁,則病寒熱。甲木鬱發,則病痎瘧。乙木鬱沖,則病泄利。甲木上逆,則病聾瞑。甲木刑胃,則病嘔吐(足少陽化氣相火,其經起目銳眥,循耳後,下頸項。

白話文:

穀子顏色青蒼,青色代表木,蒼色代表火。青蒼相交,表示木火協調,風熱交加,雲霧升騰。火氣太盛,就會引起水氣回歸,所以寒氣因此到來。木氣太盛,就會引起金氣回歸,所以涼雨會隨之而降。這種盛衰交替不斷進行,導致風氣閉塞皮毛,相火內鬱,就會導致寒熱病。甲木鬱結發作,就會導致瘧疾。乙木鬱結衝動,就會導致腹瀉腹痛。甲木上升,就會導致耳聾和視物不清。甲木剋制脾胃,就會導致嘔吐。(足少陽經化生的相火,它的經脈從眼睛銳利的部位開始,經過耳後,下行到頸項。

甲木上逆,相火不降,濁氣衝塞,則耳聾目瞑。甲木刑胃,胃氣鬱遏,不能容納水穀,故作嘔吐)。皮毛閉斂,鬱熱在經,則外發瘡瘍。肝膽俱病,脾胃被刑,則內生脹滿也。

白話文:

  • 甲木(肝氣)上逆,相火(心腎相交之火)不降,濁氣阻塞,就會導致耳聾眼瞎。
  • 甲木(肝氣)剋制胃氣,胃氣鬱結阻滯,無法容納食物和水分,因此會嘔吐。
  • 皮膚表面閉塞,熱氣鬱結在經絡中,就會在外部發作瘡瘍。
  • 肝膽同時受病,脾胃受到剋制,就會在體內產生脹滿感。

初之氣,地氣遷,風勝乃搖,寒乃去,候乃大溫,草木早榮,寒來不殺,溫病乃起,其病氣怫於上,血溢目赤,咳逆頭痛,血崩脅滿,膚腠中瘡。

白話文:

初春的陽氣剛剛萌動,地氣開始升騰,風勢增強導致樹木搖動,寒氣逐漸散去,天氣明顯轉暖,草木早早生長。但因寒氣尚未完全消散,所以身體易受寒氣侵襲,導致溫熱病的發生。這種疾病的病氣會上衝於頭部,出現眼睛充血、咳嗽、打噴嚏、頭痛等症狀,嚴重時還會出現崩漏、肋部脹滿,皮膚表層出現瘡瘍。

初之氣,少陰君火司令,故寒去溫來,草木早榮,溫病乃起。金受火刑,故血溢目赤,咳嗽頭痛。木火合邪,疏泄失職,故血崩。乙木鬱塞,故脅滿。火炎血熱,皮毛蒸腐,故膚腠生瘡。

白話文:

一開始的氣候,少陰君火掌管,所以寒冷消退溫暖來臨,草木早早上生長,溫病於是產生。金受火刑罰,所以出血眼睛紅,咳嗽頭痛。木火邪氣結合,疏泄功能失常,所以血崩。乙木鬱積,所以兩脅脹滿。火氣旺盛,血液過熱,皮膚毛孔蒸發腐爛,所以皮膚肌肉生出瘡。

二之氣,火反郁,白埃四起,云趨雨府,風不勝濕,雨乃零,民乃康,其病熱鬱於上,咳逆嘔吐,瘡發於中,胸嗌不利,頭痛身熱,昏憒膿瘡。

白話文:

當陰陽之氣交合不暢,體內鬱熱上沖,白色粉末四散,雲霧匯聚成雨,風無法抑制濕氣,於是下起小雨,人民因此而安康。如果病人在這種情況下,熱氣鬱結在上焦,會導致咳嗽逆嘔,體內濕熱鬱積形成瘡瘍,胸部和喉嚨不適,頭痛發熱,神志恍惚,膿瘡外發。

二之氣,太陰濕土司令,故白埃四起,云趨雨府。風木不勝濕土,雨乃下零。濕盛胃逆,甲木不降,甲木化氣相火,逆而上炎,故上病熱鬱。相火刑肺,則生咳逆。甲木刑胃,則生嘔吐。濕熱蒸腐,故瘡發於中,胸嗌不利,頭痛身熱,昏憒膿瘡。

白話文:

當濕氣盛行時,太陰濕土當令,導致白霧瀰漫,雲層聚集,預示著降雨。風木受濕土所抑制,於是降下雨水。濕氣過盛,則會導致胃氣上逆,甲木(肝氣)無法下降。甲木化氣為相火,逆行而上,因而產生上半身熱鬱的症狀。相火會刑剋肺臟,引起咳嗽和氣逆。甲木會刑剋胃部,導致嘔吐。濕熱燻蒸腐蝕,會導致中焦生瘡,胸悶咽喉不利,頭痛發熱,意識模糊,化膿生瘡。

三之氣,天政布,炎暑至,少陽臨上,雨乃涯,民病熱中聾瞑,血溢膿瘡,咳嘔鼽衄,渴嚏欠,喉痹目赤,善暴死。

白話文:

在炎熱的夏季,三氣運行到極致,少陽之氣升騰至上,導致大雨停止。此時,人們容易患上中暑、耳聾失明、血溢膿瘡、咳嗽嘔吐、鼻血、乾渴打噴嚏、打哈欠、喉嚨腫痛、眼睛發紅,甚至會突然死亡。

三之氣司天,少陽相火主令,故天政布,炎暑至。少陽司氣,又復上司天政,濕氣消,故雨乃涯(涯,止也)。足少陽甲木化氣相火,逆而上行,雙克肺胃,故熱中聾瞑、血溢膿瘡。咳嘔鼽衄、燥渴嚏欠、喉痹目赤諸病生焉。相火性烈,故主暴死。

白話文:

第三氣管理天空,少陽相火掌管命令,因此天上的政策施行,炎熱的夏天來臨了。少陽掌管天氣,並再次掌管天空的政策,濕氣消散,因此雨水停了。足少陽甲木化成氣體相火,逆流而上,同時剋制肺和胃,因此導致高熱、耳聾、眼睛昏花,血流出膿瘡。咳嗽、嘔吐、打噴嚏、流鼻血、口渴、打嗝、喉嚨痛和眼睛發紅等疾病由此產生。相火性質猛烈,因此主宰暴死。

四之氣,涼乃至,炎暑間化,白露降,民氣和平,其病腹滿身重。

四之氣,陽明燥金司令,故涼乃至。炎暑間化,言相火之化,得金氣之清涼而少間也。太陰濕土為四之主氣,以燥金客氣而當濕旺之時,客不勝主,故腹滿身重。

白話文:

四種氣候中的最後一種,由陽明燥金主導,所以天氣逐漸轉涼。夏天炎熱時逐漸減弱,指的是心火轉弱,受到金氣清涼的影響。太陰濕土是四種氣候中的主氣,在燥金作為客氣出現的濕氣旺盛時,客氣無法勝過主氣,因此會出現腹部脹滿、身體沉重的症狀。

五之氣,陽乃去,寒乃來,雨乃降,氣門乃閉,剛木早凋,民避寒邪,君子周密。

五之氣,太陽寒水司令,故寒來雨降,氣門(汗孔)閉,剛木調,民避寒邪,君子周密不出也。

終之氣,地氣正,風乃至,萬物反生,霿霧以行,其病關閉不禁,心痛,陽氣不藏而咳。霿,音蒙、茂。

終之氣在泉,厥陰風木司令,故地氣正,風乃至,萬物反生。風木鼓動,地氣升發,故霿霧以行(霿,晦也)。風木疏泄,下竅失斂,故病關閉不禁。風木衝擊,故心痛。肝膽同氣,乙木疏泄,則甲木動搖,相火失藏,上刑肺金,是以咳也。

白話文:

當大地的陽氣沉降到泉水之下時,厥陰風木之氣當令,因此大地之氣正盛,風也隨之而來,萬物開始復生。風木鼓動,地氣升騰,所以會產生霧氣。風木疏泄,下部的孔竅失去收斂功能,所以容易患上閉合不全的疾病。風木衝擊,所以會心痛。肝膽同屬木氣,乙木疏泄,則甲木(肺)動搖,相火(心火)無法藏匿,上刑肺金,因此會咳嗽。

歲宜咸宜辛宜酸,滲之瀉之,漬之發之,折其鬱氣,先取化源,抑其運氣,贊所不勝,暴過不生,苛疾不起,觀氣寒溫,以調其過,同風熱者多寒化,異風熱者少寒化,用熱遠熱,用溫遠溫,用寒遠寒,用涼遠涼,食宜同法,此其道也,有假者反之,反是者,病之階也。

白話文:

四季宜吃鹹味、辛辣味、酸味的食物,這些食物有促進消化、利尿、發汗的作用,可以消除體內的鬱氣。要先找出病變的根源,抑制病情發展,補充虛弱的部分。過於激烈的刺激會損傷身體,嚴重的疾病不容易產生,觀察氣候的寒暖,適當調整飲食,同類症狀用寒性食物治療,異類症狀用寒性食物治療較少,用熱性食物治療遠離熱性,用溫性食物治療遠離溫熱,用寒性食物治療遠離寒性,用涼性食物治療遠離涼性。飲食也應該遵循這個原則。某些情況下可以相反操作,但反其道而行之,就會導致疾病。

抑其運氣者,損其太過。贊所不勝者,助其被克者也。暴過不生,故苛疾不起。觀運氣之寒溫,以調其過,運同天地之風熱者,多用寒化之品(如太徵、太角),運異天地之風熱者,少用寒化之品(如太商、太羽)。余義如前。

白話文:

抑制旺盛的氣,就會減緩它的過盛。幫助衰弱的部位,就會使它勝過被抑制的部分。如果沒有過分旺盛或衰弱,就不會產生疾病,所以不會有嚴重疾病。

觀察運行的氣是偏寒還是偏熱,以平衡它們的過度表現。當運行的氣與天地間的風熱相同時,多用寒涼的藥物(如大徵、大角);當運行的氣與天地間的風熱不同時,少用寒涼的藥物(如大商、大羽)。

其他意義與前面所述相同。

帝曰:善。太陰之政奈何?岐伯曰:丑未之紀也。

太陰,少角,太陽

丁丑,丁未,同正宮(委和之紀,上宮與正宮同)

其運風清熱。

少角(初正),太徵,少宮,太商,少羽(終)

太陰,少徵,太陽

癸丑,癸未

其運熱寒雨。

少徵,太宮,少商,太羽(終),太角(初)

太陰,少宮,太陽

己丑(太一天符)己未(太一天符)同正宮(卑監之紀,上宮與正宮同)

其運雨風清。

少宮,太商,少羽(終),少角(初),太徵

太陰,少商,太陽

乙丑,乙未

其運涼熱寒。

少商太羽(終),太角(初)少徵,太宮

太陰,少羽,太陽

辛丑(同歲會),辛未(同歲會)

其運寒雨風。

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少宮,太商

凡此太陰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後天,陰專其政,陽氣退闢,大風時起,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原野昏霿,白埃四起,云奔南極,寒雨數至,上應鎮星、辰星,其政肅,其令寂,其谷黅玄,間谷命其太也,陰凝於上,寒積於下,寒水勝火,則為冰雹,陽光不治,殺氣乃行,有餘宜高,不及宜下,有餘宜晚,不及宜早,土之利,氣之化也,濕寒合德,黃黑埃昏,流行氣交,物成於差夏,民氣亦從之,民病寒濕,腹滿身䐜憤胕腫,痞逆,寒厥拘急。

白話文:

在太陰主宰天象的季節,氣化會運行後天。陰氣掌管這段時間,陽氣退藏。這時大風時常颳起,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原野昏暗朦朧,白色塵埃四處飛揚,雲朵向南極奔騰,寒雨頻繁降臨。這段時間與天上的鎮星和辰星相應。主政者嚴肅沉著,下命令時寂靜無聲。莊稼的顏色為黑色。深谷中分佈著太陰之氣,陰氣凝結在上,寒氣積聚在下。寒水勝過火氣,就會形成冰雹。由於陽光無法發揮作用,殺伐之氣就開始流行。如果氣候過於陽熱,則宜待在高處;如果氣候過於陰冷,則宜待在低處。陽氣過剩宜在晚間活動,陽氣不足宜在早間活動。土氣的變化與氣候的變化有關。當濕寒相結合時,會出現黃黑色塵埃,瀰漫昏暗。不同的氣流交會,萬物在夏末時成熟。人的精氣神也會受到這種氣候的影響,出現寒濕病症,表現為腹脹、身體腫脹、痞逆、手腳冰冷拘急等症狀。

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故陰專其政,陽氣退闢。土不及則木勝,故大風時起。天之濕氣下降,地之寒氣上騰,故原野昏霿,白埃四起。云奔南極者,司天之化。寒雨數至者,在泉之令也。太陰之陰凝於下,太陽之寒積於上,寒水勝火,則為冰雹。火敗而陽光不治,水勝則殺氣乃行,故谷之有餘者宜高,不及者宜下,高涼而下熱也。

白話文:

月亮水氣旺盛,主宰天空;太陽寒冷的水藏於泉下,因此陰氣主導,陽氣衰退。土氣不足,木氣增強,所以經常颳起大風。天空濕氣下降,地面寒氣上升,所以原野昏暗濕冷,白霧瀰漫。雲層向南極移動,是主宰天空氣候的變化。寒冷的雨水頻繁降下,是泉水掌管的氣候現象。太陰的陰氣凝聚在下,太陽的寒氣積聚在上,寒水超過火氣,就會形成冰雹。火氣衰敗,陽光無法溫煦,水氣過盛,殺傷力就會展開,所以農作物收成多的地方應該種在高地,收成少的地方應該種在低地,因為高地涼爽,低地溫暖。

有餘者宜晚,不及者宜早,晚寒而早暖也,此雖地利不同,而實氣化使之然也。差夏謂夏盡秋初之候,正濕寒交會之間(濕盛於夏,寒盛於冬,秋在濕寒之間),人物同在氣交之中,故物成於此,民亦從之,而生濕寒之病也。

白話文:

體質陽氣充足的人適合晚睡,體質陽氣不足的人適合早睡,因為晚上寒涼,早上溫暖。雖然各地氣候不同,但這是由於氣化的作用導致的。夏盡秋初的時節,正值濕寒交會之時(濕邪盛於夏季,寒邪盛於冬季,秋季剛好介於濕邪和寒邪之間),人體處於氣候交替的影響之下,所以這個時候動植物都生長成熟,人體也隨之受到濕寒之氣的影響,容易生病。

初之氣,地氣遷,寒乃去,春氣至,風乃來,生氣布,萬物以榮,民氣條舒,風濕相薄,雨乃後,民病血溢,經絡拘強,關節不利,身重筋痿。

白話文:

一開始大地之氣變化,寒氣就會消散,春氣來臨,風就會吹動,生氣充沛,萬物開始繁榮,人的精神爽朗舒暢,風濕之氣交合,最後會帶來降雨,人容易生病出血,經絡受阻而僵硬,關節活動不便,身體沉重,筋骨萎縮。

初之氣,客主皆厥陰風木司令,故風來而物榮。初氣之風與司天之濕二氣相薄,濕不勝風,故雨乃後。風木疏泄,故民病血溢。風燥筋攣,故拘強不利。土病濕作,故身重筋痿。

白話文:

萬物初生之時,陰氣主事,風木旺盛,所以颳起風使萬物繁茂。初春的風與司掌天氣的濕氣交織,但濕氣不敵風力,所以下雨較晚。風木疏通,所以人容易得吐血病。風氣乾燥,筋脈收緊,所以身體僵硬不適。土氣被濕氣壓制,所以身體沉重,筋脈萎弱。

二之氣,大火正,物承化,民乃和,其病溫厲大行,遠近咸若,濕蒸相薄,雨乃時降。

二之氣,客主皆少陰君火司令,故大火正,物承火化,民乃和舒。火烈災生,故民病溫厲大行,遠近咸若(遠近皆然)。二氣之火與司天之濕兩氣相薄,濕熱鬱蒸,雨乃時降也。

白話文:

第二種氣象,無論是外出還是在家,都是陰火當令,所以陽氣旺盛,萬物順應陽氣化生,百姓們也感到舒適安適。但如果陽火過旺,就會產生災害,所以百姓會得溫病、瘟疫,而且各地都是如此。第二種氣象的陽火與天上降濕的陰氣互相作用,濕熱交蒸,所以經常下雨。

三之氣,天政布,濕氣降,地氣騰,雨乃時降,寒乃隨之,感於寒濕,則民病身重胕腫,胸腹滿。

三之氣,太陰濕土司令,天之濕氣下降,地之火氣上騰,故雨乃時降。三氣之後,太陽在泉,故寒乃隨之。感於天地之寒濕,則民病身重胕腫,胸腹脹滿也。

白話文:

第三種天氣,由太陰濕土主導。此時,天上的濕氣下降,地下的火氣上升,於是下起了及時的雨水。在這種天氣之後,太陽降臨泉水,所以天氣轉冷。如果人體因應付不了天地間的寒濕而導致生病,會出現身體沉重、四肢水腫、胸腹脹滿等症狀。

四之氣,畏火臨,溽蒸化,地氣騰,天氣否隔,寒風曉暮,蒸熱相薄,草木凝煙,濕化不流,則白露陰布,以成秋令,民病腠理熱,血暴溢,瘧,心腹滿熱,臚脹,甚則胕腫。

白話文:

秋季的特徵:懼怕火勢,水氣蒸騰,地氣上升,天上的陽氣被阻隔,清晨和傍晚有寒風,蒸熱相互交錯,草木產生霧氣,水汽不能流動,於是形成了露水,這些特徵形成了秋天的氣候特點。人體受其影響,腠理濕熱,血氣沸騰,容易患瘧疾,心腹脹熱,腹部脹大,嚴重時還會出現水腫。

四之氣,少陽相火司令,其氣暴烈,故曰畏火。客氣之相火主氣之濕土兩氣相薄,故溽蒸化。太陽在泉,地氣上騰。寒水勝火,故天氣否隔,寒風曉暮。而其濕熱相臨,火旺濕消,故草木凝煙,濕化不流,白露夜降,以成秋令。民感濕熱之氣,故腠理鬱熱。火旺金燔,收氣失政,故血病暴溢。

白話文:

在四季中,少陽相火的能量主導秋季。它的氣息猛烈,所以說「畏火」。客氣中的相火與主氣的濕土相遇,兩者結合後產生陰暗潮濕的變化。太陽在泉水下的位置,地氣向上蒸騰。寒冷的水氣勝過火氣,所以天氣閉塞,清晨和傍晚有寒風。而濕氣和熱氣並存,火氣旺盛,濕氣消散,所以草木凝結了水汽,濕氣無法流動,夜晚降下白露,形成了秋天的氣候特徵。人們受濕氣和熱氣的影響,所以皮膚腠理鬱積濕熱。火氣旺盛,金氣被灼傷,收斂氣候的機能失衡,所以血病容易暴發溢出。

外為寒氣所束,故發為痎瘧,心腹滿熱,臚脹(臚,皮也),甚則胕腫也。

五之氣,慘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黃落,寒氣及體,君子周密,民病皮腠。

五之氣,客主皆陽明燥金司令,合於在泉之寒,故慘令已行,寒露下,霜早降,草木黃落,寒氣及體,君子周密不出,民病寒傷皮腠也。

白話文:

在秋季,陽明經的燥金之氣主令,與在泉之氣的寒性相合。因此,陽明經的燥熱之氣已經發揮作用,寒露降下,霜早早就降臨,草木枯黃凋落,寒氣侵襲身體。此時,君子們謹慎小心不出門,因為老百姓很容易患上寒性疾病,損傷皮毛腠理。

終之氣,寒大舉,濕大化,霜乃積,陰乃凝,水堅冰,陽光不治,感於寒,則病人關節禁固,腰脽痛,寒濕持於氣交,而為疾也。

白話文:

當寒氣盛行時,濕氣會大量凝結,導致霜凍結、陰氣凝聚,水結冰。陽光無法影響它們。如果人感到寒意,就會導致關節僵硬、腰部和腿部疼痛。這些症狀是由寒濕之氣在氣血交會處停留所致。

終之氣,客主皆太陽寒水司令,故寒大舉。上合司天之氣,故濕大化。寒甚,故霜冰堅。陰凝陽退,感於寒,則關節禁固,腰脽腫痛。寒濕之氣持於氣交,故為病如是。

白話文:

最終的氣,無論是外因或內因,都是太陽寒水主導,因此寒氣大盛。寒氣上通主宰天上的氣,所以濕氣也大規模變化。寒氣過盛,所以霜冰堅固。陰氣凝聚,陽氣衰退,受到寒氣影響,就會導致關節僵硬,腰部和大腿腫痛。寒冷潮濕的氣滯留在氣血交匯處,因此導致疾病發生。

歲宜以苦燥之溫之,甚者發之泄之,下發不泄,則濕氣外溢,肉潰皮拆,而水血交流,必贊其陽火,令御甚寒,折其鬱氣,而取化源,益其歲氣,無使邪勝,從氣異同少多其制,同濕者以燥化,同寒者以熱化,異者少之,同者多之,用涼遠涼,用寒遠寒,用溫遠溫,用熱遠熱,食宜同法,食歲谷以全其真,食間谷以保其精,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也。

白話文:

按照季節的變化,應該以苦味和溫燥的藥物來溫補身體。對於病情嚴重的患者,需要採取發汗或瀉下的方法治療。如果瀉下不暢通,濕氣就會外溢,導致肌肉潰爛和皮膚破裂,血液和水液同時流失,必須振奮陽氣來抵禦嚴重的寒氣,消除鬱結之氣,求取化解病因的藥方,增強身體的正氣,防止邪氣乘虛而入。針對不同的病症,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

  • 相同病症,用相應的藥物治療,如濕氣重用燥藥化解,寒氣重用熱藥化解。
  • 不同病症,用相應的藥物治療,如少量的病症用少量的藥物,大量的病症用大量的藥物。
  • 用涼藥治療遠離涼氣的病症,用寒藥治療遠離寒氣的病症,用溫藥治療遠離溫氣的病症,用熱藥治療遠離熱氣的病症。
  • 飲食上也應遵循同樣的原則,食用當季的穀物以保持身體的健康,食用其他穀物以保全身體的精氣。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就會導致疾病。

太陰濕土司天,故宜苦燥,太陽寒水在泉,故宜苦溫。濕甚者,發之泄之,以去其濕。不發不泄,則濕氣外溢,皮肉潰爛,水血交流。寒甚者,助其陽火,以御其寒。歲運不及,故益其歲氣,無使邪勝。從運氣之異同少多其制,運同司天之濕者,則以燥化之物治之(如少宮歲),運同在泉之寒者,則以熱化之物治之(如少羽歲)。

白話文:

太陰屬濕土,主司天氣,所以適合使用苦燥藥物。太陽屬寒水,藏於地底,所以適合使用苦溫藥物。濕氣過重時,需要發散和瀉去濕氣,否則濕氣會外溢皮膚,導致皮膚潰爛,水液和血液流出。寒氣過重時,需要幫助陽氣升發,以抵禦寒氣。根據太陽太陰在不同流年中的影響,可以調整治療方法,使其與流年氣候相適應。如果流年氣候與太陰濕土相應,就使用乾燥溫暖的藥物治療(例如少宮年)。如果流年氣候與太陽寒水相應,就使用溫熱的藥物治療(例如少羽年)。

帝曰:善。少陰之政奈何?岐伯曰:子午之紀也。

少陰,太角,陽明

壬子,壬午

其運風鼓,其化鳴條啟坼,其變振拉摧拔,其病支滿。

太角(初正)少徵,太宮,少商,太羽(終)

少陰,太徵,陽明

戊子(天符),戊午(太一天符)

其運炎暑,其化暄曜郁懊,其變炎烈沸騰,其病上熱血溢。

太徵,少宮,太商,少羽(終),少角(初)

少陰,太宮,陽明

甲子,甲午

其運陰雨,其化柔潤時雨,其變振驚飄驟,其病中滿身重。

太宮,少商,太羽(終),太角(初),少徵

少陰,太商,陽明

庚子(同天符),庚午(同天符)

同正商(堅成之紀,上徵與正商同)

其運涼勁,其化霧露蕭飋,其變肅殺凋零,其病下清。

太商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少宮

少陰,太羽,陽明

丙子(歲會),丙午

其運寒,其化凝慘凜冽,其變冰雪霜雹,其病寒下。

太羽(終),太角(初),少徵,太宮,少商

凡此少陰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先天,地氣肅,天氣明,寒交暑,熱加燥,云馳雨府,濕化乃行,時雨乃降,金火合德,上應熒惑、太白,其政明,其令切,其谷丹白,水火寒熱持於氣交,而為病始也,熱病生於上,清病生於下,寒熱凌犯而爭於中,民病咳喘鼽嚏,血溢血泄,目赤眥瘍,寒厥入胃,心痛,腰痛腹大,嗌乾腫上。

白話文:

凡是少陰這種天象主宰時運的規律,氣化運行遵循上天的法則。當地面之氣肅殺,上空的天氣晴朗,寒暑交替,暑熱加劇乾燥,雲層飛馳到雨水聚集的地方,濕氣化開然後運行,時令的雨水就會降下,金火相融,這時在上天回應的是熒惑星和太白星,它的政事清明,它的命令嚴格,它的穀物是丹白色的。水火寒熱在氣交之中相持而動,於是疾病就開始了。熱病起於上焦,寒病起於下焦,寒熱交替侵襲並在中焦爭鬥,人民就會出現咳嗽喘鳴、噴嚏連連,血液溢出或泄瀉,眼睛發紅眼膜生瘡,寒邪侵入胃中,引起心痛、腰痛、腹大,咽喉乾澀腫脹。

少陰君火司天,故天氣明。陽明燥金在泉,故地氣肅。寒交暑者,以地氣而交天氣,熱加燥者,以天氣而加地氣也。土生於火,金生於土,土者火金之中氣,故濕化行而云雨作也。金之氣涼,涼者寒之初氣,燥金在泉,寒水必旺,故水火寒熱持於氣交,而為諸病之始也。君火在天,故熱病生於上。

白話文:

少陽君火掌管天空,因此天氣晴朗。陽明燥金存在於泉水之下,所以地氣肅殺。寒冷交會著炎熱,是因為地氣和天氣交合的緣故;炎熱會加重乾燥,是因為天氣影響地氣的緣故。

土生於火,金生於土,土是火金之間的氣,所以濕氣溶解並運轉,於是雲雨降下。金氣涼爽,涼爽是寒氣的最初階段。燥金在泉水之下,寒水必然旺盛,所以水火寒熱交織,成為各種疾病的發端。君火在天上,所以熱病會發生在身體的上部。

燥金在泉,故清病生於下。水火寒熱持於氣交,故寒熱凌犯而爭於中。心火刑傷肺金,故病咳喘鼽嚏,血溢血泄,目赤眥瘍。寒厥入胃者,火勝而水復也。水刑火傷,故心痛。水鬱土濕,木陷而賊脾,故腰痛腹大。君火不降,故嗌乾上腫。

白話文:

當乾燥的金氣沉積在水氣中時,就會在身體下方產生寒症。水火寒氣和熱氣相互作用,導致寒熱交替侵犯身體。心火過於旺盛會損傷肺金,從而引起咳嗽、喘息、打噴嚏,以及吐血、便血,眼睛發紅、生眼瘡等症狀。寒邪進入胃經時,是火氣過旺壓制水氣所致。水氣剋制火氣,導致心臟疼痛。水氣停滯會導致脾胃受損,從而引起腰痛和腹脹。心火旺盛不下行,就會導致喉嚨乾燥和上腹部腫脹。

初之氣,地氣遷,熱將去,寒乃始,蟄復藏,水乃冰,霜復降,風乃至,陽氣鬱,民反周密,關節禁固,腰脽痛,炎暑將起,中外瘡瘍。

白話文:

初之氣時期

  • 地氣開始移動。
  • 暑熱逐漸消退,寒氣開始來臨。
  • 蟄伏的動物們回到地下藏匿。
  • 水開始結冰。
  • 霜降頻頻。
  • 風勢加劇。
  • 陽氣受阻,導致陽氣鬱結。
  • 人們穿著厚重的衣服保暖。
  • 關節拘緊,腰部和腿部疼痛。

炎暑將起時期

  • 暑熱即將到來。
  • 體內外容易發生瘡瘍。

初之氣,太陽寒水司令,上年己亥終氣之少陽已盡,故熱去寒來,蟄藏水冰,霜降風至。寒閉於外,故陽郁不達。民當春令而反周密,關節禁固,腰脽疼痛。時臨二氣,君火當權,二之主氣。上合司天之氣,盛熱將作,而為寒氣所束,瘀蒸腐爛,故中外發為瘡瘍也。

白話文:

一年之初,太陽寒水之氣主宰,去年年底的少陽之氣已盡,所以熱氣褪去,寒氣來臨,萬物蟄伏,水結冰,霜降風起。寒氣阻隔在外,所以陽氣鬱結不暢。而人們在應當陽氣生發的春季卻反倒緊閉門戶,關節僵硬,腰腿疼痛。時值兩氣交替之際,君火當權,是二氣的主人。君火之氣與上天之氣相應,將要產生強烈熱力,但受到寒氣的阻礙,鬱積腐敗,所以內外都會發作瘡瘍。

二之氣,陽氣布,風乃行,民乃和,春氣以正,萬物應榮,寒氣時至,其病淋,目瞑目赤,氣鬱於上而熱。

二之氣,厥陰風木司令,陽布風行,民和物榮。二之主氣君火當權,上合司天之政,雖三氣未交,而火令已旺。若寒氣時至,束閉皮毛,風木遏陷,不能疏泄水道,則生淋澀之病。君火漸逆,刑傷肺金,則目瞑目赤,氣鬱於上,而為熱也。

白話文:

第二個月,厥陰風木之氣主導。陽氣廣布,風行無阻,人與萬物都欣欣向榮。這個月的君主之氣為火,掌握著天地的運行。雖然三氣尚未交會,但火的力量已經很強。如果這時寒氣來到,封閉了皮毛,風木之氣被壓制,無法疏通水道,就會產生淋澀之疾。君火逐漸逆行,刑剋肺金,就會出現眼睛疼痛、發紅,氣鬱在上,形成熱症。

三之氣,天政布,大火行,庶類蕃鮮,寒氣時至,民病氣厥心痛,寒熱更作,咳喘目赤。

三之氣司天,少陰君火司令,故天政布,大火行,庶類蕃鮮。若寒氣時至,束閉君火,不得外達,則氣厥心痛,寒熱更作。火逆傷肺,故咳喘目赤。

白話文:

三之氣掌管天象,少陰之火主導,因此天氣晴朗,火星運行,萬物繁盛。如果寒氣偶爾來襲,阻滯君火,導致無法向外發散,就會氣絕、心痛,冷熱交替出現。君火逆行會損傷肺部,所以會出現咳嗽、氣喘、眼睛發紅等症狀。

四之氣,溽暑至,大雨時行,寒熱互至,民病寒熱嗌乾,黃癉,鼽衄飲發。

四之氣,客主皆太陰濕土司令,故溽暑至,大雨零。若熱氣盛作,而寒氣忽至,熱蒸竅泄,而寒來襲之,濕熱鬱發,則民病寒熱嗌乾,鼻塞血衄,黃癉飲發也。

白話文:

在四季之中,夏季的客氣和主氣都是太陰濕土主導,因此夏季來臨,會出現暴雨連綿。如果濕熱過盛,而寒氣突然襲來,濕熱通過竅道發散,寒氣進而侵入,濕熱鬱結爆發,就會導致人體發病,出現寒熱交作、咽喉乾燥、鼻塞、鼻血、黃疸、水腫等症狀。

五之氣,畏火臨,暑反至,陽乃化,萬物乃生乃長乃榮,民乃康,其病溫。

五之氣,少陽相火司令,故火臨暑至,物榮民康,其病溫熱。

終之氣,燥令行,寒氣數舉,則霿霧昏翳,病生皮腠,餘火內格,腫於上,咳喘,甚則血溢,內舍於脅,下連少腹,而作寒中,地將易也。

白話文:

當降下的冷空氣通過人體時,寒氣就會多次散發,導致天氣陰霾、霧氣沉沉。這會導致皮膚發病,體內殘存的熱力會向內侵犯,導致上半身腫脹、咳嗽氣喘。嚴重時,還會出現咳血吐血的症狀。寒氣會積聚在脅部,並向下蔓延至小腹,引起寒中病。這時,氣候變換在即。

終之氣,陽明燥金司令,故燥令行。主令為太陽寒水,故寒氣數舉,霿霧昏翳。寒閉竅合,故病生皮腠。寒氣外束,君相之餘火內格,臃腫於上。火鬱金刑。咳喘並作,甚則血溢,而生吐衄。金火上逆而生熱,則水木下陷而生寒,其病內舍於脅,下連少腹,而作寒中(肝脈自少腹行脅肋)。時臨終氣,故在泉之氣將易也。

白話文:

到了終氣,肺金太強,所以乾燥的氣候盛行。主管的是太陽水寒,所以寒氣反覆發作,陰霧籠罩,一片昏暗。寒氣閉塞了毛孔,所以疾病產生於皮膚表層。寒氣從體外束縛,君相(心、肺)的餘火在體內阻礙,導致上半身腫脹。火氣鬱結,損傷肺金。咳嗽喘息同時發生,嚴重時會出血,產生嘔吐和鼻出血。金火上逆產生熱,則水木下降產生寒,疾病內在發作於脅部,向下連接少腹,產生寒中(肝脈從少腹向上經過脅肋)。此時臨近終氣,所以隱藏在地下的氣將要變化。

歲宜以咸軟之而調其上,甚則以苦發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則以苦瀉之,折其鬱氣,先取化源,抑其運氣,資其歲勝,無使暴過而生其病也,適氣同異,而多少之,同天氣者以寒清化,同地氣者以溫熱化,用熱遠熱,用涼遠涼,用溫遠溫,用寒遠寒,食宜同法,食歲谷以全真氣,食間谷以闢虛邪,有假則反,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作矣。

白話文:

春夏宜用鹹味軟潤食物調節,過度的話就用苦味發散,用酸味收斂安定,過度的話就用苦味瀉下,宣洩鬱滯之氣,主要疏通化生源頭,抑制其運行,補益春季陽氣,不要讓它過度生發而導致疾病。

季節氣候不同,寒溫清熱宜多少,與天地氣候相同的可用寒涼化解,與天地氣候相反的可用溫熱化解,用熱驅散熱氣,用涼驅散涼氣,用溫驅散溫氣,用寒驅散寒氣,飲食宜同此法。食用當令之穀物以保全元氣,食用非當令之穀物以驅除邪氣,過度就適得其反,這就是其中的道理。違反這個原則,就會生病。

少陰君火司天,故宜以咸軟之而調其上,甚則以苦發之,陽明燥金在泉,故宜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則以苦瀉之。資其歲勝者,助其歲運之所克也。(少陰司天,皆太過之運也)

白話文:

少陰君火掌管天象,所以要用鹹味和軟化調和上面,過度的話就用苦味發散來改善。陽明燥金位於泉源,所以要用酸味收斂來安撫下面,過度的話就用苦味瀉下改善。配合四季運轉,幫助運轉之所剋制的五行。(少陰掌天,都是過度運行的現象)

帝曰:善。厥陰之政奈何?岐伯曰:己亥之紀也。

厥陰,少角,少陽

丁巳(天符)丁亥(天符),同正角(委和之紀,上角與正角同)

其運風清熱。

少角(初正)太徵,少宮,太商,少羽(終)

厥陰,少徵,少陽

癸巳(同歲會)癸亥(同歲會)

其運熱寒雨。

少徵,太宮,少商,太羽(終),太角(初)

厥陰,少宮,少陽

己巳己亥同正角(卑監之紀,上角與正角同)

其運雨風清。

少宮,太商,少羽(終),少角(初),太徵

厥陰,少商,少陽

乙巳,乙亥,同正角(從革之紀,上角與正角同)

其運涼熱寒。

少商,太羽(終),太角(初)少徵,太宮

厥陰,少羽,少陽

辛巳,辛亥

其運寒雨風。

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少宮,太商

凡此厥陰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後天,諸同正歲,氣化運行同天,天氣擾,地氣正,風生高遠,炎熱從之,云趨雨府,濕化乃行,風火同德,上應歲星、熒惑,其政撓,其令速,其谷蒼丹,間谷言太者,其耗文角品羽,風燥火熱,勝復更作,蟄蟲來見,流水不冰,熱病行於下,風病行於上,風熱勝復行於中。

白話文:

所有這些由厥陰掌控的天氣變化,都在後天按照既定規律運行。與正歲相同,天氣變化與天空聯動,天氣混亂,地氣保持平衡,狂風呼嘯於高空,炎熱隨之而來,雲朵聚集於雨水之源,濕氣逐漸形成,風和火氣交集,上應歲星和熒惑。這種天氣變化迅速而猛烈,其收穫的穀物色澤青紅。間隔年份出現太歲的徵兆,這預示著它們收穫了過硬的文角和品質優良的羽毛。

風燥火熱,不斷加劇,潛伏的昆蟲開始出現,流水不會結冰,熱病肆虐於下,風病肆虐於上,風熱交加再肆虐於中間。

諸同正歲,氣化運行同天,如委和之紀、卑監之紀、從革之紀,皆上角與正角同是也。此雖丁巳、丁亥、己巳、己亥、乙巳、乙亥六年如此,而六十歲中,莫不皆然。厥陰風木司天,故天氣擾。少陽相火在泉,故地氣正(土得火生故也)。風生高遠者,司天之氣也。炎熱從之者,司地之氣也。

白話文:

當年出生的人,氣運運行與天地相同,例如「委和之紀」、「卑監之紀」、「從革之紀」等,都是正角與上角相同。雖然只有丁巳、丁亥、己巳、己亥、乙巳、乙亥這六年間如此,但在六十年的循環中,都是如此。厥陰屬風木,主掌天象,因此天象變動多端。少陽屬相火,存在於泉流之下,因此地氣平和(因為土受火生養)。風性生發於高遠,是主掌天象的氣;炎熱隨之而來,是主掌地象的氣。

熱則化濕,所謂火生土也,少陽司地,水土溫暖,故云趨雨府,濕化乃行。風飄於上,故其政撓。火炎於下,故其令速。肝主筋而屬木,角者肝之所結,木主五色,故曰文角,品羽者,羽毛之美麗者也(其品貴重,故曰品羽),羽蟲屬火,厥陰司天少陽在泉之政,氣化運行後天(歲運皆不及也),木火不及,故文角品羽屬火屬木之美者,悉為耗減也。

白話文:

當天氣炎熱時,濕氣會化解,這正如中醫所說的「火生土」。少陽主掌大地,水土溫暖,因此稱為「趨雨府」,濕氣化解後就能運行。風邪飄浮於上空,所以少陽的職能會受到阻礙。火氣在下方燃燒,所以其命令傳達得很快。

肝臟主宰筋腱,屬木。動物的角是由肝臟結成的,木主掌五色,因此叫做「文角」。珍禽的羽毛美麗(因為這些羽毛很珍貴,所以稱為「品羽」),飛禽屬火,厥陰主掌天空,少陽主掌泉水。氣化運行於天地之間(年份變化都趕不上),木火不夠,所以文角品羽這些屬火屬木的漂亮東西都消耗殆盡了。

風木剋土則燥勝之,燥勝則火復而生熱,寒水凌火則濕勝之,濕勝則風復而生燥,故風燥火熱,勝復更作,其應為蟄蟲來見,流水不冰。相火在地,故熱病行於下。風木在天,故風病行於上。風火之氣持於氣交,故風熱勝復行於中也。

白話文:

風屬木,能克土,如果風勢過強,就會導致燥邪佔據上風。燥邪過盛,就會導致火氣復發,產生熱症。而寒水能克火,如果寒水過剩,就會導致濕邪佔據上風。濕邪過盛,就會導致風邪復發,產生燥症。所以,風燥火熱,會相互激發,循環往復。其具體表現為蟄居的蟲子出來活動,流動的水不會結冰。

相火位於地部,所以熱病會在下焦發作。風木位於天部,所以風病會在上焦發作。風火之氣在氣交之際相互對抗,所以風熱之邪會在上中焦交替發作。

初之氣,寒始肅,殺氣方至,民病寒於右之下。

初之氣,陽明燥金司令,故肅殺之政行。金位西方,自右下降,故民病寒於右之下。

二之氣,寒不去,殺氣施化,霜乃降,名草上焦,寒雨數至,華雪水冰,陽復化,民病熱於中。

二之氣,太陽寒水司令,當君火主氣之時而寒不去,殺氣施化,霜降草焦,雨雪飄零。客寒外襲,閉其君火主氣,故陽氣復化,病熱於中,陽復化者,陽化在內,不得外達也。

白話文:

第二種情況:太陽寒水掌管,當主氣的君火旺盛而寒氣不去時,邪氣肆虐,導致霜降後草木凋零,雨雪飄飛。外來的寒氣入侵,阻礙主氣的君火,陽氣便重新化生,導致體內發熱。陽氣重新化生,是因為陽氣迴轉在體內,無法散發到體外。

三之氣,天政布,風乃時舉,民病泣出耳鳴掉眩。

三之氣司天,厥陰風木司令,故天政布,風乃時舉。腎主五液,入肝為淚,泣出耳鳴掉眩者,皆風木之病也。

四之氣,溽暑至,濕熱相薄,爭於左之上,民病黃癉而為胕腫。

四之氣,少陰君火司令,四之主氣為太陰濕土,故溽暑至。火位南方,自左上升,故濕熱相薄,爭於左之上(濕土亦自左升)。濕熱鬱蒸,故病黃癉胕腫。

白話文:

四種氣候中,少陰君火主政,四種主氣為太陰濕土,因此暑濕天氣來臨。火位位於南方,從左側上升,所以濕熱交雜,在左側上方相爭(濕土也從左側上升)。濕熱蒸鬱,所以得病會出現黃疸、腫脹。

五之氣,燥濕更勝,沉陰乃布,寒氣及體,風雨乃行。

五之氣,太陰濕土司令,五之主氣為陽明燥金,故燥濕更勝(客主更相勝也),濕勝則沉陰乃布,燥勝則寒氣及體(金旺則生水也)。風雨乃行者,濕旺而木復也。

白話文:

人體的五種氣中,太陰濕土控制身體,而五臟的主氣是陽明燥金,因此濕氣和燥氣互相剋制。如果濕氣勝出,身體會變得陰沉沉重;如果燥氣勝出,身體就會產生寒氣(因為金旺就會產生水)。當風雨來臨,濕氣加大,身體會再次受到木氣的影響。

終之氣,畏火司令,陽乃大化,蟄蟲出見,流水不冰,地氣大發,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溫厲。

終之氣,少陽相火司令,故蟲見水流,草生人舒,其病溫厲。

歲宜以辛調上,以咸調下,畏火之氣,無妄犯之,折其鬱氣,資其化源,贊其運氣,無使邪勝,用溫遠溫,用熱遠熱,用涼遠涼,用寒遠寒,食宜同法,有假反常,此其道也,反是者病。

白話文:

春天應以辛辣味來調整上焦,以鹹味來調理下焦。不要觸犯火氣,以免引發不適。要疏導鬱結之氣,滋養身體的化生之源,調理身體的運行之氣,不要讓邪氣得逞。使用溫和的方法應遠離溫熱,使用熱性的應遠離過熱,使用涼性的應遠離過涼,使用寒性的應遠離過寒。飲食也應遵循此法則。有些情況下,可以適當反常操作。這纔是養生之道,違反此法則會導致疾病。

帝曰:善。五運氣行主歲之紀,其有常數乎?岐伯曰:臣請次之。

甲子,甲午歲

上少陰火,中太宮土運,下陽明金

熱化二,少陰君火司天。雨化五,中運太宮濕土。燥化四,陽明燥金在泉。所謂正化日也。正氣所化也。其化上鹹寒,治君火司天。中苦熱,治中運濕土。下酸熱,治燥金在泉。所謂藥食宜也。藥食補泄之宜。

白話文:

在天氣炎熱時,少陰君火掌控著天空,需要雨水來降溫。在天氣適中時,中運太宮濕土需要乾燥。在天氣乾燥時,陽明燥金在泉水下,需要濕潤。這些都是大自然正常變化的表現,也是正氣作用的結果。

其變化在上體現為鹹寒,用於治療君火司天的症狀。在中部體現為苦熱,用於治療中運濕土的症狀。在下方體現為酸熱,用於治療燥金在泉的症狀。這也是藥物和食物調養的適宜性。藥物和食物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補洩。

乙丑,乙未歲

上太陰土,中少商金運,下太陽水

熱化寒化勝復同,所謂邪氣化日也。乙年少商金運不及,故有火勝之熱化,火勝則有水復之寒化,此非本年正化,故曰邪氣化日。同謂丑未二年相同。陰年不及,乃有勝復邪化,陽年則無。後皆仿此。災七宮。兌金數七,金運不及,故熱勝而災及之。濕化五,司天。清化四,中運。

白話文:

當熱化和寒化同時發生並交替出現時,稱為「邪氣化日」。乙年少商金運不足,因此出現火盛導致的熱化,火盛則會導致水旺導致的寒化。這並不是當年的正當化氣變化,因此稱為「邪氣化日」。丑年和未年也同樣如此。

在陰年,運氣不足,就會出現勝復邪化,而在陽年則沒有。後面的年運也都是模仿這個規律。

災禍發生在七宮。兌屬金,數字為七,金運不足,因此產生熱勝,導致災禍影響到兌宮。

濕化在五宮,主宰天運。清化在四宮,主宰中運。

寒化六,在泉。所謂正化日也。《河圖》數: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後文太過者其數成,不及者其數生,土常以生也。生數少,成數多,太過故其數多,不及故其數少。濕化五,清化四,是土金生數,寒化六,是水之成數。

白話文:

濕氣變化到五級,清氣變化到四級,這是土和金的生數。寒氣變化到六級,這是水的成數。

以水得金生,土不能克,則寒水必勝,故言成數,此亦太過之例也。其化上苦熱,治司天。中酸和,治中運。下甘熱,治在泉。所謂藥食宜也。藥食之宜,義詳「至真要論」。

白話文:

如果以水的力量得到金的生長,那麼金就不能剋制土,這樣一來,寒水就一定會勝過土,所以說金的數字是太過分的。金變化到上面,就是苦熱,用來治療司天。金變化到中間,就是酸和,用來治療中運。金變化到下面,就是甘熱,用來治療在泉。這就叫做藥物和食物的適宜性。關於藥物和食物的適宜性,詳見「至真要論」中所闡述的義理。

丙寅,丙申歲

上少陽火,中太羽水運,下厥陰木

火化二,水勝火,故熱化減。寒化六,風化三,寒水勝火,陽根亦敗,木失所生,故風化亦減。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鹹寒,中鹹溫,下辛溫,所謂藥食宜也。

白話文:

火化減兩個,因為水克火,所以發熱減少。寒化減六個,風化減三個,寒水克火,陽氣根基也受到破壞,木氣失去生髮的條件,所以風化也減少。這就是正化之時的表現。這些中藥藥性上部偏鹹寒,中部偏鹹溫,中部偏辛溫,用來做藥膳是適宜的。

丁卯(歲會),丁酉歲

上陽明金,中少角木運,下少陰火

清化熱化勝復同,所謂邪氣化日也。災三宮。震木數三。燥化九,木不及則金勝,故燥化多。風化三,熱化七,火得木生,故熱化多。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苦溫,中辛和,下鹹寒,所謂藥食宜也。

白話文:

清熱、化熱、化勝同時進行,這就是所謂的「邪氣化日」。會影響三宮(肝、心、腎)。震卦(代表木)的數字為三。乾燥化為九,木氣不足則金氣旺盛,因此乾燥化多。風化為三,熱化為七,火氣得木氣生長,因此熱化多。這就是所謂的「正化日」。它的變化是:表層苦溫,中間甘平,底部鹹寒,這就是所謂的「藥食宜」。

戊辰,戊戌歲

上太陽水,中太徵火運,下太陰土

寒化六,熱化七,濕化五,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苦溫,中甘寒,下甘溫,所謂藥食宜也。

己巳,己亥歲

上厥陰木,中少宮土運,下少陽火

風化清化勝復同,所謂邪氣化日也。災五宮。土數五。風化三,濕化五,火化七,火得木生,故熱化多。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辛涼,中甘和,下鹹寒,所謂藥食宜也。

白話文:

風和清氣的變化力勝於火,這稱為邪氣逐漸消退。會影響五臟。土的數字是五。風化三,濕潤化五,火力化七,火得到木生,所以熱力化的情況較多。這是稱為正氣的變化。它們的變化:上部辛辣涼爽,中部甘甜溫和,下部鹹味偏寒,這是指藥物和食物應適宜的原則。

庚午(同天符),庚子歲(同天符)

上少陰火,中太商金運,下陽明金

熱化七,清化九,燥化九,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鹹寒,中辛溫,下酸溫,所謂藥食宜也。

辛未(同歲會),辛丑歲(同歲會)

上太陰土,中少羽水運,下太陽水

雨化風化勝復同,所謂邪氣化日也。災一宮。坎水數一。雨化五,寒化一,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熱,中苦和,下苦熱,所謂藥食宜也。

白話文:

雨水和風吹化,正邪都得到滋養,這就是邪氣自然消散的意思。坎宮一數。雨水化生五臟,寒氣化生一臟,這是正氣自然消散的意思。它們轉化後,上面苦、熱;中間苦、和;下面苦、熱,這說明藥食應該這樣配合使用。

壬申(同天符),壬寅歲(同天符)

上少陽火,中太角木運,下厥陰木

火化二,風化八,中運在泉,二木相合,故風化多。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鹹寒,中酸和,下辛涼,所謂藥食宜也。

白話文:

火化(指人體腎臟)歸類為二,風化(指人體肝臟)歸類為八,人體的運作在腎臟,腎臟屬於木行,而肝臟也是木行,所以風化(肝臟)的影響較大。所謂正化是指正常運作的日子。人體的運作上部(腎臟)是鹹寒的,中部(肝臟)是酸和的,下部(肺臟)是辛涼的,這也是指適宜的飲食和養生方式。

癸酉(同歲會),癸卯歲(同歲會)

上陽明金,中少徵火運,下少陰火

寒化雨化勝復同,所謂邪氣化日也。災九宮。離火數九。燥化九,火不及則金無制,故燥化多。熱化二,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苦溫,中鹹溫,下鹹寒,所謂藥食宜也。

白話文:

寒氣、暑氣、化氣、濕氣四種病邪同勝,就是所謂的「邪氣化日」。在九宮中為「災」。離卦代表火,數字為九。燥氣化為九種,火勢不足,金氣無法制約,所以燥氣化多。熱氣化為二種,這是所謂的「正化日」。天氣變化時,上方的味道苦而溫和,中間的味道鹹而溫和,下方則鹹而寒冷,這也是藥性與飲食宜忌的道理。

甲戊(歲會同天符),甲辰歲(歲會同天符)

上太陽水,中太宮土運,下太陰土

寒化六,濕化五,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熱,中苦溫,下苦溫,藥食宜也。

乙亥,乙巳歲

上厥陰木,中少商金運,下少陽火

熱化寒化勝復同,邪氣化日也。災七宮。風化八,金運不及,又被火克,風木無制,故風化多。清化四,火化二,正化度也。度即日也。其化上辛涼,中酸和,下鹹寒,藥食宜也。

白話文:

熱性體質轉化為寒性體質,寒性體質轉化為熱性體質,是邪氣隨著時間的變化而反覆發作。

火邪會侵犯七個宮位,而風邪會侵犯八個宮位。金運衰弱,又受到火邪的剋制,導致風木之氣無法控制,所以風邪轉化的情況較多。

水邪會侵犯四個宮位,火邪會侵犯兩個宮位,這些是正常的變化頻率。

不同的邪氣會轉化為不同的屬性:辛屬於涼,酸屬於和,鹹屬於寒。因此,治療時要使用相應屬性的藥物和食物。

丙子(歲會),丙午歲

上少陰火,中太羽水運,下陽明金

熱化二,火被水克,故熱火減。寒化六,清化四,金被火克,故清化減。正化度也。其化上鹹寒,中咸熱,下酸溫,藥食宜也。

白話文:

譯文:

熱性減弱的兩種方法:用寒性藥物剋制熱性,所以熱性就會減弱;用寒性藥物滋養熱性,熱性也會減弱。寒性減弱的六種方法:用溫性藥物剋制寒性,所以寒性就會減弱;用溫性藥物滋養寒性,寒性也會減弱。所以平衡寒熱是適度的。寒熱的轉化特點:寒性藥物偏上味鹹性寒,偏中味鹹性熱,偏下味酸性溫,適合用作藥物和食物。

丁丑,丁未歲

上太陰土,中少角木運,下太陽水

清化熱化勝復同,邪氣化度也。災三宮。雨化五,風化三,寒化一,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溫,中辛溫,下甘熱,藥食宜也。

白話文:

清除熱毒、化解過度亢盛的氣血,讓它們恢復平衡,這是邪氣消退的過程。會影響三焦。雨水滋潤五行,風氣調和三陰,寒氣滋潤一陽,這些都是正氣強盛的表現。它們的變化的特點是:上焦苦溫,中焦辛溫,下焦甘熱,這些藥性和食物都是適宜的。

戊寅,戊申歲(天符)

上少陽火,中大徵火運,下厥陰木

火化七,風化三,子氣盛則母氣衰,故風化減。正化度也。其化上鹹寒,中甘和,下辛涼,藥食宜也。

己卯己酉歲

上陽明金,中少宮土運,下少陰火

風化清化勝復同,邪氣化度也。災五宮。清化九,金得土生,故清化多。雨化五,熱化七,土能勝水,火無剋制,故熱化多。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溫,中甘和,下鹹寒,藥食宜也。

白話文:

風、化、清、勝、復等化氣相輔相成,可以化解邪氣。它們會對應不同的臟器,造成不同的影響。

清化過多,會影響五臟,特別是肺臟(屬金),因為土能生金。

雨化會影響五臟中的脾臟(屬土),熱化會影響七臟,因為土能克水,而火沒有制約。

化氣的性質從上到下依序為:苦、溫、甘、和、鹹、寒,可以作為藥物或食物使用。

庚辰,庚戌歲

上太陽水,中太商金運,下太陰土

寒化一,水被土刑,故寒化減。清化九,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熱,中辛溫,下甘熱,藥食宜也。

辛巳,辛亥歲

上厥陰木,中少羽水運,下少陽火

雨化風化勝復同,邪氣化度也。災一宮。風化三,寒化一,火化七,火得木生,水又不及,故火化多。正化度也。其化上辛涼,中苦和,下鹹寒,藥食宜也。

白話文:

雨水滋潤、風力化解的勝過直接戰勝,邪氣經過這些處理也能被消除。疫情會禍及某個宮位。風力化解三成,寒氣化解一成,火氣化解七成,因為火氣受木氣滋生,水氣又不足夠,所以火氣化解的比例最高。這是正當的化解方法。化解邪氣的藥物,上面帶辛味和寒涼性,中間帶苦味和中和性,下面帶鹹味和寒涼性,這些藥物和食物都可以派上用場。

壬午,壬子歲

上少陰火中,太角木運,下陽明金

熱化二,風化八,清化四,中運盛,則司天在泉之氣皆減。正化度也。其化上鹹寒,中酸涼,下酸溫,藥食宜也。

白話文:

熱證有兩種表現,風證有八種表現,寒證有四種表現。人在健康旺盛的時候,身體內儲藏的「司天在泉之氣」就會減少,這是正常的新陳代謝。

藥物和食物也分為三種屬性:

  • 「上鹹寒」:指鹹味和寒性的藥物或食物,適合治療熱證。
  • 「中酸涼」:指酸味和涼性的藥物或食物,適合治療風證。
  • 「下酸溫」:指酸味和溫性的藥物或食物,適合治療寒證。

癸未,癸丑歲

上太陰土中,少徵火運,下太陽水

寒化雨化勝復同,邪氣化度也。災九宮。雨化五,火化二,寒化一,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溫,中鹹溫,下甘熱,藥食宜也。

白話文:

寒、雨、化三種變化同時發生,是邪氣得到轉化的表現。禍害會降臨在九宮中。雨化五者,火化二者,寒化一者,是正氣得到轉化的表現。它們的變化具有上苦溫、中鹹溫、下甘熱的特點,適合作為藥物和食物服用。

甲申,甲寅歲

上少陽火中,太宮土運,下厥陰木

火化二,雨化五,風化八,土為火子,木為火母,子母俱盛,故火化減。正化度也。其化上鹹寒,中咸和,下辛涼,藥食宜也。

白話文:

火能化解兩分,雨能化解五分,風能化解八分。土是火的兒子,木是火的母親。兒子和母親都強盛的話,那麼火的化解作用就會減弱。這是化解的正常程度。化解的作用在上面是鹹寒的,中間是鹹和的,下面是辛涼的。用作藥物和食物都很適宜。

乙酉(太一天符),乙卯歲(天符)

上陽明金中,少商金運,下少陰火

熱化寒化勝復同,邪氣化度也。災七宮。燥化四,清化四,熱化二,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溫,中苦和,下鹹寒,藥食宜也。

白話文:

熱證的轉化和寒證的轉化相同,都是邪氣的變化程度。七經脈中,有七種病症。燥化有四種,清化有四種,熱化有兩種,這是正氣的變化程度。它們的轉化特點是:上面苦溫,中間苦和,下面鹹寒,因此所用藥物和飲食也應當遵循這一點。

丙戌(天符),丙辰歲(天符)

上太陽水中,太羽水運,下太陰土

寒化六,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熱,中鹹溫,下甘熱,藥食宜也。

丁亥(天符),了巳歲(天符)

上厥陰木中,少角木運,下少陽火

清化熱化勝復同,邪氣化度也。災三宮。風化三,火化七,火得乙木相生,火旺則木虛,故風化少,火化多。正化度也。其化上辛涼,中辛和,下鹹寒,藥食宜也。

白話文:

化解熱氣和邪氣的力量是一樣的,邪氣就會被化解。它能化解三焦的邪氣。風邪化解三分,火邪化解七分。火生乙木,火旺則木虛,所以風化少,火化多。這是正常的化解過程。用來化解的藥物,上層用辛涼之品,中層用辛和之品,下層用鹹寒之品,這些藥物和食物都是適宜的。

戊子(天符)戊午歲(太一天)符

上少陰火中,太徵火運,下陽明金

熱化七,清化九,正化度也。其化上鹹寒,中甘寒,下酸溫,藥食宜也。

己丑(太一天符)己未歲(太一天符)

上太陰土,中少宮土運,下太陽水

風化清化勝復同,邪氣化度也。災五宮。雨化五,寒化一,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熱,中甘和,下甘熱,藥食宜也。

白話文:

當人體受到外界的風、寒、暑、濕等因素影響,導致身體出現異常反應時,需要採取適當的調理措施來恢復正常。

其中,風化是一種由風邪引起的變化,表現為身體輕浮、遊走不定。清化是清熱解毒的過程,可以驅散體內的熱邪。勝復則是身體重新恢復正常的狀態。邪氣化度是指邪氣被驅散和化解的過程。

災五宮是指病邪傷及五臟,引起各種疾病。雨化五是指五臟中的肺、肝、脾、心、腎相應於五行中的金、木、土、火、水,當相應臟器受到外邪侵襲時,會出現相應的病症。寒化一是指外寒入侵,導致身體出現寒證。正化度是指身體通過自身調節機制,恢復正常的平衡狀態。

根據不同的病症,可以選擇相應的藥物或食物來調理身體。例如,有苦熱性質的藥物或食物適合用於治療熱證,有甘和性質的藥物或食物適合用於調和氣血,有甘熱性質的藥物或食物適合用於溫補身體。

庚寅,庚申歲

上少陽火,中太商金運,下厥陰木

火化七,清化九,風化三,木被金刑,故風化減。正化度也。其化上鹹寒,中辛溫,下辛涼,藥食宜也。

辛卯,辛酉歲

上陽明金,中少羽水運,下少陰火

雨化風化勝復同,邪氣化度也。災一宮。清化九,寒化一,熱化七,水運不及,故熱化多。金得水救,則火不能克,故清化亦多。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溫,中苦和,下鹹寒,藥食宜也。

白話文:

雨水和風氣影響人體,治療時有相通之處,都具有祛除邪氣的作用。患病部位在一個臟腑。清熱的藥物治療九分之四的情況,寒熱的藥物治療四分之一的情況,熱性的藥物治療四分之三的情況。這是因為水液運化失常導致熱性症狀較多。金行屬性得到水的滋養後,火行屬性無法剋制金行屬性,因此治療時使用清熱藥物的情況也較多。這就是疾病的自然規律。

藥物作用於人體上部以苦味、溫熱的藥物為宜,中部以苦味、平和的藥物為宜,下部以鹹味、寒涼的藥物為宜。日常飲食中也可以採用這樣的原則。

壬辰,壬戌歲

上太陽水,中太角木運,下太陰土

寒化六,風化八,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溫,中酸和,下甘溫,藥食宜也。

癸巳(同歲會)癸亥歲(同歲會)

上厥陰木,中少徵火運,下少陽火

寒化雨化勝復同,邪氣化度也。災九宮。風化八,火化二,火運不及,木氣未泄,故風化多。正化度也。其化上辛涼,中咸和,下鹹寒,藥食宜也。

白話文:

寒性藥物和雨水之性同化後,就能夠勝過外邪,邪氣就會化解。九宮中受到災難。風化病邪有八種,火化病邪有兩種。因為火運功能不足,木氣尚未發洩出來,所以風化病邪較多。這是正本清源的方法。其化解的方法是:上面使用辛涼藥物,中間使用咸和藥物,下面使用鹹寒藥物,藥物和飲食宜於使用這些藥物。

凡此定期之紀,勝復正化,皆有常數,不可不察。故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此之謂也。

五運不及,則有勝復,是謂邪化,五運太過,則無勝復邪化,但有正化,是皆有一定之常數也。

黃帝問曰:六氣之應見,六化之正,六變之紀何如?岐伯對曰:夫六氣正紀,有化有變,有勝有復,有用有病,不同其候,帝欲何問乎?帝曰:願盡聞之。岐伯曰:請遂言之。

白話文:

黃帝問:「六氣相應的現象、六氣正常的變化、六氣變化的規律是怎樣的?」岐伯回答:「六氣的正常表現、變化規律、盛衰狀態、主治疾病不同,徵兆也不同,請問陛下想問哪個方面?」黃帝說:「請全部告訴我。」岐伯說:「那我一一說來。」

化謂正化,變謂變異。

夫氣之所至也,厥陰所至為和平,少陰所至為暄,太陰所至為埃溽,少陽所至為炎暑,陽明所至為清勁,太陽所至為寒霧,時化之常也。

白話文:

氣候的變化是隨著時序而變化的。

  • 太陰(冬):陰氣極盛,天氣寒冷。 *厥陰(寒冬):陰氣稍衰,天氣轉暖。 *少陰(早春):陽氣萌生,天氣溫暖。 *少陽(暮春):陽氣逐漸增長,天氣炎熱。 *陽明(夏):陽氣最盛,天氣清熱。 *太陽(秋):陽氣減退,天氣轉涼。

此六氣分主四時之正化。

厥陰所至為風府為璺啟,少陰所至為火府為舒榮,太陰所至為雨府為員盈,少陽所至為熱府為行出,陽明所至為司殺府為庚蒼,太陽所至為寒府為歸藏,司化之常也。璺,音問。

白話文:

厥陰所到的地方稱為風府,象徵著吹拂;少陰所到的地方稱為火府,象徵著燃燒;太陰所到的地方稱為雨府,象徵著滋潤;少陽所到的地方稱為熱府,象徵著升騰;陽明所到的地方稱為司殺府,象徵著肅殺;太陽所到的地方稱為寒府,象徵著收藏。這是六經運行化育的規律。

璺,裂也,啟,開也。員與圓同,員盈者,土化豐備也。行出,火力長育而物形充足也(行當作形)。庚,更也(庚與更同。「檀弓」:季子皋葬妻,犯人之禾,申詳以告曰:請庚之)。蒼,老也,金氣肅殺,萬物更變而蒼老也。歸藏,歸宿而蟄藏也。

白話文:

璺:裂開;啟:開啟。

員(同「圓」):圓滿。圓滿盈足,表示土地養分豐厚。

行(應為「形」):出外顯形。火勢旺盛,孕育萬物,形態健全。

庚(同「更」):更替、改變。天氣變冷,肅殺之氣盛行,萬物枯萎衰老。

歸藏:歸於住所,潛伏藏匿。

厥陰所至為生為風搖,少陰所至為榮為形見,太陰所至為化為雲雨,少陽所至為長為蕃鮮,陽明所至為收為霧露,太陽所至為藏為周密,氣化之常也。

白話文:

當厥陰經氣到達時,會產生生命力,像風吹拂萬物;少陰經氣到達時,會促進榮華,使外在形體顯現;太陰經氣到達時,會轉化成雲雨,滋潤萬物;少陽經氣到達時,會促使生長和繁茂;陽明經氣到達時,會收斂水氣,形成霧露;太陽經氣到達時,會蘊藏在體內,使一切周全嚴密。這些都是氣化運行的規律。

形見,即形出之變文也。周密,蟄封而不泄也。

厥陰所至為風生,終為肅,少陰所至為熱生,中為寒,太陰所至為濕生,終為注雨,少陽所至為火生,終為蒸溽,陽明所至為燥生,終為涼,太陽所至為寒生,中為溫,德化之常也。

白話文:

厥陰(陽明)達到極致,則風氣產生,最終轉為肅殺之氣;少陰(太陰)達到極致,則熱氣產生,中間轉為寒冷之氣;太陰(少陽)達到極致,則濕氣產生,最終轉為降雨;少陽(陽明)達到極致,則火氣產生,最終轉為蒸騰之氣;陽明(厥陰)達到極致,則燥氣產生,最終轉為涼爽之氣;太陽(少陰)達到極致,則寒氣產生,中間轉為溫暖之氣。這是大自然規律性的變化。

「六微旨論」:風位之下,金氣承之,故厥陰風生,終為肅。土位之下,風氣承之,故太陰濕生,終為注雨(注雨,雨之得風而飄驟者)。相火生濕土,故少陽火生,終為蒸溽。燥金生寒水,故陽明燥生,終為涼。

白話文:

在風的位置下面,是金氣承接,所以厥陰之風產生,最終導致天氣乾冷。在土的位置下面,是風氣承接,所以太陰之濕產生,最終導致降雨(降雨是指雨水受到風的作用而飄灑)。相火生於濕土,所以少陽之火產生,最終導致天氣濕熱。燥金生於寒水,所以陽明之燥產生,最終導致天氣涼爽。

水火同宮,丁火癸水統於少陰,丙火壬水統於太陽,「六微旨論」:少陰之上,熱氣治之,中見太陽,太陽之上,寒氣治之,中見少陰,故少陰熱生,中為寒,太陽寒生,中為溫也。

白話文:

水火在同一個宮位,丁火和癸水歸屬少陰,丙火和壬水歸屬太陽。「六微旨論」中說:少陰之上,應當用熱氣治療,其中有太陽的徵象;太陽之上,應當用寒氣治療,其中有少陰的徵象。所以少陰生熱,其中有寒;太陽生寒,其中有溫。

厥陰所至為毛化,少陰所至為羽化,太陰所至為倮化,少陽所至為羽化,陽明所至為介化,太陽所至為鱗化,德化之常也。

白話文:

厥陰所到之處,化為毛髮。少陰所到之處,化為羽毛。太陰所到之處,化為枯萎。少陽所到之處,化為羽毛。陽明所到之處,化為介殼。太陽所到之處,化為鱗片。這是自然界生生不息的規律。

五蟲秉六氣而化也。

厥陰所至為生化,少陰所至為榮化,太陰所至為濡化,少陽所至為茂化,陽明所至為堅化,太陽所至為藏化,布政之常也。

白話文:

厥陰經過的地方,滋生萬物;少陰經過的地方,使萬物繁茂;太陰經過的地方,滋潤萬物;少陽經過的地方,使萬物茂盛;陽明經過的地方,使萬物堅固;太陽經過的地方,使萬物蘊藏,這是自然界普遍的規律。

六氣司令,五化行焉,是謂之政。

厥陰所至為飄怒大涼,少陰所至為大暄寒,太陰所至為雷霆驟注烈風,少陽所至為飄風燔燎霜凝,陽明所至為散落溫,太陽所至為寒雪冰雹白埃,氣變之常也。

白話文:

厥陰(肝經)經過的地方會出現狂風暴雨和大寒潮;

少陰(腎經)經過的地方會出現大熱和大寒;

太陰(肺經)經過的地方會出現雷雨驟降和狂風;

少陽(膽經)經過的地方會出現狂風、烈火和冰霜;

陽明(胃經)經過的地方會出現乾燥溫暖;

太陽(膀胱經)經過的地方會出現寒風、冰雹和沙塵。

這些都是氣候變化的自然規律。

勝極則復,木勝而飄怒,則金復而為涼,火勝而大暄,則水復而為寒,土勝而驟注,則木復而為風,火勝而燔燎,則水復而為霜,金勝而散落,則火復而為溫,水勝而冰雪,則土復而為濕,此氣變之常也。

白話文:

任何事物發展到極致就會反轉,木過分旺盛就會導致狂風暴雨,金就會反轉成涼風;火過分旺盛就會導致酷熱,水就會反轉成寒潮;土過分旺盛就會導致暴雨,木就會反轉成風;火過分旺盛就會導致火災,水就會反轉成霜;金過分旺盛就會導致金屬散落,火就會反轉成溫暖;水過分旺盛就會導致冰雪,土就會反轉成潮濕。這是氣候變化的規律。

厥陰所至為撓動為迎隨,少陰所至為高明焰為曛,太陰所至為沉陰為白埃為晦暝,少陽所至為光顯為彤雲為曛,陽明所至為煙埃為霜為勁切為淒鳴,太陽所至為剛固為堅芒為立,令行之常也。

白話文:

厥陰所到之處:會令人感到不安和順應。

少陰所到之處:會出現明亮的光芒和昏暗。

太陰所到之處:會出現陰沉、白霧和黑暗。

少陽所到之處:會出現明亮、紅雲和昏暗。

陽明所到之處:會出現煙霧、霜凍、勁風和哀鳴。

太陽所到之處:會出現堅固、鋒利和直立。

以上是六經運行時常有的現象。

氣至而物從之,是謂之令。

厥陰所至為裡急,少陰所至為瘍疹身熱,太陽所至為積飲痞隔,少陽所至為嚏嘔為瘡瘍,陽明所至為浮虛,太陽所至為屈伸不利,病之常也。

白話文:

厥陰經絡所達之處會出現裡急(腹瀉);少陰經絡所達之處會出現潰瘍、疹子、發熱;太陽經絡所達之處會出現腹脹、消化不良;少陽經絡所達之處會出現打噴嚏、嘔吐、瘡瘍;陽明經絡所達之處會出現浮腫、虛弱;太陽經絡所達之處會出現屈伸不利等症狀,這些都是疾病的常見表現。

裡急,風盛之病。瘍疹身熱,熱盛之病。積飲痞隔,濕盛之病。嚏嘔瘡瘍,火盛之病。浮虛,燥盛之病(肺主皮毛,肺氣外郁,則皮毛浮虛)。屈伸不利,寒盛之病。

白話文:

痢疾:風氣旺盛導致的疾病。

化膿性皮膚感染並發熱 :熱氣旺盛導致的疾病。

消化不良、腹脹 :濕氣旺盛導致的疾病。

打噴嚏、嘔吐、瘡瘍 :火氣旺盛導致的疾病。

皮膚鬆弛無力 :燥氣旺盛導致的疾病(肺主皮毛,肺氣外鬱,導致皮毛浮虛)。

屈伸不利 :寒氣旺盛導致的疾病。

厥陰所至為支痛,少陰所至為驚惑譫妄戰慄惡寒,太陰所至為稸滿,少陽所至為驚躁瞀昧暴病,陽明所至為鼽尻陰股膝髀腨䯒足病,太陽所至為腰痛,病之常也。瞀,音茂。

白話文:

當厥陰經絡走到頭部時,會引起頭部疼痛;少陰經絡走到頭部時,會造成昏迷、胡言亂語、發抖和怕冷的情況;太陰經絡走到頭部時,會導致腹脹;少陽經絡走到頭部時,會讓人變得易怒、頭暈目眩,且容易患上急性病症;陽明經絡走到頭部時,會引發臀部、陰部、大腿、小腿和腳部等問題;太陽經絡走到頭部時,通常會導致腰痛。其中,瞀字讀作茂。

肝脈行於兩脅,故為支痛。心藏神,其屬火,驚惑譫妄者,神明亂也,戰慄惡寒者,水勝火也。脾為濕土,濕勝氣阻,故稸積壅滿。膽主驚,膽木上逆,相火失根,故驚躁瞀昧,而生暴病(膽木化氣相火,此言足少陽病)。陽明大腸與肺為表裡,鼽者,手陽明之病,陽明胃自頭走足,尻陰股膝脾腨䯒足痛者,足陽明之病也。足太陽之脈挾脊抵腰,腰痛者,水寒而木陷也。

白話文:

肝經脈絡通過兩肋,所以會導致兩肋疼痛。心臟藏神,屬於火行,恐慌幻覺的人,是神志混亂了;戰慄怕冷的人,是水寒勝過心火了。脾臟是濕土,濕氣盛了會阻滯氣血,所以會肚子脹滿、積食。膽臟主管驚恐,膽屬木上逆,相火失控,所以會驚厥煩躁、昏迷癲狂,而引發急症(膽氣化為相火,這是足少陽經的病症)。陽明大腸經和肺經是表裡相應的,瘦弱的人,是手陽明經有病;陽明胃經從頭部到腳底,臀部、大腿、膝蓋、脾臟、小腿、足部疼痛的人,是足陽明經有病。足太陽經的經絡沿脊柱兩側抵達腰部,腰痛的人,是水寒導致肝木受損。

厥陰所至為緛戾,少陰所至為悲妄衄蔑,太陰所至為中滿霍亂吐下,少陽所至為喉痹耳鳴嘔湧,陽明所至為脅痛皴揭,太陽所至為寢汗痙,病之常也。蔑,音滅。皴,取鈞切。

白話文:

厥陰經循行的部位出現問題,會導致線條混亂。

少陰經循行的部位出現問題,會感到悲傷、妄想、鼻出血和精神錯亂。

太陰經循行的部位出現問題,會導致腹部脹滿、霍亂、嘔吐和腹瀉。

少陽經循行的部位出現問題,會導致喉嚨痛、耳鳴、嘔吐和體內液體上湧。

陽明經循行的部位出現問題,會導致肋骨疼痛、皮膚乾裂。

太陽經循行的部位出現問題,會導致睡夢中出汗和抽筋。這是疾病的常態表現。「蔑」音滅,「皴」音鈞。

肝主筋,緛戾者,筋骨痿緛而乖戾也(緛與軟同)。肺燥則悲,神亂則妄,肺氣上逆,收斂失政,則血升而為衄蔑,此君火刑肺之病也。中滿者,土濕而不運,霍亂吐下者,飲食寒冷,水穀不消,風寒外束,胃不能容也。足少陽之脈行耳後,循頸而下胸膈,相火上逆則喉痹,甲木上衝則耳鳴,甲木刑胃,胃土不降則嘔湧也。燥金刑木則脅痛,皮膚不榮則皴揭。

白話文:

肝臟主管筋脈,痿緛是指筋骨痿弱無力、歪曲變形(緛與軟的意思相同)。

肺部陰虛(燥)就會悲傷哀泣,精神失常(亂)就會胡言亂語。肺氣逆行向上,收斂功能失控,就會導致出血(衄蔑),這是心火刑剋肺的病症。

中滿,指腹部膨脹,是脾胃濕盛不運所致。霍亂嘔吐腹瀉,是飲食生冷,食物難以消化,加上風寒阻滯,胃無法容納所致。

足少陽膽經的脈絡經過耳後,沿著頸部到胸腔和膈膜。肝火上逆就會引起喉嚨疼痛(喉痹),肝膽之氣衝上頭部就會耳鳴。肝膽之氣刑剋脾胃,脾胃之氣無法下降就會嘔吐。

肺氣(燥金)刑剋肝木,就會出現脅肋疼痛;皮膚缺乏滋養就會乾燥脫皮。

太陽不藏則寢汗出,水寒筋縮則為痙也。

厥陰所至為脅痛嘔泄,少陰所至為笑語,太陰所至為身重胕腫,少陽所至為暴注瞤瘛暴死,陽明所至為鼽嚏,太陽所至為流泄禁止,病之常也。瞤,音純。瘛,音熾。

白話文:

厥陰病症會出現脅部疼痛、嘔吐、腹瀉;少陰病症會導致患者說笑不停;太陰病症會導致身體沉重、小腿浮腫;少陽病症會引發急症、抽搐、暴斃;陽明病症會引起打噴嚏;太陽病症會導致出汗過多、無法排尿,這些都是常見的病症表現。其中,「瞤」讀作「純」,「瘛」讀作「熾」。

木鬱賊土,故脅痛而嘔泄。心主喜,其聲笑,心神亂則笑語。土濕不運,則身重胕腫。甲木刑胃,水穀莫容,則暴生注泄。瞤,肉動也,瘛,筋急也。肺氣上逆,則生鼽嚏。寒水侮土,則為流泄,水道不通,則為禁止,流泄即下利,禁止即閉癃也。

白話文:

  • 木氣鬱結剋制了土氣,因此會出現脅部疼痛並伴有嘔吐和腹瀉。

  • 心主掌喜悅,它的聲音表現為笑聲。心神混亂的話,就會表現為異常的笑語。

  • 土氣濕滯不運轉,就會身體沉重,四肢浮腫。

  • 甲木剋制胃氣,使得水穀食物無法容納,就會突然發生吐瀉。

  • 瞤動指的是肌肉抽搐,瘛是指筋脈痙攣。

  • 肺氣上逆就會出現打噴嚏,流鼻涕。

  • 寒水氾濫剋制土氣,就會導致腹瀉;水道不通暢,就會導致小便閉塞。腹瀉就是下痢,小便閉塞就是尿不出來。

凡此十二變者,報德以德,報化以化,報政以政,報令以令,氣高則高,氣下則下,氣後則後,氣前則前,氣中則中,氣外則外,位之常也。

白話文:

凡是這十二種變化,有功報德,有善報善,有政令報政,有命令報令,氣勢旺盛就地位高,氣勢低微就地位低,氣勢落後就地位後,氣勢領先就地位前,氣勢居中就地位中,氣勢偏外就地位外,這是自然的次序。

凡此十二變者,因六氣之所至不一,而為之報,故有化有變,有勝有復,有用有病,其候不同。氣至有德化政令之殊,則有德化政令之報,氣至有高下前後中外之殊,則有高下前後中外之報。人秉天之六氣而生六經,手之六經其氣高,足之六經其氣下,足太陽行身之後,足陽明行身之前,三陰在中,三陽在外,此高下前後中外之位也。

白話文:

這十二種變化,是由於六氣的作用不同所導致的反應。因此,有的化解,有的改變,有的剋制,有的恢復,有的有益,有的致病,它們所表現出來的徵兆也是各不相同的。六氣到來時,如果伴隨著德化政令的不同,那麼所引發的反應也會反映出德化政令的不同;如果伴隨著高下、前後、中外不同,那麼所引發的反應也會表現出高下、前後、中外的區別。人體稟受了天地的六氣而生成六條經絡,手上的六條經絡氣運行得比較高,足上的六條經絡氣運行得比較低。足太陽經在後揹走行,足陽明經在前胸走行,三條陰經在中間,三條陽經在外圍。這就是高下、前後、中外的定位。

故風勝則動,熱勝則腫,燥勝則乾,寒勝則浮,濕勝則濡泄,甚則水閉胕腫,隨氣所在,以言其變耳。

六氣偏勝,則有偏勝之病,隨其氣之上下前後中外所在以言其變,凡偏勝之所在,則變生而病來矣。

帝曰:願聞其用也。岐伯曰:夫六氣之用,各歸不勝而為化,故太陰雨化,施於太陽,太陽寒化,施於少陰,少陰熱化,施於陽明,陽明燥化,施於厥陰,厥陰風化,施於太陰,各命其所在以徵之也。

白話文:

皇帝說:希望聽聽這些理論的用法。岐伯回答:六種氣的作用,各有其歸屬,而且會在不勝對方的時候發生變化,所以太陰的雨氣在遇見太陽的熱氣時會凝結成雨,太陽的熱氣在遇見少陰的寒氣時會變成冷,少陰的寒氣在遇見陽明的燥氣時會變熱,陽明的燥氣在遇見厥陰的風氣時會變乾燥,厥陰的風氣在遇見太陰的雨氣時會變風,根據這些氣的變化,可以觀察氣候的變化。

六氣有用有病,上言其病矣,此復問其用。六氣之用,各歸其不勝我者而為之化,如此氣偏勝,則此氣所克者必病。其所克者在於何方,各命其所在之處以徵之也。

白話文:

六種天氣因素既能致病,也能產生有益的效應。前面已提到它致病的一面,這裡再討論它的有益效應。六種天氣因素作用時,都歸附到那些不剋制自己的因素那裡,並轉化為與它們同類的性質。比如某種天氣因素偏盛,那麼它剋制的因素就必定會發病。其剋制的因素位於哪個方位,就用它所在的方位來檢查證實。

帝曰:自得其位何如?岐伯曰:自得其位,常化也。帝曰:願聞所在也。岐伯曰:命其位而方月可知也。

六氣各有其位,自得其位者,自安其本位,而無凌犯他氣之變也,此為氣化之常。欲知其氣化之所在,但命其六氣之位,而化行之方月自可知也。(客氣有客氣之方,客氣之月,主氣有主氣之方、主氣之月)

白話文:

不同的氣象條件各有其特定的位置。氣象條件處於其適當的位置時,就能保持平衡穩定,不會侵犯其他氣象條件的領域。這就是氣象變化的規律。想要知道氣象變化的規律,只需要確定六種氣候條件的位置,就能推知其變化所在的方位和月份。(外來的氣候條件有外來的方位和月份,本地的氣候條件有本地的方位和月份)

帝曰:六位之氣,盈虛何如?岐伯曰:太少異也,太者之至徐而常,少者暴而亡。

太氣盈,少氣虛,盈則徐而常,虛則暴而亡(亡,無常也)。

帝曰:天地之氣,盈虛何如?岐伯曰:天氣不足,地氣隨之,地氣不足,天氣從之,運居其中,而常先也。惡所不勝,歸所同和,隨運歸從,而生其病也。

白話文:

黃帝問:天地之間的氣,旺盛和衰竭是怎麼運行的?

岐伯回答:天氣不足,地氣也會跟著不足;地氣不足,天氣也會跟著不足。它們交替運行,但天氣通常先於地氣。邪氣侵犯人體時,不能戰勝正氣,就會歸順於正氣,隨著正氣運行,最終導致疾病產生。

司天之氣不足,則地氣隨之而升,司地之氣不足,則天氣從之而降,運居天地之中,常先天地而為升降。惡其所不勝,歸其所同和(如木不勝金,則惡之,而與水火相同和,則歸之),隨運歸從,助所同和,以成偏勝,而生其病也。

白話文:

如果上天的能量不足,地上的能量就會隨之升高;如果地上的能量不足,天上的能量就會隨之下降。能量運行存在於天地之間,通常會先於天地而升降。它會排斥自己無法克服的能量,而與自己相合的能量親近(例如,木無法克服金,就會排斥金,但會與水火相合,親近水火)。能量會隨著運勢的變化而運作,幫助相合的能量,導致一方的力量過強,從而引發疾病。

故上勝則天氣降而下,下勝則地氣遷而上,勝多少而差其分。微者小差,甚者大差,甚則位易氣交,易則大變生而病作矣。《大要》曰:甚紀五分,微紀七分,其差可見,此之謂也。

白話文:

當人體上部的氣過盛,就會導致天氣下降到下部;下部的氣過盛,就會導致地氣上升到上部。氣的盛衰程度不同,所導致的偏差不一。偏差不顯著的,症狀較輕;偏差不小的,症狀較重。症狀嚴重的,氣就會錯位交替,一旦氣錯位交替,就會發生大的變化,導致疾病的產生。《大要》中說:氣的偏差不顯著,分數佔五分;氣的偏差不小,分數佔七分。由此可見氣的偏差不一,這就是上文中提到的情況。

上勝則司天之氣降而下,下勝則司地之氣遷而上,以勝之多少而差其分。勝微者小差,勝甚者大差,甚則位移易而氣交互位,易則大變生而病作矣。《大要》曰(古書):甚者紀五分,微者紀七分(五分者,勝居十之五,七分者,勝居十之三),而其差可見,即此之謂也。

白話文:

上面(陽氣)強盛,天上的氣就會降到下面(陰氣);下面(陰氣)強盛,地上的氣就會升到上面(陽氣),以強盛的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別。強盛得比較輕微的,差別比較小;強盛得很厲害的,差別就很大,嚴重的話,(陰陽)位置就會互換,氣也會互換位置。位置互換,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從而引發疾病。《大要》一書中說:嚴重的時候,(陽氣或陰氣)佔據五分之五,輕微的時候,(陽氣或陰氣)佔據五分之三,根據它們的差別,就可以看出具體的情況了,這裡所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帝曰:天地之數,終始奈何?岐伯曰:悉乎哉問也!是明道也。數之始,起於上而終於下,歲半之前,天氣主之,歲半之後,地氣主之,上下交互,氣交主之,歲紀畢矣。故曰位明氣月可知,所謂氣也。

白話文:

黃帝問:「天地之間的規律,從開始到結束,是怎麼運作的呢?」

岐伯答:「您的問題真是觸及了根本,這正是探討天地之道的關鍵。」

「天地之數,變化規律從上面開始,到下面結束。」

「人出生後的半年,主要是受到天氣的影響。半年後,主要受到地氣的影響。天氣和地氣交替影響,交替完成一年的運行,這就結束了一年的週期。」

「所以說,瞭解了天地的位置和氣候變化,就能知道時間的流逝,這所謂的『氣』,就是天地運行變化規律的關鍵。」

司天在上,司地在下,天地一年之數,起於上而終於下。歲半之前,天氣主之,歲半之後,地氣主之,上下交互之中,氣交主之,氣交者,三氣四氣交際之間也,一歲之紀,畢於此矣。六氣之位既明,則氣月可知(三候一氣,兩氣一月。一年六氣,一氣兩月),所謂天地之氣數也。

白話文:

天空在高處統御,大地在低處承載,天地間一年的時序,起始於天空而終結於大地。一年過半之前,天氣主導,一年過半之後,地氣主導,天地交替之間,氣候交替主導。氣候交替是指三氣四氣交接的時間,一年中的時序,在此時結束。六種氣候的分佈既明瞭,就能知道氣候和月份的關係(三候為一氣,兩氣為一月。一年有六氣,一氣持續兩個月),這就是天地間氣候的規律。

帝曰:余司其事,則而行之,不合其數何也?岐伯曰:氣用有多少,化洽有盛衰,盛衰多少,同其化也。

六氣有主客,主氣者,初氣風木,二氣君火,三氣相火,四氣濕土,五氣燥金,六氣寒水,一氣兩月,萬古不易,客氣則逐年遷變,恆與四時相反。歲半之前,天氣主之,歲半之後,地氣主之,是司天之客氣也。其間燥金在春,風木在秋,寒水在夏,二火在冬,應與主氣相反,而往往與主氣不反,與客氣不符,較之天地終始之數,未盡相合。此以氣之為用有多少,化之相洽有盛衰,盛衰多少,同其化也。

白話文:

六種天氣的氣候中,有三種是主導的,有三種是客氣的。主氣順序列是:年初風木之氣、仲春君火之氣、季春相火之氣、初夏濕土之氣、中夏燥金之氣、初秋寒水之氣。每個氣候持續兩個月,自古以來一直如此。客氣則是每年都在變動,而且通常與四季相反。歲半(一歲六個月)以前,天氣的主氣由天控制,歲半以後,天氣的主氣由地控制,這也是由天控制的客氣。其中,燥金本應在春天,風木本應在秋天,寒水本應在夏天,兩火本應在冬天,應該與主氣相反,但很多時候與主氣不相反,也不符合客氣的變化情況。將氣候對比天地循環的規律,發現並非完全符合。這是因為氣候發揮作用的大小和相互轉化存在盛衰變化,盛衰的程度與其轉化是一致的。

蓋六氣與五運相值,有生有克,生則其用多,克則其用少,多則其化盛,少則其化衰,以多遇多則愈盛,以少遇少則愈衰。衰盛多少,氣化合同,盛則應,衰則不應,是以其數不合也。

白話文:

各種天氣型態(六氣)和四季變化(五運)相互作用,有生旺和剋制的現象。生旺一方則作用力強,剋制一方則作用力弱。作用力強的話,變化興盛;作用力弱的話,變化衰退。如果生旺的一方遇到另一生旺的一方,就會更加興盛;如果衰退的一方遇到另一衰退的一方,就會更加衰敗。興盛或衰退的程度取決於氣候變化相互配合的情形。興盛時會起作用,衰敗時不會起作用,這是因為它們的規律不合。

帝曰:願聞同化何如?岐伯曰:風溫春化同,熱曛昏火夏化同,雲雨昏暝埃長夏化同,燥清煙露秋化同,寒氣霜雪冰冬化同,勝與復同。此天地五運六氣之化,更用盛衰之常也。

白話文:

帝說:我想了解什麼叫做「同化」?岐伯回答:風暖天氣是春天的變化,熱氣與霧氣是夏天的變化,雲雨密佈、天氣昏暗是盛夏的變化,天氣乾燥、晨露煙霧是秋天的變化,寒氣、霜雪、冰是冬天的變化,這些變化都會對應到人體的變化。這是天地間自然界五種變化和六種氣候的轉化,同時也是盛衰的常態。

凡四時之內,一見風溫,是為木氣,故與春化相同,一見熱曛昏火,是為火氣,故與夏化相同,一見雲雨昏暝埃,是為土氣,故與長夏相同,一見燥清煙露,是為金氣,故與秋化相同,一見寒氣霜雪冰,是為水氣,故與冬化相同。初氣終三氣,勝之常也,四氣盡終氣,復之常也,其於勝復之中,而見五行之氣,亦與此同。

白話文:

一年四季之中,只要一見到風溫,就是木氣,所以和春天的變化相同;一見到熱氣昏沉,就是火氣,所以和夏天的變化相同;一見到陰雨連綿,就是土氣,所以和長夏的變化相同;一見到乾燥清澈的霧露,就是金氣,所以和秋天的變化相同;一見到寒氣霜雪冰,就是水氣,所以和冬天的變化相同。

最初的氣息持續三種氣的變化,這是氣機增長的常態;四種氣息都結束於最後一種氣息,這是氣機衰落的常態。在氣機增長和衰落的過程中,五行之氣的表現也與此相同。

此天地五運六氣之化,更相盛衰之常也,遇盛氣之同化則其數合,遇衰氣之同化則其數不合矣。

帝曰:善。夫子之言可謂悉矣,然何以明其應乎?岐伯曰:昭乎哉問也!夫六氣者,行有次,止有位,故常以正月朔日平旦視之,睹其位而知其所在矣。運有餘,其至先,運不及,其至後,此天之道,氣之常也,運非有餘,非不足,是謂正歲,其至當其時也。

白話文:

黃帝說:「好。您講得很詳細,但是如何判斷它們的出現時間呢?」岐伯回答道:「好問題!六氣運行的順序和位置是有規律的,所以通常在正月初一清晨觀察,看到它們的位置就能知道它們在哪裡。如果運行有餘,它們會提早出現;如果運行不足,它們會延後出現。這是天道的規律,氣的常態。如果不是太早就是太晚,就是正歲,它們會在正確的時間出現。」

六氣之行有恆次,止有定位,常以正月朔日平旦視之,初氣方交(初氣以上年十二月大寒日交),月令更變,自此六氣遞遷,六位迭易,睹其所止之位,而知其各氣之所在矣。運有餘,其至先(六氣至先),其位未交,而其氣已在,運不及,其至後,其位已交,而其氣未在,運非有餘,非不足,是謂正歲,其至當其時,不後不先也。

白話文:

六種氣候按規律運轉,停留的地方有固定位置。通常正月初一黎明時分觀察,此時剛開始交接新的氣候(上一年十二月大寒日交接),隨著季節更替,六種氣候交替運轉,六個方位依次變化。觀察它們停留的位置,就能知道每種氣候所處的地方。如果運轉過快,則氣候提前到達(六種氣候提前到達),它們的交接位置還未到,但氣候已經存在了。如果運轉過慢,則氣候到達的時間推遲,它們的交接位置已經到了,但氣候還未出現。如果運轉沒有過快或過慢,則稱為正歲,氣候按時到達,不提前也不延遲。

帝曰:善。五運之氣,亦復歲乎?岐伯曰:鬱極乃發,待時而作也。帝曰:請問其所謂也。岐伯曰:五常之氣,太過不及,其發異也。帝曰:願卒聞之。岐伯曰:太過者暴,不及者徐,暴者為病甚,徐者為病持。帝曰:太過不及,其數何如?岐伯曰:太過者其數成,不及者其數生,土常以生也。

白話文:

黃帝說:「很好。這五行的氣,也會隨著年份而變化嗎?」

岐伯說:「當某一行氣停滯到極點的時候才會發作,而且發作的時間也有規律。」

黃帝說:「請告訴我它的原理。」

岐伯說:「五行氣氣旺盛或不足,發作出來的方式各有不同。」

黃帝說:「希望我能明白。」

岐伯說:「氣太旺盛會發作得急,氣不足發作得緩。發作得急的病情嚴重,發作得緩的病情會持續較久。」

黃帝說:「氣太旺盛或不足,它們的數量是怎樣的呢?」

岐伯說:「氣太旺盛時它的數量是成數,氣不足時它的數量是生數,而土性總是生養的。」

帝問六氣既有勝復,五運之氣,亦有報復於歲中者否也?凡五行之理,有勝必復,鬱極乃發,待時而作也。蓋五常之氣,各有太過不及,其勝復之發,因而不同。太過者發之暴,不及者發之徐,暴者為病甚,徐者為病持(持久、遲延也)。太過者其化多,得五行之成數,不及者其化少,得五行之生數(義見前文)。

白話文:

皇帝問,既有六氣相生相勝,五運之氣在一年之中,是否也有報複之時呢?五行之理,相勝必定會有相報復的時機,鬱結到極點就會發作,等待時機而施為。五行之氣,各有太過與不及,相報復發作的方式也不同。太過者發作猛烈,不及者發作緩慢,發作猛烈者病情嚴重,發作緩慢者病情持久。太過者化象多,得到五行之成數,不及者化象少,得到五行之生數(意義見上文)。

帝曰:其發也何如?岐伯曰:土鬱之發,埃昏黃黑,化為白氣,雷殷氣交,岩谷振驚,擊石飛空,飄驟高深,洪水乃從,川流漫衍,田牧土駒,化氣乃敷,善為時雨,始生始長,始化始成,故民病心腹脹,腸鳴而為數後,甚則心痛脅䐜,嘔吐霍亂,飲發注下,胕腫身重。云奔雨府,霞擁朝陽,山澤埃昏,而乃發也。其氣四,云橫天山,蜉蝣生滅,怫之先兆也。

白話文:

君主問道:「它的發生情況是怎樣的?」

岐伯答道:「土氣鬱結而發作,會呈現灰暗黃黑的顏色,轉化為白色氣息。雷聲隆隆,氣息交錯,山岩峽谷震動,擊打石頭飛向空中,雨霧驟然降臨,洪水因而出現。河川氾濫蔓延,田野牧草被土石掩埋,土氣逐漸擴散,適合降下及時的雨水。萬物開始萌芽生長,開始形成和完成。所以,人會出現心腹脹滿,腸鳴並逐漸增多。嚴重時會心痛脅腹脹痛,嘔吐腹瀉,腹水增多,身體沉重。就像雨水奔騰而下,朝霞映照着陽光,山川間霧氣昏暗,於是便發作了。它的氣息有四種,雲彩橫貫蒼穹,蜉蝣的生命周而復始,這是發作前的徵兆。

水勝火敗,不能生土,則土鬱發作。發則濕氣熏蒸,化為雲霧。陽遏濕內,激為雷霆,鼓宕沖裂,殷干氣交,山谷震動,擊石飛空,風雨飄驟,自高及深,洪水從生,川流漫衍,瘀泛壘起,田野之間,如群駒散牧。化氣敷布,善為時雨,萬物得之,生長化成之力,於是始旺。

白話文:

當水氣過盛而火氣不足時,無法生養土氣,就會導致土氣鬱結而發作。發作時,濕氣蒸騰上升,形成雲霧。陽氣因濕氣而受阻在體內,激發成雷電,震盪激裂,陰陽之氣交會,造成山谷震動,石塊飛射,風雨大作,從高處傾瀉而下,洪水肆虐,河流氾濫,積水成堆。田野間一片狼藉,猶如羣馬四處奔散。這些異常的氣象變化,如果適時適度,可以化為及時雨,滋潤萬物,促進萬物生長發育,生機盎然。

濕氣淫泆,傳之於人,民病心腹脹滿,腸鳴數後,甚則心痛脅䐜,嘔吐霍亂,飲發注下,胕腫身重。土鬱將發,濕氣先動,云奔雨府,霞擁朝陽,山澤埃昏,而乃發也。土主四氣,凡三氣之後,云橫天山,蜉蝣生滅(蜉蝣朝生暮死,濕氣所化),便是濕土怫鬱之先兆也。

白話文:

潮濕之氣瀰漫四處,如果侵襲人體,會讓人出現腹脹、腹痛、腸鳴等症狀。嚴重時,還會引發心痛、肋骨疼痛,嘔吐、腹瀉,甚至導致水腫、身體沉重。當濕土之氣將要發作時,濕氣會率先出現徵兆,就像烏雲密佈,日暈出現,山間迷霧瀰漫,這都是濕土之氣鬱結的先兆。土屬四氣,在三氣之後,如果雲彩橫列在天邊,蜻蜓大量出現(蜻蜓朝生暮死,是濕氣所化),這些都是濕土之氣鬱結的徵兆。

金鬱之發,天潔地明,風清氣切,大涼乃舉,草樹浮煙,燥氣以行,霿霧數起,殺氣來至,草木蒼干,金乃有聲,故民病咳逆,心脅痛引少腹,善暴痛,不可反側,嗌乾面塵色惡。山澤焦枯,土凝霜滷,而乃發也。其氣五,夜零白露,林莽聲淒,怫之先兆也。

白話文:

金氣(秋天)盛發時,天空朗朗,大地光明,微風徐徐,空氣清爽,天氣十分涼爽。草木開始凋謝,露水呈白色,空氣乾燥。雲霧時而升起,帶有殺氣,草木枯黃,不再青翠。金氣盛行時,金屬器發出聲響,人們容易患咳嗽、氣喘、心脇部疼痛,延伸至下腹部,劇烈疼痛,難以翻身,咽喉乾燥,面部發黑。大自然中,山川草木枯萎,土壤硬結,霜露凝結,金氣就會開始盛發。金氣盛發的徵兆包括:夜晚露水泛白,樹林中傳來悽厲的聲響。

木勝土敗,不能生金,則金鬱發作。發則天地淨明,風氣清切,大涼變序,草樹浮煙,燥氣以行,霿霧數起(霿霧即煙靄也),殺氣來至,草木蒼干。收令當權,秋聲乃作。燥氣淫泆,傳之於人,肺氣受傷,民病咳嗽氣逆,心脅脹滿,下引少腹,善於暴痛,不可反側(肺與大腸表裡,肺氣上逆則心脅滿,大腸下陷則少腹滿,肺氣右降,逆而不降則右脅暴痛,不可反側也),咽喉乾燥,面色塵惡(肺氣通於喉,外主皮毛故)。金鬱將發,燥氣先動,山澤焦枯,土凝霜滷(露凝為霜,滷凝為硝),而乃發也。

白話文:

當木火旺盛,土氣衰敗,無法滋養金氣時,就會導致金氣鬱結發作。金氣發作時,天地變得清澈明亮,風勢清勁,氣溫驟降,草木蒙上輕霧,乾燥的氣息蔓延,煙霧瀰漫,殺氣襲來,草木枯萎。收斂的氣候佔據主導地位,秋的聲息傳來。乾燥的氣息過於盛行,會影響到人體,肺氣會受到損傷,人們容易出現咳嗽氣喘、心痛脅脹、小腹脹痛、突發劇痛、無法翻身(肺與大腸表裡相通,肺氣上逆會導致心脇脹滿,大腸下陷會導致小腹脹滿,肺氣右降,逆而不降就會導致右脇劇痛,無法翻身)、咽喉乾燥、面色灰暗(肺氣通於喉嚨,外主皮毛)。當金氣鬱結即將發作時,乾燥的氣息會先有所反應,山林草澤乾枯焦灼,泥土上凝結了霜和硝。

金主五氣,凡三氣之後,夜零白露,林莽聲淒,便是燥金怫鬱之先兆也。

水鬱之發,陽氣乃闢,陰氣暴舉,大寒乃至,川澤嚴凝,寒雰結為霜雪,甚則黃黑昏翳,流行氣交,霜乃為殺,水乃見祥,故民病寒客心痛,腰脽痛,大關節不利,屈伸不便,善厥逆,腹滿痞堅。陽光不治,空積沉陰,白埃昏暝,而乃發也。其氣二火前後,太虛深玄,氣猶麻散,微見而隱,色黑微黃,怫之先兆也。

白話文:

當水氣鬱積時,陽氣就會散開,陰氣就會猛烈上升,極寒到來時,河川湖泊結冰,寒氣凝結為霜雪,嚴重時會出現黃黑色霧氣覆蓋,天地間的氣息交匯,霜雪就會帶來殺機,而水卻預示祥兆。所以此時人們會患上寒濕引起的胸痛、腰痛、四肢關節疼痛、活動不便、頭暈、腹脹堅硬等疾病。陽光無法治療這些疾病,因為體內陰氣淤積過多,白霧繚繞,昏暗不明,這些就是疾病爆發的先兆。這些疾病的氣機表現為前後兩股火氣交替發作,氣質深沉而晦暗,氣息猶如麻木散亂,時有時無,隱隱若現,面色發黑發黃,這些都是疾病發作前的徵兆。

火勝金敗,不能生水,則水鬱發作。發則陽氣退闢,陰氣暴舉,大寒乃至,川澤凍合,寒雰凝肅,結為霜雪(寒雰,白氣如霧,結為霜雪,降於晴天)。甚則水土合氣,黃黑昏翳,流行氣交之際,霜乃為之刑殺,水乃見其妖祥(水災見兆)。寒氣淫泆,傳之於人,水邪滅火,民病寒客心痛,腰脽疼痛,關節不利,屈伸不便,善手足厥冷,腹滿痞堅。水鬱將發,寒氣先動,陽光不治,空積沉陰,白埃昏暝,而乃發也。

白話文:

當熱氣(火)過剩而金氣不足時,無法滋生水分(水),水氣鬱積就會爆發。水氣爆發後,陽氣就會退縮,陰氣就會猛烈上升,導致極度寒冷,河川湖泊結冰,寒冷的霧氣凝結,形成霜雪(寒雰:白霧狀的氣體,凝結為霜雪後在晴天降下)。嚴重時,水氣和地氣混合,形成一片昏黃暗淡的景象,在氣流交會之時,霜雪會殺傷萬物,水災就會發生徵兆。寒氣過於潮濕,傳染給人體後,水邪會滅火,導致人們出現受寒、心痛、腰痛、關節不靈活、屈伸不便,以及手腳冰冷、腹脹堅硬等症狀。水氣鬱積即將爆發時,寒氣會先出現,此時,日光無法治療,陰氣沉積不散,一片昏暗朦朧,最後就會爆發水災。

其氣在君相二火前後,火勝則水復,凡二火前後,太虛玄深,氣猶麻散(天象深黑,氣若亂麻)。若見而隱,色黑微黃,便是寒水怫鬱之先兆也。

白話文:

它的氣勢位於君火和相火的前後,火氣強盛則水勢衰弱。凡在君火和相火的前後,虛空深遠,氣勢像麻繩散亂(天地漆黑深沉,氣勢混亂)。如果出現後又隱藏,顏色黑中帶黃,便是寒水鬱結的先兆。

木鬱之發,太虛埃昏,雲物以擾,大風乃至,髮屋折木,木有變,故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食飲不下,甚則耳鳴眩轉,目不識人,善暴僵仆。太虛蒼埃,天山一色,或為濁色黃黑,郁若橫云不雨,而乃發也。其氣無常,長川草偃,柔葉呈陰,松吟高山,虎嘯岩岫,怫之先兆也。

白話文:

當樹木茂盛時,天空昏暗,烏雲密佈,狂風暴雨即將到來。風雨來襲,折斷屋頂和樹木。樹木的這種變化預示著人們會患上胃脘疼痛,上腹兩側疼痛,膈肌和咽喉不通暢,無法進食。嚴重時還會伴有耳鳴、頭暈、失明,突然昏倒。

當天空灰濛濛的一片,或者呈現出混濁的黃黑色,陰雲密佈但不下雨時,就會發生這種現象。這種天氣變化無常,大河中的草木被風吹倒,柔軟的小樹葉呈現出陰暗的狀態,高山上的松樹發出哀鳴,山洞中的老虎吼叫,這些都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徵兆。

土勝水敗,不能生木,則木鬱發作。發則太虛塵揚,雲物擾動,大風乃至,髮屋折木,木有災變,搖盪不寧。風氣淫泆,傳之於人,甲木刑胃,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胸膈咽喉壅塞不通,飲食難下,甚則耳鳴目眩,昏憒無識,善暴僵仆(甲乙同氣,此皆甲木上逆之病)。

白話文:

土旺勝過水衰竭,就不能生養木頭,那麼木頭就會受到抑制而發作。發作時,空氣中會揚起大量的塵土,雲朵和物品會受到擾動。最終,會形成強勁的大風,吹倒房屋和折斷樹木,樹木也會出現災變,搖搖晃晃,無法平靜。風氣淫邪而溼熱,會傳染給人,對應甲木的胃部會受到刑傷,人們會出現胃脘和心窩疼痛的症狀,上部會延伸到兩脅,胸膈咽喉也會出現壅塞不通的情況,飲食難以下嚥。嚴重的還會出現耳鳴目眩,頭腦昏沉神志不清,容易突然倒地僵直不動(甲乙同屬木氣,這些都是甲木上逆導致的疾病)。

木鬱將發,風氣先動,太虛蒼埃,天山一色(塵氣蒼茫,迷漫天山),或為濁色黃黑,郁若橫云不雨(天際黃黑,若云不雨,此大風將來也)。而乃發也。土無專位,木氣之郁發無常,凡四時之內,長川草偃,柔葉呈陰(樹木遇風,蒼葉搖落,柔葉翻騰,裡面在上,是謂呈陰),松吟高山,虎嘯岩岫(虎嘯風生),便是風木怫鬱之先兆也。

白話文:

當樹木鬱鬱蔥蔥,準備生長時,風勢會提前吹動。天地間一片模糊不清,天山只見一片朦朧,或呈現出黃黑色,鬱結在一起像橫亙的雲卻不下雨(天空呈現黃黑色,像雲卻不下雨,這預示著將有大風)。接著,風就颳起來了。

泥土沒有固定的位置,而樹木的鬱結生長也不固定,一年四季,長長的河川上草木倒伏,柔嫩的葉子翻騰在上面(樹木遇到風,青綠的葉子飄落,柔軟的葉子翻騰,內層在上,這叫做呈陰),高山上的松樹呼號,巖洞裡的猛虎咆哮(猛虎咆哮著捲起風),這些都是風木鬱結憤怒的前兆。

火鬱之發,太虛昏翳,大明不彰,炎火行,大暑至,山澤燔燎,材木流津,廣廈騰煙,土浮霜滷,止水乃減,蔓草焦黃,風行惑言,濕化乃後,動復則靜,陽極反陰,濕令乃化乃成,故民病少氣,脅腹胸背面首四肢䐜憤臚脹,瘡瘍癰腫,瘍疿流注,瘛瘲骨痛,節乃有動,腹中暴痛,嘔逆注下,溫瘧,血溢,精液乃少,目赤心熱,甚則瞀悶懊憹,善暴死。刻終大溫,汗濡玄府,而乃發也。

白話文:

當體內火氣過盛時,會出現視力模糊、眼前一片昏暗、陽氣無法發揚、炎熱達到極致,就像山林被大火焚燒、樹木流出樹液、房屋騰出濃煙、地面冒出霜氣,積水逐漸減少、野草枯黃,風聲擾亂人言,濕氣消散後才恢復平靜。陽氣過盛時會轉化為陰氣,濕氣因此消散轉化。所以人們會出現氣喘、兩脅、腹部、胸部、背部、頭部和四肢脹滿疼痛、瘡瘍膿腫、膿液流注、寒熱交替、關節疼痛、腹部劇痛、嘔吐瀉肚、溫熱瘧疾、血溢、精液減少、眼睛發紅、心火旺盛等症狀,嚴重時會出現視物不明、煩躁暴怒,甚至猝死。人過世時體溫很高,汗水浸濕衣服,這些都是火鬱過盛所引起的。

其氣四,華喪水凝,山川冰雪,焰陽午澤,怫之先兆也。

金勝木敗,不能生火,則火鬱發作。發則天地曛赫,三光不明,炎火盛行,大暑來至,山澤燔燎,材木流津,廣廈騰煙,土浮霜滷(地經日曬,色白如霜,乃滷氣所結,如海水曬為鹽也),止水乃減(止水無源,故乾涸也),蔓草焦黃(蔓草延芊,津液不能灌注,故焦黃也),炎風災物,訛言大起。地乾土燥,濕化乃後。

白話文:

金屬性剋制木頭,導致木材無法生火,於是火氣鬱結爆發。火氣爆發時,天地一片昏暗,日月星光都看不清楚。天氣炎熱,酷暑來臨,山林草木被燒毀,材木流出樹脂,房屋冒出濃煙。地面因曝曬而變白結霜(地氣受陽氣蒸發,形成如霜的鹽粒),靜止的水份減少(沒有水源,導致乾涸),藤蔓草木枯黃(藤蔓無法吸收水分,所以枯萎發黃)。猛烈的熱風會破壞萬物,流言蜚語也因此四起。地面乾旱缺水,濕潤的環境才會隨後出現。

動極生靜,陽衰陰長,濕令續起,乃化乃成(火生土也)。熱氣淫泆,傳之於人,壯火刑金,民病少氣,脅腹胸背面首四肢鬱熱摶結,䐜憤臚脹,瘡瘍癰腫,瘍疿流注,筋攣骨痛(筋急為瘛,筋緩為瘲),關節動搖(熱極風生),腹中暴痛,嘔逆注泄,溫瘧發生,經血流溢,精液枯槁,目赤心熱,甚則瞀悶懊憹,善於暴死。

白話文:

當活動達到極點時,就會轉變為靜止;陽氣減弱,陰氣增長;濕氣就會趁機興起,然後轉化生成(火生土)。炎熱的氣息過於潮濕,傳染給人,就會加強火氣,剋制金氣(肺),民眾就會患上氣喘,胸腹、背部、手臂、腿部鬱熱凝聚,鬱鬱寡歡,腹脹,瘡瘍腫脹,膿腫潰爛流出物,肌肉抽搐、骨頭疼痛(肌肉緊繃則為瘛,肌肉鬆弛則為瘲),關節活動不靈便(熱極則生風),腹部劇烈疼痛,嘔吐腹瀉,溫熱型的瘧疾發生,月經失常,精液枯竭,眼睛發紅心臟發熱,嚴重的話會導致頭暈悶痛、苦惱抑鬱,容易暴死。

火鬱將發,熱氣先動,百刻既終,大溫不減,汗孔夜開,皮毛不闔(玄府,汗孔),而乃發也。君火主二氣,相火主三氣,鬱極而發,後時而動,故在四氣,凡二三氣時,草木華髮,而水猶凝冱,山川之陰,冰雪未消,大澤之南,焰陽已動,便是二火怫鬱之先兆也。

白話文:

當火氣鬱積將要發作時,熱氣會先開始流動。過了大約兩個小時,體溫還是很高,汗孔在晚上打開,而皮膚毛孔卻沒有關閉(玄府指的是汗孔),於是火氣就發作了。心火掌管陰陽之氣,命門火掌管元氣、陽氣和陰氣,火氣鬱積到極點就會發作,發作時間較晚,因此會出現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中,特別是春夏交替、秋冬交接的時節。在這些季節,植物會開花生長,但水仍然結冰凝固,山川的陰面還殘留著冰雪,而大澤的南面卻已經陽光明媚,這就是心火和命門火鬱積的先兆。

有怫之應,而後報也,皆觀其極,而乃發也。木發無時,水隨火也。謹候其時,病可與期,失時反歲,五氣不行,生化收藏政無恆也。

白話文:

脾氣躁鬱的反應出現,最後才會發病,都是要觀察到極限之後才會發作。木氣生發沒有固定的時間,水氣會隨著火氣而動。仔細等待適當的時機,疾病就可以預測何時會發生,錯過時機就會延後一年,五種氣息不能正常運作,生養收藏的規律也會混亂。

有怫鬱之徵應,而後能報復,物極則反,皆至其極,而乃發也(鬱極而發,乃能報復)。土無專位,木發無時(其氣無常),水隨火發,陽亢則動(其氣二火前後),土金火之郁發,各有其時。謹候其時,病可與期,失其時而反其歲,則五氣紊亂,生長化收藏之政皆昧其恆,不知何氣之來,安知何病之作也!

白話文:

如果出現了憂鬱的徵兆,纔能夠報復。事物發展到極致就會走向相反方向,都到了頂點才發作(鬱結到了極點,才會發作報復)。土沒有固定的位置,木的生發沒有規律(其氣息不定),水隨著火而發動,陽氣過盛就會活躍(其氣息是兩火前後相繼),土、金、火的鬱積發動,都有各自的時間。仔細觀察時機,疾病就可以預測。錯過時機而錯過一年,五氣就會混亂,生長化收藏的規律都會失去常態,不知道哪種氣息到來,又如何知道哪種疾病發生呢!

帝曰:水發而雹雪,土發而飄驟,木發而毀折,金髮而清明,火發而曛昧,何氣使然?岐伯曰:氣有多少,發有微甚,微者當其氣,甚者兼其下,徵其下氣,而見可知也。

白話文:

皇帝問道:水性激發就會出現冰雹和雨雪,土性激發就會產生狂風暴雨,木性激發就會有摧毀性和折斷,金性激發就會變得清澈明亮,火性激發就會變得昏暗晦不明。是什麼氣候因素導致這樣的現象呢?

岐伯回答說:氣候力量的強弱不同,發生的現象也會有輕有重。輕微的現象是由於相應的氣候因素作用,而嚴重的現象則還會伴隨著下一個階層的氣候因素。通過觀察相應的氣候因素,就可以預見現象的發生。

水發而雹雪,是兼土氣(陰氣上際,陽氣下降,天地氤氳,則為雲雨,是全由濕動,非土不能。而陽為陰閉,寒氣澌凝,則雨變而為雹雪,緣濕旺陰盛故也),土發而飄驟,是兼木氣,木發而毀折,是兼金氣,金髮而清明,是兼火氣,火發而曛昧,是兼水氣,此何氣使然?因氣有多少,發有微甚(多謂太過,少謂不及,不及發微,太過發甚),微者僅當其氣(止於本氣自見),甚者則兼其下氣。

白話文:

如果水氣過盛,會形成雹子和雪,這是因為水氣中夾雜了土氣(陰氣上升,陽氣下降,天地交織,產生雲和雨,是由濕氣推動的,沒有土氣不行。而陽氣被陰氣阻擋,寒氣凝結,雨就會變成雹子和雪,這是因為濕氣旺盛,陰氣強盛的緣故)。

如果土氣過盛,會形成暴雨和驟雨,這是因為土氣中夾雜了木氣。如果木氣過盛,會導致樹木折斷,這是因為木氣中夾雜了金氣。如果金氣過盛,會導致天氣晴朗,這是因為金氣中夾雜了火氣。如果火氣過盛,會導致天氣昏暗,這是因為火氣中夾雜了水氣。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這是因為各種氣體的數量不同,發生的情況也不同(數量過多稱為太過,數量不足稱為不及,不及則發微,太過則發甚)。表現微弱的,只是本氣的作用(僅僅體現本氣的特性),表現強烈的,則兼有下一種氣的作用。

水位之下,土氣承之,土位之下,木氣承之,木位之下,金氣承之,金位之下,火氣承之,火位之下,水氣承之,是五行之下氣也,徵其下氣為何,而本氣之所兼見者可知矣。

白話文:

在水位下方,土的能量支撐著它;在土位下方,木的能量支撐著它;在木位下方,金的能量支撐著它;在金位下方,火的能量支撐著它;在火位下方,水的能量支撐著它。這些都是五行中的底層能量。根據這些底層能量的特性,就可以知道它們所包含的本源能量。

帝曰:善。五氣之發,不當位者何也?岐伯曰:命其差。帝曰:差有數乎?岐伯曰:後皆三十度而有奇也。

發不當位者,不應其時也,此緣氣有盛衰,至有遲早,是以差錯不準也。一日一度,三十度者,一月之數,奇謂四十三刻零七分半,其至之先期後期,不過三十度有奇。如一年節氣,或早至於前十五日之先,或晚至於後十五日之後,合而計之,亦止三十度而有奇也。

白話文:

藥物發揮效用的時間不固定,這與人體氣血的盛衰有關,導致藥效發揮時間或早或晚,因此會出現差錯不準確的情況。

一天發作一次,一共發作三十次,相當於一個月的天數,也就是43刻半(約7小時40分鐘)。藥效發作的時間前後,最多隻會相差30次。

就像一年的節氣,有時會比預計時間早15天,有時會晚15天,但加總起來,也只會相差30次左右。

帝曰:氣至而先後者何?岐伯曰:運太過則其至先,運不及則其至後,此候之常也。

帝問氣至而先後相差者何故?蓋運太過則其至先,運不及則其至後,此氣候之常也。

帝曰:當時而至者何也?岐伯曰:非太過,非不及,則至當時,非是者,眚也。

當時而至,是謂平運,非是者,則為災眚也。

帝曰:勝復之氣,其常在也,災眚時至,候也奈何?岐伯曰:非氣化者,是謂災也。

勝復之氣,常在不差,其偶然差錯,而災眚時至,候之奈何?蓋非氣化之正者,是即為災也。

帝曰:善。氣有非時而化者何也?岐伯曰:太過者當其時,不及者歸其己勝也。

氣有非時而至,不失為正化者,以太過者當其有制之時,不及者歸於己勝之候也。(太過而人制己,不及而己勝人,則亦為平氣也)

白話文:

有時一些氣候異常出現,但不一定就是邪氣入侵。因為過盛的氣候,在得到制約的時候,就會恢復正常;過弱的氣候,在自身得到增強時,也自然會恢復平衡。(過盛時用人制,過弱時自己會增強,這樣也可以達到氣候平衡)

帝曰:四時之氣,至有早晏,高下左右,其候何如?岐伯曰:行有逆順,至有遲速,故太過者化先天,不及者化後天。

白話文:

皇帝問道:「四時的氣候運行,有時候會出現先到或延遲、氣勢強弱、運行方向不同的情況,它們預示著什麼?」

岐伯回答道:「氣候運行有順勢和逆勢之分,到來時間也有快慢之別,因此過盛的氣候變化會導致先天疾病,不足的氣候變化則會導致後天疾病。」

四時之候,至有早晏,若夫高下左右,地勢不同,其氣至之候,亦當有殊。蓋氣行有逆順,氣至有遲速,故太過者化常先天,不及者化常後天,此其大凡也,至行於高下左右之間,則不能無異矣。(義詳下文)

白話文:

一年四季的時令,有的到得早,有的到得遲;如果再加上上面下面、左右不同的地形影響,氣候到來的時令也會有所不同。因為氣流運行有逆順之分,氣候到來有快慢之別,所以過於偏早的會變成先天的氣候,過於偏晚的會變成後天的氣候,這是一個大概的規律。而氣候在高低左右不同的地方運行,就會有更多不同之處。(具體的道理在後文中詳細說明)

帝曰:願聞其行何謂也?岐伯曰:春氣西行,夏氣北行,秋氣東行,冬氣南行。故春氣始於下,秋氣始於上,夏氣始於中,冬氣始於標,春氣始於左,秋氣始於右,冬氣始於後,夏氣始於前,此四時政化之常。故至高之地,冬氣常在,至下之地,春氣常在,必謹察之。

白話文:

皇帝問道:想要聽聽它們的運行情況是怎樣的?岐伯回答道:春天的氣流向西行,夏天的氣流向北行,秋天的氣流向東行,冬天的氣流向南行。所以,春天的氣流始於下方,秋天的氣流始於上方,夏天的氣流始於中部,冬天的氣流始於外圍,春天的氣流始於左側,秋天的氣流始於右側,冬天的氣流始於後面,夏天的氣流始於前面。這是四季運行的法則。所以,海拔最高的地方,冬天的氣流總是存在的,海拔最低的地方,春天的氣流總是存在的。一定要仔細觀察這些規律。

帝以:行有逆順,願聞其行何謂?蓋春氣自東而西行,夏氣自南而北行,秋氣自西而東行,冬氣自北而南行。故春木自北而東昇,是始於下也。秋金自南而西降,是始於上也。夏當午正,是始於中也。冬居亥未,是始於標也。春自東來,是始於左也。秋自西往,是始於右也。

白話文:

夏天從南方來,是起源於東方。冬天從北方去,是起源於西方(天地位置:左為東、右為西、南為前、北為後)。陽氣在東南旺盛,那裡的地勢通常較低,所以溫暖;陰氣在西北旺盛,那裡的地勢通常較高,所以清涼。因此,最高的地方冬氣常在,因為陰氣旺盛;最低的地方春氣常在,因為陽氣旺盛。那麼,地勢高而偏右的地方,陰氣來臨是順應自然,所以它通常早到,陽氣來臨是逆反自然,所以它通常晚到;地勢低而偏左的地方,陰氣來臨是逆反自然,所以它通常晚到,陽氣來臨是順應自然,所以它通常早到。

夏自南來,是始於前也。冬自北往,是始於後也(天地之位,左東右西,南前北後)。陽有餘於東南,其地常下,是以溫暖,陰有餘於西北,其地常高,是以清涼,故至高之地,冬氣常在,陰有餘也,至下之地,春氣常在,陽有餘也。然則地高而在右者,陰來為順,其至恆早,陽來為逆,其至恆晏,地下而在左者,陰來為逆,其至恆晏,陽來為順,其至恆早。

設以太過而值逆行,則先天者亦當來遲,不及而遭順行,則後天者亦當來速,高下左右之勢,固自不侔也。

帝曰:善。夫子言用寒遠寒,用熱遠熱,余未知其然也,願聞何謂遠?岐伯曰:熱無犯熱,寒無犯寒,從者和,逆者病,不可不敬畏而遠之,所謂時與六位也。

白話文:

皇帝說:很好。先生說用寒遠寒,用熱遠熱,我還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希望聽您講解一下什麼是「遠」?岐伯說:熱極不應再用熱藥,寒極不應再用寒藥。順著自然規律,身體就會健康;違背自然規律,就會生病。對這些自然規律,我們必須敬畏並遠離,這也就是所謂的「時令」和「六氣」。

火盛為熱,則無以藥食犯其熱,水盛為寒,則無以藥食犯其寒,從之者和,逆之者病,不可不敬畏而遠之,所謂四時之主氣與六位之客氣,皆當順其自然之候也。

白話文:

身體火氣旺盛導致發熱,就不要再用溫熱的藥物或食物刺激;身體水氣旺盛導致發冷,就不要再用寒涼的藥物或食物刺激。順應自然,就能保持身體和諧;違逆自然,就會生病。因此,對於四時主氣和六位客氣,都要順應它們自然的變化。

帝曰:溫涼何如?岐伯曰:司氣以熱,用熱無犯.司氣以寒,用寒無犯,司氣以涼,用涼無犯,司氣以溫,用溫無犯,間氣同其主無犯,異其主則小犯之,是謂四畏,必謹察之。

白話文:

皇帝問:溫和與涼性的藥物如何使用?岐伯回答:人體氣血偏熱時,使用熱性的藥物不會發生衝突;偏寒時,使用寒性的藥物不會發生衝突;偏涼時,使用涼性的藥物不會發生衝突;偏溫熱時,使用溫熱性的藥物不會發生衝突。如果藥物與人體氣血的屬性相同,就不會發生衝突;如果不同,則會產生輕微的衝突。這就是所謂的「四畏」,必須仔細觀察才能運用。

司天司地之氣,寒熱溫涼皆不可犯,是謂四畏,故當遠之。左右四間之氣,同其主令者亦無犯焉,異其主令者則小犯之,不在四畏之例也。

白話文:

掌管天地之氣,寒、熱、溫、涼等氣候變化,都應避免讓身體遭受這些氣候的侵襲,這稱為「四畏」,因此應該遠離它們。至於左右四間的氣候,如果與自身所在的氣候屬於同種類性質的,也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如果屬於不同種類性質的,則會對身體產生輕微的影響,但這並不屬於「四畏」的範疇。

帝曰:善。其犯者何如?岐伯曰:天氣反時,則可依時,及勝其主,則可犯。以平為期,而不可過,是謂邪氣反勝者。故曰無失天信,無逆氣宜,無翼其勝,無贊其復,是謂至治。

白話文:

皇帝說:好。那麼犯規者如何處置?

岐伯說:當天氣變化反常時,可以根據季節的變化來調適,並勝過主要病症,就可以犯規。以平和為度,不可過度,這是指邪氣反勝於人體。

所以說,不要失去對天氣規律的信賴,不要違背氣候宜忌,不要盲目追求勝利,也不要助長疾病的復發,這樣纔是至高無上的治療方法。

其可犯者,天之客氣與主氣之時令相反,則可依四時之主氣,及客氣之勝其主氣者,則扶其主氣,抑其客氣以犯之。如夏熱冬寒,時令也,而客寒夏至,客熱冬來,則用熱於夏,是以熱而犯熱,用寒於冬,是以寒而犯寒也,客不勝主,未可犯也,客勝其主,則可犯矣。但雖犯之,要當以平為期,而不可太過,是謂邪氣非時而反勝者,故法當如是,非謂凡治皆然也。

白話文:

處理疾病時,若天地的外在病邪與季節的正氣相反,就可以根據當季的正氣,以及病邪侵犯正氣的程度,來扶助正氣,抑製病邪,進行治療。例如夏季炎熱、冬季寒冷,是正常的氣候規律,但如果在夏天出現寒邪,或是在冬天出現熱邪,就可以在夏季用熱性治療方法來對抗熱邪,在冬季用寒性治療方法來對抗寒邪。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病邪沒有超過正氣,就不能進行幹預治療;如果病邪超過了正氣,就可以進行治療。不過,即使進行治療,也要以平穩為目標,不能太過。這種方法是針對「邪氣在不對的季節反過來超過正氣」的情況而制定的,並不是所有疾病治療都適用。

故曰無失天時之信,無逆氣候之宜,無翼其得勝之會,無贊其來復之期,是謂治法之至者也。

帝曰:善。論言熱無犯熱,寒無犯寒,余欲不遠寒,不遠熱奈何?岐伯曰:悉乎哉問也!發表不遠熱,攻裡不遠寒。

白話文:

黃帝說:好。醫書中說熱證不能用熱藥,寒證不能用寒藥,我想既不遠離寒證,也不遠離熱證,該怎麼辦?岐伯說:問得好!發汗就不會遠離熱證,攻補就不會遠離寒證。

論言熱無犯熱,寒無犯寒,是用熱遠熱,用寒遠寒也,今欲不遠熱,不遠寒,則當何如?惟發表則不遠熱,攻裡則不遠寒也。

白話文:

古語有云:「熱不侵犯熱,寒不侵犯寒」,這種說法是用熱來驅散熱,用寒來驅散寒。如果我們想要既不驅散熱,也不驅散寒,該怎麼辦?只有通過發散表邪而不驅散熱邪,攻下裡寒而不驅散寒邪,才能達到這個目的。

帝曰:不發不攻,而犯寒犯熱者何如?岐伯曰:寒熱內賊,其病益甚。帝曰:願聞無病者何如?岐伯曰:無者生之,有者甚之。

白話文:

黃帝問: 不發病也不進行治療,但是卻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這是怎麼回事?

岐伯回答: 寒熱是體內的病邪,這種情況下疾病會更加嚴重。

黃帝問: 我想知道,沒有生病的人該怎麼辦?

岐伯回答: 沒有生病的人,幫助他們保持健康;已經生病的人,就要加強治療。

發表者,時熱而不遠熱,以其表解而熱泄,攻裡者,時寒而不遠寒,以其里清而寒去也。若不發不攻,而犯寒犯熱,則寒者愈寒,熱者愈熱,寒熱內賊,其病益甚。無病者,當之則新病生,有病者,當之則舊病甚也。

白話文:

發表的方法,適用於既有熱又沒有熱症狀的情況,因為發表解表,熱症就會消退。攻裡的方法,適用於既有寒又沒有寒症狀的情況,因為清裡去熱,寒症就會消失。如果既不發表也不攻裡,而犯了寒症和熱症,那麼寒症會加重,熱症也會加重,寒熱交加,病情會更加嚴重。沒有病的人,遇到這些就會產生新的疾病;有病的人,遇到這些就會加重舊病。

帝曰:生者何如?岐伯曰:不遠熱則熱至,不遠寒則寒至,寒至則腹滿痞堅,痛急下利之病生矣,熱至則身熱頭痛,瞀郁鼽衄,瞤瘛腫脹,骨節變肉痛,癰疽瘡瘍,霍亂嘔吐注下,血溢血泄淋閟之病生矣。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時必順之,犯者治以勝也。

白話文:

皇上問:不生病的人是怎樣的?

岐伯回答:不接近熱的地方,熱就到不來;不接近冷的地方,冷就到不來。冷來了,就會肚子脹滿堅硬,出現腹痛和腹瀉的症狀。熱來了,就會全身發熱、頭痛、眼睛昏花、鼻子出血、眼睛腫脹、骨節疼痛、長毒瘡、腹瀉嘔吐、血溢、小便不通等症狀。

皇上問:該怎麼治療這些疾病呢?

岐伯回答:一定要順應四季變化。如果違背了規律,就用相反的方式來治療。

無則生之者,熱不遠熱則熱至,寒不遠寒則寒至,寒至則生諸寒病,熱至則生諸熱病。治法時令,必當順之,按其所犯者,治以相勝之物也。(熱至以寒,寒至以熱)

白話文:

如果身體欠缺陽氣,就會生熱病;身體不避寒,就會受寒;受寒就會導致各種寒症;發熱就會導致各種熱症。治療的方法要順應時令,針對患者所患疾病,用相剋的藥物來治療。(發熱用寒藥治療,受寒用熱藥治療)

帝曰:善。郁之甚者,治之奈何?岐伯曰:木鬱達之,火鬱發之,土鬱奪之,金鬱泄之,水鬱折之,然調其氣,過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謂瀉之。

白話文:

皇帝說:好。鬱結得很嚴重的人,該如何治療?岐伯說:木氣鬱結,就疏通它;火氣鬱結,就發散它;土氣鬱結,就奪取它;金氣鬱結,就瀉泄它;水氣鬱結,就折服它。但是,要調和它們的氣。過度的氣,就折服它,因為這會讓它畏懼,也就是所謂的瀉泄。

木喜升散,鬱則達之,火喜宣揚,鬱則發之,土喜沖虛,鬱則奪之,金喜清肅,鬱則泄之,水喜靜順,鬱則折之,治五郁之法如此,然皆以調氣為主,氣調則鬱自開。郁緣於不及,而發則太過,過者折之,以其所畏,皆所謂瀉之,無補法也。(釋前折其鬱氣之義)

白話文:

木頭喜歡往上生長,鬱悶時疏通它,火焰喜歡散發,鬱悶時衝擊它,土地喜歡空虛,鬱悶時衝破它,金屬喜歡清靜潔淨,鬱悶時泄散它,水喜歡靜止順流,鬱悶時折斷它。治療五種鬱悶症狀的方法就是這樣,但都以調節氣息為主。氣息通暢則鬱悶自然消除。鬱悶是由於氣息不足所致,而發作時則為氣息過剩。氣息過剩時,要以它所畏懼的方式來折斷它。這都屬於瀉法,沒有補法。(解釋前面「折斷其鬱氣」的意義)

帝曰:假者何如?岐伯曰:有假其氣,則無禁也。所謂主氣不足,客氣勝也。

假者則用藥可犯,不在禁例。所謂假者,皆緣主氣不足,客氣反勝,盛夏而寒生,隆冬而熱至,假則反之,無用疑也。

白話文:

如果出現假性的病症,可以用藥物治療,不在禁忌的範圍內。所謂的假性病症,都是因為人體正氣不足,邪氣反而佔了上風,盛夏時節卻出現寒症,隆冬季節卻出現熱症,如果遇到這樣的假性病症,就不用猶豫,可以對症治療。

帝曰:至哉,聖人之道!天地大化,運行之節,臨御之紀,陰陽之政,寒暑之令,非夫子孰能通之!請藏之靈蘭之室,署曰「六元正紀」,非齋戒不敢示,慎傳也。

白話文:

皇帝說:太偉大了,聖人的思想!天地間的巨大變化、運行的節奏、臨御的紀律、陰陽的運作、寒暑的更迭,除了您,還有誰能通透地理解呢?請把這本著作收藏在靈蘭的房間裡,題名《六元正紀》,不可齋戒後才能查閱,請謹慎傳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