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懸解》~ 卷三 (15)
卷三 (15)
1. 大奇論(二十)
脾脈外鼓沉,是脾土濕陷,欲升而不能也(陷而欲升,故外鼓,欲升不能,故內沉)。陷遏肝氣,風木下衝,則為腸澼。久而濕去脾升,其病自已。肝脈小緩,是乙木軟弱而不升也,肝氣下衝.亦為腸澼,而脈見小緩,則肝邪非旺,其病易治。腎脈小搏沉,是癸水寒冱而不能升也。
水寒木鬱,陷衝下竅,亦為腸澼。肝藏血,肝木失生(水寒則木不生),風氣疏泄(木鬱不達則風生),腸澼不已,必病下血。血溫而身熱者,溫氣下亡而相火上泄,陽根敗竭,則人死也。心肝合邪而腸澼者,亦主下血,以肝藏血,心藏脈,脈者血之所由行也,木陷風生,則脈不藏血而下流穀道,故病下血。若其小沉澀者,則但為腸澼而已,以澀則氣梗,沉則木陷,小則沉陷未極,故第主腸澼。
其心肝二臟同病者可治,以肝病則陷,心病則逆,君火上逆,風木不能全泄,陽根於下竅,是以可治。若其身熱者亦死,溫氣下脫而君火上亡,微陽絕根,是以死也。熱見七日,火之成數既滿,則不可活矣。「通評虛實論」:腸澼下白沫,脈浮而澀,澀而身有熱者死,正此義也。
若脈至而鼓搏有力,血衄而身熱者亦死,溫氣上脫而陽根外亡也。
胃脈沉鼓澀,胃外鼓大,心脈小堅急,皆膈偏枯。男子發左,女子發右,不喑舌轉可治,三十日起,其從者喑,三歲起,年不滿二十者,三歲死。
胃脈沉鼓澀(沉取鼓澀),陽明之陽虛而氣滯也。胃外鼓大(浮取鼓大),陽明之濕旺而氣逆也。心脈小堅急,陽明不降,君火升泄而失根也。此皆中脘阻隔(膈與隔通),窒其金木升降之路,必病偏枯。肝藏血而位於左,肺藏氣而位於右,男子有餘於氣,不足於血,病則左為逆,右為從,女子有餘於血,不足於氣,病則右為逆,左為從。
偏枯之病,男子發左,女子發右,是逆也,若不喑而舌轉者,則邪在經絡而未入臟腑(仲景《金匱》:邪入於臟,舌即難言),逆而病輕,則猶可治,三十日起。其男子發右,女子發左,是為從者,若聲音喑瘂,則從而病重,亦當三歲乃起。若年不滿二十者,以少壯而得衰老之病,則三歲死,不能起也。
蓋水火相交,是為既濟,水交於火,則金清而右降,火交於水,則木溫而左升,而金木升降之機,全在脾胃,脾土不升,則水木下陷而生寒,胃土不降,則火金上逆而生熱,水木陷則左病,火金逆則右病,此偏枯之由來也。胃脈沉鼓澀,胃外鼓大,心脈小堅急,是胃逆而火升也,舉此則脾陷而水沉之義,不言可知矣。
脈來懸鉤浮,為常脈。脈至如喘,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與人言。脈至如數,使人暴驚,三四日自已。
脈來懸鉤浮,是為常脈,以陰主降,陽主升,懸鉤浮者,陽氣之升也。《關尹子》:升陽為貴,降陰為賤,陽氣能升,平人之常,未為病也。若脈至而如喘,則陽升之過,而沖逆無根,名曰暴厥,暴厥者,神迷志亂,不知與人言也。人之經氣,升降迴環,則遲數平均,若脈至如數非數,浮宕無歸,此緣君相二火升泄失藏,法當使人暴驚。三四日後,君相下蟄,則病自已,所以然者,脈非真數,陽根未拔也。
白話文:
【大奇論(二十)】
脾脈若外顯鼓動而內裡沈弱,代表脾土濕氣下陷,想升發卻無法順利上升(下陷而欲升,因此外現鼓動;欲升不能,故內裡沈弱)。這種狀況會阻礙肝氣運行,導致風木之氣下衝,形成腸澼(痢疾)。若時間久了濕氣消散、脾氣回升,疾病自然會痊癒。
肝脈若細小而緩慢,表示乙木虛弱無法升發,肝氣下衝同樣會引發腸澼。但脈象表現為小緩,說明肝邪不盛,此病較易治療。腎脈若細小搏動而沈,代表癸水寒凝無法升發。水寒則木氣鬱滯,進而衝擊下竅,也會形成腸澼。
肝主藏血,若肝木失養(水寒則木不生發)、風氣疏洩過度(木鬱不通則生風),腸澼持續不癒,可能引發便血。若便血伴隨身熱,代表溫氣下脫、相火上浮,陽氣根本耗竭,可能導致死亡。心肝兩臟同病引發腸澼時,也可能導致便血,因為肝藏血、心主血脈,風木下陷則血脈失藏,血液下流至腸道。若脈象僅見小沈澀,則僅為腸澼,因澀主氣滯,沈主木陷,細小表示下陷未深,故僅表現為腸澼。
心肝同病者可治,因肝病下陷、心病上逆,君火上行時風木之氣不致完全疏洩,陽氣根基尚存。但若伴隨身熱則難治,因溫氣下脫、君火上浮,陽氣根本斷絕,可能死亡。若高熱持續七天(火數之極),則難以輓救。《通評虛實論》提到:腸澼下白沫、脈浮澀且身熱者死,正合此理。若脈搏強勁有力、鼻出血且身熱者亦死,因溫氣上脫、陽氣外散。
胃脈沈取鼓動澀滯,或浮取鼓大,或心脈細小而緊急,均可能導致半身不遂。男子病發左側,女子病發右側,若言語清晰、舌頭靈活可治,三十日內可癒;若相反(男右女左)且失語,則需三年才緩解。未滿二十歲者患病,三年內可能死亡。
胃脈沈澀鼓動,屬陽明陽虛氣滯;浮取鼓大,屬陽明濕盛氣逆;心脈細小緊急,則是陽明不降、君火上浮失根。此類狀況阻滯中脘,影響金木升降,導致半身不遂。男子氣盛血弱,病左為逆;女子血盛氣弱,病右為逆。若逆症未失語,邪在經絡未入臟腑,病情較輕可治;順症失語則較重。年少得此病預後更差。
脈象與暴厥
正常脈象應懸浮略鉤(陽升之象)。若脈來急促如喘,稱為「暴厥」,患者會神志昏迷無法言語。若脈似數非數(浮動不穩),是因君相二火升散失藏,易引發突發驚嚇,三四日後火氣收斂可自癒。此因脈非真數,陽根未絕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