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素問懸解》~ 卷八 (4)

回本書目錄

卷八 (4)

1. 刺熱(六十五)

肝熱病者,小便先黃,腹痛多臥身熱,熱爭則狂言及驚,脅滿痛,手足躁,不得安臥,其逆則頭痛員員,脈引沖頭也,庚辛甚,甲乙大汗,氣逆則庚辛死,刺足厥陰少陽,出血如大豆,立已。

白話文:

肝臟發熱的人,小便首先會變黃,腹痛,常常臥牀不起,身體發熱,熱氣上沖就會狂妄說話並且受驚嚇,肋骨部位脹痛,手腳發熱不安,無法安穩入睡。如果情況惡化,就會出現劇烈的頭痛,脈搏沖擊著頭部。庚辛日病情比較嚴重,甲乙日出大汗,如果氣息逆行,庚辛日病情會加重,刺足厥陰少陽經,出血如大豆般大小,就會立即好轉。

肝木主疏泄水道,肝熱病者,郁陷而生下熱,故小便先黃。木鬱賊土則腹痛。土氣困乏則多臥。溫氣化火則身熱。熱入血室,邪正相爭,則狂言及驚(血舍魂,魂化神,血室神魂之宅,故熱爭則狂言及驚,肝膽主驚也)。肝脈行於兩脅,經氣鬱沖,故脅肋滿痛。脾主四肢,四肢諸陽之本,肝熱傳脾,四肢煩亂,故手足躁擾,不得安臥。

白話文:

肝臟是屬木的,主要負責疏通水道。如果肝臟發熱,熱氣會積聚在下體,導致小便發黃。木氣鬱結會影響脾胃,造成腹痛。脾胃功能低下會導致嗜睡。肝火如果化為實火,就會導致身體發熱。熱氣進入血液中,邪氣和正氣互相爭鬥,就會出現胡言亂語和驚厥(血液是魂魄的住所,魂魄會轉化為神智,血液中熱氣爭鬥會導致胡言亂語和驚厥,肝膽是主管驚厥的)。肝臟經脈經過兩肋,肝氣鬱結上沖,所以兩肋會感到脹痛。脾臟主管四肢,是四肢陽氣的源頭,肝熱傳到脾臟,四肢會感到燥熱,導致手腳不安,無法入睡。

肝脈與督脈會於巔,病則下陷,肝木陷則膽木逆,其膽木逆升,則頭痛員員(員員,頭目旋運之貌),脈引沖頭也。庚辛甚,金剋木也。甲乙大汗,木旺而邪退也。氣逆則庚辛死,木敗而金賊也。刺足厥陰少陽,出血如豆大,以瀉其熱,故病立已也。(肝膽同氣相應,其逆則頭痛員員者,甲木之逆,故並刺足少陽,瀉其相火)

白話文:

肝經和督脈會合於頭頂。如果肝經生病,肝氣就會下降。肝木下降,膽木就會逆升,膽木逆升就會導致頭暈目眩,脈搏向上衝腦。如果庚辛(金屬性)旺盛,那麼金就會剋制木。如果甲乙(木屬性)大汗淋漓,那麼木就會旺盛,邪氣就會退去。如果氣逆,那麼庚辛(金屬性)就會衰敗,而木(肝)就會被金所傷。針刺足厥陰經和足少陽經,出血量如豆粒般大小,可以瀉火,所以疾病就會立即痊癒。(肝膽同氣相應,如果肝氣逆,導致頭痛頭暈,那是甲木逆行。所以同時針刺足少陽經,瀉掉相火)

心熱病者,先不樂,數日乃熱,熱爭則卒心痛,煩悶善嘔,頭痛面赤無汗,壬癸甚,丙丁大汗,氣逆則壬癸死,刺手少陰太陽。

白話文:

得了心熱病的人,一開始不會開心,幾天後才開始發熱,發熱爭奪(血氣)就會突然心痛,煩悶想嘔吐,頭痛臉紅沒有汗,腎水和癸水很盛,丙火和丁火出大汗,氣血逆流則腎水和癸水會死亡,針刺手少陰經和太陽經。

心主喜,心熱病者神傷,故先不樂。心腎同經,病則水動火鬱,鬱極乃發,故數日乃熱。熱傷心液,正與邪爭,則卒然心痛。君火鬱蒸,故生煩悶。君相同氣,甲木刑胃,胃土上逆,是以善嘔。君相逆沖,故頭痛面赤。表閉火鬱,是以無汗,壬癸甚,水剋火也。丙丁大汗,火旺而邪退也。氣逆則壬癸死,火敗而水賊也。刺手少陰太陽,以瀉其熱,則病立已也。

白話文:

心臟主喜悅的情緒。心熱病患者精神受到損傷,因此一開始不開心。心臟和腎臟經絡相通,一旦生病,水氣就會流動,火氣就會鬱積。鬱積到極點就會發作,所以過幾天就會發燒。發燒會損傷心臟中的津液,正氣和邪氣互相爭鬥,就會突然心痛。君火(心火)鬱積蒸騰,所以產生煩悶。君火(心火)和相火(腎火)同氣,甲木(肝木)剋制胃土,胃土逆行上衝,所以容易嘔吐。君火(心火)和相火(腎火)互相沖衝,所以頭痛面紅。表層閉塞,火氣鬱積,所以不流汗。壬癸(水氣)旺盛,可以剋制火氣。丙丁(火氣)大汗,是因為火氣旺盛而邪氣退散。氣息逆亂,壬癸(水氣)就會死去,因為火氣戰敗而被水氣所剋制。針刺手少陰太陽經絡,以瀉掉體內的熱氣,那麼疾病就會立即痊癒。

脾熱病者,先頭重頰痛,顏青身熱,煩心欲嘔,熱爭則腰痛不可以俯仰,腹滿泄,兩頷痛,甲乙甚,戊己大汗,氣逆則甲乙死,刺足太陰陽明。

白話文:

罹患脾熱病的人,初期會出現頭重如裹、臉頰疼痛、面色發青、身體發熱、煩躁想吐的症狀。熱勢嚴重時,腰部疼痛,無法彎腰或仰頭,腹部脹滿,腹瀉,兩側頜骨疼痛,甲乙日(指干支曆法中的特定日子)症狀更甚,戊己日(指干支曆法中的特定日子)則大汗淋漓。如果氣逆(指氣機不暢)嚴重,甲乙日可能危及生命。此時,需要對足太陰脾經和陽明胃經進行鍼刺治療。

脾陷則胃逆,胃脈從鼻外循頰車,上耳前,脾熱病者,胃經上逆,故先頭重頰痛。土困木賊,故顏青。濕土鬱蒸,故身熱。濕熱傳胃,胃氣上逆,故煩心欲嘔。熱爍脾陰,正與邪爭,土鬱木陷,衝動於腎水之內,則腰痛不可以俯仰。風木賊土,氣痞脹生。肝氣鬱遏,下決魄門,則腹脹而泄。

白話文:

脾氣虛弱時,胃就會虛寒反逆,胃經循著鼻外、臉頰、耳朵前經過。如果脾熱導致疾病,胃經向上逆行,所以一開始會頭重、臉頰疼痛。土氣虛弱,木氣亢盛,所以臉色發青。濕土積聚,蒸發成熱,所以身體發熱。濕熱傳到胃,胃氣向上逆行,所以心煩想嘔吐。熱火耗盡脾陰,正氣與邪氣鬥爭,土氣積聚,木氣虛弱,衝擊腎水,就會腰痛,無法彎腰或仰頭。風木克土,導致氣滯脹氣。肝氣鬱結,下沖肛門,就會腹脹腹瀉。

兩頷痛者,陽明之逆也。甲乙甚,木剋土也。戊己大汗,土旺而邪退也。氣逆則甲乙死,土敗而木賊也。刺足太陰陽明,以瀉其熱,則病立已也。

白話文:

下顎疼痛,是陽明經氣逆流所致。氣逆嚴重,木(肝)剋土(脾胃)。大汗淋漓,是土(脾胃)旺盛,邪氣退散。氣逆時,木(肝)剋制土(脾胃),導致土敗而木犯上。針刺足太陰(脾)和足陽明(胃)經,以瀉去熱氣,病痛就會立刻痊癒。

肺熱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惡風寒,舌上黃,身熱,熱爭則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頭痛不堪,汗出而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氣逆則丙丁死,刺手太陰陽明。

白話文:

得了肺熱病的人,一開始會冷得發抖,寒毛直豎,怕冷風,舌頭發黃,全身發熱,一熱起來就會喘咳,疼痛從胸腔蔓延到背部,不能深呼吸,頭痛得受不了,出汗卻感到寒冷,病情嚴重時,發高燒出大汗,氣息倒逆則不治而死,要針灸手太陰經和陽明經。

肺主皮毛,肺熱病者,皮毛乍斂,故先淅然厥起毫毛而惡風寒。心竅於舌,心火刑金,肺從己土化濕,濕熱淫蒸,故舌上發黃而身熱。熱燔肺津,正與邪爭,則喘促咳嗽。肺氣上逆,故痛走胸膺脊背,不得太息。肺氣逆沖,故頭痛不堪。熱蒸竅泄,故汗出而寒。丙丁甚,火剋金也。

庚辛大汗,金旺而邪退也。氣逆則丙丁死,金敗而火賊也。刺手太陰陽明,以瀉其熱,則病立已也。

白話文:

肺主皮毛,肺有熱時,皮毛會一陣緊縮,所以患者會突然渾身發冷,怕寒風。心和小腸相通,心火刑剋肺金,肺屬土,會化濕,濕熱鬱積蒸發,所以舌頭發黃,身體發熱。熱氣灼傷肺中津液,正氣與邪氣爭鬥,就會氣喘咳嗽。肺氣上衝,所以疼痛會沿著胸部、背部擴散,不能深呼吸。肺氣逆衝,所以會頭痛劇烈。熱氣蒸發,汗液排出,所以會出汗但覺得冷。丙火丁火旺盛,火剋金。

腎熱病者,先腰痛䯒痠,苦渴數飲身熱,熱爭則頭痛而強,淅寒且痠,足下熱,不欲言,其逆則項痛員員,澹澹然,戊己甚,壬癸大汗,氣逆則戊己死,刺足少陰太陽。諸汗者,至其所勝日汗出也。

白話文:

患有腎熱病的人,最初會出現腰痠背痛、口渴頻繁、身體發熱的症狀。熱勢過於旺盛時,會導致頭痛加劇和強烈的口渴感。同時還會出現怕冷、寒戰、足部發熱、不想說話的症狀。病情進一步惡化時,會出現頸部疼痛、頭暈目眩、出汗較多。如果戊己日或壬癸日出汗量過大,會導致氣逆而亡。治療方法是針刺足少陰和太陽穴。各種出汗的症狀,都是因為病邪入侵到身體的特定部位而導致的。

腎脈上踹內,出膕中,貫脊屬腎,腎熱病者,經氣鬱陷,故先腰痛䯒痠(䯒,脛骨)。腎水從君火化氣,火旺水衰,故苦渴數飲身熱。熱耗肺津,正與邪爭,熱隨足太陽逆升,則頭痛而強。火泄髓寒,肝木下陷,則䯒寒且痠,足下發熱,不欲言語。太陽之經,自頭下項,癸水陷則壬水逆,其太陽上逆,則項痛員員,澹澹然不定。

白話文:

腎經的脈絡向上散佈於內部,貫穿脊椎與腎臟相連。患有腎熱疾病的人,經絡氣血鬱結下陷,所以一開始會腰痛腿痠。腎水的氣化是由君火推動的,火氣旺盛,水氣就會衰弱,所以會口渴、小便次數頻繁、身體發熱。熱氣會耗損肺部的津液,正氣與邪氣互相爭鬥,熱氣順著足太陽經向上逆行,就會頭痛且強壯。火氣消退,骨髓寒冷,肝木下陷,就會腿痠發麻,腳底發熱,也不想說話。太陽經從頭部往下經過脖子,腎水受損就會導致肝水逆行,陽氣向上逆行,就會脖子疼痛,頭昏腦脹,不定時發作。

戊己甚,土剋水也。壬癸大汗,水旺而邪退也。氣逆則戊己死,水敗而土賊也。刺足少陰太陽,以瀉其熱,其病立已也。諸所謂大汗者,皆至其所勝之日則汗出也。

白話文:

戊己日過重,代表土過度剋制水。壬癸日大汗淋漓,說明水勢旺盛,邪氣被排出體外。如果氣逆則戊己日虛弱,水勢衰敗,而土勢強盛。此時應針刺足少陰太陽經,以瀉去熱氣,疾病即可痊癒。所謂大汗的現象,都是汗出在相剋的日期上。

肝熱病者,左頰先赤,心熱病者,顏先赤,脾熱病者,鼻先赤,肺熱病者,右頰先赤,腎熱病者,頤先赤。病雖未發,見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熱病從部所起者,至期而已,其刺之反者,三周而已,重逆則死。

白話文:

患有肝熱疾病的人,左臉會先變紅。

患有心熱疾病的人,臉部會先變紅。

患有脾熱疾病的人,鼻子會先變紅。

患有肺熱疾病的人,右臉會先變紅。

患有腎熱疾病的人,下巴會先變紅。

即使疾病還沒有發作,但如果發現臉部變紅,就可以針灸治療,稱為「治未病」。

熱病從身體某個部位開始發作,到了特定時間就會停止。

如果逆向針灸(從遠離發病部位的地方開始針灸),在三天內就會痊癒。如果病情反覆發作,則可能危及生命。

五臟現於面部,肝在左頰,肺在右頰,心在顏(額上),腎在頤,脾在鼻,熱病欲發,赤色先見。病雖未發,見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熱病從其面之部所起者,至其當汗之期而已,刺法不失也。其刺之反者,其期三周而已。重逆則死矣。

白話文:

五臟可以從面部看出來:肝臟在左臉頰,肺臟在右臉頰,心臟在額頭上,腎臟在下巴,脾臟在鼻子。

如果即將發熱,臉色會先發紅。即使病還沒發作,看到臉色發紅就應該針灸,稱為「治未病」。

如果發熱從臉部某個部位開始發作,等到該部位出汗的時候,針灸的方法就不會錯。針灸的治療效果會在三週後顯現。

如果病情反覆,就會死亡。

太陽之脈色榮顴,骨熱病也,榮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時而已,與厥陰脈爭見者死,期不過三日,其熱病內連腎。

白話文:

太陽經脈的氣色紅潤,顴骨發熱,是熱病。如果氣色紅潤未見消散,說明現在能出汗,只要等待時機就好。如果與厥陰經脈的氣色並見,那麼這個人會死亡,時間不超過三天,因為熱病已經深入腎臟。

太陽之脈色榮顴,太陽之筋結於頄也(頰前筋)。腎主骨,與太陽表裡,是骨熱病也。榮幹部所而未交他部,此當至期而瘳,曰今且得汗,待時而已(自王之時)。與厥陰脈爭見者死,榮交他部也,期不過三日,風木盜泄,癸水消亡,其熱病當內連腎臟,不可醫矣。

少陽之脈色榮頰,筋熱病也,榮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時而已,與少陰脈爭見者死。

白話文:

太陽經的脈絡呈現紅潤的顏色,而太陽經的筋脈聚集在頄部(臉頰前方的筋)。腎臟掌管骨骼,與太陽經互相表裡,因此這是一種骨熱病。

如果紅潤的顏色只侷限在臉部而沒有蔓延到其他部位,那麼到了特定的時間就會自然痊癒。現在只需要讓患者出汗,等待適當的時機(指肌膚自然出汗)。

如果太陽經脈絡出現與厥陰經脈絡爭奪表面的情況,那麼患者會死亡。這是因為紅潤的顏色已經蔓延到其他部位,而時間也不會超過三天。風木之氣會盜洩,腎水會枯竭,熱病將會深入到腎臟,無法醫治。

少陽之脈色榮頰,少陽之脈下加頰車也。肝主筋,與少陽表裡,是筋熱病也。榮於部所而未交他部,此當至期而瘳,曰今且得汗,待時而已。與少陰脈爭見者死,榮交他部也,緣與足少陰爭見,相火旺而癸水枯也。

白話文:

少陽經的表現:臉色紅潤,少陽經的脈象往下加臨於頰車穴。肝經主筋,與少陽經互為表裡,因此這是筋熱的病症。局部的發熱而未擴散到其他部位,這類型的病症臨牀上會在一定的時間後自動痊癒,現在只要讓患者出汗,等待時機到來即可。如果少陽經脈絡與少陰脈脈絡同時浮現,則會死亡。這是因為發熱擴散到其他部位,由於少陽經脈與足少陰經脈同時浮顯,表示相火旺盛而腎水不足。

熱病先胸脅痛,手足躁,刺足少陽,補足太陰,病甚者為五十九刺。熱病先眩冒而熱,胸脅滿,刺足少陰少陽。熱病先身重骨痛,耳聾好瞑,刺足少陰,病甚者為五十九刺。

白話文:

發熱後先出現胸脅疼痛、手腳躁動:刺足少陽經,補足太陰經。病情嚴重的,進行五十九刺。

發熱後先出現頭暈、昏眩,以及胸脅脹滿 :刺足少陰經和足少陽經。

發熱後先出現全身沉重、骨骼疼痛、耳聾和容易昏睡 :刺足少陰經。病情嚴重的,進行五十九刺。

熱病先胸脅痛,手足躁者,甲木之克戊土也。以少陽膽脈自胸下脅,化氣於相火,甲木逆行,而克戊土,故胸脅痛。四肢秉氣脾胃,膽以相火傳之胃腑,胃熱故手足煩躁。刺足少陽,瀉其相火,補足太陰,滋其脾精,脾陰旺則胃熱消。病甚者,按熱病五十九腧,為五十九刺,詳見「水熱穴論」。

白話文:

當熱病患者先出現胸脅疼痛、手足煩躁不安的症狀時,這是甲木剋戊土所致。少陽膽經從胸部下緣的脅部開始,將氣化變為相火,而甲木逆行剋制戊土,因此引起胸脅疼痛。四肢的氣血是由脾胃供應的,膽經通過相火將氣血傳輸到胃腑,胃中火熱導致手足煩躁不安。治療方法:刺足少陽膽經以瀉相火,補足太陰脾經以滋養脾臟精氣,脾陰旺盛後胃熱就會消退。病情嚴重的患者,可以按熱病五十九腧穴的順序進行五十九次針刺,詳見「水熱穴論」。

熱病先眩冒而熱,胸脅滿者,膽木刑胃而相火上逆也。相火上逆,升浮旋轉,故先眩冒而熱。膽木逆沖,與胃土相逼,濁氣不降,故胸脅滿也。此緣火旺而水虧,刺足少陰,以瀉癸水之熱,刺足少陽,以瀉甲木之火也。熱病先見身重骨痛,耳聾好瞑,癸水枯而膽火旺也。太陰主肉,少陰主骨,己土剋水,濕熱鬱蒸,故先身重骨痛。

白話文:

高熱病一開始頭暈目眩,然後發熱,胸腔兩側感到脹滿,這是膽氣過盛侵犯胃氣,導致肝火上逆。肝火上逆,升高旋轉,所以一開始會頭暈目眩,然後發熱。膽氣上衝,壓迫胃氣,導致濁氣不能下降,所以胸腔兩側感到脹滿。這是因為火氣旺盛,水液不足。刺腳上的少陰經,可以瀉除腎水之熱刺腳上的少陽經,可以瀉除肝木之火。

高熱病一開始感到身體沉重,骨頭疼痛,耳朵聾,常想閉眼,這是腎水虧虛,膽火旺盛所致。太陰經主肉,少陰經主骨,土剋水,濕熱停滯,所以一開始會感到身體沉重,骨頭疼痛。

腎竅於耳,癸水枯而甲木逆,堵塞聽宮,故耳聾。甲木刑胃,土困則多眠(仲景《傷寒》:少陰病,但欲寐,是腎水之旺者,三陽合病,但欲眠睡,是膽火之旺者,此之好瞑,緣膽火之旺也)。此亦緣火旺而水虧,刺足少陰,瀉腎熱以救癸水也。

白話文:

腎臟與耳朵相連,體內津液缺乏,肝氣逆行,阻塞耳道,所以失聰。肝氣剋制胃,胃氣不足則愛睡覺(張仲景《傷寒論》:少陽病,只愛睡覺,這是腎水旺盛的緣故;三陽病,只愛睡覺,這是膽火旺盛的緣故,這種愛睡覺,是因膽火旺盛)。這也是因火旺水虧所致,要針灸足少陰經,瀉掉腎臟的熱,來補益津液。

熱病始於頭首者,刺足太陽而汗出止。熱病始於手臂者,刺手陽明太陰而汗出止。熱病始於足脛者,刺足陽明而汗出止。

白話文:

如果發熱的症狀最初出現在頭部和頸部,則刺足太陽穴位,就能止汗。如果發熱的症狀最初出現在手臂,則刺手陽明和太陰穴位,就能止汗。如果發熱的症狀最初出現在小腿,則刺足陽明穴位,就能止汗。

始於頭首者,刺足太陽之天柱(穴在項後)。始於手臂者,刺手陽明之商陽(穴在食指)、手太陰之列缺(穴在寸口下)。始於足脛者,刺足陽明之衝陽(穴在足跗)。

白話文:

如果是從頭部開始的,則針刺足太陽經的天柱穴(位於頸後)。如果是從手臂開始的,則針刺手陽明經的商陽穴(位於食指上)和手太陰經的列缺穴(位於寸口下方)。如果是從小腿開始的,則針刺足陽明經的衝陽穴(位於足背上)。

熱病氣穴,項上三椎陷者中也。三椎下間主胸中熱,四椎下間主膈中熱,五椎下間主肝熱,六椎下間主脾熱,七椎下間主腎熱,榮在骶也。

白話文:

在治療熱性疾病時,必須尋找穴位,也就是在頸部三塊突出的椎骨陷下去的位置。

  • 三椎以下間隙:對應胸中之熱
  • 四椎以下間隙:對應膈膜中之熱
  • 五椎以下間隙:對應肝臟之熱
  • 六椎以下間隙:對應脾臟之熱
  • 七椎以下間隙:對應腎臟之熱

而熱邪的根本則存在於骶骨部位。

項上三椎之下陷者之中,當督脈之大椎,是脊骨之第一節也,熱病氣穴,自大椎數起。足太陽經在督之兩旁,挾脊下行,三椎下間主胸中熱,指太陽之肺俞也,肺俞在三椎下間第四椎(連項上三椎,為第七椎),而曰三椎下間,是皆肺俞所主之地也。下皆仿此。四椎下間主膈中熱,指太陽之心俞也。

白話文:

在項部三根脊椎骨凹陷處,位於督脈的「大椎穴」,是脊椎的第一節。熱病時氣會聚集在這裡。足太陽經位於督脈兩側,夾著脊椎向下,三根脊椎骨下的空隙主治胸中熱病,指的是太陽經的「肺俞穴」。肺俞穴位於三根脊椎骨下間的第四椎(連同項部的三根脊椎骨,為第七椎),而稱之為「三椎下間」,這裡都屬於肺俞穴主治的範圍。以下依此類推。四根脊椎骨下的空隙主治膈中的熱病,指的是太陽經的「心俞穴」。

五椎下間主肝熱.指太陽之肝俞也。六椎下間主脾熱,指太陽之脾俞也。七椎下間主腎熱,指太陽之腎俞也。骶,尾骶,脊骨之末節,榮在骶者,言自腎俞以下,以至尾骶,皆腎氣之所榮也。此即背腧之法也。

白話文:

第五節椎骨下方的部位對應肝臟發熱。是指陽經的肝俞穴。第六節椎骨下方的部位對應脾臟發熱。是指陽經的脾俞穴。第七節椎骨下方的部位對應腎臟發熱。是指陽經的腎俞穴。骶骨和尾骶骨,是脊椎骨最後的節段,其氣血運行於骶骨,指自腎俞穴以下,直到尾骶骨,都是腎氣所流經的區域。這就是「背腧」穴位治療的原理。

頰下逆顴為大瘕,下牙車為腹滿,顴後為脅痛,頰上者,膈上也。

此由椎骨而及面部,以候腹中之病。瘕,聚也。

治諸熱病,以飲之寒水乃刺之,必寒衣之,居止寒處,身寒而止也。

以寒勝其熱也。

白話文:

下巴下方顴骨突出是因為腹部有大積塊,下排牙齒咬合處突出表示腹部脹滿,顴骨後方反映的是脅痛,而臉頰上方的症狀則反映橫膈以上的問題。

這是從脊椎連到面部來觀察腹部疾病的徵兆。瘕是指氣血聚結而成的包塊。

治療各種熱性疾病,要讓病人喝冷水再進行針刺治療,並且要穿著冷涼的衣服,待在陰涼的地方,直到身體感到寒冷才停止治療。

這是利用寒涼來剋制體內的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