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懸解》~ 卷三 (5)
卷三 (5)
1. 通評虛實論(十六)
寒氣自下焦暴上,陽為陰格,則脈滿而實。實而滑者,生氣猶存,則生,實而澀者,陽根已斷,則死(肝脈滑,肺脈澀,實而滑者,肝木之生氣未亡也,實而澀者,肺金之收氣絕根也)。陽不歸根,則脈實滿,中氣不能四達,則手足寒,陽氣升則頭熱,此水火不交,陽盛於上而陰盛於下者。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
陽升於左則為春,升於上則為夏,春陽半升,未至極盛,故生,夏則陽盛之極,故死。其死者,上焦陽亢,而無陰也。陰降於右則為秋,降於下則為冬,秋陰半降,未至極盛,故生,冬則陰盛之極,故死。其死者,下焦陰孤,而無陽也。其形盡滿者,陰內而陽外,陽盛於經而不行也。
陽鬱於表,則脈急大堅,陰凝於裡,則尺澀而不應也。四肢稟氣於脾胃,手足溫者,中氣未敗,是謂從,從則生,手足寒者,里陽絕根,是謂逆,逆則死也。
帝曰:乳子而病熱,脈懸小者,何如?岐伯曰:手足溫則生,寒則死。帝曰:乳子中風熱,喘鳴肩息者,脈何如?岐伯曰:喘嗚肩息者,脈實大也。緩則生,急則死。
病熱而脈懸小,陽虛而外浮也,病脈相反,此非嬰兒所宜。手足溫者,中氣未絕,則生,寒則土敗而死也。中風發熱,喘鳴肩息者,脈必實大,表閉而陽郁也。緩則經氣松和,故生,急則經氣束迫,表陽內陷,故死也。
帝曰:腸澼便血何如?岐伯曰:身熱則死,寒則生。帝曰:腸澼下白沫何如?岐伯曰:脈沉則生,脈浮則死。脈浮而澀,而身有熱者死。帝曰:腸澼下膿血何如?岐伯曰:脈懸絕則死,滑大則生。帝曰:腸澼之屬,身不熱,脈不懸絕,何如?岐伯曰:滑大者曰生,懸澀者曰死,以臟期之。
腸澼便血者,泄利之後,繼以下血,血藏於肝,是風木下陷,疏泄而不藏也。身熱者,溫氣陷亡,陽根己斷,浮散而無歸也,故死,寒則陽根未斷,故生。腸澼下白沫者,大腸下陷,而不收也,白為金也,庚金失斂,故下白沫。脈沉者,中氣未敗,陽隨土蟄,故生,脈浮者,中氣敗竭,微陽散越,故死。
脈浮而澀,而身有熱者,微陽外郁,升越無歸,必死無疑也。腸澼下膿血者,肝腸俱陷,脂血疑滯,濕氣瘀蒸,故成腐敗。脈懸絕者,金木逼迫,胃氣全無,故死,滑大者,陽氣未亡,結滯將開,故生。腸澼之屬,身不熱,脈不懸絕者,滑大則陽氣未虧,故生,懸澀則陽氣欲絕,故死。
其將死也,以臟期之,肝見庚辛,心見壬癸,脾見甲乙,肺見丙丁,腎見戊己,則不可活矣。
帝曰:癲疾何如?岐伯曰:脈搏大滑,久自已,脈小堅急,死不治。帝曰:癲疾之脈,虛實何如?岐伯曰:虛則可治,實則死。帝曰:消癉虛實何如?岐伯曰:脈實大,病久可治,脈懸小堅,病久不可治。
白話文:
通評虛實論(十六)
寒氣從下焦突然上衝,陽氣被陰氣阻隔,脈象就會充盈而沈實。如果脈實而滑,表示生機尚存,仍有活命的希望;若脈實而澀,則說明陽氣的根本已經斷絕,病人會死亡。(肝脈滑、肺脈澀,實而滑代表肝木的生氣未絕,實而澀則代表肺金的收氣完全斷絕。)
陽氣無法回歸根本,脈象就會實滿;中氣不能流通全身,手腳就會寒冷。陽氣上升則頭部發熱,這表示水火不交,陽氣過盛於上、陰氣過盛於下的狀態。左右兩側是陰陽運行的通路。
陽氣上升於左側為春季,上升於頂部為夏季。春陽上升至一半,尚未到達極盛,因此能活;夏季陽氣極盛,便會死亡。這種死亡是因上焦陽氣過亢,陰氣完全消失所致。陰氣下降於右側為秋季,沈降於下部為冬季。秋陰沈降至一半,尚未到達極盛,故能活命;冬季陰氣極盛,便會死亡。這種死亡是因下焦陰氣獨盛,毫無陽氣存在。身體腫脹的人,是陰在內、陽在外,陽氣壅塞於經脈而無法運行所致。
陽氣鬱阻於體表,脈象就會急促、宏大而堅硬;陰氣凝滯於內部,尺脈就會澀滯而不應。四肢的氣血來自脾胃,若手腳溫暖,表示中氣未衰敗,稱為「順」,順則能活;若手腳寒冷,表示體內陽氣根斷,稱為「逆」,逆則必死。
黃帝問:「嬰兒發熱,脈象細弱懸浮,會如何?」
岐伯答:「若手腳溫暖則能存活,冰冷則會死亡。」
黃帝問:「嬰兒中風發熱,喘息急促且呼吸時肩膀聳動,脈象如何?」
岐伯答:「若喘息聳肩,脈象實大而緩則生,急促則死。」
發熱而脈象懸浮細小,是陽氣虛弱而外浮的表現,病與脈相違逆,這不是嬰兒應有的狀態。手腳溫暖代表中氣未絕,能存活;若手腳冰冷,則脾土衰敗而死。
黃帝問:「痢疾便血,會如何?」
岐伯答:「身體發熱則死亡,不發熱則能活。」
黃帝問:「痢疾排出白色泡沫,會如何?」
岐伯答:「脈沈則生,脈浮則死。若脈浮且澀,且身體發熱則必死。」
黃帝問:「痢疾排出膿血,會如何?」
岐伯答:「脈象極度懸浮斷絕則死亡,滑大則能存活。」
黃帝問:「痢疾類疾病若不發熱,脈象也不懸絕,會如何?」
岐伯答:「滑大者可生,懸澀者會死。可以對應臟腑所屬的五行期限來判斷。」
例如:肝病遇庚辛日(金剋木)、心病遇壬癸日(水剋火)、脾病遇甲乙日(木剋土)、肺病遇丙丁日(火剋金)、腎病遇戊己日(土剋水),若在這些日子病情危急,便無法治癒。
黃帝問:「癲疾會如何?」
岐伯答:「脈搏大而滑,長時間後可自癒;脈小堅硬急促者,無法治療。」
黃帝問:「癲疾的脈象虛實變化如何?」
岐伯答:「虛者可治,實者會死。」
黃帝問:「消癉(消耗性疾病)的虛實如何?」
岐伯答:「脈實大,即使病久仍可治;脈懸小堅硬,病久則無法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