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素問懸解》~ 卷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三 (4)

1. 通評虛實論(十六)

黃帝問曰:何謂虛實?岐伯對曰: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帝曰:虛實何如?岐伯曰:氣實者,熱也。氣虛者,寒也。氣虛者,肺虛也。氣逆者,足寒也。非其時則生,當其時則死。餘臟皆如此。氣實者熱二語,舊誤在「刺志論」中。

邪氣盛滿則實,精氣劫奪則虛。氣實者,陽鬱而生熱。氣虛者,陰鬱而生寒。所謂氣虛則寒者,肺主氣,氣虛者,肺虛也。肺氣虛則上逆,氣逆者,陽不歸根,腎氣虛,是以足寒也。非其司令之時則生,當其司令之時則死。餘臟皆如此也。(當其時則死,令氣敗故也)

帝曰:何謂重實?岐伯曰:所謂重實者,言熱病,氣熱脈滿,是謂重實。

熱病陽氣實矣,益以氣熱而脈滿,是重實也。

帝曰:何謂重虛?岐伯曰:脈氣上虛尺虛,是謂重虛。帝曰:重虛何如?岐伯曰:所謂氣虛者,言無常也。尺虛者,行步恇然。脈虛者,不象陰也。如此者,滑則生,澀則死也。

上,寸也,脈氣寸虛,是上虛也,益以尺虛,則下亦虛,是重虛也。所謂脈氣上虛者,言無平人之常氣也(「平人氣象論」:胃者,平人之常氣也)。尺虛者,足膝無力,行步恇然(恇,虛怯也)。脈之上下俱虛者,不象太陰之候也(《難經》:寸口者,脈之大會,手太陰之動脈也)。如此者,滑則生,滑為陽也,澀則死,澀為陰也。(「仲景脈法」)

帝曰:絡氣不足,經氣有餘何如?岐伯曰:絡氣不足,經氣有餘者,脈口熱而尺寒也。秋冬為逆,春夏為從。

絡為陽,經為陰,絡氣不足,經氣有餘者,陽升火泄,脈口熱而尺中寒也。秋冬陽氣收藏則為逆,春夏陽氣生長則為從也。

帝曰:經虛絡滿何如?岐伯曰:經虛絡滿者,尺熱滑,脈口寒澀也。此春夏死,秋冬生也。帝曰:治此者奈何?岐伯曰:絡滿經虛,灸陰刺陽,經滿絡虛,刺陰灸陽。

經虛絡滿,則陽乘陰位,陰乘陽位,尺膚熱滑,而脈口寒澀也。春夏陽不生長,故死,秋冬陽氣收藏,故生。絡滿經虛,灸以補陰,刺以瀉陽,經滿絡虛,刺以瀉陰,灸以補陽也。

帝曰:經絡俱實何如?何以治之?岐伯曰:經絡皆實,是寸脈急而尺緩也,皆當治之。滑則從,澀則逆。夫虛實者,皆從其物類始,故五臟骨肉滑利,可以長久也。

絡實則寸急,經實則尺緩,皆當瀉之。治,瀉也。滑則為從,澀則為逆。夫虛實之象,各從其物類始,物生則滑利,死則枯澀,其大凡也,故五臟骨肉之滑利者,可以長久也。

帝曰:寒氣暴上,脈滿而實,何如?岐伯曰:實而滑則生,實而澀則死。帝曰:脈實滿,手足寒,頭熱,何如?岐伯曰:春秋則生,冬夏則死。帝曰:其形盡滿何如?岐伯曰:脈急大堅,尺澀而不應也。如是者,從則生,逆則死。帝曰:何謂從則生,逆則死?岐伯曰:所謂從者,手足溫也,所謂逆者,手足寒也。

白話文:

黃帝問道:什麼是虛和實?岐伯回答說:邪氣旺盛就屬於實證,精氣耗損就屬於虛證。黃帝問:虛和實的表現是什麼樣的?岐伯說:氣實的人會發熱,氣虛的人會怕冷。氣虛的人,通常是肺氣虛弱;氣逆的人,腳會冰冷。如果不是在該發病的時候發病就會好轉,如果在該發病的時候發病就會死亡。其他臟腑的情況也是這樣。「氣實的人會發熱」這句話,以前錯誤地放在《刺志論》中了。

邪氣充滿體內就是實證,精氣被損耗就是虛證。氣實的人,是因為陽氣鬱結而產生熱;氣虛的人,是因為陰氣鬱結而產生寒。所謂氣虛就會怕冷,是因為肺主氣,氣虛就是肺氣虛弱。肺氣虛就會向上逆行,氣逆就是陽氣不能歸於腎,導致腎氣虛弱,所以腳會冰冷。如果不是在該臟腑功能旺盛的時候生病就會好轉,如果在該臟腑功能旺盛的時候生病就會死亡。(在功能旺盛時死亡,是因為臟腑的精氣已經衰敗了。)

黃帝問:什麼是重實?岐伯說:所謂重實,指的是熱病,氣熱且脈搏飽滿,這就是重實。

熱病本身就是陽氣實盛,再加上氣熱、脈搏飽滿,就是重實。

黃帝問:什麼是重虛?岐伯說:脈象上部(寸脈)虛弱,下部(尺脈)也虛弱,這就是重虛。黃帝問:重虛的表現是什麼?岐伯說:所謂氣虛,是指沒有像正常人一樣的氣息。尺脈虛弱的人,走路會感到虛弱無力。脈象虛弱,說明體內陰氣不足。這樣的人,如果脈象滑利,則可以存活;如果脈象澀滯,則會死亡。

上部是指寸脈,寸脈虛弱,就是上虛,如果再加上尺脈也虛弱,那就是下部也虛弱,這就是重虛。所謂脈象上部虛弱,是指沒有像正常人一樣的氣息(《平人氣象論》說:胃氣是正常人的基本氣息)。尺脈虛弱,是指足膝無力,走路會感到虛弱(恇,表示虛弱膽怯)。脈象上下都虛弱,說明體內陰氣極度不足(《難經》說:寸口是脈搏匯聚的地方,是手太陰經的動脈)。這樣的人,如果脈象滑利,則可以存活,滑利屬陽;如果脈象澀滯,則會死亡,澀滯屬陰(《仲景脈法》)。

黃帝問:絡脈氣不足,經脈氣有餘,是什麼情況?岐伯說:絡脈氣不足,經脈氣有餘,表現為寸口脈熱而尺脈寒冷。秋冬季是逆,春夏季是順。

絡脈屬陽,經脈屬陰。絡脈氣不足,經脈氣有餘,是陽氣上浮,虛火外泄的表現,所以寸口脈熱,而尺脈寒冷。秋冬季陽氣內斂,為逆;春夏季陽氣生發,為順。

黃帝問:經脈虛弱,絡脈充盛,是什麼情況?岐伯說:經脈虛弱,絡脈充盛,表現為尺脈熱滑,寸口脈寒澀。這種情況在春夏季會死亡,秋冬季會好轉。黃帝問:要如何治療這種情況?岐伯說:絡脈充盛經脈虛弱,就用灸法來補陰,用針刺來瀉陽;經脈充盛絡脈虛弱,就用針刺來瀉陰,用灸法來補陽。

經脈虛弱,絡脈充盛,是陽氣侵佔陰氣的位置,陰氣侵佔陽氣的位置,導致尺膚發熱滑利,而寸口脈寒澀。春夏季陽氣無法生發,所以會死亡;秋冬季陽氣內斂,所以會好轉。絡脈充盛經脈虛弱,就用灸法來補陰,用針刺來瀉陽;經脈充盛絡脈虛弱,就用針刺來瀉陰,用灸法來補陽。

黃帝問:經脈和絡脈都實證,是什麼情況?要如何治療?岐伯說:經脈和絡脈都實證,表現為寸脈急促而尺脈遲緩,都需要治療。脈滑利就順從病勢,脈澀滯就違逆病勢。虛實的產生,都與它們所屬的物質類別相關,所以五臟骨肉滑利潤澤,就可以長久生存。

絡脈實證則寸脈急促,經脈實證則尺脈遲緩,都需要用瀉法治療。治療就是瀉法。脈滑利則為順,脈澀滯則為逆。虛實的表現,都與它們所屬的物質類別相關,物質生長則滑利,死亡則枯澀,這是普遍的道理。所以五臟骨肉滑利潤澤,就可以長久生存。

黃帝問:寒氣突然上湧,脈搏飽滿而實,是什麼情況?岐伯說:脈實而滑利,可以存活;脈實而澀滯,則會死亡。黃帝問:脈搏飽滿而實,但手腳冰冷,頭部發熱,是什麼情況?岐伯說:在春秋季會好轉,在冬夏季會死亡。黃帝問:身體各部位都充實飽滿,是什麼情況?岐伯說:脈象急促、洪大而堅硬,尺脈澀滯而沒有應指感。這種情況,如果身體順應,可以存活;如果身體違逆,就會死亡。黃帝問:什麼是順應,什麼是違逆?岐伯說:所謂順應,是指手腳溫暖;所謂違逆,是指手腳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