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素問懸解》~ 卷七 (6)

回本書目錄

卷七 (6)

1. 刺禁論(五十八)

黃帝問曰:願聞禁數。岐伯對曰:臟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於左,肺藏於右,心部於表,腎治於裡,脾為之使,胃為之市,膈肓之上,中有父母,七節之旁,中有小心。從之有福,逆之有咎。

白話文:

黃帝問道:「我想了解人體的禁區在哪裡。」岐伯回答道:「人體的內臟有重要的所在,不可不仔細辨別。肝臟位於左邊,肺臟位於右邊,心臟保護在身體的前方,腎臟主宰內部,脾臟負責運化,胃臟負責消化吸收,膈膜以上、心肺之間有父母的位置,七節椎骨旁邊有小心臟的位置。順著這些部位養生,會有好運;違反這些部位的養生原則,會導致疾病。

五臟之位,肝在於左,肺在於右,心處於表,腎處於里,脾散精氣,以灌四旁,是為之使也,胃受水穀,以養五臟,是為之市也(市,肆)。心下膈上曰肓,膈肓之上,中有父母,肺為父,心為母也。腎居脊骨七節之旁,七節之旁,中有小心,腎間動氣,心火之根也(自尾骶骨以上,七節兩旁為腎俞穴,其中則命門外俞,是腎之位也)。此皆五臟之要害,從之則有福,逆之則有咎也。

白話文:

人體五臟的位置如下:

  • 肝臟在身體左側
  • 肺臟在身體右側
  • 心臟位於身體表面
  • 腎臟位於身體內部
  • 脾臟的作用是運化精氣,滋養身體的四肢,是五臟的工作助手
  • 胃的作用是接收食物和水,用於滋養五臟,是五臟的「糧倉」

橫膈膜以下,心臟以下的部分稱為「肓」,橫膈膜以上,中間部分有「父母」,即肺為「父」,心為「母」。

腎臟位於脊椎骨七節的兩旁,七節的旁邊,有「小心」,腎間有氣血流動,是心火之源(從尾椎骨往上數七節,左右兩側是腎俞穴,中間就是命門穴,這是腎臟的位置)。

這些都是五臟的重要位置,順應它們的規律,就能獲得健康,違背它們的規律,就會招致疾病。

刺中心,一日死,其動為噫。刺中肝,五日死,其動為語。刺中腎,六日死,其動為嚏。刺中肺,三日死,其動為咳。刺中脾,十日死,其動為吞。刺中胃,一日半死,其動為嘔。

白話文:

脾陷則為吞,胃逆則為嘔,升降反也。

刺頭中腦戶,入腦立死。刺臂太陰脈,出血多立死。刺陰股中大脈,血出不止死。刺跗上中大脈,血出不止死。

腦戶,督脈之穴,在枕骨上。臂,太陰肺脈也。陰股大脈,足太陰之箕門、血海也。跗上大脈,足陽明之衝陽也。

腦戶,是督脈上的穴位,位於枕骨上部。

臂,是太陰肺經的脈絡。

陰股大脈,是足太陰經的箕門和血海穴。

跗上大脈,是足陽明經的衝陽穴。

刺面中溜脈,不幸為盲。刺匡上陷骨中脈,為漏為盲。刺客主人內陷中脈,為內漏為聾。刺舌下,中脈太過,血出不止,為喑。刺足少陰脈,重虛出血,為舌難以言。刺缺盆中內陷,氣泄,令人喘咳逆。刺膺中陷中脈,為喘逆仰息。刺腋下脅間內陷,令人咳。刺脊間,中髓,為傴。

白話文:

針刺面部,傷及中溜脈,會導致失明。

針刺肩部匡上陷骨中的脈,會導致漏尿和失明。

針刺腎臟內側的脈,會導致內臟出血和耳聾。

針刺舌下,傷及中脈,會導致血流不止和失聲。

針刺足少陰脈,虛損過重導致出血,會導致說話困難。

針刺臀部缺盆處的內陷,會導致氣血外泄,讓人喘咳不止。

針刺胸部陷中脈,會導致喘息和仰頭呼吸。

針刺腋下肋間的內陷,會導致咳嗽。

針刺脊椎,傷及脊髓,會導致跛行。

刺乳上,中乳房,為腫根蝕。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滿。刺氣街中脈,血不出,為腫鼠僕。刺陰股下三寸內陷,令人遺溺。刺肘中內陷,氣歸之,為不屈伸。刺關節中液出,不得屈伸。刺膝髕出液,為跛。刺郄中大脈,令人僕脫色。刺腨腸內陷,為腫。刺足下布絡中脈,血不出,為腫。

白話文:

現代

1. 乳上 :針刺乳房上部,會導致腫脹、腐爛。

2. 少腹 :針刺小腹,會刺中膀胱,導致尿失禁,並使小腹發脹。

3. 氣街中脈 :針刺氣街穴(大腿內側,膝蓋上方約3寸),不會出血,會導致腫脹、壓迫。

4. 陰股下三寸內陷 :針刺陰股穴(大腿內側,膝蓋上方約3寸內凹處),會導致失禁。

5. 肘中內陷 :針刺肘關節內側凹陷處,會導致氣血聚積,無法正常彎曲伸展。

6. 關節中 :針刺關節處,會導致液體滲出,無法彎曲伸展。

7. 膝髕 :針刺膝蓋骨,會導致液體滲出,導致跛行。

8. 郄中大脈 :針刺郄穴(肘窩正中),會導致癱瘓和麪色蒼白。

9. 腨腸內陷 :針刺大腿內側肌肉(股四頭肌),會導致腫脹。

10. 足下布絡中脈 :針刺足底正中的經脈,不會出血,會導致腫脹。

刺手魚腹內陷,為腫。

目者,宗脈之所聚也(《靈樞·口問》語),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靈樞·大惑論》語),溜,注也,面中溜脈者,臟腑精氣所溜注也,刺之瀉其精氣,故不幸為盲。匡,目匡也,刺匡上陷骨中脈,宗脈穿漏,故流淚不止,精氣脫瀉,故失明不見。客主人,足少陽經穴,刺其內陷中脈,經氣損傷,故膿水流溢,閉塞不聞。

白話文:

眼睛是各條經脈彙集的地方(《靈樞·口問》),五臟六腑的精氣都會上升到眼睛,形成眼睛的精華(《靈樞·大惑論》)。

「溜」有灌注的意思,面部上的溜脈,是臟腑精氣灌注的脈絡。刺破溜脈會瀉掉精氣,因此不幸會失明。

「匡」是眼睛周圍的骨頭,刺破匡上凹陷骨頭中的脈絡,會導致主要經脈破裂,所以會流淚不止,精氣外泄,因此會失明看不見東西。

「客主人」是足少陽經的穴位,刺破穴位內凹陷中的脈絡,會損傷經脈,所以會流出膿水,而且聽力會受損。

舌下脈者,任脈之廉泉,足少陰之標也,中脈太過,血出不止,傷其腎氣,故令人喑。足少陰上繫於舌,絡於橫骨,終於會厭(《靈樞·憂恚無言》語),「脈解」內奪而厥,則為喑痱,此腎虛也,正是此義。刺足少陰脈,重虛出血,為舌難以言,亦緣此故(足少陰脈循喉嚨,系舌本)。

白話文:

位於舌底下的脈絡,是任脈的廉泉穴,同時也是足少陰腎經的表裡標誌。如果任脈太盛,氣血運行過於旺盛,就會導致出血不止,損傷腎氣,使人無法說話。因為足少陰腎經的上部連接到舌頭,絡脈交會於喉骨,最後連接到會厭。如果這條脈絡受內傷導致氣血閉塞,就會出現無法言語和昏厥的症狀,這是腎虛所致。這正是古文中所言的意思。刺灸足少陰脈,容易導致虛弱而出血,同樣會造成說話困難,原因就在於此(足少陰脈循行於喉嚨,連接舌根)。

缺盆中內陷,大腸手陽明、胃足陽明之脈也,手足陽明,皆入缺盆,下胸膈,刺傷陽明之氣,胃氣上逆,則肺金莫降,故喘促咳逆。膺中陷中脈,肺脈也。腋下脅間內陷,亦肺脈也。刺脊間,中,髓,髓傷骨敗,屈而不伸,故為傴僂。乳上,足陽明之脈也,乳房,陽明氣血所聚,中之傷其經氣,故臃腫腐敗,連根俱蝕也。

白話文:

缺盆中央凹陷

缺盆位於大腸經和胃經的範圍內。這兩條經絡都經過缺盆,進入胸腔和膈肌。如果針刺傷了陽明氣,胃氣會上逆,導致肺氣無法下降,從而引起喘鳴和咳嗽。

膺中凹陷

膺中凹陷處是肺經的脈絡。腋窩和肋間凹陷處也是肺經的脈絡。

刺傷脊骨間隙

脊骨間隙中含有髓。如果針刺傷了髓,骨骼就會受損,導致無法伸展,形成駝背。

乳房上方凹陷

乳房上方凹陷處是足陽明經的脈絡。乳房是陽明氣血聚集的地方。如果針刺傷了乳房,就會損傷陽明經氣,導致乳房腫脹腐爛,甚至根部全部腐蝕。

刺少腹,誤中膀胱,溺出針孔,而下竅閉癃,故少腹脹滿。氣街,足陽明之動脈,刺之血不出,阻礙氣道,則鼠鼷作腫(鼠僕亦作鼠鼷,在氣街下一寸。王冰注「氣府」、「熱穴」、「刺禁」、「骨空」,兩用其名)。陰股下三寸內陷,足厥陰之五里也,木主疏泄水道,刺之太深,疏泄失藏,故遺溺也。

白話文:

針刺少腹時,不小心刺中了膀胱,導致尿液從針孔流出,而排尿孔卻閉塞不通,所以少腹脹滿。氣街是足陽明經的動脈,針刺後不出血,阻礙了氣道,就會導致鼠鼷腫脹(鼠鼷也寫作鼠僕,位於氣街下方一寸)。陰股內側下三寸的凹陷處是足厥陰經的五里穴,五行屬木,主管疏通水道的功能。針刺太深,會導致疏通功能受損,因此會遺尿失禁。

肘中內陷,手太陰之尺澤、手厥陰之曲澤也,泄其節中津液,邪氣歸之,故筋骨枯槁,不能屈伸。刺關節中液出,不得屈伸,刺膝髕出液,為跛,皆此義也。郄中大脈,足太陽之委中也(穴在膝後外側)。腨腸內陷,足太陰之經也(陽明在骽外之前行,太陰在骽內之前行,內陷在脛骨腨腸之交)。足下布絡,當內踝前散布之絡,足少陰然谷之間。

白話文:

  • 肘關節內陷:

這個部位對應「手太陰」(肺經)的尺澤穴和「手厥陰」(心包經)的曲澤穴。當這些部位的液體消耗過度,邪氣就會聚集在這裡,導致筋骨枯槁,活動受限。針刺關節部位,排出液體,會導致屈伸困難。針刺膝蓋骨,排出液體,會導致跛行。這些都是同樣的道理。

  • 郄穴上的大脈:

指的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委中穴(位於膝蓋後外側)。

  • 腨腸內陷:

這個部位對應「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走行在外側前方,「足太陰」則走行在內側前方。腨腸內陷指大腿內側的腨腸與脛骨交界處。

  • 足下布絡:

指的是足少陰(腎經)的然谷穴之間的筋絡,分佈在內踝前側。

手魚腹內陷,手太陰經也。

無刺大醉,令人氣散。無刺大怒,令人氣逆。無刺新飽人。無刺大飢人。無刺大渴人。無刺大驚人。無刺大勞人。

白話文:

現代

過度沉醉會導致氣血渙散。極度憤怒會導致氣血逆行。不要在飽腹後立刻針灸。不要在極度飢餓時針灸。不要在極度口渴時針灸。不要在受到驚嚇後立刻針灸。不要在劇烈勞動後立刻針灸。

皆刺禁也。

2. 刺要論(五十九)

黃帝問曰:願聞刺要。岐伯對曰:病有浮沉,刺有淺深,各至其理,無過其道。過之則內傷,不及則生外壅,壅則邪從之。淺深不得,反為大賊,內動五臟,後生大病。

白話文:

疾病有浮沉之分,針灸也有淺深之別。每種疾病和針法都有各自一定的法則,不能超過自然的規律。超過了,會內傷正氣;不到位,會導致體內鬱結未消,反而產生外在的壅堵,造成氣血阻滯。這樣一來,就會同氣相召,邪氣也會一併聚集而來。如果針灸的淺深不當,反而會造成很大的危害,內部影響五臟,導致後來生出更大的疾病。

病有浮沉之別,刺有淺深之異,各至其一定之理,無過其自然之道。過之則內傷正氣,不及則里郁未泄,反生外壅,氣血壅阻,則同氣感召,邪俱從之。淺深不得,反為大害,內動五臟,以致後生太病也。

故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膚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脈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

此病有浮沉也。

是故刺毫毛腠理無傷皮,皮傷則內動肺,肺動則秋病溫瘧,溯溯然寒慄。

肺主皮,皮傷則肺動,肺動則孔竅閉斂,秋病溫瘧,灑然寒慄。

刺皮無傷肉,肉傷則內動脾,脾動則四季之月七十二日病腹脹滿煩,不嗜食。

脾主肉,肉傷則脾動,脾動則消化失職,四季之月七十二日(土寄旺於四季之月,各十八日,共計七十二日),病腹脹心煩,不嗜飲食。

白話文:

脾臟主管肌肉。肌肉受傷,脾臟就會受到影響。脾臟受影響,消化就會出問題。在四季的月份中,有七十二天(土氣在四季的月份中旺盛,每個月份十八天,共七十二天),會出現腹脹、心煩、食慾不振的症狀。

刺肉無傷脈,脈傷則內動心,心動則夏病心痛。

心主脈,脈傷則心動,心動則君火衰微,夏為寒變(「四氣調神論」語),而病心痛。

刺脈無傷筋,筋傷則內動肝,肝動則春病熱而筋弛。

肝主筋,筋傷則肝動,肝動則溫氣鬱遏,春病熱發,而筋膜弛張。

刺筋無傷骨,骨傷則內動腎,腎動則冬病脹腰痛。

腎主骨,骨傷則腎動,腎動則寒水氾濫,土濕木遏,冬病腹脹腰痛。

以上所謂內動五臟,後生大病也。

刺骨無傷髓,髓傷則消爍䯒酸,體解㑊然不去矣。

髓者腎之精,所以養骨,髓傷則精液消爍,䯒骨(脛骨)痠軟(酸者,水衰而木陷也),身體懈墮,不欲動轉也。(㑊與跡通。解㑊,形跡懈怠也)

白話文:

骨髓是腎臟的精華,用來滋養骨頭。如果骨髓受傷,精液就會枯竭,小腿骨就會痠軟無力(痠是因為體內水分不足,筋脈受損)。整個人也會疲憊不堪,不想動彈。(㑊與跡相通,㑊的意思是形體疲倦怠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