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素問懸解》~ 卷七 (4)

回本書目錄

卷七 (4)

1. 四時刺逆從論(五十五)

厥陰有餘病陰痹,不足病熱痹,滑則病狐風疝,澀則病少腹積氣。

厥陰,心主,有餘病陰痹,陰盛而火衰也。不足病熱痹,陰衰而火盛也。滑則病狐風疝,手足厥陰同經,風木鬱遏而衝突也(狐風疝,如狐之出沒無常)。澀則病少腹積氣,肝氣槃結而不舒也。

白話文:

厥陰經,以心臟為主。

有餘病(陰痹):

症狀:陰盛而火氣衰弱。

不足病(熱痹):

症狀:陰氣衰弱而火氣旺盛。

滑則:

症狀:狐風疝(一種發作無常的風濕疼痛)。因為手足厥陰經同屬一絡,風木之氣鬱結,相互衝突所致。

澀則:

症狀:少腹積氣。由於肝氣鬱結不舒,導致氣血運行不暢。

少陽有餘病筋痹脅滿,不足病肝痹,滑則病肝風疝,澀則病積,時筋急目痛。

肝主筋,脈行脅肋,與少陽膽為表裡,少陽有餘病筋痹脅滿,經絡瘀遏而不行也。不足病肝痹,臟氣阻滯而不達也。滑則病肝風疝,風木之郁動也。澀則病積,肝氣之痞塞也。時筋急目痛者,乙木下陷則筋急,甲木上逆則目痛。肝竅於目,而目痛之原,則由於膽,相火上炎,是以熱作也,甲木鬱沖,是以痛生也。

白話文:

肝臟掌控筋腱,經絡沿着肋骨旁邊運行。肝臟和膽囊相表裡,膽囊機能過剩會引起筋脈麻痺、脅部脹滿,經絡堵塞不通。肝臟功能不足會導致筋脈麻痺,是因器官氣息阻滯不通。肝氣運行不暢會引起抽筋和疝氣,這是風寒濕熱之氣停滯於筋脈所致。肝氣鬱結會導致氣血不暢,形成積塊。

有時筋脈緊繃、眼睛疼痛,這是乙木(肝氣)下陷導致筋脈緊繃,甲木(膽氣)上逆導致眼睛疼痛。肝臟與眼睛相通,引起眼睛疼痛的根源在於膽囊,膽火上炎就會引起熱痛,甲木氣鬱上衝就會產生疼痛。

少陰有餘病脈痹身時熱,不足病心痹,滑則病心風疝,澀則病積,時善驚。

心屬火,其主脈,少陰有餘病脈痹身時熱,脈阻而火旺也。不足病心痹,火衰而氣痞也。滑則病心風疝,心氣鬱塞而振動也。澀則病積,心氣閉結而不通也。時善驚者,神不根精也。

白話文:

心臟屬於五行中的火,其主脈是少陰脈。

  • **少陰脈氣血過剩的症狀:**身體麻痺、時常發熱,脈象阻塞而火氣旺盛。
  • **少陰脈氣血不足的症狀:**心臟麻痹,火氣衰弱而氣息堵塞。
  • **少陰脈運行不暢的症狀:**心臟風疝,心氣鬱結而振動。
  • **少陰脈運行澀滯的症狀:**鬱積成病,心氣閉塞不通暢。
  • **容易受到驚嚇的症狀:**精神不安定,無法根植於精華之中。

太陰有餘病肉痹寒中,不足病脾痹,滑則病脾風疝,澀則病積,心腹時滿。

脾主肉,太陰有餘病肉痹寒中,寒水上泛而侮土也。不足病脾痹,濕土中鬱而不運也。滑則病脾風疝,脾氣鬱遏而鼓動也。澀則病積,脾氣堙塞而不行也。心腹時滿,濕旺胃逆,濁氣不降也。

白話文:

脾臟負責生成肌肉組織。太陰經氣過盛時會導致肉組織麻痺和濕寒內浸,這是因為寒水上漲而侵犯了土氣。太陰經氣不足時會導致脾臟麻痺,這是因為濕土在體內鬱積而無法運化。脾氣過於通暢會導致脾風疝氣,這是因為脾氣被鬱積而鼓動。脾氣過於澀滯會導致積滯,這是因為脾氣阻塞而不暢。如果心腹經常出現飽脹感,可能是由於濕氣過盛導致胃氣上逆,濁氣無法下降所致。

陽明有餘病皮痹隱疹,不足病肺痹,滑則病肺風疝,澀則病積,時溲血。

肺主皮,與陽明大腸為表裡,陽明有餘病皮痹隱疹,表閉而邪郁也(疹見皮里,不能透發,謂之隱疹),不足病肺痹,氣梗而不降也。滑則病肺風疝,肺氣壅阻而激宕也。澀則病積,肺氣凝滯而不通也。時溲血者,肺失收斂之政也。

白話文:

肺臟主司皮膚功能,與大腸互為表裡。陽明大腸功能亢盛會導致皮膚麻木和隱匿的皮疹,這是因為表皮閉塞,邪氣鬱積所致(疹子出現在皮膚深層,無法發出,稱為隱疹)。陽明大腸功能虛弱會導致肺臟麻木,這是因為氣機鬱積而無法下降。過度滑利會導致肺風疝痛,這是因為肺氣鬱阻而波動激盪所致。過於澀滯會導致積聚,這是因為肺氣凝滯不通所致。經常咳血是肺臟收斂功能失常所致。

太陽有餘病骨痹身重,不足病腎痹,滑則病腎風疝,澀則病積,時善巔疾。

腎主骨,與太陽膀胱為表裡,太陽有餘病骨痹身重,水冷髓寒而土濕也。不足病腎痹,腎氣寒冱而凝瘀也。滑則病腎風疝,腎氣結滯而鬱沖也。澀則病積,腎氣堅凝而不散也。時善巔疾者,太陽之脈,上額交巔而後行也。

白話文:

腎臟主管骨骼,與大腸相表裡。大腸經氣旺盛時會出現骨痹(骨頭疼痛)、體重、怕冷、髓寒和濕氣過盛的症狀。大腸經氣虛弱時會出現腎痹(腎虛導致的骨頭疼痛),這是因為腎氣因寒冷而凝滯瘀積所致。腎氣過於通暢時會出現腎風疝(腎氣阻滯導致的疝氣),這是因為腎氣結滯、鬱積、沖擊所致。腎氣過於澀滯時會出現積塊,這是因為腎氣凝固、堅硬而不散發所致。平時經常頭部抽搐的人,是因為大腸經的經脈向上額頭交會,然後再向下運行。

是故春氣在經脈,夏氣在孫絡,長夏氣在肌肉,秋氣在皮膚,冬氣在骨髓中。帝曰:余願聞其故。岐伯曰,春者天氣始開,地氣始泄,凍解冰釋,水行經通,故人氣在經脈。夏者經滿氣溢,入孫絡,受血,皮膚充實,故人氣在孫絡。長夏者經絡皆盛,內溢肌中,故人氣在肌肉。

白話文:

因此,春天時節的氣在經脈中運行,夏天時節的氣在孫絡中運行,長夏時節的氣在肌肉中運行,秋天時節的氣在皮膚中運行,冬天時節的氣在骨髓中運行。黃帝說:我希望聽聽其中的原因。岐伯說,春天時節天氣開始溫暖,地氣開始鬆解,冰雪融化,水流經脈暢通,所以人體之氣就在經脈中運行。夏天時節經脈中的氣盈滿溢出,進入孫絡中,接受血液的濡養,皮膚飽滿充實,所以人體之氣就在孫絡中運行。長夏時節經絡中的氣都很盛,往內溢注到肌肉中,所以人體之氣就在肌肉中運行。

秋者天氣始收,腠理閉塞,皮膚引急,故人氣在皮膚。冬者蓋藏,血氣在中,內著骨髓,通於五臟,故人氣在骨髓。是故邪氣者,常隨四時之氣血而入客也,至其變化,不可為度,必從其經氣,闢除其邪,除其邪則亂氣不生。

白話文:

到了秋天,天氣開始轉涼,人體的毛孔會收縮,皮膚也會變得緊繃,所以人體的氣血會集中在皮膚表面。到了冬天,人體會把氣血收藏起來,所以氣血會集中在身體內部,通達骨髓和五臟六腑,所以人體的氣血會集中在骨髓裡。因此,邪氣常常會隨著四時的氣血變化而入侵人體,它的變化沒有固定的規律,所以我們必須根據人體氣血的運行規律,找出邪氣入侵的途徑,把它排除出去。只有清除了邪氣,人體的氣血才能恢復正常,疾病才能痊癒。

皮膚引急,收斂而不發也。

帝曰:逆四時而生亂氣奈何?岐伯曰:春刺絡脈,血氣外溢,令人少氣。春刺肌肉,血氣環逆,令人上氣。春刺筋骨,血氣內著,令人腹脹。

白話文:

皇帝問:違背四季的變化而導致氣血混亂該怎麼辦?岐伯回答:春天針刺絡脈,會導致血氣外泄,讓人氣虛。春天針刺肌肉,會導致血氣逆流,讓人氣上湧。春天針刺筋骨,會導致血氣鬱結,讓人腹部脹滿。

春刺絡脈,則瀉心氣,血氣外溢,令人少氣。春刺肌肉,則瀉脾氣,血氣環逆(環逆,四維俱逆。土居五行之中,土病則四旁俱逆也),令人上氣,胃逆而肺阻也。春刺筋骨,則瀉腎氣,血氣內著,令人腹脹,水寒而土濕也。

白話文:

春天刺絡脈,會損傷心氣,氣血外泄,使人氣虛。春天刺肌肉,會損傷脾氣,氣血逆行(逆行,四方都逆。土居於五行之中,土有病,則四面八方都會逆行),使人上氣不接下氣,胃氣逆行,肺氣受阻。春天刺筋骨,會損傷腎氣,氣血內聚,使人腹部脹滿,水寒而土濕。

夏刺經脈,血氣乃竭,令人解㑊。夏刺肌肉,血氣內卻,令人善恐。夏刺筋骨,血氣上逆,令人善怒。

夏刺經脈,則瀉肝氣,血氣衰竭,令人解㑊(㑊與跡同,形跡懈怠也)。夏刺肌肉,則瀉脾氣,血氣內卻,令人善恐,土陷而水侮也(腎主恐故)。夏刺筋骨,則瀉腎氣,血氣上逆,令人善怒,水不能生木,甲木逆而乙木陷,肝陷則怒生,升氣不遂也。

白話文:

在夏季刺經絡,就會損耗肝氣,氣血衰弱,讓人精神萎靡。

在夏季刺肌肉,就會損耗脾氣,氣血內縮,讓人容易恐懼,因為脾土被水剋制。

在夏季刺筋骨,就會損耗腎氣,氣血上逆,讓人容易發怒,因為水剋制木,肝氣上逆,脾氣受損,肝臟受損就會產生怒氣,氣血無法順暢運行。

秋刺經脈,血氣上逆,令人善忘。秋刺絡脈,氣不外行,令人臥不欲動。秋刺筋骨,血氣內散,令人寒慄。

秋刺經脈,則瀉肝氣,血氣上逆,令人善忘,甲木逆而乙木陷,木鬱風生,疏泄太過,不能藏往也。秋刺絡脈,則瀉心氣,氣不外行,令人臥不欲動,火敗而陽虛也。秋刺筋骨,則瀉腎氣,血氣內散,令人寒慄,陽根失藏而寒水下動也。

白話文:

秋天刺經脈,會瀉弱肝氣,導致血氣向上逆流,使人容易健忘。甲木(肝氣)逆行,乙木(脾氣)受損,肝木鬱滯產生風邪,疏泄過度,無法收藏陽氣。

秋天刺絡脈,會瀉弱心氣,氣血無法外行,使人懶得動彈,虛火衰敗導致陽氣虛弱。

秋天刺筋骨,會瀉弱腎氣,血氣向內分散,使人感到寒冷,腎陽失守,導致寒水下行。

冬刺經脈,血氣皆脫,令人目不明。冬刺絡脈,內氣外泄,留為大痹。冬刺肌肉,陽氣竭絕,令人善忘。

冬刺經脈,則瀉肝氣,血氣皆脫,令人目不明,魂傷而神敗,不能外光也。冬刺絡脈,則瀉心氣,內氣外瀉,留為大痹,火瀉而陰凝也。冬刺肌肉,則瀉脾氣,陽氣竭絕,令人善忘,脾陷胃逆,戊土不能降蟄,陽氣升泄而失藏也。(四段與「刺法論」略同)

白話文:

冬天針灸經脈,會耗傷肝氣,導致血氣不足,從而使人眼睛看不清,精神受到損傷,無法適應外界的光線。

冬天針灸絡脈,會耗傷心氣,導致內氣外洩,形成嚴重的痹症,火氣減弱而陰氣凝聚。

冬天針灸肌肉,會耗傷脾氣,導致陽氣耗盡,使人健忘,脾胃功能失調,中焦的土氣不能收斂陽氣,陽氣上升耗散而無法儲藏。

凡此四時刺者,六經之病不可不從也,反之則生亂氣相淫病焉。故刺不知四時之經,病之所生,以從為逆,正氣內亂,與精相薄。必審九候,正氣不亂,精氣不轉。

白話文:

凡是按照四季進行針灸的,如果不遵守六經的規律,就會造成各種疾病。相反,如果不瞭解四季的經絡變化,不去遵循它們,就會產生混亂的氣機,導致疾病。因此,在針灸時,必須明白四季的經絡規律,明白疾病的發生機理,才能順應它們,否則就會逆其而行,導致正氣混亂,與精氣相薄。必須仔細審察九候,才能保證正氣不混亂,精氣不轉移。

相淫病者,亂氣相淫而生病也。正氣內亂,與精相薄,正氣亂常,與未亂之精氣彼此薄迫也。正氣不亂,精氣不轉,正氣不至內亂,則精氣自不迴轉而為邪淫也。正氣,經氣也。精氣,臟氣也。

白話文:

針刺到內臟,穿透中心(即心臟),一天就會死亡,其症狀是頻繁打嗝。針刺到肝臟,五天就會死亡,其症狀是胡言亂語。針刺到腎臟,六天就會死亡,其症狀是頻繁打噴嚏。針刺到肺臟,三天就會死亡,其症狀是咳嗽。針刺到脾臟,十天就會死亡,其症狀是頻繁吞嚥。如果不小心傷到了內臟,必定會死亡,而具體的死亡時間和症狀會根據受傷的臟器而不同。

刺五臟,中心一日死,其動為噫,中肝五日死,其動為語,中腎六日死,其動為嚏欠,中肺三日死,其動為咳,中脾十日死,其動為吞。刺傷人五臟必死,其動則依其臟之所變候知其死也。

刺五臟中心至其動為吞一段,與「刺禁論」同。動即變也,五臟之變動有近遠,依其臟之所變而候其動,則知其死期矣。

白話文:

針刺五臟中心直到病人動一下,稱之為「吞」,與「刺禁論」所說的相同。動就是變化,五臟的變化有遠近之分,根據各髒腑變化的部位來觀察病人的動靜,就能知道病人去世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