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素問懸解》~ 卷二 (17)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7)

1. 脈要精微論(十四)

身之強也,言身之所以為強壯也。頭傾視下,(深,下也。)陽氣陷也。背曲肩垂(隨,垂也),宗氣衰也。頭背腰膝骨髓皆見頹敗,如此則失其強矣。得強則生,失強則死。此明六腑強弱、形之盛衰之義。

帝曰:脈其四時動奈何?知病之所在奈何?知病乍在內奈何?知病乍在外奈何?知病之所變奈何?請問此五者,可得聞乎?

義詳下文。

岐伯曰:請言其與天運轉大也。萬物之外,六合之內,天地之變,陰陽之應,彼春之暖,為夏之暑,彼秋之忿,為冬之怒。四變之動,脈與之上下,以春應中規,夏應中矩,秋應中衡,冬應中權。

與天運轉大,言與天運轉移,同其廣大也。凡萬物之外,六合之內,一切天地之變,莫非陰陽之應,彼春之暖化而為夏之暑,彼秋之忿化而為冬之怒。四變之動,見於天時,脈亦與之上下,以春應中規之圓,夏應中矩之方,秋應中衡之浮,冬應中權之沉,天人合氣也。

持脈有道,虛靜為保。春日浮,如魚之遊在波,夏日在膚,泛泛乎萬物有餘,秋日下膚,蟄蟲將去,冬日在骨,蟄蟲周密,君子居室。

持脈有道,以清虛寧靜為保(保與寶同)。春日浮,如魚之遊在水波之下,半沉半浮也。夏日在膚,泛泛乎(盛也)如萬物之有餘,則全浮矣。秋日下膚,如蟄蟲之將去,半浮半沉也。冬日在骨,如蟄蟲之周密,君子之居室,則全沉矣。

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陰氣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陽氣微下。陰陽有時,與脈為期,期而相失,知脈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時。

水藏於冬,陽在下而陰在上,及冬至四十五日,則陽氣微上,陰氣微下。火長於夏,陰在下而陽在上,及夏至四十五日,則陰氣微上,陽氣微下。陰陽之上下有時,悉皆與脈為期,期而相失,是何部不應,則知何脈所分,分之有其日期,故知人死之時節也。

微妙在脈,不可不察,察之有紀,從陰陽始,始之有經,從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時為宜。補瀉無失,與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是故聲合五音,色合五行,脈合陰陽。

陰陽者,脈之綱紀,故察之有紀,從陰陽始。陰陽分而為五行,故始之有經,從五行生。五行運而為四時,故生之有度,四時為宜。法陰陽五行四時,以治百病,則補瀉無失,與天地如一。得此一之情,以知死生。是故聽五聲合乎五音,察五色合乎五行,診脈合乎陰陽,神聖工巧之妙盡矣。此答帝問脈其四時動之義。

心脈搏堅而長,當病舌卷不能言,其軟而散者,當消環自已。

心竅於舌,其脈搏堅而長,是心火之上炎也,當病舌卷不能言。其軟而散者,則心火退矣,當消環自巳。消,盡也,盡一經之環周,其病自已也。

白話文:

脈要精微論(十四)

身體強壯是指身體之所以強壯的原因。頭部低垂,是陽氣衰落。背部彎曲,肩膀下垂,是宗氣衰弱。頭、背、腰、膝、骨髓都衰敗,這樣就會失去強壯。有強壯則生存,失去強壯則死亡。這闡明了六腑強弱以及形體盛衰的道理。

黃帝問道:脈象的四季變化如何?如何知道疾病的部位?如何知道疾病在內臟?如何知道疾病在體表?如何知道疾病的變化?請您講解這五個問題,讓我能聽聞一二。

(詳見下文)

岐伯回答道:讓我來說明脈象與天地運轉的關係。在萬物之外,天地之間,天地萬物的變化,都是陰陽的應對。春天溫暖,轉化為夏天的炎熱;秋天肅殺,轉化為冬天的寒冷。四季的變化,脈象也隨之升降,春天應圓,夏天應方,秋天應浮,冬天應沉。

脈象與天地運轉息息相關,其廣大如同天地運轉。萬物之外,六合之內,一切天地變化,都是陰陽的相互作用。春天溫暖轉化為夏天的炎熱,秋天肅殺轉化為冬天的寒冷。四季變化的動態,體現在天時,脈象也隨之升降,春天應圓滿,夏天應方正,秋天應浮動,冬天應沉穩,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協調。

把脈有技巧,清靜虛和才能把握脈象。春天脈象浮,像魚在水波中遊動,半沉半浮;夏天脈象浮於皮膚表面,像萬物生長茂盛,完全浮起;秋天脈象在皮膚下,像昆蟲將要冬眠,半浮半沉;冬天脈象在骨中,像昆蟲蜷縮起來,沉於骨中。

把脈之道,在於清淨虛靜。春日脈浮,如魚遊於水波之下,半沉半浮。夏日脈浮於皮膚,泛泛乎,如同萬物生長茂盛,則全浮。秋日脈沉於皮膚之下,如蟄蟲將要入蟄,半浮半沉。冬日脈沉於骨中,如蟄蟲蜷縮,君子居室,則全沉。

所以,冬至後四十五天,陽氣微升,陰氣微降;夏至後四十五天,陰氣微升,陽氣微降。陰陽有其時間規律,與脈象相應。若時間與脈象不符,就知道脈象的變化,根據脈象的變化規律,就能知道死亡的時間。

水氣收藏於冬天,陽氣在下,陰氣在上,到冬至後四十五天,陽氣微升,陰氣微降。火氣旺盛於夏天,陰氣在下,陽氣在上,到夏至後四十五天,陰氣微升,陽氣微降。陰陽的升降有其時間規律,都與脈象相應。若時間與脈象不符,就知道哪個部位不正常,從而推斷出脈象的變化規律,就能知道死亡的時間。

脈象的微妙之處不可不細察,觀察脈象要有規律,從陰陽入手,陰陽變化有其規律,從五行生剋入手,五行生剋有其度,符合四季變化。補瀉得當,與天地合一,就能掌握生死之機。所以,聲音符合五音,顏色符合五行,脈象符合陰陽。

陰陽是脈象的綱領,所以觀察脈象要有規律,從陰陽入手。陰陽分化為五行,所以變化有規律,從五行生剋入手。五行運轉形成四季,所以生剋有度,符合四季變化。運用陰陽五行四季的規律治病,就能補瀉得當,與天地合一,就能掌握生死之機。所以,聽五音,察五色,診脈象符合陰陽,這就是神妙的醫術。這就是回答黃帝關於脈象四季變化的問題。

心脈搏動有力而持久,說明舌頭捲縮不能言語,如果心脈軟弱而散亂,說明心火衰退,病情會自行好轉。

心與舌相通,心脈搏動有力而持久,是心火上炎,所以舌頭捲縮不能言語。如果心脈軟弱而散亂,則心火衰退,病情會自行好轉。「消」是指疾病的症狀完全消失,一個經脈的週期過後,病情自然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