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懸解》~ 卷二 (1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1)

1. 三部九候論(十二)

獨小、獨大、獨疾、獨遲、獨熱、獨寒、獨陷下,所謂七診也。九候之中,有一候獨異,如七診之條者,則病在此經矣。必審問其往日之所始病,與今日之所方病,而後於九候之中,各切循其脈,視其經絡浮沉,以上下逆順而循之。其脈或疾或遲者,病在經脈,(「仲景脈法」:數為在腑,遲為在臟。

疾者,六腑之經,遲者,五臟之經)。其脈代而鉤者,病在絡脈,(鉤為夏脈,絡脈屬陽,應乎夏氣。代,止也),是病脈也。其脈不往來者,經絕而死,皮膚枯著者,衛敗而死,是死脈也。按其所候,以分部次,則病之所在無逃矣。

帝曰:決死生奈何?岐伯曰:九候之相應也,上下若一,不得相失。一候後則病,二候後則病甚,三候後則病危。所謂後者,應不俱也。察其臟腑,以知死生之期。必先知經脈,然後知病脈。

應不俱者,後動不能俱應也。察其臟腑,以知死生之期者,腑脈浮數,臟脈沉遲,浮數晝死,沉遲夜死也(《難經》:浮大晝死,沉細夜死)。先知經脈,然後知病脈者,經脈相應,病脈不相應,知經脈則知病脈,知病脈則知死脈矣。

帝曰:以候奈何?岐伯曰:以左手足上,去踝五寸按之,右手當踝而彈之,其應過五寸以上,蠕蠕然者不病,其應疾,中手渾渾然者病,其應遲,中手徐徐然者病,其應上不能至五寸,彈之不應者死。蠕,音淵。

以候者,候經脈、病脈,以決死生也。以左手足上,去踝五寸按之,按手足少陰動脈之旁,相去五寸之遠,右手當踝而彈之,以觀神門、太谿二脈之動。其脈應過五寸以上,蠕蠕然如蟲動者不病(蠕蠕,蟲動貌),是經脈也。其應疾,中手渾渾然大動者病,太過。其應遲,中手徐徐然微動者病(不及),是病脈也。

其應上不能至五寸,彈之不應者死,是死脈也。此三部九候之總法,一候可以概九候也。蓋心藏神,腎藏精,人以精神為本,故獨取心腎之脈於左手足者,探其本也。肺氣右行,若取手太陰,則應於右手候之矣。

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上下左右之脈相應,如參舂者病甚。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數者死。中部乍疏乍數者死。中部之候相減者死。中部之候雖獨調,與眾臟相失者死。參伍不調者病。形氣相得者生。形盛脈細,少氣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脈大,胸中多氣者死。脫肉身不去者死。目內陷者死。形肉已脫,九候雖調,猶死。

九候相應,上下如一,不得相失,一候後則病,二候後則病甚,三候後則病危,三部九候皆相失,則九候皆後,是以死也。上下左右之脈相應,如參舂者,如數人並舂,杵聲參舉,參差不齊,九候雜亂,是以病甚,亦即相失之漸也。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數者死,是相失之極者也。

白話文:

[三部九候論(十二)]

脈象中出現「獨小、獨大、獨疾、獨遲、獨熱、獨寒、獨陷下」這七種異常情況,稱為「七診」。在九候診察時,若某一部位的脈象與其他部位明顯不同,符合七診的任一特徵,則病變在該經脈。必須詳細詢問病人過往的發病經歷及當下的病症,再根據九候脈象,逐一按壓診察,觀察經絡的浮沈變化,並依循上下、逆順的規律來分析。

若脈象或快或慢,病變在經脈(《仲景脈法》提到:脈數表示病在腑,脈遲表示病在臟。脈快對應六腑的經脈,脈慢對應五臟的經脈)。若脈象呈現間歇(代)而鉤狀,病變在絡脈(鉤脈屬夏脈,絡脈屬陽,與夏季相應。「代」指脈搏停頓),這是病脈。若脈搏完全消失,經氣斷絕而死;皮膚乾枯緊貼骨骼,衛氣敗亡而死,這屬於死脈。依照診察的部位與順序,便能準確判斷病變所在。

黃帝問:「如何判斷生死?」岐伯答:「九候脈象應相互協調,上下一致。若有一候異常則有病,兩候異常則病重,三候異常則病情危急。所謂『異常』,是指脈象不能同步響應。需觀察臟腑情況,以預測生死時間。必須先瞭解正常經脈的規律,才能辨識異常病脈。」

「脈象不同步」意指脈搏反應不一致。通過臟腑脈象可判斷生死時間:若腑脈浮數,臟脈沈遲,浮數者可能在白天死亡,沈遲者可能在夜間死亡(《難經》記載:浮大脈白天死,沈細脈夜間死)。先掌握正常經脈規律,才能辨識病脈;病脈與正常脈象不符,進而可推斷死脈。

黃帝問:「如何診察脈象?」岐伯答:「用左手按壓患者手足上方、距離腳踝五寸處,右手彈擊腳踝,若脈搏傳導超過五寸且柔和如蟲蠕動者為健康;若傳導急促、觸感渾濁者為病脈(過於亢進);傳導遲緩、觸感微弱者亦為病脈(不足)。若脈搏無法傳至五寸或無反應,則屬死脈。」

此為診察經脈、病脈以判斷生死的總則,單一部位即可概括九候。心藏神,腎藏精,人體以精神為根本,故特別觀察心腎經脈(位於左側手足)。若診察肺經(手太陰),則應在右手相應部位評估。

若九候脈象完全紊亂則必死;上下左右脈象參差不齊如搗米聲者病情嚴重;脈象極度混亂無序者必死;中部脈忽快忽慢者必死;中部脈明顯衰弱者必死;即使中部脈正常,卻與其他臟腑脈象失調者亦必死。脈象時而協調時而雜亂者為病態;形體與氣血協調者能存活。形體強壯但脈細弱、氣息不足者危險;形體消瘦卻脈象洪大、胸中氣滯者必死。肌肉萎縮、行動困難者必死;眼球凹陷者必死。即使九候脈象暫時正常,若形體已極度耗損,仍難逃死亡。

九候脈象應上下一致,若一候異常則病,兩候異常則病重,三候異常則危急;若九候全部失調,則必死。脈象如多人搗米般雜亂無章,預示病情惡化;完全混亂無法計數者為死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