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素問懸解》~ 卷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

1. 風論(三十二)

黃帝問曰:風之傷人也,或為寒熱,或為熱中,或為寒中,或為癘風,或為偏枯,或為風也,其病各異,其名不同,或內至五臟六腑,不知其解,願聞其說。

白話文:

黃帝問道:「風邪侵襲人體,會造成各種不同的疾病,有的表現為寒熱,有的表現為熱中,有的表現為寒中,有的表現為惡風,有的表現為偏枯,有的表現為風濕,這些疾病的症狀各不相同,病名也各有不同,有時候還會影響到五臟六腑,不知道它們的治療方法,請您告訴我。」

問義詳下文。

岐伯對曰:風氣藏於皮膚之間,內不得通,外不得泄,風者善行而數變,腠理開則灑然寒,閉則熱而悶,其寒也則衰飲食,其熱也則消肌肉,使人怢慄而不能食,名曰寒熱。

白話文:

岐伯回答說:風氣藏在皮膚與肌肉之間,內部不能通達,外部也不能發散。風性善於運行,而且時常變化,毛孔打開,則會感到寒冷,毛孔閉合,則會感到悶熱。寒冷的時候,就會食慾不振,悶熱的時候,就會消瘦肌肉,使人感到發抖而不能飲食,這就是「寒熱」的病名。

風氣藏於皮膚之間,泄其衛氣,衛氣愈泄而愈斂,故內不得通,外不得泄。風以疏泄為性,善行而數變,有時風強而衛不能斂,腠理開則灑然寒,有時衛強而風不能泄,皮毛閉則熱而悶。其寒也則飲食衰減,其熱也則肌肉消爍,使人怢慄戰搖而不能食,名曰寒熱。此或為寒熱之義也。

白話文:

風氣藏在皮膚之下,會耗損人體的抵抗力。抵抗力越差,風氣就越容易侵入體內,形成封閉的狀態,內部無法疏通,外部無法散發。風氣的本性是疏通宣泄,流動性很強,變化也很頻繁。有時風氣強盛,抵抗力無法收斂,毛孔就會打開而感到寒冷。有時抵抗力強盛,風氣無法宣泄,皮膚就會閉合而感到悶熱。寒冷時會食慾不振,發熱時會肌肉消瘦,讓人感覺發冷、顫抖,無法進食。這就是中醫所說的「寒熱」病症。

風氣與陽明入胃,循脈而上至目內眥,其人肥則風氣不得外泄,為熱中而目黃,人瘦則外泄而寒,為寒中而泣出。

白話文:

當風邪入侵,進入陽明經絡後,會沿著經脈向上到達眼睛的內眼角。如果這個人肥胖,風邪無法排出,就會導致內熱,眼睛發黃。如果這個人瘦弱,風邪就可以排出,導致身體寒冷,眼睛流淚。

陽明行身之前,起於承泣,(穴在目下。)風氣與陽明之經俱入,循脈而上至目內眥(陽明,胃脈,入胃者,入胃之經,非入胃腑,故循脈上行),其人肥則腠理致密,風氣不得外泄,郁其經腑之陽,為熱中而目黃(木主五色,入土為黃,陽明戊土為風邪所閉,風木鬱遏於濕土之中,肝竅於目,是以目黃)。

白話文:

在陽明經氣運行之前,會先從承泣穴(位於眼睛下方)開始。風邪與陽明經氣一起進入,沿著經脈上升到眼睛內側。如果這個人體型肥胖,腠理致密,風邪無法外洩,就會鬱積在陽明經腑的陽氣中,形成熱中症狀,導致眼睛發黃(五行中,木主五色,入土為黃。陽明戊土被風邪所閉塞,風木鬱積在濕土之中,肝臟與眼睛相通,因此會導致眼睛發黃)。

人瘦則皮毛疏豁,風氣外泄,亡其經腑之陽,為寒中而泣出(腎主五液,入肝為淚,風木升泄,是以泣出),此或為熱中、或為寒中之義也。

白話文:

消瘦的人,皮毛鬆散不密,風邪從外界侵入,導致經絡臟腑的陽氣散失,因寒邪內侵而哭泣流淚(腎臟主管五種體液,進入肝臟便化為淚液,風木性升發疏泄,所以會哭泣流淚)。這可能表示患者有熱證,也可能表示有寒證。

風氣與太陽俱入,行諸脈腧,散於分肉之間,與衛氣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膹䐜而有瘍,衛氣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風寒客於脈而不去,名曰癘風,或名曰寒熱。癘者,由營氣熱胕,其氣不清,故使其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胕與腐同。

白話文:

當風氣和陽氣一同入侵人體,它們會在經脈穴位間運行,並散佈在皮肉之間。它們與人體的衛氣相互作用,如果這個過程不順利,就會導致肌肉腫脹、疼痛,甚至形成腫瘤。而如果衛氣凝滯不通,就會導致局部組織失去知覺。此外,如果風寒之氣入侵經脈而不能排出,就會稱為「癘風」,也稱「寒熱」。「癘」是指營氣過熱,導致氣血不暢,從而使得鼻樑塌陷、面色蒼白,皮膚潰爛。這裡的「胕」和「腐」是同義詞,都表示腐爛。

太陽行身之後,起於睛明,(穴在目內眥。)風氣與太陽俱入,行諸脈腧(臟腑諸腧),散於周身分肉之間,與衛氣干礙,其道路不通利,衛氣梗阻,故使肌肉膹郁䐜脹而發瘡瘍,衛氣有所凝滯而不行,無以充養肌肉,故其肉有不仁也(麻木不知痛癢)。風寒客於經脈而不去,瘡癘叢生,名曰癘風,或名曰寒熱。

白話文:

當太陽經在身體上運行之後,從眼睛內角的睛明穴開始運行。風氣與太陽經氣一起進入經脈腧穴(臟腑器官的輸注穴位),散佈全身肌肉和皮膚之間,與衛氣互相阻礙,導致經絡道路不通暢。衛氣受阻,因此肌肉會腫脹而導致瘡瘍出現。衛氣凝滯不通,無法滋養肌肉,所以肌肉會麻木不仁(感覺不到疼痛或癢感)。如果風寒之氣侵入經脈且無法散去,就會形成瘡癘,稱為「癘風」或「寒熱」。

癘者,由衛氣壅阻,營血熱腐,其脈氣不清,故使其鼻柱壞而顏色敗,皮膚瘍潰(肺主衛氣,開竅於鼻,衛阻肺病,故鼻柱壞。血主華色,營血熱腐,故色敗也)。「仲景脈法」:風氣相摶,必成隱疹,身體為癢,癢者名泄風,久久為痂癩,即此理。此或為癘風之義也。

白話文:

癘病是由衛氣鬱結、營血過熱腐敗所致。脈象不清,導致鼻樑塌陷,面色暗淡,皮膚潰爛(肺主衛氣,開竅於鼻,衛氣阻滯,肺部疾病,所以鼻樑塌陷。血主容貌,營血過熱腐敗,所以面色暗淡)。「仲景脈法」中有記載:風氣互相交結,一定會形成隱性皮疹,身體瘙癢,瘙癢病被稱為泄風,時間久了會形成痂皮癩,這和癘病的原理是一樣的。這可能是癘風的病理機制。

風中五臟六腑之腧,亦為臟腑之風。各入其門戶,所中則為偏風。

五臟六腑之腧,皆在太陽之經,風與太陽俱入,中於五臟六腑之腧,隨腧穴而入臟腑,亦為臟腑之風,此或內至五臟六腑之義也。不入臟腑,隨穴腧而各入其左右經脈之門戶,所中則筋膜捲縮,而為偏風,此或為偏枯之義也。

白話文:

人體所有臟腑的腧穴,都位於太陽經絡上。風邪和太陽經絡的熱邪同時侵入人體,從臟腑的腧穴進入臟腑,這就叫臟腑之風,這也是風邪從內部進入五臟六腑的意思。如果風邪不進入臟腑,而是沿著腧穴進入其左右相鄰經脈的門戶,那就會導致這條經脈所循行部位的筋膜攣縮,進而導致偏癱,這也是偏枯的意思。

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為腦風。風入系頭,則為目風,眼寒。新沐中風,則為首風。入房汗出中風,則為內風。飲酒中風,則為漏風。久風入中,則為腸風飧泄。外在腠理,則為泄風。

白話文:

  • 風邪沿著經絡上行至腦部,則會引起腦中風。

  • 風邪進入眼睛,則會引起眼睛痠痛、怕冷。

  • 剛洗完頭髮就受風寒,則會引起頭痛。

  • 進入室內後出汗受風寒,則會引起體內風寒。

  • 飲酒過度後受風寒,則會引起漏風。

  • 長期風寒侵襲體內,則會引起腸風瀉肚。

  • 外感風邪侵襲皮膚表層,則會引起風疹。

風府,督脈之穴,在項後,風氣隨風府而上,入於腦內,則為腦風。風入繫戀頭目,則為目風,眼寒(眼流冷淚)。新沐(沐發)中風,則為首風。入房汗出中風,裡氣方虛,則為內風。飲酒中風,汗液漏泄,則為漏風。久風入中,耗其肝血,風木陷沖,則為腸風飧泄。若不入中,而外在腠理,肌表疏泄,則為泄風。

白話文:

風府穴是督脈上的穴位,位於後脖頸。風氣沿著風府穴向上進入腦內,就會導致腦中風。

風氣進入頭腦眼睛,就會引起眼風,眼睛發冷(流冷淚)。

剛洗完頭髮受風,就會引起頭風。

進屋出汗受風,體內正氣不足,就會引起內風。

飲酒過多受風,汗液外泄,就會引起漏風。

長時間的風氣進入體內,消耗肝血,風氣暴虐侵襲,就會引起腸風泄瀉。

如果風氣沒有進入體內,而停留在體表的皮毛肌肉,就會引起泄風。

此或為風也之義也。(或為風也,為諸風也,指腦風以下言)

首風之狀,頭面多汗惡風,當先風一日則病甚,頭痛不可以出內,至其風日,則病少愈。

首風之狀,風泄於上,頭面多汗惡風。風在頭上,遏其陽氣,當先其風發之一日則病甚,頭痛不可以出內室,至其風發之日,表氣疏泄,則病少愈也。

白話文:

風邪侵襲人體的首部,表現為上半身出汗,怕吹風。風邪停留在頭部,阻遏陽氣,在風邪發作的前一天,症狀會加重,這時頭痛得厲害,不能出屋。到了風邪發作那天,身體表面的氣血得以宣通,症狀就會有所緩解。

漏風之狀,或多汗,常不可單衣,食則汗出,甚則身汗喘息,惡風,衣常濡,口乾善渴,不能勞事。

漏風之狀,皮毛蒸泄,常不可單衣,(身體煩熱故也。)食則汗出,甚則身汗喘息,表泄惡風,衣服常濡,口乾善渴,不能勞事也。

白話文:

怕吹風的身體狀況,皮毛散發熱氣,常常不能只穿一件單衣。(因為身體煩熱。)吃了東西就會出汗,嚴重時會全身出汗喘不過氣,會把體表的邪風發散出來,衣服經常濕漉漉的,口乾想喝水,不能從事勞動。

泄風之狀,上漬多汗,汗出泄衣上,口中乾,身體盡痛則寒,其風不能勞事。

泄風之狀,上焦漬濕多汗,汗出泄於衣上,口中乾燥,身體盡痛,汗多陽亡則寒,其風不能勞事也。

故風者,百病之長也,至其變化,乃為他病也,無常方,然致有風氣也。

內外感傷,皆由風閉皮毛,郁其裡氣而成,故風者百病之長也。其先不過感冒,而人之本氣,百變不同,至其變化,乃各因人之本氣損傷,而為他病也。無有常方,然致有諸色風氣也。

白話文:

內在和外在的病痛都是因風邪閉塞皮毛,鬱積在體內造成的,因此風邪是各種疾病的根源。最初只是感冒,但每個人的體質不同,等到病情發生變化,就會因體質的不同而轉變為不同的疾病。沒有固定的治療方法,但會導致各種風疾。

帝曰:五臟風之形狀不同者何?願聞其診,及其病能。岐伯曰:以春甲乙傷於風者為肝風,以夏丙丁傷於風者為心風,以季夏戊己傷於邪者為脾風,以秋庚辛中於邪者為肺風,以冬壬癸中於邪者為腎風。

白話文:

皇帝詢問:「五臟的風邪形狀各不相同,請問有何方法可以診斷?它們又是如何發病的?」

岐伯回答:「春季甲乙時分,若被風邪所傷,則為肝風。夏季丙丁時分,若被風邪所傷,則為心風。仲夏戊己時分,若被邪氣所傷,則為脾風。秋季庚辛時分,若被邪氣所中,則為肺風。冬季壬癸時分,若被邪氣所中,則為腎風。」

五臟各以自王之日傷於風邪者,臟氣虛而皮毛疏也。

肝風之狀,多汗惡風,善悲,色微蒼,嗌乾,善怒,時憎女子,診在目下,其色青。

肝以風木而主疏泄,故多汗惡風。肺主悲,木病而金刑之,肺氣旺,故善悲。蒼,木色也。肝脈循喉嚨,入頏顙,風動津耗,故嗌乾。肝氣不舒則善怒。肝主筋,宗筋痿廢,故時憎女子。肝竅於目,故診在目下,肝病者眥青(《靈樞·五閱五使》語),故其色青也。

白話文:

肝臟具有疏通的功能,就像風和樹木一樣。因此,肝臟虛弱的人容易出汗和怕風。肺臟主掌悲傷,而肝臟屬木,肺屬金,木能剋金,所以肺氣旺盛的人容易悲傷。青色是木屬的顏色。肝臟的經脈經過喉嚨,延伸到額頭和鼻子,所以肝氣不暢通會導致津液消耗,造成喉嚨乾澀。肝氣不舒的人容易發怒。肝臟主掌筋,如果肝氣虛弱,筋脈就會萎縮無力,所以肝臟虛弱的人有時會討厭女性。肝臟與眼睛相通,所以肝臟疾病的診斷在眼睛下方,肝臟有病的人眼眶會發青(《靈樞·五閱五使》),因此肝臟虛弱的人面色發青。

心風之狀,多汗惡風,焦絕善怒嚇,赤色,病甚則言不可快,診在口,其色赤。

心為君火,性亦疏泄,故多汗惡風。心主喜,病則心神不暢,故焦絕而善怒嚇。赤,火色也。《難經》:心色赤,其聲言,故病甚則言不可快。心竅於舌,故診在口,其色赤也。

白話文:

心臟這團「君火」,屬性也是疏散發洩的,所以容易出汗且怕風。心臟掌管著喜悅的情緒,生病時心神便不暢通,因此會變得煩躁易怒,常常嚇唬別人。紅色是火的顏色。《難經》上說:心臟的顏色是紅色的,它發出的聲音也是紅色的,所以當心臟病發作嚴重時,說話就會快不起來。心臟的竅門在舌頭,所以診斷會看舌頭,舌頭的顏色也會是紅色的。

脾風之狀,多汗惡風,身體怠墮,四肢不欲動,色薄微黃,不嗜食,診在鼻上,其色黃。

脾為濕土,濕蒸竅泄,故多汗惡風。土氣困乏,故身體怠墮。脾主四肢,故四肢不欲動。黃,土色也。脾主五味,故病則不嗜食。鼻在面部之中,其位應土,故診在鼻上,其色黃也。

白話文:

脾臟就像潮濕的土壤,如果濕氣蒸發導致身體空洞泄露,就會出很多汗且怕風。脾氣虛弱,所以身體懶散。脾臟主導四肢,所以四肢不想動。黃色是土壤的顏色。脾臟主導五味,所以生病時就不想吃東西。鼻子位於臉部中央,其位置對應脾臟,所以脾臟的診斷點在鼻子上,顏色也是黃色的。

肺風之狀,多汗惡風,色皏然白,短氣時咳,晝日則差,暮則甚,診在眉上,其色白。

肺主收斂,收斂失政,故多汗惡風。白,金色也(皏,白色)。肺氣上逆,故短氣時咳。日暮肺金不降,氣道愈阻,故晝差暮甚。眉上,闕庭之部,外司肺候,故診在眉上,其色白也。

白話文:

肺負責收斂,如果收斂功能失調,就會容易出汗和怕風。白色與肺金相應。當肺氣逆行向上時,就會出現氣短和咳嗽。到了傍晚,肺金不能下行,氣道更加阻塞,所以白天症狀較輕,傍晚症狀加重。眉毛上方是闕庭穴所在部位,外部反應肺的狀況,所以診斷時觀察眉毛上方,其顏色應該是白色的。

腎風之狀,多汗惡風,面痝然浮腫,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隱曲不利,診在肌上,其色黑。

腎主蟄藏,蟄藏失政,故多汗惡風。水浸頭面,故痝然浮腫(「腹中論」:病腎風者,面胕然)。腎脈貫脊,經郁,故脊痛不能正立。炲,水色也。腎開竅於二陰,隱曲,前陰也,不利,不通利也。脾主肌肉,水邪侮土,故診在肌上,其色黑也。

白話文:

腎臟主導蟄伏藏匿功能,如果這個功能失調,就會多汗且怕風。水分滯留在頭部和臉部,所以會浮腫(《腹中論》中提到,腎風病患者的臉色會浮腫)。腎臟經脈貫通脊椎,如果經脈堵塞,就會腰痛且無法站直。水色是淡紅色的。腎臟通向兩個陰部,隱藏曲折,而前陰是需要通暢的。脾臟主管肌肉,如果水邪侵犯脾臟,就會在肌肉上診斷出疾病,而且肌肉的顏色會變黑。

胃風之狀,頸多汗惡風,膈塞不通,食飲不下,腹善滿,失衣則䐜脹,食寒則泄,診形瘦而腹大。

胃脈下人迎,入缺盆,胃氣上逆,濕熱鬱蒸,故頸上多汗惡風。臟腑諸風,皆多汗惡風者,風性疏泄,竅開而表虛也。胃土上逆,濁氣升填,故胸膈閉塞,飲食不下也。胃腑瘀濁,故善脹滿。失衣則風乘表虛侵襲皮毛,郁其腑氣,故作䐜脹。食寒不消.故生泄利。胃主肌肉,濁氣堙塞,飲食不化,莫能生長肌肉,故其診形瘦而腹大也。

白話文:

胃經循行經過人迎穴下方,進入缺盆穴內。胃氣上逆時,濕熱會鬱結發散,因此頸部常出汗、怕風。臟腑的各種風證,都會出汗、怕風。這是因為風的性質疏散,四肢孔竅開啟,導致體表防禦力虛弱。胃土上逆,濁氣上升並充塞於體內,因此胸膈會閉塞,食物也無法下嚥。胃腑內有瘀濁之氣,因此容易脹滿。如果外在保暖不足,風邪就會乘虛侵襲皮毛,鬱結於腑氣中,導致腹脹。進食寒涼食物後無法消化,就會產生腹瀉。胃能主肌肉,濁氣鬱結後會阻止食物消化,無法生長肌肉,所以病人看起來瘦弱,但腹部卻很大。

帝曰:勞風為病何如?岐伯曰:勞風法在肺下,其為病也,使人強上冥視,唾出若涕,惡風而振寒,此為勞風之病。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救俯仰。巨陽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咳出青黃涕,其狀如膿,大如彈丸,從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則傷肺,肺傷則死也。帝曰:善。此段舊誤在「評熱病論」。

白話文:

黃帝說:勞風這種病症有什麼特點?

岐伯回答:勞風是肺下出現問題所致,患者會出現強烈的頭暈目眩,咳出的痰液像鼻涕,怕冷而渾身發抖,這些都是勞風的症狀。

黃帝問:要如何治療這種病症?

岐伯說:用俯仰的動作來施救。強壯的人引發精液需要三天,中年人需要五天,體質弱的人需要七天,患者會咳出青黃色的鼻涕,形狀如膿,大小如彈丸,從口中或鼻中排出。如果不排出這些物質就會損傷肺部,肺部受損就會導致死亡。

黃帝說:好。這一段古籍原本誤載在「評熱病論」中。

勞風者,勞傷而感風邪者也。勞風法在肺下,肺主皮毛,感則皮毛閉束,郁其肺氣,肺氣壅阻,故生嚏噴嗽喘之證,而勞風之原,則法在肺下,肺下者,胃也。緣勞傷中氣,胃土上逆,肺無降路,而再感風邪,閉其皮毛,又復不得外泄,郁遏沖逆,是以病也。其為病也,使人項背強上,雙目冥視,唾出於口,膠黏若涕,惡風而振寒,此為勞風之病。

白話文:

勞風:指因勞累受風寒引起的疾病。

勞風的病理位於肺以下,肺主導身體的皮膚和毛髮。當受風寒侵襲時,皮膚和毛髮會閉合阻塞,導致肺氣鬱塞。肺氣受阻,因此出現打噴嚏、咳嗽、喘息等症狀。而勞風的根本原因在於肺以下,也就是胃。

由於勞累損傷中氣,胃氣上逆,肺部沒有下降的通路,再加上受到風邪侵襲,皮膚和毛髮閉合,胃氣又不能向外排出,鬱積逆衝,於是發病。

勞風的症狀包括:頸部和背部僵硬疼痛,雙眼發黑,唾液從口中流出,黏稠如鼻涕,厭惡風寒,身體發抖。

治法以救其俯仰為主,以其氣逆而不降,則其身仰而莫俯,調其氣道,升降復舊,則俯仰如常矣。蓋肺金清降,霧氣化水,注於膀胱,水道通利,則肺氣不郁,法在膀胱通利,巨陽引精而已。而巨陽引精之權,全在陽明胃土下行,肺有降路,則氣化水生,下注水府,而川瀆流通,肺郁清徹矣。

白話文:

治療方法應以搶救患者的前後俯仰動作為主,因為患者的氣無法下降,所以身體仰而不能俯。調整患者的氣道,讓氣的升降恢復正常,那麼俯仰動作也就能恢復正常了。

肺屬金,具有清降作用,能將水霧化成水,蓄積在膀胱。水道的通暢,肺氣就不會鬱積。因此,治療重點在於疏通膀胱,讓巨陽經脈引導精氣。而巨陽經脈引導精氣的能力,完全取決於陽明胃經的下降作用。肺的氣得以下降,才能化氣生水,向下注入膀胱,讓水路暢通,肺氣鬱結就能得到疏通和清除。

陽明右降,巨陽引精者,三日而病已,中年胃弱,降令稍遲者五日,末年胃衰,降令再遲者七日,肺郁悉下,氣道清通,咳出青黃濁涕,其狀如膿,大如彈丸,從口中若鼻中出.則升降復而俯仰平,其病全瘳。不出則肺郁不下,痞塞蒸腐,而傷肺臟,肺傷則死也。(化生肺癰之類)

白話文:

陽明經脈的濁氣向右下降,巨陽經脈將邪氣引走,三天後就可以痊癒。中年人胃氣虛弱,濁氣下降稍慢,五天後就會好。老年人胃氣衰弱,濁氣下降再慢,七天後才痊癒。肺裡的鬱滯之氣全部排出,呼吸道通暢,咳出青黃色的濁涕,形狀像膿,大小如彈丸,從口中或鼻中排出。這樣,升降氣息就能恢復,身體就能平復,疾病就能完全康復。如果濁涕沒有排出,肺裡的鬱滯之氣就會無法下降,導致胸腹痞塞、蒸熱腐敗,進而損傷肺臟,肺臟受損就會死亡。(化生為肺癰之類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