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懸解》~ 卷十三 (17)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三 (17)

1. 六元正紀大論(八十一)

帝曰:天地之數,終始奈何?岐伯曰:悉乎哉問也!是明道也。數之始,起於上而終於下,歲半之前,天氣主之,歲半之後,地氣主之,上下交互,氣交主之,歲紀畢矣。故曰位明氣月可知,所謂氣也。

司天在上,司地在下,天地一年之數,起於上而終於下。歲半之前,天氣主之,歲半之後,地氣主之,上下交互之中,氣交主之,氣交者,三氣四氣交際之間也,一歲之紀,畢於此矣。六氣之位既明,則氣月可知(三候一氣,兩氣一月。一年六氣,一氣兩月),所謂天地之氣數也。

帝曰:余司其事,則而行之,不合其數何也?岐伯曰:氣用有多少,化洽有盛衰,盛衰多少,同其化也。

六氣有主客,主氣者,初氣風木,二氣君火,三氣相火,四氣濕土,五氣燥金,六氣寒水,一氣兩月,萬古不易,客氣則逐年遷變,恆與四時相反。歲半之前,天氣主之,歲半之後,地氣主之,是司天之客氣也。其間燥金在春,風木在秋,寒水在夏,二火在冬,應與主氣相反,而往往與主氣不反,與客氣不符,較之天地終始之數,未盡相合。此以氣之為用有多少,化之相洽有盛衰,盛衰多少,同其化也。

蓋六氣與五運相值,有生有克,生則其用多,克則其用少,多則其化盛,少則其化衰,以多遇多則愈盛,以少遇少則愈衰。衰盛多少,氣化合同,盛則應,衰則不應,是以其數不合也。

帝曰:願聞同化何如?岐伯曰:風溫春化同,熱曛昏火夏化同,雲雨昏暝埃長夏化同,燥清煙露秋化同,寒氣霜雪冰冬化同,勝與復同。此天地五運六氣之化,更用盛衰之常也。

凡四時之內,一見風溫,是為木氣,故與春化相同,一見熱曛昏火,是為火氣,故與夏化相同,一見雲雨昏暝埃,是為土氣,故與長夏相同,一見燥清煙露,是為金氣,故與秋化相同,一見寒氣霜雪冰,是為水氣,故與冬化相同。初氣終三氣,勝之常也,四氣盡終氣,復之常也,其於勝復之中,而見五行之氣,亦與此同。

此天地五運六氣之化,更相盛衰之常也,遇盛氣之同化則其數合,遇衰氣之同化則其數不合矣。

帝曰:善。夫子之言可謂悉矣,然何以明其應乎?岐伯曰:昭乎哉問也!夫六氣者,行有次,止有位,故常以正月朔日平旦視之,睹其位而知其所在矣。運有餘,其至先,運不及,其至後,此天之道,氣之常也,運非有餘,非不足,是謂正歲,其至當其時也。

六氣之行有恆次,止有定位,常以正月朔日平旦視之,初氣方交(初氣以上年十二月大寒日交),月令更變,自此六氣遞遷,六位迭易,睹其所止之位,而知其各氣之所在矣。運有餘,其至先(六氣至先),其位未交,而其氣已在,運不及,其至後,其位已交,而其氣未在,運非有餘,非不足,是謂正歲,其至當其時,不後不先也。

白話文:

六元正紀大論(八十一)

黃帝問:「天地氣數的終始是如何運行的?」岐伯回答:「這個問題很詳細啊!正可說明其中道理。氣數的起始從上半年的天氣主導開始,終於下半年的地氣主導。上半年由天氣主管,下半年由地氣主管,中間的交互作用則由氣交主導,如此一年的循環就完成了。因此,只要明白六氣的位置,就能知道各月的氣候變化,這就是所謂的天地氣數。」

「司天之氣在上,司地之氣在下,一年的氣數從上半年開始,下半年結束。上半年由天氣主管,下半年由地氣主管,而天地交會的中間階段由氣交主導。氣交是指三氣與四氣之間的交接,一年的循環至此完結。只要清楚六氣的位置,就能推算氣候與月份的對應關係(三候為一氣,兩氣為一月,一年有六氣,每氣涵蓋兩個月),這就是天地的氣數規律。」

黃帝問:「我遵循這些規律行事,但發現與實際氣數不完全吻合,這是為什麼?」岐伯回答:「因為氣的影響力有強弱之分,運化作用也有盛衰之別,這種盛衰強弱的變化會導致氣數看似不合,但其實仍依循著自然的運化規律。」

「六氣有主氣與客氣之分。主氣的順序固定不變:初氣為風木,二氣為君火,三氣為相火,四氣為濕土,五氣為燥金,終氣為寒水,每兩月一氣,自古不變。客氣則每年變動,通常與季節相反。」

「上半年由天氣主管,下半年由地氣主管,這是司天的客氣作用。有時春季出現燥金之氣,秋季反而有風木,夏季遇寒水,冬季見二火,理論上客氣應與主氣相反,但有時並非如此,使得氣數與推算不完全吻合。這是由於氣的影響力有強弱,運化的協調有盛衰,導致氣數看似不和,但仍符合自然的變化法則。」

「六氣與五運相應時,有生剋關係——相生則影響力強,相剋則弱;強者運化旺盛,弱者運化衰減。強強相遇更盛,弱弱相遇更衰。盛衰強弱的變化使得氣數有時符合、有時不符,因此推算未必全然準確。」

黃帝問:「能否說明何謂『同化』?」岐伯答:「風溫之氣與春季同化,炎熱昏火與夏季同化,雲雨濕濛與長夏同化,燥涼煙露與秋季同化,寒霜冰雪與冬季同化,勝負之氣亦同。這是天地五運六氣的變化規律,盛衰交迭的常態。」

「一年之中,若出現風溫,屬木氣,便與春化相同;炎熱昏火屬火氣,與夏化相同;雲雨濕濛屬土氣,與長夏相同;燥涼煙露屬金氣,與秋化相同;寒霜冰雪屬水氣,與冬化相同。初氣至三氣為勝氣主宰,四氣至終氣為復氣調和,其間出現的五行之氣也依此類推。」

「這就是五運六氣的盛衰更替規律。若遇盛氣同化,氣數便吻合;遇上衰氣同化,氣數則難以完全符合。」

黃帝說:「您的解釋非常詳盡!但如何具體觀察這些氣候應驗呢?」岐伯回答:「這問題很明確!六氣的運行有固定順序,停留也有特定位置。可於正月初一的黎明時觀察,從其所在之位便能推知當年的氣候變化。」

「若氣運有餘,氣候會提前到來;氣運不足,則延後出現,這是自然的常理。若氣運既非過盛也非不足,就稱為『正歲』,此時氣的來去皆符合正常時序,不早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