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懸解》~ 卷十三 (16)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三 (16)

1. 六元正紀大論(八十一)

凡此十二變者,報德以德,報化以化,報政以政,報令以令,氣高則高,氣下則下,氣後則後,氣前則前,氣中則中,氣外則外,位之常也。

凡此十二變者,因六氣之所至不一,而為之報,故有化有變,有勝有復,有用有病,其候不同。氣至有德化政令之殊,則有德化政令之報,氣至有高下前後中外之殊,則有高下前後中外之報。人秉天之六氣而生六經,手之六經其氣高,足之六經其氣下,足太陽行身之後,足陽明行身之前,三陰在中,三陽在外,此高下前後中外之位也。

故風勝則動,熱勝則腫,燥勝則乾,寒勝則浮,濕勝則濡泄,甚則水閉胕腫,隨氣所在,以言其變耳。

六氣偏勝,則有偏勝之病,隨其氣之上下前後中外所在以言其變,凡偏勝之所在,則變生而病來矣。

帝曰:願聞其用也。岐伯曰:夫六氣之用,各歸不勝而為化,故太陰雨化,施於太陽,太陽寒化,施於少陰,少陰熱化,施於陽明,陽明燥化,施於厥陰,厥陰風化,施於太陰,各命其所在以徵之也。

六氣有用有病,上言其病矣,此復問其用。六氣之用,各歸其不勝我者而為之化,如此氣偏勝,則此氣所克者必病。其所克者在於何方,各命其所在之處以徵之也。

帝曰:自得其位何如?岐伯曰:自得其位,常化也。帝曰:願聞所在也。岐伯曰:命其位而方月可知也。

六氣各有其位,自得其位者,自安其本位,而無凌犯他氣之變也,此為氣化之常。欲知其氣化之所在,但命其六氣之位,而化行之方月自可知也。(客氣有客氣之方,客氣之月,主氣有主氣之方、主氣之月)

帝曰:六位之氣,盈虛何如?岐伯曰:太少異也,太者之至徐而常,少者暴而亡。

太氣盈,少氣虛,盈則徐而常,虛則暴而亡(亡,無常也)。

帝曰:天地之氣,盈虛何如?岐伯曰:天氣不足,地氣隨之,地氣不足,天氣從之,運居其中,而常先也。惡所不勝,歸所同和,隨運歸從,而生其病也。

司天之氣不足,則地氣隨之而升,司地之氣不足,則天氣從之而降,運居天地之中,常先天地而為升降。惡其所不勝,歸其所同和(如木不勝金,則惡之,而與水火相同和,則歸之),隨運歸從,助所同和,以成偏勝,而生其病也。

故上勝則天氣降而下,下勝則地氣遷而上,勝多少而差其分。微者小差,甚者大差,甚則位易氣交,易則大變生而病作矣。《大要》曰:甚紀五分,微紀七分,其差可見,此之謂也。

上勝則司天之氣降而下,下勝則司地之氣遷而上,以勝之多少而差其分。勝微者小差,勝甚者大差,甚則位移易而氣交互位,易則大變生而病作矣。《大要》曰(古書):甚者紀五分,微者紀七分(五分者,勝居十之五,七分者,勝居十之三),而其差可見,即此之謂也。

白話文:

六元正紀大論(八十一)

這十二種變化,是六氣相互作用的結果:以德報德,以化報化,以政報政,以令報令。氣在上則影響上部,在下則影響下部,在後則影響後部,在前則影響前部,在中則影響中部,在外則影響外部,這是六氣運行定位的規律。

這十二種變化,因六氣的不同作用而產生相應的反應,因此有化、變、勝、復、用、病的區別,表現各異。氣的作用有德、化、政、令的不同,就有相應的回報;氣的位置有高、下、前、後、中、外的差異,就有相應的表現。人體稟受天的六氣而生六經,手六經氣在上,足六經氣在下;足太陽經行身後,足陽明經行身前,三陰經在體內,三陽經在體表,這就是氣的高下前後的內外定位。

所以風氣偏勝則引發動搖,熱氣偏勝則引發腫脹,燥氣偏勝則引發乾枯,寒氣偏勝則引發浮腫,濕氣偏勝則引發洩瀉,嚴重時甚至小便閉塞、全身浮腫,這些變化皆依據氣的所在位置而定。

六氣若出現偏勝,就會發生相應的疾病,根據氣的上下前後中外的位置而表現不同。凡偏勝之處,必然引發變化而致病。

黃帝問:“請講講六氣的作用。”岐伯答:“六氣的作用,各自作用於它們所能克制的氣,使其發生變化。例如太陰雨化作用太陽寒,太陽寒化作用少陰熱,少陰熱化作用陽明燥,陽明燥化作用厥陰風,厥陰風化作用太陰雨。各依據其所在的方位與時節而顯現。”

六氣有作用也有致病作用。黃帝先前問的是病,現在問的是用。六氣的作用在於支配它所克制的氣,若某一氣偏勝,則被它所克的氣必受影響而生病。其所影響的方位與時節可以根據氣的定位來推斷。

黃帝問:“六氣處於自身本位會怎樣?”岐伯答:“處在自身本位是正常的變化。”黃帝問:“如何知道它們的位置?”岐伯答:“確定氣的方位與月份即可瞭解。”

六氣各有固定位置,處於本位就是正常氣化,不會侵犯他氣而導致異常。要知道氣的運行位置,只需明確六氣的定位,其作用的方位與月份自然可知。

黃帝問:“六氣的盈虛如何?”岐伯答:“太過與不及的表現不同:太過的氣運行緩慢而穩定,不及的氣則變動劇烈而不規律。”

天氣過盛則地氣隨之,地氣過盛則天氣影響,運氣居於天地間並先於天地運行。厭惡自身不勝之氣,依附與之相和之氣,隨著運氣的歸從而助長偏勝,導致疾病產生。

若天氣過盛(司天之氣),則往下降;若地氣過盛(司地之氣),則往上升。勝的程度不同,影響大小有別:輕微勝則小變,嚴重勝則大變。嚴重時甚至導致氣位交換,從而引發劇烈病變與疾病。《大要》記載:嚴重時勝佔五分,輕微時勝佔三分,差異由此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