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懸解》~ 卷十三 (6)
卷十三 (6)
1. 六元正紀大論(八十一)
三之氣司天,少陽相火主令,故天政布,炎暑至。少陽司氣,又復上司天政,濕氣消,故雨乃涯(涯,止也)。足少陽甲木化氣相火,逆而上行,雙克肺胃,故熱中聾瞑、血溢膿瘡。咳嘔鼽衄、燥渴嚏欠、喉痹目赤諸病生焉。相火性烈,故主暴死。
四之氣,涼乃至,炎暑間化,白露降,民氣和平,其病腹滿身重。
四之氣,陽明燥金司令,故涼乃至。炎暑間化,言相火之化,得金氣之清涼而少間也。太陰濕土為四之主氣,以燥金客氣而當濕旺之時,客不勝主,故腹滿身重。
五之氣,陽乃去,寒乃來,雨乃降,氣門乃閉,剛木早凋,民避寒邪,君子周密。
五之氣,太陽寒水司令,故寒來雨降,氣門(汗孔)閉,剛木調,民避寒邪,君子周密不出也。
終之氣,地氣正,風乃至,萬物反生,霿霧以行,其病關閉不禁,心痛,陽氣不藏而咳。霿,音蒙、茂。
終之氣在泉,厥陰風木司令,故地氣正,風乃至,萬物反生。風木鼓動,地氣升發,故霿霧以行(霿,晦也)。風木疏泄,下竅失斂,故病關閉不禁。風木衝擊,故心痛。肝膽同氣,乙木疏泄,則甲木動搖,相火失藏,上刑肺金,是以咳也。
歲宜咸宜辛宜酸,滲之瀉之,漬之發之,折其鬱氣,先取化源,抑其運氣,贊所不勝,暴過不生,苛疾不起,觀氣寒溫,以調其過,同風熱者多寒化,異風熱者少寒化,用熱遠熱,用溫遠溫,用寒遠寒,用涼遠涼,食宜同法,此其道也,有假者反之,反是者,病之階也。
抑其運氣者,損其太過。贊所不勝者,助其被克者也。暴過不生,故苛疾不起。觀運氣之寒溫,以調其過,運同天地之風熱者,多用寒化之品(如太徵、太角),運異天地之風熱者,少用寒化之品(如太商、太羽)。余義如前。
帝曰:善。太陰之政奈何?岐伯曰:丑未之紀也。
太陰,少角,太陽
丁丑,丁未,同正宮(委和之紀,上宮與正宮同)
其運風清熱。
少角(初正),太徵,少宮,太商,少羽(終)
太陰,少徵,太陽
癸丑,癸未
其運熱寒雨。
少徵,太宮,少商,太羽(終),太角(初)
太陰,少宮,太陽
己丑(太一天符)己未(太一天符)同正宮(卑監之紀,上宮與正宮同)
其運雨風清。
少宮,太商,少羽(終),少角(初),太徵
太陰,少商,太陽
乙丑,乙未
其運涼熱寒。
少商太羽(終),太角(初)少徵,太宮
太陰,少羽,太陽
辛丑(同歲會),辛未(同歲會)
其運寒雨風。
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少宮,太商
凡此太陰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後天,陰專其政,陽氣退闢,大風時起,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原野昏霿,白埃四起,云奔南極,寒雨數至,上應鎮星、辰星,其政肅,其令寂,其谷黅玄,間谷命其太也,陰凝於上,寒積於下,寒水勝火,則為冰雹,陽光不治,殺氣乃行,有餘宜高,不及宜下,有餘宜晚,不及宜早,土之利,氣之化也,濕寒合德,黃黑埃昏,流行氣交,物成於差夏,民氣亦從之,民病寒濕,腹滿身䐜憤胕腫,痞逆,寒厥拘急。
白話文:
【六元正紀大論(八十一)】
三之氣(少陽相火主令)
少陽相火司天,天氣炎熱,暑氣盛行。濕氣消退,雨水停歇。足少陽甲木化為相火,逆衝上行,影響肺胃功能,導致內熱、耳聾、目眩、出血、膿瘡、咳嗽、嘔吐、鼻血、口渴、打噴嚏、哈欠、咽喉腫痛、眼睛發紅等症狀。相火猛烈,易引發猝死。
四之氣(陽明燥金主令)
此時涼氣來臨,暑熱稍減,白露降落,人體平和,但因金氣克木,濕土不化,可能出現腹部脹滿、身體沈重的症狀。
五之氣(太陽寒水主令)
陽氣消退,寒氣降臨,雨水增多,毛孔收縮,樹木凋零。人們需避寒保暖,謹慎調養。
終之氣(厥陰風木主令)
地氣旺盛,風起萬物復蘇,多有霧氣。風木疏洩,導致下竅失調,出現小便失禁、心痛等症狀;肝膽相火擾動肺金,引發咳嗽。
調養原則
適宜食物:咸、辛、酸味。
治療方法:滲濕、瀉下、浸泡、發散,抑制過盛之氣,扶持不足。
藥食宜忌:根據氣候寒溫調整,風熱盛則多用寒涼藥,反之則少用;避免當季偏性(如熱天慎用熱藥)。
太陰司天之政(醜未年)
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氣候遲於天時,陰盛陽衰,大風頻發,天地之氣交匯,原野昏暗,寒雨頻繁。星象對應鎮星(土)、辰星(水)。
氣候特點:
- 天氣陰凝寒冷,地表寒濕,易結冰雹。
- 植物生長依賴土氣,成熟於夏末(差夏)。
易患疾病:
寒濕引起腹脹、身腫、痞滿、嘔吐、四肢冰冷、關節僵硬等。
五運分紀
1. 太陰少角(丁醜、丁未)
- 運:風、涼、熱。
- 主病:風濕、氣虛。
2. 太陰少徵(癸醜、癸未)
- 運:熱、寒、雨。
- 主病:內熱、寒濕交爭。
3. 太陰少宮(己醜、己未)
- 運:雨、風、涼。
- 主病:脾濕、氣滯。
4. 太陰少商(乙醜、乙未)
- 運:涼、熱、寒。
- 主病:肺燥、寒熱錯雜。
5. 太陰少羽(辛醜、辛未)
- 運:寒、雨、風。
- 主病:腎寒、風濕。
總則:根據運氣的強弱(有餘宜緩治,不足宜急補),結合地理高低、耕作早晚,調和土氣與氣候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