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懸解》~ 卷十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三 (1)

1. 卷十三

2. 運氣

3. 六元正紀大論(八十一)

黃帝問曰:六化六變,勝復淫治,甘苦辛鹹酸淡先後,余知之矣。夫五運之化,或從天氣,或逆天氣,或從天氣而逆地氣,或從地氣而逆天氣,或相得,或不相得,余未能明其事。欲通天之紀,從地之理,和其運,調其化,使上下合德,無相奪倫,天地升降,不失其宜,五運宣行,勿乖其政,調之正味從逆奈何?

六化,六氣之正化,六變,六氣之災變,勝復淫治,五味補瀉先後之宜,詳「至真要論」中。五運之化,或從司天之氣,或逆司天之氣,或從司天之氣而逆司地之氣,或從司地之氣而逆司天之氣,或與六氣相得,或不相得,言運氣之錯綜不一也。通天之紀,從地之理(「陰陽應象論」:天有八紀,地有五理,治不法天之紀,不用地之理,則災害至矣),明天紀而順地理也。調之正味,適其從逆,即下文所謂藥食之宜也。

岐伯稽首再拜對曰:昭乎哉問也!此天地之綱紀,變化之淵源,非聖帝孰能窮其至理歟!臣雖不敏,請陳其道,令終不滅,久而不易。

六氣升降,五運往來,此天地之綱紀,變化之淵源,德化政令,勝復淫治,所由生也。

帝曰:願夫子推而次之,從其類序,分其部主,別其宗司,昭其氣數,明其正化,可得聞乎?

類序者,六氣以類相序,如辰戌之年,上見太陽是也。部主者,六氣上下,各有分部,以主時令也。宗司者,總統為宗,分主為司也。氣數者,六氣迭遷,各有其數也。正化者,非位為邪氣,當位為正化也。

岐伯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氣,金木水火士運行之數,寒暑燥濕風火臨御之化,則天道可見,民氣可調,陰陽卷舒,近而無惑,數之可數者,請遂言之。

先立其年者,先立其年歲之干支也,干支立則知五運運行之數,六氣臨御之化,天道可見,民氣可調,陰陽之卷舒,近在目前而無惑,此數之可數者也。

帝曰:太陽之政奈何?岐伯曰:辰戌之紀也。

太陽,太角,太陰

壬辰,壬戌

其運風,其化鳴條啟坼,其變振拉摧拔,其病眩掉目瞑。

太角(初正)少徽,太宮,少商,太羽(終)

壬為陽木,故曰太角,壬辰、壬戌,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濕土在泉,中為太角木運。後文仿此。中運統主一歲,一歲之中,又分五運。應地者靜,是為主運,主運則初運起角(陽年為太,陰年為少),二運為徵,三運為宮,四運為商,五運為羽,歲歲相同。應天者動,是為客運,客運則壬年陽木起太角,丁年陰木起少角,戊年陽火起太微,癸年陰火起少徵,歲歲不同。注初終者,記主運也。

丁壬木運之年,主客皆起於角,氣得四時之正,故曰初正也。

太陽,太徵,太陰

戊辰,戊戌,同正徵(「五常政大論」:赫曦之紀,上羽與正徵同)

白話文:

六元正紀大論(八十一)

黃帝問道:關於六氣的正常變化與異常災變、勝復之氣的影響、甘苦辛鹹酸淡等五味的運用順序,我已瞭解了。但五運的變化,有時順從司天之氣,有時違逆司天之氣,有時順從天氣卻違逆地氣,有時順從地氣卻違逆天氣,或者與六氣協調、或不相協調,這些道理我還未能明白。我想通曉天道的規律,遵循地理的法則,調和五運,協調氣化,使上下相互配合而不亂序,天地之氣升降不失常規,五運得以正常運行而不違背其法則,該如何調節五味的順逆來達成這些?

(註解略)

岐伯恭敬回答:您的問題真是深刻啊!這是天地運行的綱領,陰陽變化的根源,若非聖明之君,怎能探究其終極道理?臣雖愚鈍,願闡述其中法則,使其永存不移。

(註解略)

黃帝說:請夫子依序推論,按類別排列,劃分六氣的主導範圍,明確其統屬關係,闡明氣數規律,說明正常氣化,可以詳細說明嗎?

(註解略)

岐伯答:先確立年份干支,以明確當年的氣運。金木水火土五運的循環次數,寒暑燥濕風火的臨御變化,如此天道規律便能顯現,百姓之氣可調和,陰陽的消長也能清晰掌握而不致迷惑。這些可推算的規律,請讓我詳述——

(註解略)

黃帝問:太陽寒水司天的年份如何?岐伯答:指辰年與戌年。

太陽司天,太角木運,太陰在泉
年份:壬辰、壬戌

  • 其運表現為「風」,正常氣化為風聲搖動枝葉、啟發生機,異常變動則狂風摧折,對應疾病為眩暈、顫抖、目眩。
  • 主運次序:太角(初運,正位)、少徵、太宮、少商、太羽(終運)

(註解:壬屬陽木,故稱太角。壬辰、壬戌年,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濕土在泉,中運為太角木運。中運主導全年,再分五季主運:陽年太角起始,陰年少角起始,依序為徵、宮、商、羽。客運則隨年乾變動,如壬年太角起,丁年少角起等。標記「初終」是為區分主運客運。)

(註解:丁壬年木運,主客運皆始於角,符合四時正位,故稱「初正」。)

太陽司天,太徵火運,太陰在泉
年份:戊辰、戊戌(火運過盛時,與正徵之年效果相同)

(註解:引用《五常政大論》說明火運赫曦之年,若遇太陽寒水司天,火氣受抑,反與正徵平氣之年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