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懸解》~ 卷二 (1)
卷二 (1)
1. 卷二
2. 藏象
十二臟相使(論六舊名,「靈蘭秘典」。以篇末誤重「氣交變論」,結文有藏之靈蘭之室一語,王冰因改此名。新校正引全元起本原名。「十二臟相使」,義取篇首願聞十二臟之相使名篇。「奇病論」:治在「陰陽十二官相使中」,即謂此篇。今故改從原名。)
黃帝問曰:願聞十二臟之相使,貴賤何如?岐伯對曰:悉乎哉問也!請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
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十二臟之相使貴賤,謂五臟六腑有君有臣,臣為君使,君貴而臣賤也。膻中即心主,心之包絡也,亦名心包絡。《靈樞·脹論》:膻中者,心主之宮城也,衛護心君,故為臣使之官。《靈樞·行針》:膻中為二陽臟所居,故喜樂出焉,心主喜,心主與心同居膻中,故亦主喜樂也。
三焦,少陽相火,隨太陽膀胱之經下行,而溫水臟,水旺於下,故下焦如瀆(《靈樞·營衛生會論》語)。川瀆之決,全賴相火之力以泄水,雖屬風木,而風木之溫,即水中相火所左升而變化者也,故為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水府,一身津液,歸藏於此,是一貯水之州都也。
水主藏,不主出,其所以出者,肺氣之化水也。蓋膀胱之水,悉由氣化,飲入於胃,化氣升騰,上歸於肺,肺氣清降,化為雨露,而歸膀胱,則成小便。肺氣善化,則水善出,緣水之所以化氣,與氣之所以化水,原於相火之蟄藏,脾土之溫燥也。足太陰以濕土主令,濕氣不盛,二火生之也。
相火泄於腎而陷於膀胱,則膀胱熱而腎水寒,癸水上泛,脾土寒濕,不能蒸水化氣,上歸肺部,水與谷滓並注二腸矣。肺從脾土化濕,清氣堙塞,郁生痰涎,亦不能降氣化水,下歸膀胱。水貯二腸,不入膀胱,而濕土左陷,風木抑遏,又失疏泄之政。木鬱欲達,沖決不已,未能前通水府,則必後開穀道,是以大便不收,而小便不利。
《靈樞·本輸》:三焦者,入絡膀胱,約下焦,實則閉癃,虛則遺溺。所謂實者,相火陷於膀胱,生其熱澀,並非相火之旺也。若相火秘藏,腎水和暖,則脾土溫燥,既能化水為氣,而歸肺部,肺金清燥,亦能化氣為水,而歸膀胱。癸水溫升,乙木條達,膀胱清利,疏泄無停,此水道所以通調也。
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以此養生則殃,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白話文:
藏象
黃帝問道:「我想瞭解十二臟腑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它們的主從地位如何?」岐伯回答:「您的問題很詳盡啊!請讓我詳細說明。心臟如同君主,主宰精神意識。肺臟如同宰相,負責調節治理。肝臟如同將軍,主導謀略思慮。膽腑如同中正之官,掌管決斷。腎臟如同強健的官員,主導技藝巧智。羶中(心包)如同臣使,主導喜樂情緒。脾胃如同倉庫官員,負責消化吸收五味。
小腸如同接收儲藏的官員,負責消化食物。大腸如同傳導的官員,負責排泄糟粕。三焦如同疏通水道的官員,主導水液運行。膀胱如同州都的官員,儲藏津液,經氣化作用後排出。這十二個臟腑必須相互協調,不可失調。
十二臟腑的主從關係,是指五臟六腑中有君主與臣屬之分,臣屬為君主服務,君主地位尊貴而臣屬地位較低。羶中即心包,是心的外圍組織,也稱為心包絡。《靈樞·脹論》提到,羶中是心主的宮城,保護心君,因此稱為臣使之官。《靈樞·行針》提到,羶中是陽氣聚集之處,因此主導喜樂,心主喜,心包與心同居羶中,故也主導喜樂。
三焦屬少陽相火,隨太陽膀胱經下行,溫暖水臟,水氣旺盛於下,因此下焦如同溝渠(《靈樞·營衛生會論》語)。水道的疏通,全賴相火之力以排泄水液,雖然三焦屬風木,但風木的溫暖,實際是水中相火上升所化,因此稱為決瀆之官,主導水液運行。膀胱是水府,全身津液匯聚於此,如同儲水的州都。
水主儲藏,不主排泄,其排泄功能依賴肺氣的氣化作用。膀胱中的水液,全由氣化而來,飲水入胃後,化為氣上升至肺,肺氣清肅下降,化為雨露而歸於膀胱,形成小便。肺氣善於氣化,則水液排泄順暢。水能化氣、氣能化水的關鍵,在於相火的潛藏與脾土的溫燥。足太陰脾主濕土,但濕氣不盛,是因相火與君火的作用。
若相火外洩於腎而陷於膀胱,則膀胱熱而腎水寒,水氣上泛,脾土寒濕,無法蒸化水氣上升至肺,水液與食物殘渣便流入腸道。肺受脾土濕氣影響,清氣受阻,鬱生痰涎,也無法降氣化水歸於膀胱。水液積聚於腸道,不進入膀胱,而脾濕下陷,肝木受抑,失去疏洩功能。肝鬱欲達,衝擊不止,若無法疏通膀胱,則必從後開穀道,導致大便失禁而小便不利。
《靈樞·本輸》提到,三焦與膀胱相連,約束下焦,若實則小便閉塞,虛則遺尿。所謂實,是指相火陷於膀胱,導致熱澀,並非相火過旺。若相火潛藏,腎水溫暖,則脾土溫燥,既能化水為氣上升至肺,肺金清燥,也能化氣為水下降至膀胱。腎水溫升,肝木條達,膀胱清利,疏洩正常,水道因此通暢。
因此,君主(心)清明則下屬安穩,以此養生則長壽,終身無虞,以此治國則天下昌盛。若君主不明,則十二臟腑皆危,以此養生則招禍,氣血通道閉塞,形體大傷,以此治國則宗族危殆,務必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