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懸解》~ 卷十二 (10)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 (10)

1. 至真要大論(八十)

少陽在泉,客勝則腰腹痛而反惡寒,甚則下白溺白,主勝則熱反上行而客於心,心痛發熱,格中而嘔。少陰同候。

少陽在泉則相火旺,火氣下侵,陷於重陰之內,故腰腹痛而反惡寒。甚則熱傷大腸而下白物,熱傷腎臟而溺白濁。熱氣上行,客於宮城之中,故心痛發熱。濁氣阻格,而生嘔吐也。(火氣下侵者,三焦之陷,熱氣上行者,甲木之逆)

陽明在泉,客勝則清氣動下,少腹堅滿而數便瀉,主勝則少腹生寒,腰重腹痛,下為鶩溏,寒厥於腸,上衝胸中,甚則喘,不能久立。

陽明在泉則燥金旺,清氣下侵,乙木被克,肝氣鬱沖,少腹堅滿,而數便泄。金旺水生,則少腹生寒。肝氣鬱陷,上下衝決,故腰重腹痛,而為騖情。寒在大腸,上衝胸中,肺氣阻逆,故生喘促也。(清氣下侵,大腸之陷,寒氣上衝,肺氣之逆)

太陽在泉,寒復內余,則腰尻痛,屈伸不利,股脛足膝中痛。

太陽在泉則寒水旺,在泉主終之氣,終之主氣亦為寒水,以寒水而加寒水,二氣相合,客主皆無勝復。太陽在泉,則太陰司天,雖處克賊之地,而寒水既旺,力能報復,故太陽在泉,無勝而有復。復後余寒在內,筋骨被傷,則腰尻骽足疼痛拘強,屈伸不利也。

身半以上,天氣主之,身半以下,地氣主之。諸氣司天,皆病在身半以上,諸氣在泉,皆病在身半以下。而司天客氣,病又居上半之上,司天主氣,病又居上半之下,在泉客氣,病又自上而下,在泉主氣,病又自下而上,其大凡也。

帝曰:善。治之奈何?岐伯曰: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折之,不足補之,佐以所利,和以所宜,必安其主客,適其寒溫,同者逆之,異者從之。

高者抑之,上逆者使其降也。下者舉之,下陷者使其升也。同者逆之,客主同氣者逆其氣而治之,治寒以熱治熱以寒也。異者從之,客主異氣者從其氣而治之,客異而勝主則從其主氣,主異而勝客則從其客氣也。

帝曰:善。氣之上下何謂也?岐伯曰:身半以上,其氣三矣,天之分也,天氣主之,身半以下,其氣三矣,地之分也,地氣主之。以名命氣,以氣命處,而言其病。半,所謂天樞也。

帝問:客主之氣,所以或上或下者,何故(承客主之勝復一段)?蓋身半以上,其氣有三,是天之分也,天氣主之,三陽是也,身半以下,其氣有三,是地之分也,地氣主之,三陰是也。以名命氣,則曰厥陰、少陰、太陰、少陽、陽明、太陽。以氣命處,則三陽升於手而降於足,三陰升於足而降於手。

處所既明,而後上下攸分,病有定位可言矣。身半者,所謂天樞也,天之極樞曰斗極,臍居身半,亦人之天樞也(臍名天樞)。

故上勝而下俱病者,以地名之,下勝而上俱病者,以天名之。所謂勝至,報氣屈伏而未發也,復至則不以天地異名,皆如復氣為法也。

白話文:

至真要大論(八十)

少陽相火在泉時,若客氣勝過主氣,會出現腰部、腹部疼痛且反而怕冷的症狀,嚴重時會排出白色糞便與尿液;若主氣勝過客氣,熱氣會逆向上行侵擾心臟,導致心痛、發熱,並因氣機阻隔而嘔吐。少陰在泉時的病候與此相似。

少陽在泉代表相火旺盛,火氣向下侵襲,陷入陰寒之中,因此腰腹疼痛且反常地怕冷。嚴重時火熱損傷大腸則排白色糞便,損傷腎臟則小便混濁。若熱氣上沖心臟區域,便引發心痛發熱;濁氣阻滯中焦,則導致嘔吐。(火氣下侵是三焦氣機下陷,熱氣上逆則是甲木之氣逆行)

陽明燥金在泉時,若客氣勝過主氣,清冷之氣擾動下焦,導致小腹堅硬脹滿且頻繁腹瀉;若主氣勝過客氣,小腹會受寒,出現腰部沈重、腹痛、大便溏洩如鴨糞等症狀。寒氣滯留腸道,若向上沖至胸中,嚴重時會引發氣喘,使人無法長時間站立。

陽明在泉代表燥金旺盛,清冷之氣下行抑制肝木,使肝氣鬱滯沖逆,因而小腹堅硬脹滿、腹瀉頻繁。若金氣過盛助長水寒,則小腹生寒;肝氣鬱結下陷,上下氣機紊亂,故腰腹沈重疼痛、大便溏洩。寒氣積聚大腸,上沖胸中迫使肺氣逆行,便導致氣喘。(清氣下行是大腸氣陷,寒氣上沖則是肺氣逆行)

太陽寒水在泉時,若寒氣內侵殘留,會引發腰骶疼痛、關節屈伸不利,以及大腿、小腿、足膝等處疼痛。

太陽在泉代表寒水旺盛,此時主氣終之氣亦為寒水,兩重寒氣相疊,客主之氣均無明顯勝復。太陽在泉時,雖受太陰司天克制,但因寒水強盛,仍能反制,故太陽在泉僅有「復氣」而無「勝氣」。寒氣殘留體內損傷筋骨,便導致腰骶下肢疼痛僵硬、活動不便。

人體上半身由天氣(陽氣)主導,下半身由地氣(陰氣)主導。司天之氣病變多現於上半身,在泉之氣病變多現於下半身。其中,司天客氣病位偏重上半身的上部,司天主氣病位偏重上半身的下部;在泉客氣病勢由上向下延伸,在泉主氣病勢由下向上發展,此為大致規律。

黃帝問:「如何治療?」岐伯答:「氣機上逆者壓抑降之,下陷者升提舉之;邪氣有餘則削弱它,正氣不足則補益它。輔助以病勢所需,調和以體質適宜之法,務必平衡主客之氣,適應寒溫特性。若主客氣性質相同(如均屬寒或熱),則反其性治療(如寒病用熱藥);若性質相異(如客氣寒而主氣熱),則順從強勢一方調治。」

黃帝問:「氣的上下如何劃分?」岐伯答:「上半身分為三層,屬天之分,由天氣(三陽)主導;下半身分為三層,屬地之分,由地氣(三陰)主導。以陰陽命名氣機,再依氣機界定部位,進而說明病症。『身半』的分界點即天樞穴(臍部,如北極星般為人體樞紐)。」

因此,若上半病變由下部氣勝引起,以「地氣」命名病因;下半病變由上部氣勝引起,以「天氣」命名病因。所謂「勝氣」是指報復之氣隱伏未發,而「復氣」一旦出現,則不分天地上下,皆按復氣的規律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