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懸解》~ 卷十二 (8)
卷十二 (8)
1. 至真要大論(八十)
甚則熱蒸肺敗,咳而泄血,泄血者,大腸不斂也。
陽明之復,清氣大舉,森木蒼干,毛蟲乃厲,病生胠脅,氣歸於左,病在膈中,心痛痞滿,嘔吐咳噦,煩心頭痛,善太息,腹脹而泄,甚則入肝,驚駭筋攣,太衝絕,死不治。
陽明覆則金刑木敗,肺位於右,肝位於左,金承木負,故病生右脅,而氣歸左脅。肝膽同氣,肝氣下陷,則膽氣上逆,膽木刑胃,濁氣上填,則胸膈壅塞。膽胃交迫,摶結心下,則心痛痞滿。肺胃沖逆,則嘔吐咳噦,頭痛心煩。金盛木衰,則善太息。肝木鬱陷,衝突排決,下開後竅,則腹脹而泄。甚則木枯肝敗,驚駭筋攣,驚者肝氣之怯,攣者筋膜之燥也。
太陽之復,水凝而冰,陽光不治,地裂冰堅,羽蟲乃死,心胃生寒,腰脽反痛,屈伸不便,少腹控睪,引腰脊,上衝心,厥氣上行,心痛痞滿,胸膈不利,吐出清水,及為噦噫,食減頭痛,時眩僕,甚則入心,善忘善悲,神門絕,死不治。
太陽復則水刑火敗,足太陽之脈挾脊抵腰,足少陰之脈貫脊上膈,腎位於腰,睪丸者,腎氣所結,水邪上泛,則自少腹而起,前控睪丸,後引腰脊,上衝心中。厥氣上行,凌犯君火,則心痛痞滿,胸膈不利。火澌土敗,胃氣上逆,則唾出清水,及為噦噫。濁氣上填,故食減頭痛。
陽氣浮越,故時時眩僕。甚則火寒心敗,善忘善悲,善忘者心神之失藏,善悲者肺氣之無制也(肺主悲)。
帝曰:善。治之奈何?岐伯曰:厥陰之復,治以酸寒,佐以甘辛,以甘緩之,以酸瀉之。少陰之復,治以鹹寒,佐以苦辛,以甘瀉之,以咸軟之,以酸收之,辛苦發之。太陰之復,治以苦熱,佐以酸辛,以辛燥之,以苦瀉之。少陽之復,治以鹹冷,佐以苦辛,以咸軟之,以酸收之,辛苦發之,發不遠熱,無犯溫涼。
少陰同法。陽明之復,治以辛溫,佐以苦甘,以酸補之,以辛瀉之。太陽之復,治以咸熱,佐以甘辛,以苦堅之,以咸瀉之。
六氣之復,治法如此。
帝曰:善。客主之勝復奈何?岐伯曰:客主之氣,勝而無復也。帝曰:其逆從何如?岐伯曰:主勝逆,客勝從,天之道也。
天為客,地為主,客主之氣,有勝無復。主勝客為逆,客勝主為從,此天之道也。
帝曰:其生病何如?岐伯曰:厥陰司天,客勝則耳鳴掉眩,甚則咳,主勝則胸脅痛,舌難以言。
厥陰司天則風木旺,耳鳴掉眩者,肝木升揚也。咳者,膽火刑肺也。胸脅痛者,甲木刑胃也。舌難言者,風燥筋攣也。甲乙同氣,故病如此。
少陰司天,客勝則發熱頭痛少氣,頸項強,肩背瞀熱,耳鳴目瞑,鼽嚏咳喘,甚則胕腫瘡瘍,血溢,主勝則心熱煩躁,甚則脅痛支滿。
少陰司天則君火旺,鼽嚏咳喘者,火刑金也。脅痛支滿者,肺行於右脅也。
白話文:
至真要大論(八十)
若熱氣過盛,會蒸灼肺部,導致咳嗽出血。而出血是因大腸無法收斂所致。
陽明經氣恢復時,清氣大盛,樹木蒼勁乾枯,毛蟲猖獗。疾病多發生於脅肋,氣機偏向左側,病位在胸膈之間,出現心痛、胸悶、嘔吐、咳嗽打嗝、心煩頭痛、經常嘆氣、腹脹腹瀉等症狀。嚴重時會影響肝臟,導致驚恐、筋脈抽搐。若「太衝脈」斷絕,則為不治之症。
陽明之氣復發時,金氣過旺剋制木氣,因肺居右側,肝居左側,金強木弱,故病生於右脅,氣滯則歸於左脅。肝膽之氣相通,若肝氣下沈,則膽氣上逆,膽木剋制胃土,濁氣上犯,使胸膈堵塞。膽胃互相逼迫,氣結於心下,引起心痛、胸悶。肺胃之氣上衝,則導致嘔吐、咳嗽、打嗝、頭痛、心煩。金盛木衰,人易嘆氣。肝木鬱滯下陷,衝擊下竅,故腹脹腹瀉。嚴重時肝木枯竭,導致驚恐、筋攣——驚恐是肝氣虛怯所致,筋攣則是筋膜失養而乾燥。
太陽經氣恢復時,水寒凝結成冰,陽光微弱,地裂冰堅,羽蟲死亡。心胃生寒,腰部臀部疼痛,屈伸不便,小腹牽引睪丸並延伸至腰脊,氣逆衝心。寒氣上衝,則心痛、胸悶,胸膈不暢,吐出清水、打嗝噯氣,食慾不振、頭痛,時常頭暈跌倒。嚴重時影響心臟,導致健忘、憂傷。若「神門脈」斷絕,則為不治之症。
太陽之氣復發,水寒剋制心火。足太陽經脈循行於脊柱至腰部,足少陰經脈貫穿脊柱上達胸膈。腎位於腰部,睪丸為腎氣所聚,寒水上泛,從少腹開始,前牽引睪丸,後連腰脊,向上衝擊心臟。寒氣逆上,侵犯心火,則心痛胸悶、胸膈不暢。火衰土敗,胃氣上逆,則吐清水、打嗝噯氣。濁氣上壅,故食慾減退、頭痛。陽氣浮越,故經常頭暈跌倒。嚴重時心火受寒,導致健忘、憂傷——健忘因心神失藏,憂傷因肺氣無制(肺主悲憂)。
黃帝問:「很好,該怎麼治療?」
岐伯回答:
- 厥陰復發:用酸寒藥為主,佐以甘辛藥,甘味緩解,酸味瀉肝。
- 少陰復發:用鹹寒藥為主,佐以苦辛藥,甘味瀉火,鹹味軟堅,酸味收斂,辛苦發散。
- 太陰復發:用苦熱藥為主,佐以酸辛藥,辛味燥濕,苦味瀉脾。
- 少陽復發:用鹹冷藥為主,佐以苦辛藥,鹹味軟堅,酸味收斂,辛苦發散,發散可兼用熱藥,但勿用溫涼藥。
- 陽明復發:用辛溫藥為主,佐以苦甘藥,酸味補肝,辛味瀉肺。
- 太陽復發:用鹹熱藥為主,佐以甘辛藥,苦味堅腎,鹹味瀉水。
黃帝問:「很好,主氣與客氣的勝復如何?」
岐伯回答:「主客之氣只有相勝,沒有相復。」
黃帝問:「順逆如何判斷?」
岐伯說:「主勝客為逆,客勝主為順,這是天道。」
(天為客,地為主,主客之氣僅有相勝,無相復。主勝客為逆,客勝主為順,天道如此。)
黃帝問:「生病時有何表現?」
岐伯回答:
- 厥陰司天:客勝則耳鳴眩暈,甚至咳嗽;主勝則胸脅痛,舌僵難言。(因風木旺盛,耳鳴眩暈為肝氣升發;咳嗽為膽火傷肺;胸脅痛為肝木剋胃;舌僵為風燥筋攣。)
- 少陰司天:客勝則發熱頭痛、氣短、頸項僵硬、肩背悶熱、耳鳴目眩、鼻塞噴嚏、咳喘,嚴重時浮腫、瘡瘍、出血;主勝則心煩躁熱,甚至脅痛脹滿。(因君火旺盛,鼻塞咳喘為火剋金;脅痛脹滿為肺氣鬱滯於右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