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懸解》~ 卷十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 (4)

1. 至真要大論(八十)

熱淫同。燥淫所勝,平以苦濕,佐以酸辛,以苦下之。寒淫所勝,平以辛熱,佐以苦甘,以咸瀉之。

濕淫所勝,以淡滲濕。濕氣上逆,侵犯陽位,得君相二火,蒸而為熱,以表藥發之,泄其濕熱。火淫所勝,解表泄熱,恐脫經陽,故以酸收之(仲景桂枝湯之芍藥是也)。熱去營泄,故以酸復之(仲景新加湯之芍藥是也)。

帝曰:善。司地之氣,內淫而病何如?岐伯曰:歲厥陰在泉,風淫所勝,則地氣不明,平野昧,草乃早秀,民病洒洒惡寒,善伸數欠,身體皆重,心痛支滿,兩脅裡急,膈咽不通,飲食不下,食則嘔,腹脹善噫,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

厥陰在泉,風淫所勝,則脾土被克,故民生土敗之病。伸謂舉手撮空。欠謂開口呵氣。後謂大便。氣謂肛門泄氣。

歲少陰在泉,熱淫所勝,則焰浮川澤,蟄蟲不藏,陰處反明,民病少腹痛,腹大,腹中常鳴,氣上衝胸,喘不能久立,惡寒發熱如瘧,皮膚痛,䪼腫目瞑齒痛。

少陰在泉,熱淫所勝,則肺金被克,故民生金敗之病。脾肺同氣,濕盛脾郁,木氣不達,故腹大常鳴。木氣遏陷,衝擊脾土,故少腹痛。目下曰䪼,足陽明脈起承泣(穴在目下,即䪼也),入上齒,手陽明脈起迎香(在鼻旁),入下齒,陽明燥金受刑,故䪼腫目瞑齒痛也。

歲太陰在泉,濕淫所勝,則埃昏岩谷,黃反見黑,至陰之交,民病飲積,陰病血見,少腹痛腫,不得小便,病沖頭痛,心痛,渾渾焞焞耳聾,嗌腫喉痹,目似脫,項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回,膕如結,腨如裂。焞,音屯。

太陰在泉,濕淫所勝,則腎水被克,故民生水敗之病。腎開竅於二陰,土濕脾陷,肝血不升,故二陰下血。頭痛心痛,耳聾,嗌腫喉痹,目脫項拔,皆甲木上衝之證。腰折髀強,膕結腨裂,皆太陽經脈所行,濕土剋水之證。

歲少陽在泉,火淫所勝,則焰明郊野,寒熱更至,民病少腹痛,注泄赤白,溺赤,甚則便血。少陰同候。

少陽在泉,火淫所勝,則肺金被克,故民生金敗之病。少腹痛,注泄赤白,溺赤便血,皆相火刑金,陽明大腸失斂之證也。

歲陽明在泉,燥淫所勝,則霿霧清瞑,民病喜嘔,嘔有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反側,甚則嗌乾面塵,身無膏澤,足外反熱。

陽明在泉,燥淫所勝,則肝木被克,故民生木敗之病。嘔苦,太息,心脅痛,皆甲木受刑之證。嗌乾面塵,身無膏澤,皆乙木受刑之證。足外反熱者,膽脈行於足外也。

歲太陽在泉,寒淫所勝,則凝肅慘慄,民病少腹控睪,引腰脊,上衝心痛,血見,嗌痛頷腫。

太陽在泉,寒淫所勝,則心火受克,故民生火敗之病。少腹控牽睪丸(陰囊也),後引腰脊,此腎與膀胱經證。上衝心痛,咳唾血見,嗌痛頷腫,此心與小腸經證。膀胱脈從腰挾脊貫臀,腎脈貫脊絡心,心脈挾咽系目,小腸脈循咽上頰,水勝火負,則病如此。

白話文:

[至真要大論(八十)]

熱邪與燥邪相合。燥邪過盛時,用苦濕之藥平息,輔以酸辛之藥,再以苦味藥通瀉。寒邪過盛時,用辛熱之藥平息,輔以苦甘之藥,再以咸味藥瀉除。

濕邪過盛時,以淡味藥利濕。濕氣上逆,侵犯陽位,若遇君火與相火蒸騰化熱,用表藥發散,洩除濕熱。火邪過盛時,解表洩熱,但恐陽氣外脫,故以酸味藥收斂(如張仲景桂枝湯中的芍藥)。熱退而營氣外洩,再以酸味藥恢復(如張仲景新加湯中的芍藥)。

黃帝問:很好。司地之氣內侵致病,情況如何?岐伯回答:

  • 厥陰在泉之年,風邪過盛,地氣昏暗,原野陰沈,草木早發。民眾易惡寒、伸懶腰、頻繁呵欠,身體沈重,心口痛、脅肋脹滿,胸膈阻塞,飲食難下,食後易嘔,腹脹噯氣,排便或排氣後症狀緩解。

  • 風邪克脾土,致脾土虛弱。伸懶腰是因氣虛,呵欠因氣郁。後指大便,氣指肛門排氣。

  • 少陰在泉之年,熱邪過盛,川澤如燃,蟄蟲不藏,陰暗處反顯光亮。民眾易少腹痛、腹脹、腹中鳴響,氣衝胸脅,喘息難立,惡寒發熱如瘧疾,皮膚痛、眼瞼腫、目閉、齒痛。

  • 熱邪克肺金。腹大鳴響因脾濕木郁;少腹痛因肝氣下陷衝擊脾土。眼瞼腫目閉齒痛,因陽明經受熱灼。

  • 太陰在泉之年,濕邪過盛,山谷昏暗,黃見黑色,至陰交結。民眾易水腫、下陰出血、少腹痛腫、小便不利,頭痛、心痛、耳聾、咽喉腫痛、眼如脫出、頸如被拔、腰如折斷,大腿僵硬,膝窩緊結,小腿如裂。

  • 濕邪克腎水。二陰出血因脾濕肝郁;頭痛耳聾等因膽火上衝;腰腿症狀因濕阻太陽經脈。

  • 少陽在泉之年,火邪過盛,郊野如焰,寒熱交替。民眾易少腹痛、瀉下紅白黏液、尿赤,甚則便血。

  • 火邪克肺金。瀉痢尿血因相火灼傷大腸。

  • 陽明在泉之年,燥邪過盛,霧氣清冷。民眾易嘔苦、嘆息、心脅痛難翻身,甚則咽乾麵晦、肌膚枯槁,足外側發熱。

  • 燥邪克肝木。嘔痛因膽木受克;咽乾麵晦因肝血失潤;足熱因膽經行於足外。

  • 太陽在泉之年,寒邪過盛,天地凝肅。民眾易少腹牽引睪丸、腰脊痛,氣衝心痛、咳血、咽喉腫痛。

  • 寒邪克心火。少腹牽引因寒襲腎與膀胱;心痛咳血因寒犯心與小腸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