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懸解》~ 卷十二 (2)
卷十二 (2)
1. 至真要大論(八十)
帝曰:主歲害臟何謂?岐伯曰:以所不勝命之,則其要也。帝曰:其主病何如?岐伯曰:以所臨臟位命其病者也,故曰謹候氣宜,無失病機,此之謂也。司歲備物,則無遺主矣。
人之臟氣,與天地相通,臟氣不勝主歲之氣,則臟氣受害,所謂主歲害臟也。觀其主歲之氣,以所不勝之歲命之,則知主歲之所害為何臟矣。百病之生,悉由於此,欲知所主何病,但以主歲所臨之臟位命之,何臟不勝,則何病生焉,故曰謹候氣宜(六氣之宜),無失病機,此之謂也(病機解在篇末)。治法備諸司歲之物,則主歲所主之病,無有所遺矣。
帝曰:先歲物何也?岐伯曰:天地之專精也。帝曰:非司歲物何謂也?岐伯曰:散也,故質同而異等也。
主歲所生者,謂之歲物,所以先用之者,以其得天地之專精也。非司歲所生之物,則氣散矣,故物質雖同,而其等則異也。
帝曰:司氣者何也?岐伯曰:司氣者主歲同,然有餘不足也。故氣味有厚薄,性用有躁靜,治保有多少,力化有淺深,此之謂也。
司天主前半歲,在泉主後半歲,所謂主歲也,而司天又司三氣,在泉又司終氣,所謂司氣也。司氣者即主歲之氣,故其生物皆同,然但秉一氣之力,不得主歲全氣,故大同之中,則有有餘不足之殊(主歲者有餘,司氣者不足)。其間氣味有厚薄,性用有躁靜,治保有多少,力化有淺深,其品不齊也。
(舊注以司氣為主運,運有太過有不及,何得較之歲物概屬不足,此最不通之論也)
帝曰:善。天氣之變何如?岐伯曰:厥陰司天,風淫所勝,則太虛埃昏,雲物以擾,寒消春氣,流水不冰,蟄蟲不去,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飲食不下,舌本強,食則嘔,腹脹水閉,冷瘕溏泄。病本於脾,衝陽絕,死不治。
厥陰司天,風淫所勝,則濕土受害,故民生木刑土敗之病。心痛支脅,膈咽不通,飲食不下,舌強食嘔者,膽胃之上逆。腹脹水閉,冷瘕溏泄者,肝脾之下陷。衝陽,足陽明胃脈,在足跗上,其動應手,絕則胃氣敗竭,故死也。
少陰司天,熱淫所勝,怫熱至,火行其政,民病胸中煩熱,嗌乾,右胠滿,皮膚痛,寒熱咳喘,鼽衄嚏嘔,唾血泄血,溺色變,甚則瘡瘍胕腫,肩背臂臑及缺盆中痛,心痛,肺䐜腹大滿,膨膨而喘咳。病本於肺,尺澤絕,死不治。
少陰司天,熱淫所勝,則燥金受害,故民生火刑金敗之病。肺行右脅,司皮毛,故右胠滿,皮膚痛。溺色變者,肺熱則溺黃赤也。肩背臂臑缺盆者,肺經所行也。手足太陰,兩經同氣,肺脾氣鬱,故肺䐜腹滿大也。尺澤,手太陰肺脈,在肘內廉橫文中,其動應手。
太陰司天,濕淫所勝,則沉陰旦布,雨變枯槁,胕腫骨痛,陰痹,陰痹者,按之不得,腰脊頭項痛,大便難,陰器不用,飢不欲食,咳唾則有血,心如懸,時眩。病本於腎,太谿絕,死不治。
白話文:
至真要大論(八十)
黃帝問:什麼是主歲之氣傷害臟腑?岐伯答:以五行相剋的規律來判斷,這是關鍵。黃帝問:它主導的疾病又是如何?岐伯答:根據主歲之氣影響的臟腑位置來判斷疾病,所以說要仔細觀察氣候變化,把握病機。準備與歲氣相應的藥物,就能全面治療相關疾病。
人的臟氣與天地相通,若臟氣無法抗衡主歲之氣,就會受損,這便是「主歲害臟」。觀察主歲之氣,依據相剋的年份,就能知道哪些臟腑會受影響。百病的生成都與此有關。要判斷疾病,只需看主歲之氣侵犯的臟腑位置,哪個臟腑衰弱,就會引發相應疾病。因此要謹慎觀察氣候適宜性,把握病機。治療時準備與歲氣對應的藥物,就能避免遺漏。
黃帝問:為什麼要優先使用與歲氣相應的藥物?岐伯答:因為它們凝聚了天地的精華。黃帝問:非歲氣所主的藥物呢?岐伯答:這些藥物氣散,雖質地相同但效用不同。
與歲氣相應的藥物稱為「歲物」,優先使用是因為它們得天地專精之氣。非歲氣所主的藥物氣散,效用層次有別。
黃帝問:什麼是司氣?岐伯答:司氣與主歲之氣相同,但有餘或不足之分。因此藥物的氣味厚薄、性質躁靜、治療效果、藥力深淺不同。司天主掌上半年,在泉主掌下半年,兩者各有其氣。司氣雖與主歲之氣同源,但僅得一氣之力,不及主歲之氣完整,故效用有差異。
黃帝說:明白了。天氣變化如何影響疾病?岐伯答:
-
厥陰司天:風氣過盛,天空昏暗,雲物擾動,寒氣消退而春氣早至。人們易患胃痛、脅痛、吞嚥困難、嘔吐、腹脹、水腫、腹瀉等症,病根在脾。若足陽明胃脈(衝陽)斷絕,則不治。
(風剋土,脾胃受損,症狀多為膽胃上逆或肝脾下陷。) -
少陰司天:熱氣過盛,火勢猛烈。人們易患胸中煩熱、咽乾、右脅脹滿、皮膚痛、寒熱咳喘、鼻血、嘔吐、出血、水腫、肩背痛等症,病根在肺。若手太陰肺脈(尺澤)斷絕,則不治。
(熱剋金,肺受損,症狀多與肺經相關,如皮膚、呼吸、肩背問題。) -
太陰司天:濕氣過盛,陰雲密布,雨水異常。人們易患水腫、骨痛、陰痹(按壓無感)、腰脊頭項痛、便秘、性功能障礙、咳血、心悸眩暈等症,病根在腎。若足少陰腎脈(太谿)斷絕,則不治。
(濕剋水,腎受損,症狀多為濕邪困阻,影響腎與膀胱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