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素問懸解》~ 卷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

1. 脈解(二十四)

太陽所謂腫腰脽痛者,正月寅,寅太陽也,正月陽氣出在上,而陰氣盛,陽未得自次也,故腫腰脽痛也。所謂病偏虛為跛者,正月陽氣凍解,地氣而出,冬寒,頗有不足者,故偏虛為跛也。所謂強上引背者,陽氣大上而爭,故強上也。所謂甚則狂癲疾者,陽盡在上,而陰氣從下,下虛上實,故狂癲疾也。

白話文:

太陽導致的腫腰疼痛:

太陽指寅月(正月),寅屬太陽。正月陽氣上升,陰氣旺盛,陽氣未能控制陰氣,因此會出現腫腰疼痛的情形。

偏虛導致的跛行:

正月陽氣逐漸回升,但地氣尚未完全恢復,冬天的寒氣仍存留部分。因此,身體偏虛弱的人容易出現跛行。

強上引背:

陽氣過度向上升騰,與陰氣爭奪位置。導致人出現強行向上引背的現象。

嚴重時導致狂癲之疾:

陽氣完全上升,陰氣沉降到下方,下方虛弱,上方實熱,因此會引發狂躁癲癇等疾病。

所謂耳鳴者,陽氣盛上而躍,故耳鳴也。所謂浮為聾者,皆在氣也。所謂入中為喑者,陽盛已衰,故為喑也。內奪而厥,則為喑痱。少陰不至者,厥也。脽,音誰。

此篇解《靈樞·經脈》之義。

白話文:

所謂耳鳴:是陽氣過盛,向上竄動而引起,所以才會耳鳴。

所謂浮為聾:都是因為氣的緣故。

所謂入中為喑:陽氣過盛已經衰竭,所以才會喑啞。

內在受損而氣絕,就會喑痱(一種無法言語和聽見的病症)。

少陰之氣不到,就會氣絕。脽,讀音同「誰」。

《靈樞·經脈》:膀胱足太陽之脈,是動則病脊痛,腰似折,項背腰尻膕踹腳皆痛,是所謂腫腰脽痛也(腫字訛,按「經脈」當作脊。作背。脽,尻骨,《漢書·東方朔傳》:連脽尻,師古曰:臀也)。以正月屬寅,寅為太陽,正月陽氣自地下出在地上,而陰氣猶盛,陽未得遽然自次於地上也,木氣鬱沖,故腫腰脽痛也。「經脈」:髀不可以曲,膕如結,踹如裂,是謂踝厥,是所謂病偏虛為跛也。

白話文:

《靈樞·經脈》: 膀胱經屬足太陽經,動則腰背疼痛,腰部彎曲似折,頸項、背部、腰部、臀部、小腿、腳部都疼痛,這叫做「腫腰脽痛」(「腫」字應為「脊」字,「背」字應作「脽」字,臀骨,《漢書·東方朔傳》:臀骨連著臀部,師古注:臀部)。由於正月屬寅,寅屬太陽,正月陽氣從地下升到地上,而陰氣仍然盛行,陽氣還不能很快地自居在地上,木氣鬱結上沖,所以導致「腫腰脽痛」。「經脈」:大腿不能彎曲,小腿彎曲如結,腳踝如裂開,這叫做「踝厥」,這叫做偏虛導致的跛行。

正月陽氣凍解,地氣而出,而冬寒未盡,閉蟄初開,陽氣頗有生髮不足之處,有所不足之處,故偏虛為跛也。「經脈」:病沖頭痛,項背腰尻皆痛,是所謂強上引背也。以陽氣大上而相爭,故強上引背也。「經脈」:痔虐狂癲疾,是所謂甚則狂癲疾也。以陽盡在上,而陰氣從下,下虛上實,故狂癲疾也。

白話文:

正月的時候,陽氣逐漸恢復,地氣也開始上升,但冬天的寒冷還沒有完全結束。此時,蟄伏的動物才剛剛甦醒,陽氣的生發還有些不夠。

由於陽氣不足,所以身體容易出現虛弱的現象,因此稱為「跛」。

「經脈」:病沖頭痛,項背腰尻都疼痛,這是因為陽氣強盛向上引發背部疼痛的緣故。

「經脈」:痔瘡、狂癲和癲癇等疾病,這是因為陽氣聚集在上部,而陰氣在下方,導致下虛上實,因此產生了狂癲和癲癇等疾病。

「經脈」:小腸手太陽之脈,耳聾目黃頰腫,是所謂耳鳴,所謂浮為聾也。耳聾即耳鳴之重者,以陽氣盛上而躍動,衝於聽宮之內,鬱勃鼓盪,故耳鳴也,甚則孔竅閉塞,遂成聾病,皆在乎陽氣之上浮也。所謂入中為喑者(「經脈」闕此條),以聲為陽氣所發,太陽入中,而交少陰,則陽盛已衰,少陰之脈貫膈入肺,循喉嚨,挾舌本,陰氣充塞,故為喑瘂也。腎氣內奪而厥逆,下陷則為喑瘂而骽足痿痱,此腎氣之虛也(腎氣,水中之氣)。

厥者,陽根微弱,少陰之動氣(腎間動氣)不能上升而下陷也(至者,腎氣上升也)。

白話文:

「經脈」:小腸手太陽之絡脈。如果耳聾、眼睛發黃、臉頰浮腫,就是俗稱的耳鳴,也就是因為陽氣過剩往上衝的緣故。耳聾其實就是嚴重的耳鳴,因為陽氣過剩往上衝,衝擊到耳朵的聽覺器官,導致耳朵振動轟鳴。嚴重的話,甚至會導致耳朵的孔竅阻塞,進而形成耳聾。這些都跟陽氣往上浮有關。

所謂的「入中為喑」(喑:失聲),是因為聲音是由陽氣發出的,當手太陽之絡脈進入人體正中時,就會與少陰之脈交會,此時陽氣已經衰退,而少陰之脈會經過橫膈進入肺部,再沿著喉嚨、夾著舌根。這時陰氣就會充塞,導致失聲。

而如果腎氣被內奪而逆轉,下陷就會導致失聲、手足痿弱無力,這是因為腎氣虛弱的緣故(腎氣屬水)。

少陽所謂心脅痛者,言少陽盛也,盛者心之所表也,九月陽氣盡而陰氣盛,故心脅痛也。所謂不可反側者,陰氣藏物也,物藏則不動,故不可反側也。所謂甚則躍者,九月萬物盡衰,草木畢落而墮,則氣去陽而之陰,氣盛而陽之下長,故為躍。

白話文:

少陽經所說的「心胸疼痛」,指的是少陽經氣過盛。氣過盛時,會表現在心臟上。九月時,陽氣衰盡,陰氣旺盛,因此會出現心胸疼痛。所謂「不能翻身」,是因為陰氣會收斂、藏匿萬物。萬物被藏起來後就不會動,所以不能翻身。所謂「嚴重時會跳躍」,是因為九月時,所有生物都開始衰弱,草木枯萎凋落。此時,氣會離開陽氣,轉向陰氣。陰氣旺盛,而陽氣逐漸衰弱,就會導致跳躍。

「經脈」:膽足少陽之脈,是動則病心脅痛,是所謂心脅痛也,此以少陽之逆行而上盛也。足少陽以甲木而化相火,與少陰君火相為表裡,故盛者心之所表也。九月陽衰陰旺,相火不蟄,甲木逆沖,故痛生心脅。緣少陽之脈,自心下而行兩脅,脅痛者,甲木之自傷,心痛者,相火之累君火,君相同氣也(心下,胃之上口,膽木刑胃,上口作痛,心君被逼故也)。「經脈」:不能轉側.是所謂不可反側也。

白話文:

**經脈:**膽經(足少陽經)

當膽經氣血運行不暢時,會導致心臟和肋部疼痛,也就是所謂的心脅痛。這是因為足少陽膽經的氣血逆行上沖,過於旺盛所致。足少陽膽經屬甲木,五行屬火,與少陰心經的君火相表裡。因此,膽經過於旺盛時,就會影響到心臟。

在秋季(九月),陽氣減弱,陰氣增強。這時,膽經的相火不潛藏,甲木氣血逆沖,導致心脅疼痛。因為足少陽膽經從心臟下方經過兩側肋部,所以肋部疼痛是甲木自傷的表現,而心臟疼痛則是相火影響君火的結果,因為君火和相火同屬火氣。(心下指胃的上口,膽經屬木,木能剋土,因此會影響胃,導致胃上口疼痛,進而影響心臟。)

經脈: 無法轉身側臥

無法轉身側臥,也就是所謂的「不可反側」。

心脅痛甚,不可反側,以陰主蟄藏,物藏則不動,故不可反側也。「經脈」:手少陽三焦之脈,是動則病耳聾,渾渾焞焞,是所謂甚則躍也。以陽氣盛上而踴躍,衝動聽宮,則耳竅喧鳴,聾即濁氣上逆而閉塞者。緣九月萬物皆衰,草木墮落,則二火蟄藏,去陽之陰(之,往也),是其常也,今甲木逆行,氣盛而上,自下長生,躍動不已,收藏失政,故為躍也。

白話文:

心臟和肋骨疼痛嚴重,無法翻身轉動,因為陰主收斂,萬物收斂就不會動,所以無法翻身轉動。「經脈」:手少陽三焦經的經脈,如果動了就會導致耳聾,昏昏沉沉,這就是所謂的跳動劇烈。因為陽氣旺盛向上,衝動聽覺的部位,耳道就會嗡嗡作響,耳聾是由於濁氣上逆而堵塞。由於九月萬物凋零,草木枯落,則二火收斂,陰氣下行(之,往的意思),這是正常的,現在甲木逆行,氣盛而上,從下方長生,跳動不停,收藏失常,所以導致跳動。

陽明所謂洒洒振寒者,陽明者午也,五月盛陽之陰也,陽盛而陰氣加之,故洒洒振寒也。所謂脛腫而股不收者,是五月盛陽之陰也,陽者衰於五月,而一陰氣上,與陽始爭,故脛腫而股不收也。所謂上喘而為水者,陰氣下而復上,上則邪客於臟腑間,故為水也。所謂胸痛少氣者,水氣在臟腑也,水者陰氣也,陰氣在中,故胸痛少氣也。

白話文:

陽明所謂灑灑振寒

陽明指午時。五月是盛陽之時,但陰氣也開始增長,所以感覺灑灑發寒。

所謂脛腫而股不收

這是五月盛陽之陰的表現。五月陽氣逐漸衰退,一縷陰氣上升,與陽氣爭奪,導致脛腫而股部肌肉收縮不良。

所謂上喘而為水

陰氣下降後又上升,邪氣侵犯臟腑之間,導致水氣生成。

所謂胸痛少氣

水氣存在於臟腑,水氣屬陰,陰氣在體內,所以會出現胸痛和氣短。

所謂甚則厥,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者,陽氣與陰氣相薄,水火相惡,故惕然而驚也。所謂欲獨閉戶牖而處者,陰陽相薄也,陽盡而陰盛,故欲獨閉戶牖而居也。所謂病至則欲乘高而歌,棄衣而走者,陰陽相爭,而外並於陽,故使之棄衣而走也。所謂客孫脈則頭痛鼻鼽腹腫者,陽明並於上,上者則其孫絡太陰也,故頭痛鼻鼽腹腫也。

白話文:

  • **所謂「甚則厥,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者」:**當陽氣過盛時,就會感到頭暈,厭惡陽光和火,聽到木頭摩擦的聲音就會突然驚恐不安。這是因為陽氣和陰氣相互刺激,就像水火不相容一樣,所以會驚恐不安。

  • **所謂「欲獨閉戶牖而處者」:**這是因為陰陽相互刺激,導致陽氣耗盡,陰氣旺盛。所以有的人會想獨自關閉門窗,躲在陰暗處。

  • **所謂「病至則欲乘高而歌,棄衣而走者」:**這是因為陰陽相互爭鬥,陽氣外溢於體表。所以導致病人想登上高處歌唱,脫掉衣服奔跑。

  • **所謂「客孫脈則頭痛鼻鼽腹腫者」:**這是因為陽明經的熱氣上衝,上通於孫絡(太陰經的絡脈)。所以會出現頭痛、鼻塞、腹腫等症狀。

「經脈」:胃足陽明之脈,是動則病洒洒振寒,是所謂洒洒振寒也。以陽明者午也,午半陰生,是五月陽盛之極,而漸之於陰也(之,往也)。一陰既生,陽盛而陰氣加之,陽郁不達,故洒洒振寒也。「經脈」:大腹水腫,膝臏腫痛,循膺乳氣街股伏兔皆痛,是所謂脛腫而股不收也。

白話文:

經脈:

胃足陽明之脈,如果流動不暢,就會產生畏寒、發抖的症狀,這就是所謂的「灑灑振寒」。因為陽明屬午時,午時過半開始產生陰氣,代表五月陽氣最盛的時候,開始逐漸轉向陰氣(之,表示往)。當陰氣產生,陽氣旺盛而陰氣漸增,陽氣受阻不通,所以會出現畏寒、發抖的症狀。

經脈:

大腹水腫,膝蓋骨腫痛,沿著胸部、乳房、大腿外側、小腿肚、腳背等部位都有疼痛,這就是所謂的「脛腫而股不收」。

以五月陽盛,而生一陰,陽氣衰於五月,而一陰氣上,與陽始爭,衛氣阻格,郁為腫脹,故脛腫而股不收斂也(不收,謂腫脹也)。「經脈」:大腹水腫,是所謂上喘而為水也。以陽明陽體而含陰精,有陰則降,陰降則戊土化燥而不濕,陰氣下降而復上,上則陰邪客居於肺胃之間,故為水也,水阻氣道,是以上喘也。「經脈」:膺乳氣街皆痛,氣不足則身以前皆寒,是所謂胸痛少氣也。

白話文:

五月份陽氣最盛,但此時也開始孕育著陰氣。陽氣在五月開始衰退,陰氣則開始上升,與陽氣相互爭鬥。衛氣被阻礙,鬱結在體內,就會形成腫脹,所以小腿腫脹,大腿卻無法收縮(收縮,指的是腫脹)。

《經脈》記載:腹部積水腫脹,就是所謂的喘不過氣,然後就出現水腫。因為陽明經屬陽,但其中也含有陰精。如果有陰氣,就會下降,陰氣下降後,戊土就會化燥而不會濕潤。陰氣下降後又上升,上升後陰邪就會停留在肺胃之間,所以就出現水腫。水阻礙氣道,這就是上喘的原因。

《經脈》記載:胸部和乳房部位都疼痛,氣不足就會導致全身前部都感到寒冷,這就是所謂的胸痛氣短。

以水在肺胃之間,水者陰氣也,陰氣在中,陽氣阻礙,不得下行,故胸痛少氣也。「經脈」:病至則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賁響腹脹,是謂骭厥,是所謂甚則厥,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也。以一陰逆上,與陽氣相薄,水火相惡,而君火居其敗地,故惕然而驚也。

白話文:

「肺」和「胃」之間有水,水是陰寒之氣。陰寒之氣積聚在身體中部,阻礙陽氣運行,導致陽氣無法下降,所以會出現胸痛和氣短。「經脈」:如果有這樣的疾病,會厭惡人氣和火光,聽到木頭的聲音會突然驚嚇,腹脹而響,這就是所謂的「骭厥」。「厥」發作嚴重時,會厭惡人氣和火光,聽到木頭的聲音會突然驚嚇。因為陰寒之氣逆流而上,與陽氣相抵觸,水火相剋,而體內的生命之火處於不利的地位,所以會突然驚嚇。

「經脈」:心欲動,獨閉戶牖而處,是所謂欲獨閉戶牖而處也。以陰陽相薄,陽敗而陰盛,君相皆怯,故欲獨閉戶牖而居也。甚則欲上高而歌,棄衣而走,是所謂病至則欲乘高而歌,棄衣而走也。以陰陽相薄,始而陽敗陰勝,則驚惕而安靜,繼而陽復,再與陰爭,而一陰外並於二陽,則狂歌而奔走,故使之棄衣而走也。「經脈」:汗出鼽衄,大腹水腫,是所謂客孫脈則頭痛鼻鼽腹腫也。

白話文:

經脈:

當人感到心動時,會獨自關閉門窗獨處,這是因為陰陽不相協調,陽氣衰敗而陰氣旺盛,導致君主和大臣都膽怯恐懼,所以想要獨處。病情嚴重時,會想要爬到高處唱歌,脫掉衣服逃跑,這表示病情已經到了極致。這是因為陰陽不相協調,一開始陽氣衰敗陰氣旺盛,人會感到驚慌失措而不安,後來陽氣恢復,再次與陰氣爭鬥,當一陰氣勢盛過兩陽氣時,就會做出狂歌奔走、脫衣逃跑的舉動。

經脈:

汗水噴出、鼻子出血、腹部腫大,這些症狀說明是客孫脈出了問題,導致頭痛、鼻子乾流血或腹水腫脹。

以陽明之氣為太陰所並,濁陰上填,上者太陰之孫絡也,太陰之脈,上膈挾咽,行於頭上,陰氣衝塞,故頭痛鼻鼽,脾郁濕動,故腹腫也。(余義見「陽明脈解」中)

白話文:

陽明經的陽氣被太陰經的陰氣影響,濁陰上逆充滿身體,太陰經在上半身有支脈,與膈肌和咽喉相連,並通達頭部。陰氣充塞,就會導致頭痛、鼻塞。同時,脾氣鬱結,濕氣運行不暢,所以會出現腹脹。

太陰所謂病脹者,太陰子也,十一月萬物氣皆藏於中,故病脹也。所謂上走心為噫者,陽明絡屬心,故曰上走心為噫也。所謂食則嘔者,物盛滿而上溢,故嘔也。所謂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者,十一月陰氣下衰,而陽氣且出,故曰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也。

白話文:

太陰脾臟

所謂的「病脹」,是指太陰脾臟出了問題。在十一月,萬物之氣都藏於體內,所以脾臟容易發生脹滿。

陽明胃經升陽上走導致噯氣

所謂的「上走心為噫」,是指陽明胃經的絡脈連接著心臟,所以胃氣上逆會導致噯氣。

胃裡食物過多導致嘔吐

所謂的「食則嘔者」,是指胃裡食物過多,向上溢出,所以會嘔吐。

補充陽氣後感到輕鬆

所謂的「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是指在十一月陰氣衰退時,補充陽氣,會感到身體輕鬆,就像疲勞得到緩解一樣。

「經脈」:脾足太陰之脈,是動則病腹脹,是所謂病脹也。以太陰子也,十一月三陽蟄閉,萬物之氣皆藏於中,藏而不瀉,故病脹也。「經脈」:腹脹善噫,是所謂上走心為噫也。以陽明之絡屬心,太陰之濕傳之陽明,濕旺胃逆,濁氣不降,鬱塞心宮,則噫而出之,故上走心為噫也。「經脈」:舌本強,食則嘔,是所謂食則嘔也。

白話文:

經脈:脾臟的經脈為足太陰脈,動則會導致腹部脹氣,這就是所謂的「病脹」。這是因為足太陰脈屬土,在十一月時三陽之氣閉藏,萬物的氣息都藏於體內,如果氣息不排出,就會導致脹氣。

經脈 :腹部脹氣並經常打嗝,這就是所謂的「上走心為噫」。這是因為陽明經絡與心臟相連,足太陰的濕氣會傳入陽明經,濕氣過多導致胃氣上逆,濁氣無法下降,鬱結在心臟,於是就產生嗝氣,所以稱為「上走心為噫」。

經脈 :舌根僵硬,進食就會嘔吐,這就是所謂的「食則嘔」。這是因為足太陰經脈的濕氣會導致胃氣上逆,而胃氣上逆就會導致嘔吐,故稱為「食則嘔」。

以濕盛胃逆,水穀不下,胃口盛滿莫容,因而上溢,故嘔也。「經脈」:腹脹善噫,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是所謂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也。以濕旺脾郁,中氣不運,得後泄失氣,則滿脹消減。緣十一月子半陽生,陰氣下衰,而陽氣且出,陽出則滯氣運轉,泄於魄門,故曰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也。

白話文:

由於濕氣過多導致胃氣逆流,食物無法消化吸收,胃部脹滿無處容納,所以就會嘔吐。「經脈」上說:腹脹多嗝氣,如果打嗝放屁後,就會感到舒暢,就像陰氣逐漸消退一樣,這就是所謂的「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因為濕氣旺盛,脾胃阻塞,中氣無法運轉,打嗝放屁後就能排掉多餘的氣,腹脹也會消減。這是因為十一月後半,陽氣逐漸生長,陰氣開始衰退,陽氣外出,帶動了體內的氣血運行,通過放屁的方式排出,所以說「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

少陰所謂腰痛者,少陰者腎也,十月萬物陽氣皆傷,故腰痛也。所謂嘔咳上氣喘者,陰氣在下,陽氣在上,諸陽氣浮,無所依從,故嘔咳上氣喘也。所謂邑邑不能久立久坐,起則目䀮䀮無所見者,萬物陰陽不定,未有主也,秋氣始至,微霜始下,而方殺萬物,陰陽內奪,故目䀮䀮無所見也。

白話文:

腰痛:腎臟的功能弱,導致腰部疼痛。十月份,萬物陽氣受傷,因此會出現腰痛。

嘔吐、咳嗽、氣喘 :陰氣沉降,陽氣上升,導致全身陽氣上浮,無法附著,所以會嘔吐、咳嗽、氣喘。

頭暈目眩,無法久站久坐,起身後眼睛昏花,看不清東西 :萬物的陰陽失衡,沒有明確主導。秋季剛到,微風開始吹拂,植物開始凋零。天地之間的陰陽之氣相爭,影響人體內部陰陽平衡,導致頭暈目眩,看不清東西。

所謂少氣善怒者,陽氣不治,陽氣不治則陽氣不得出,肝氣當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曰煎厥。所謂恐,如人將捕之者,秋氣萬物未有畢去,陰氣少,陽氣入,陰陽相薄,故恐也。所謂惡聞食臭者,胃無氣,故惡聞食臭也。所謂面黑如地色者,秋氣內奪,故變於色也。

所謂咳則有血者,陽脈傷也,陽氣未盛於上而脈滿,滿則咳,故血見於鼻也。

白話文:

所謂氣短容易發怒的人,是因為陽氣無法順暢運作,陽氣無法運作,就無法外達,而肝氣也因為陽氣受阻而無法調節,因此容易發怒,發怒的人稱為「煎厥」。

所謂恐懼,就像有人要來抓他似的,秋天到了,萬物尚未凋零,陰氣較少,陽氣收斂,陰陽交迫,所以會產生恐懼。

所謂聞到食物氣味就厭惡的人,是因為胃氣不足,所以聞到食物氣味就會反感。

所謂臉色黑得像泥土一樣的人,是因為秋天陰氣內侵,改變了膚色。

「經脈」:腎足少陰之脈,是動則病脊股內後廉痛,是所謂腰痛也。以少陰者腎也,十月萬物之陽氣皆傷,木枯不能上發,下陷水中,腎水之位在腰,故腰痛也。「經脈」:咳唾則有血,喝喝而喘,咽腫上氣,是所謂嘔咳上氣喘也。以水主蟄藏,陽氣升泄,蟄藏失政,陰氣在下,陽氣在上,諸陽氣浮,不得歸根,逆行而上,無所依然,故嘔咳上氣喘也。

白話文:

經脈:腎足少陰之脈

  • 當這條經脈出現問題時,會導致脊椎和小腿內側後方的疼痛,也就是所謂的腰痛。
  • 因為少陰屬腎,十月時萬物的陽氣受傷,木氣枯竭無法向上生長,而是往下沉入水中,腎水的位置在腰部,因此會引起腰痛。

經脈:咳唾則有血,喝喝而喘,咽腫上氣

  • 當這條經脈出現問題時,會出現咳血、喝喝喘息、喉嚨腫脹、氣喘等症狀,也就是所謂的嘔咳上氣喘。
  • 因為水主蟄伏收藏,陽氣應該上升排出,但如果蟄伏失控,陰氣在下,陽氣在上,陽氣上浮,無法歸根,就會逆行向上,找不到出口,因此導致嘔咳上氣喘。

「經脈」: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䀮䀮如無所見,是所謂邑邑不能久立久坐,起則目䀮䀮無所見也。以萬物當陰長陽藏之時,而陰陽不定,未有主也。蓋秋氣始至,微霜始下,而方殺萬物,陽降陰升,是其常也,而陰陽內奪,升降反作,陽氣升浮,飄蕩無根,故目䀮䀮無所見也。「經脈」:心如懸,若飢狀,煩心心痛,是所謂少氣善怒也。

白話文:

經脈

呼吸急促、喘氣,坐著想起身時,眼睛昏花看不清楚,這就是所謂的「邑邑不樂」,無法久站或久坐,起身時會頭暈眼花。這是因為當萬物生長、陽氣收斂的季節,陰陽卻不穩定,沒有主導。初秋時節,微霜初下,萬物開始凋零,陽氣下降,陰氣上升是正常的現象。然而,體內的陰陽卻相互爭奪,導致升降失調,陽氣上浮,飄忽不定,沒有根基,因此會出現頭暈眼花看不清楚的症狀。

經脈

心慌氣短,彷彿飢餓一樣,煩躁易怒,心痛。這就是所謂的「少氣善怒」。

以少陰水勝火負,陽氣不治,所以不治者,陽氣虛浮,蟄藏失位也。水中之氣,是謂陽根,陽失蟄藏之位,則陽根寒陷,不能溫生乙木,肝氣當代子布治,而生氣虧虛,發達不遂,是以善怒。善怒者,木鬱生熱,陷而不升,名曰煎厥。「經脈」:氣不足則善恐,心惕惕如人將捕之,是所謂恐,如人將捕之也。

白話文:

當少陰水勢過強,壓制了心火,導致陽氣運作不暢,所以無法痊癒。這是因為陽氣虛弱浮散,失去了蟄藏的適當位置。體內水液中的精氣,是陽氣的根源。當陽氣失去蟄藏之位時,陽氣的根源就會受寒陷落,無法溫養肝木,而肝氣本應在冬季生發,但由於生氣虧虛,發育受阻,因此容易出現發怒的情緒。發怒是肝木鬱結生熱,陷而不升的表現,稱為「煎厥」。經脈不通時,氣血不足,就會容易產生恐懼,心中惴惴不安,猶如有人要抓捕自己,這就是「恐」,感覺好像有人要抓捕自己一樣。

以秋氣方終,萬物未能遽謝,陰氣猶少,而陽氣已入,陷於重淵之下,陰陽相薄,故恐也。「經脈」:飢不欲食,是所謂惡聞食臭也。以寒水侮土,濕盛胃逆,上脘痞塞,胃無容納之權,故惡聞食臭也。「經脈」:面如漆柴,是所謂面黑如地色也。以木主五色,入腎為黑,秋氣內奪,水寒木枯,故黑變於色也。

白話文:

在秋天結束時,萬物還未完全凋謝,陰氣仍少,而陽氣已入內,沉陷在深淵之中。陰陽相互交錯,因此令人恐懼。

「經脈」記載:飢餓而不想吃東西,這是所謂的厭惡聞到食物的臭味。因為寒水侵犯脾胃,濕邪盛導致胃氣上逆,上腹部痞塞不通,胃部無法容納食物,所以厭惡聞到食物的臭味。

「經脈」記載:面色發黑,這是所謂的臉色像土一樣黑。因為肝主五色,入腎為黑色,秋天陰氣入侵,腎水寒冷,肝木枯萎,所以面色發黑。

「經脈」:咳唾則有血,是所謂咳則有血也。以水旺陽蟄之日,而陽泄不藏,則陽脈傷矣,陽氣未應上盛,而蟄藏失政,陽脈鬱滿,滿則氣逆咳生,故血見於鼻也。

白話文:

經脈: 咳出帶血的痰液,就是所謂的咳嗽帶血。在水旺、陽氣蟄伏的日子,陽氣外泄而不藏,就會損傷陽脈。陽氣原本應當在上面旺盛,但因蟄伏失控,陽脈鬱滯。鬱滯就會導致氣逆咳嗽,所以血就通過鼻子流出來了。

厥陰所謂㿗疝,婦人少腹腫者,厥陰者辰也,三月陽中之陰,邪在中,故曰㿗疝少腹腫也。所謂腰脊痛,不可以俯仰者,三月一振,榮華萬物,一俯而不仰也。所謂㿗癃疝膚脹者,曰陰亦盛而脈脹不通,故曰㿗癃疝也。所謂甚則嗌乾熱中者,陰陽相薄而熱,故嗌乾也。

白話文:

**厥陰所指的「㿗疝」,是婦女小腹腫脹的病症。**厥陰對應辰時,即早上七點到九點,是三月陽氣中陰氣的時段。邪氣在身體內部,所以稱為「㿗疝」,導致小腹腫脹。

所謂的「腰脊痛,不能俯仰」, 是因為三月是一年萬物生長繁榮的時期,一俯身而不仰頭,也是萬物生長的狀態。

所謂的「㿗癃疝膚脹」, 是指陰氣過盛,導致脈絡不通暢,腫脹不消,所以稱為「㿗癃疝」。

所謂的「嚴重時喉嚨乾熱」, 是因為陰陽交錯激發熱氣,所以導致喉嚨乾澀。

「經脈」:肝足厥陰之脈,是動則病丈夫㿗疝,婦人少腹腫,是所謂㿗疝,婦人少腹腫也。以厥陰者辰也,三月三陽方升,三陰方降,是為陽中之陰,陰邪在中,木鬱不達,故曰丈夫㿗疝,婦人少腹腫也。「經脈」:腰痛不可以俯仰,是所謂腰脊痛,不可以俯仰也。以三月陽氣一振,萬物榮華,乃風木發達之日,而生氣不足,木陷水中,腎水位在腰脊,仰則痛甚,故一俯而不能仰也。「經脈」:胸滿嘔逆飧泄,狐疝遺溺閉癃,是所謂㿗癃疝膚脹也。

白話文:

「經絡」:肝經(足厥陰經)如果氣血運行不暢,男性會患疝氣,女性的腹部會腫脹,這就是所說的疝氣和少腹腫。這條經絡屬厥陰之氣,出生於辰月(三月)。三月正是三陽之氣上升,三陰之氣下降的時候,所以厥陰之氣是陽中之陰。陰邪鬱結在體內,肝氣鬱結不暢,所以男性會得疝氣,女性的腹部會腫脹。

「經絡」:腰部疼痛,無法彎腰或仰頭,這就是所說的腰脊痛。三月陽氣生髮,萬物生長,正是風木發達的時候,但如果生氣不足,肝氣就會受困於腎水之中。腎水位於腰脊,仰頭時疼痛會加劇,所以只能彎腰,不能仰頭。

「經絡」:胸部脹滿,噁心嘔吐,腹瀉,疝氣,小便失禁,大便不通,這就是所說的疝氣、皮膚腫脹。

以陰盛陽微,木氣失榮,疏泄弗遂,脈脹不通,故腎囊㿗腫,小便閉癃,而瘕疝凝結也。「經脈」:甚則嗌乾,是所謂甚則嗌乾熱中也。以厥陰處水火之中,陰陽相薄,彼此交爭,陰勝則寒,陽復則熱,陽復熱多,故嗌乾也。

白話文:

由於陰氣過盛陽氣虛弱,肝氣受到影響,疏通泄散的功能減弱,脈絡脹滿不通暢,因此腎囊部位會腫脹,導致小便閉塞困難,以及腹股溝疝氣凝結。

如果情況嚴重,則會出現咽喉乾燥的症狀。這是因為厥陰經脈位於水火交匯之處,陰陽能量相互作用,陰勝則寒,陽勝則熱,陽氣復盛時熱氣較多,所以會導致咽喉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