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懸解》~ 卷十一 (12)
卷十一 (12)
1. 五常政大論(七十九)
脾土刑于肝木,水穀不消,故病飧泄。木勝之極,振拉飄揚,則金來復之,蒼干散落。眚於四維者,災歸土位也。敗折者,燥金之刑殺。虎狼,秉金氣而生者也。
從革之紀,是謂折收,收氣乃後,生氣乃揚,長化合德,火政乃宣,庶類以蕃,其氣揚,其用躁切,其主明曜炎爍,其臟肺,其發咳喘,其動鏗禁瞀厥,其病嚏咳衄,其蟲介羽,其畜雞羊,其谷麻麥,其果李杏,其實殼絡,其色白丹,其味苦辛,其聲商徵,從火化也。少商與少徵同,上商與正商同,上角與正角同,邪傷肺也。
炎光赫烈,則冰雪霜雹,眚於七,其主鱗伏彘鼠,歲氣早至,乃生大寒。鏗,音坑。瞀,音茂。
折收,火刑金也。火能刑金,金不制木,故收氣乃後,生氣乃揚。火旺土生,故長化合德,火政乃宣,庶類以蕃。肺主聲,鏗者,其聲鏗然。禁者,禁慄寒戰。肺主氣,瞀厥者,氣逆而昏冒也。金不及,則曰少商,火氣乘之,則與少徵同化,故少商與少徵同。金不敵火,而遇燥金司天之助(乙卯、乙酉年),則以上商而同正商,故曰上商與正商同。
金不制木,而值厥陰風木司天之時(乙巳、乙亥年),則以上角而同正角,故曰上角與正角同。火勝之極,炎光赫烈,則水來復之,冰雪霜雹。眚於七者,災歸兌宮也。鱗伏彘鼠,皆秉水氣而生者也。
涸流之紀,是謂反陽,藏令不舉,化氣乃昌,長氣宣布,蟄蟲不藏,土潤水泉減,草木條茂,榮秀滿盛,其氣滯,其用滲泄,其主埃郁昏翳,其臟腎,其發燥槁,其動堅止,其病痿厥注下,其蟲鱗倮,其畜彘牛,其谷黍稷,其果棗杏,其實濡肉,其色黅玄,其味甘鹹,其聲羽宮,從土化也。少羽與少宮同,上宮與正宮同,其病癃悶,邪傷腎也。
埃昏驟雨,則振拉摧拔,眚於一,其主毛顯狐貉,變化不藏。
反陽,土刑水也(水為陰,水敗則陰反為陽)。水敗土勝,故藏令不舉,化氣乃昌。水敗不能制火,故長氣宣布,蟄蟲不藏。土邪賊水,故土潤水減。藏氣失職,冬行夏令,故草木條茂,榮秀滿盛。堅止者,土氣痞塞而堅硬也。痿厥者,濕傷筋骨,骽足不用也。注下者,濕盛而濡泄也。
水不及,則曰少羽,土氣乘之,則與少宮同化,故少羽與少宮同。水不敵土,而遇濕土司天之時(辛丑、辛未年),則以上宮而同正宮,故曰上宮與正宮同。濕旺木鬱,疏泄不行,則便癃閟(小便不通),上濕之極,埃昏驟雨,則木來復之,振拉摧拔。眚於一者,災歸坎宮也。
木盛則毛蟲顯著,狐貉變化不藏,狐貉秉木氣而生者也。
故乘危而行,不速而至,暴虛無德,災反及之。微者復微,甚者復甚,氣之常也。
五運不及,相勝者乘其孤危而行,不待召延而至,暴虐無德,至於其子來復,災反及之。勝微者復微,勝甚者復甚,氣化循環之常也。
白話文:
五常政大論(七十九)
脾土克制肝木
脾土過盛會抑制肝木,導致食物消化不良,因而出現拉肚子的症狀(飧洩)。若木氣被強烈壓制,甚至出現風暴般的劇烈反應(振拉飄揚),那麼金氣就會反過來克制木氣,導致植物枯萎凋零(蒼乾散落)。這種災害往往發生在四方邊緣,最終影響土位(脾胃)。敗折現象是由燥金之氣過盛造成的殺傷力,如同虎狼之性,皆因秉受金氣而生。
從革之紀(金運不及)
這種情況稱為「折收」,即金的收斂作用減弱,導致生長之氣旺盛。火氣主導,萬物蓬勃生長,但整體氣息躁動不安,容易引發肺臟相關問題,如咳嗽、氣喘等。《黃帝內經》記載相應的動植物、顏色、味道等現象,多與火氣影響金氣相關。例如,金氣不足時(少商),火氣會趁虛而入,形成「少商與少徵同」(金弱,火旺的表現)。若遇到燥金司天(如乙卯、乙酉年),則金氣稍得支援;若風木司天(乙巳、乙亥年),則木氣更盛。
然而,火氣若過於強烈,水氣會反制,導致冰雪霜雹等災害,並影響兌位(西方)。此時,水生動物(如鱗伏彘鼠)活動明顯。
涸流之紀(水運不及)
此為「反陽」現象,即水的藏納功能受損,土氣趁勢興旺。原本應當蟄伏的蟲類不藏,土壤濕潤但水源減少,草木異常茂盛。水運不足,土氣來犯,影響腎臟功能,可能導致筋骨痿軟、腹瀉等問題。
當水氣敗弱(少羽),土氣盛極,表現類似土運(少宮)。若濕土司天(辛醜、辛未年),則土氣更強。然而,土氣過度會引發木氣反擊,形成暴風摧折,災害集中於坎位(北方)。此時,毛類動物(如狐貉)活動頻繁,代表木氣旺盛。
氣運循環的規律
五運若不足,強者便趁虛而入,而報復之氣也會相應出現——「微者復微,甚者復甚」。這是自然界氣化的恆常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