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懸解》~ 卷十一 (7)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 (7)

1. 氣交變大論

帝問歲候之太過不及上應五星(謂歲木太過、歲木不及十段),而德化政令災變不常有也,卒然而動,五星亦為之變乎?蓋五運承天而行之,故無妄動,五星無不應也,至於卒然而動者,是乃二氣相交,偶然之變也,則五星不應焉。故曰應常不應卒,此之謂也。

帝曰:其應奈何?岐伯曰:各從其氣化也。帝曰:其行之疾徐逆順何如?岐伯曰:以道留久,逆守而小,是謂省下。以道而去,去而速來,曲而過之,是謂省遺過也。久留而環,或離或附,是謂議災與其德也。

各從其氣化者,五行之星,各從五行之氣化也。五星之行,有疾徐逆順之異,以其所行之道,遲留延久,逆守本度,而光芒甚小,是謂省其下之分野君臣有過與有德也。以道而去,去而速來,委曲而過之,是謂省察其所遺漏之過失也。久留而環繞,或違離,或附合,迴旋不去,是謂議其災殃與其福德也。

應近則小,應遠則大,芒而大倍常之一其化甚,大常之二其眚即也,小常之一其化減,小常之二是謂臨視,省下之過與其德也,德者福之,過者伐之。是以象之見也,高而遠則小,下而近則大,大則喜怒邇,小則禍福遠。

應近則星小(近謂微也),應遠則星大(遠謂甚也),光芒而大倍常之一,則其化甚,大常之二,則其眚即(其眚在即)。小常之一,則其化減,小常之二,則其眚遙,是謂臨視分野,省下之過與其德也,有德者福之,有過者伐之。是以星象之見,高而遠則小,下而近則大,大則天之喜怒邇,小則天之禍福遠也。

歲運大過,則運星北越,運氣相得,則各行以道。故歲運太過,畏星失色而兼其母,不及則色兼其所不勝。

運星,主運之星,歲運太過,則運星不守本度而北犯紫微、太乙之座,運氣相得,則運星各行以道,不越位也。運星盛衰,視乎歲運,故歲運大過,則畏星失其本色而兼其母色(畏星,所畏之星,如運星屬木,則土為畏星,失其黃色而兼母之赤色也),歲運不及,則運星之色兼其所不勝(如木不及則兼金色)。

帝曰:其災應何如?岐伯曰:亦各從其化也,故時至有盛衰,凌犯有逆順,留守有多少,形見有善惡,宿屬有勝負,徵應有吉凶矣。

其災變之應,亦各從其五行之化。其時至則有盛衰(當時則盛,非時則衰),凌犯則有逆順(金凌木為順,金犯火為逆),留守則有多少(久留為多,暫守為少),形見有善惡(喜澤為善,怒燥為惡),宿屬有勝負(二十八宿分屬十二辰次,五星所臨,有勝地有敗地),合而論之,徵應乃有吉凶之殊矣。

帝曰:其善惡何謂也?岐伯曰:有善有怒,有憂有喪,有澤有燥。此象之常也,必謹察之。

星有喜怒憂喪燥澤之異,喜澤為善,憂喪怒燥為惡。此星象形見之常,宜謹察之也。

白話文:

《氣交變大論》

黃帝問及歲運的盛衰如何對應天上五星變化(如歲木過旺、歲木不足等十種情況),並提到德政教化與異常災變並非恆常發生。若突發異動,五星是否會隨之改變?岐伯回答:五運遵循天道運行,故不會妄動,五星必與之相應。至於突發異象,是陰陽二氣相交的偶然變化,此時五星反而不顯對應。所以說"常規對應,不應急變"即為此理。

黃帝追問具體對應方式。岐伯解釋:五星各自遵循所屬五行氣化規律運行。黃帝再問五星運行快慢逆順的徵兆,岐伯詳述:當星辰沿軌道久滯不前、逆行守於某處且光芒微弱,稱為"省下"(暗示下方分野君主有過失或德行)。若星辰按軌離去後速返,迂迴經過,是"省察遺漏過失"。長期滯留並環繞,時而遠離時而靠近,稱作"評議災禍與福澤"。

五星分別對應於五行氣化:當星辰接近觀測點時顯小,遠離時顯大。光芒比常態亮一倍表示氣化劇烈;亮兩倍則災禍即刻降臨。亮度減弱一半代表氣化衰退;減至兩成則需"臨視"分野,審視君主德行與過失——有德者賜福,失德者懲戒。因此星象高遠則影響小,低近則影響大,光芒盛大預示天意喜怒臨近,微弱則禍福尚遠。

歲運過盛時,主運之星會向北越位(如侵犯紫微垣);若運氣相諧,則各星正常循軌。歲運過旺會使克制它的"畏星"失色而混合母星色彩(如木運過盛則土星現赤色);歲運不足時,運星則混合克制它的星體顏色(如木運不足金星之色顯現)。

黃帝問災驗如何體現。岐伯回答:同樣遵循五行氣化規律——應時則有盛衰差異,星體衝犯有順逆之別,駐留時間分長短,顯現形態含善惡(潤澤為善,枯槁為惡),所經星宿分吉凶(二十八宿各有屬性),綜合這些因素方能判斷徵兆的禍福。

黃帝請教善惡具體表現。岐伯總結:有喜樂、憤怒、憂鬱、喪敗、潤澤、枯燥等星象。這些都是常態徵兆,必須謹慎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