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懸解》~ 卷十 (20)

回本書目錄

卷十 (20)

1. 六微旨大論(七十七)

帝曰:何謂氣交?岐伯曰:上下之位,氣交之中,人之居也。故曰天樞之上,天氣主之,天樞之下,地氣主之,氣交之分,人氣從之,萬物由之,此之謂也。

氣交者,上下之位,二氣相交之中,人之居也。氣交之分,是謂天樞,故曰天樞之上,天氣主之,天樞之下,地氣主之,氣交之分,人氣從之,萬物由之,以為生化,正此謂也。(「至真要論」:身半以上,天之分也,天氣主之,身半以下,地之分也,地氣主之。半,所謂天樞也,臍為天樞,居人上下之中,一身氣交之分,此藉以喻天地氣交之中也)

帝曰:善。寒濕相遘,燥熱相臨,風火相值,其有間乎?岐伯曰:氣有勝復,勝復之作,有德有化,有用有變,變則邪氣居之。

寒濕燥熱風火六氣相交,正淫不同,以氣交不無勝復,有勝則必有復,勝復一作,則有德有化,有用有變,變則邪氣居之。人居氣交之中,受其邪氣,所以病也。

帝曰:願聞其用何如?岐伯曰:升已而降,降者謂天,降已而升,升者謂地。天氣下降,氣流於地,地氣上升,氣騰於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變作矣。

所謂有用有變,升降者,天地之用也,地主升,升已而降,自上降者謂天,天主降,降已而升,自下升者謂地。天氣下降,則氣流於地,地氣上升,則氣騰於天。上下相召,升降相因,錯綜加臨,而變由此作,是有用有變之義。

帝曰:何謂邪乎?岐伯曰:夫物之生,從於化,物之極,由乎變,變化之相薄,成敗之所由也,故氣有往復,用有遲速。四者之有,而化而變,風之來也。

物之初生從於化,物之終極由乎變(「天元紀論」: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變化之相薄迫,成敗之所由也,故氣有往復之殊,用有遲速之差。有此四者,錯綜相臨,變化不已,一遇勝復乖常,厲氣淫生,此風邪所從來也,是變則邪氣居之之義也。

帝曰:遲速往復,風所由生,而化而變,故因盛衰之變耳,成敗倚伏遊乎中何也?岐伯曰:成敗倚伏生乎動,動而不已,則變作矣。

遲速往復,風所由生,是固然矣,而變化之相薄,不過因其盛衰之異耳(變,異也。物生而化,是其盛時也,物極而變,是其衰期也,變化不同,故盛衰亦異),此何關於成敗之數?而成敗倚伏,遂遊乎中,是何故也?蓋成敗倚伏生乎動,變化相薄,益以遲速往復,錯綜加臨,是動也,動而不巳則變作,變作則成敗倚伏於其中矣。

(變微則不失為成,變甚則必至於敗,一有變作,則成敗之機倚伏於此,《老子》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是也)

帝曰:有期乎?岐伯曰:不生不化,靜之期也。帝曰:不生化乎?岐伯曰: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

白話文:

【六微旨大論(七十七)】

黃帝問:什麼是「氣交」?岐伯回答:上下氣機交會之處稱為氣交,人便居住在這之中。所謂「天樞」之上,由天氣主導;天樞之下,由地氣主導;而氣交的區域,則是人氣順應、萬物滋生的樞紐,這就是氣交的意義。

氣交是天地二氣相互交流的中間地帶,人類的生存依賴於此。天樞是氣交的分界點:其上受天氣掌控,其下受地氣掌控,而氣交之處的人氣與萬物皆遵循此規律,形成生命活動的基礎。(《至真要論》提及:人體上半屬天,由天氣主導;下半屬地,由地氣主導。天樞即臍部,是人體上下氣機交會之處,用以比喻天地氣交的關鍵。)

黃帝說:很好。寒與濕、燥與熱、風與火相互交會時,是否會有間隙?岐伯回答:氣機存在勝負交替的規律,當一方偏勝,必有對應的制約(復氣)。這種作用帶來自然的規律(德)、生成變化(化),但也可能產生異常(變),異常時邪氣便乘虛而入。

(寒濕燥熱風火六氣交互,正氣與邪氣相爭,氣交難免勝復起伏。勝復作用下有規律、有化生,亦可能反常而生邪,人因處於氣交中而受邪致病。)

黃帝問:請說明氣機的具體作用?岐伯解釋:氣機升極則降(降源自天),降極則升(升源自地)。天氣下降,氣流灌注大地;地氣上升,氣湧向天空。上下相互感應,升降循環不息,變化由此而生。

(升降是天地運行的根本:地氣主升,升極轉降;天氣主降,降極轉升。二者交錯影響,形成變化之源。)

黃帝問:何謂邪氣?岐伯說:萬物初生依循「化」,極盛時則「變」。變化相激,成敗隨之。氣有往復快慢之別,當四者(升降、遲速、往復、勝復)交互失調,風邪便由此而生。(物生為化,物極為變,反常的變化成為邪氣根源。)

黃帝追問:遲速往復產生風邪,而盛衰變化又牽動成敗,這是為何?岐伯回答:成敗的關鍵在於「動」。運動不止則引發變化,變化中便隱含成敗契機。

(《老子》言禍福相依,比喻變動中成敗並存:輕微變化無礙發展,劇烈變動則導致衰敗。)

黃帝問:是否有靜止的狀態?岐伯答:完全靜止即無生無化。黃帝反問:難道能停止生化嗎?岐伯解釋:若氣息出入停滯,生命機能便會消亡;若升降中止,生機將孤立危殆。沒有出入,就無法經歷生長壯老;沒有升降,則無法完成生長化收藏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