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懸解》~ 卷十 (19)
卷十 (19)
1. 六微旨大論(七十七)
丁卯歲,初之氣,天數始於七十六刻(大寒亥初初刻),終於六十二刻半。二之氣,始於六十二刻六分(春分酉正初刻),終於五十刻。三之氣,始於五十一刻(小滿申初初刻),終於三十七刻半。四之氣,始於三十七刻六分(大暑午正初刻),終於二十五刻。五之氣,始於二十六刻(秋分巳初初刻),終於一十二刻半。
六之氣,始於一十二刻六分(小雪卯正初刻),終於水下百刻。一歲六氣,始終早晏又如此,所謂四年之六氣,天數然也(六二、六三、六四,猶言六氣二周、六氣三周、六氣四周)。次戊辰歲,初之氣,復始於一刻,與甲子年同。常如是循環無已,四年一周,周而復始。
帝曰:願聞其歲候何如?岐伯曰:悉乎哉問也!日行一周,天氣始於一刻,日行再周,天氣始於二十六刻,日行三周,天氣始於五十一刻,日行四周,天氣始於七十六刻,日行五周,天氣復始於一刻,所謂一紀也。是故寅午戌歲氣會同,卯未亥歲氣會同,辰申子歲氣會同,巳酉醜歲氣會同。終而復始。
歲候,一歲之大候。日行一周,謂一年也。甲子年,日行一周,天氣始於一刻,終於二十五刻,乙丑年,日行再周,天氣始於二十六刻,終於五十刻,丙寅年,日行三周,天氣始於五十一刻,終於七十五刻,丁卯年,日行四周,天氣始於七十六刻,終於百刻,戊辰年,日行五周,天氣復始於一刻,天數四年一周,所謂一紀也。
四年之後,又復會同始初,是故寅午戌三年歲氣會同,卯未亥三年歲氣會同,辰申子三年歲氣會同,巳酉丑三年歲氣會同(會同者,六氣始終、刻數皆同也)。終而復始(子醜寅卯一終,辰巳午未一終,申酉戌亥一終),如環無端。(陰陽家以此為三合,因其會同故也)
帝曰:何謂初中?岐伯曰:初凡三十度而有奇,中氣同法。帝曰:初中何也?岐伯曰:所以分天地也。帝曰:願卒聞之。岐伯曰:初者地氣也,中者天氣也。
上文氣有初中,此復問初中之義。一日一度,一步六十度有奇,計六十日零八十七刻半。初凡三十度有奇,謂前半步,計三十日零四十三刻四分刻之三,中氣謂後半步,亦與此同法。初者地氣,地主升,升則化陽,故謂升者為地,中者天氣,天主降,降則化陰,故謂降者為天,曰初中者,所以分天地之氣也。
帝曰:其升降何如?岐伯曰: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帝曰:願聞其用也。岐伯曰: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氣交。
地氣上升,天氣下降,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相為用也。天之六氣,為三陰三陽之本,六氣之降,天之用也,故言天者求之本。地之六步,為五行之位,六步之升,地之用也,故言地者求之位。天地以升降為用,則二氣之升降上下相交,人在其間,故言人者求之氣交,以氣交則變生,人受何氣之交則生何病,是以求之於此。
白話文:
六微旨大論(七十七)
丁卯年,初之氣的運氣時段從七十六刻(大寒日亥時初刻)開始,到六十二刻半結束。二之氣從六十二刻六分(春分日酉時正初刻)開始,到五十刻結束。三之氣從五十一刻(小滿日申時初刻)開始,到三十七刻半結束。四之氣從三十七刻六分(大暑日午時正初刻)開始,到二十五刻結束。五之氣從二十六刻(秋分日巳時初刻)開始,到十二刻半結束。
六之氣從十二刻六分(小雪日卯時正初刻)開始,到水下百刻結束。一年六氣的始終時間早晚就是如此,所謂「四年之六氣」的運行規律,是由天數決定的(「六二」、「六三」、「六四」即指六氣的第二週期、第三週期、第四週期)。接著是戊辰年,初之氣又從一刻開始,與甲子年相同。如此循環不息,每四年一週期,週而復始。
黃帝問:請問歲候是怎樣的?岐伯回答:這問題問得詳細啊!太陽運行一週(一年),天氣始於一刻;運行兩週,天氣始於二十六刻;運行三週,始於五十一刻;運行四週,始於七十六刻;運行五週,天氣又從一刻開始。這就是所謂的「一紀」。因此,寅年、午年、戌年的歲氣會相同;卯年、未年、亥年的歲氣會相同;辰年、申年、子年的歲氣會相同;巳年、酉年、醜年的歲氣會相同。循環往復,沒有盡頭。
「歲候」是一年的大週期。太陽運行一週即一年。甲子年,太陽運行一週,天氣始於一刻,終於二十五刻;乙醜年,太陽運行兩週,天氣始於二十六刻,終於五十刻;丙寅年,太陽運行三週,天氣始於五十一刻,終於七十五刻;丁卯年,太陽運行四週,天氣始於七十六刻,終於百刻;戊辰年,太陽運行五週,天氣又從一刻開始。天數四年一循環,這就是「一紀」。
四年之後,歲氣又回到最初的狀態。因此,寅年、午年、戌年三年的歲氣相同;卯年、未年、亥年三年的歲氣相同;辰年、申年、子年三年的歲氣相同;巳年、酉年、醜年三年的歲氣相同(「會同」指六氣的始終時間與刻數皆相同)。循環往復,如環無端(子、醜、寅、卯為一終,辰、巳、午、未為一終,申、酉、戌、亥為一終)。陰陽家稱之為「三合」,因其歲氣會同的緣故。
黃帝問:什麼是「初中」?岐伯說:每步氣的「初」佔三十度有餘,「中氣」的劃分方法相同。黃帝問:為何以「初中」區分?岐伯答:這是用來分別天地之氣的。黃帝說:請詳細說明。岐伯答:「初」代表地氣,「中」代表天氣。
前文提到氣有「初中」,此處再解釋「初中」的意義。一日一度,一步氣六十度有餘,共計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初」指前半步,佔三十度有餘,約三十日又四十三又四分之三刻;「中氣」指後半步,時間相同。「初」屬地氣,地主上升,上升則化陽,故稱升者為地;「中」屬天氣,天主下降,下降則化陰,故稱降者為天。「初中」是用來區分天地之氣的。
黃帝問:氣的升降如何運作?岐伯答:氣的升降,是天地相互作用的結果。黃帝說:請說明其作用。岐伯答:談論天,求之於六氣之本;談論地,求之於五行之位;談論人,則求之於天地氣交。
地氣上升,天氣下降,氣的升降是天地相互運用的表現。天之六氣(三陰三陽)是氣的根本,六氣下降,是天的作用,因此論天求之於本。地之六步(五行之位)是氣的方位,六步上升,是地的作用,因此論地求之於位。天地以升降為用,二氣上下相交,人居其中,故論人需求之於氣交。氣交則變化生,人受何氣之交,則生何病,因此須從氣交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