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懸解》~ 卷十 (18)
卷十 (18)
1. 六微旨大論(七十七)
甲子歲,六十年之始,天氣始於甲,地氣始於子,故推衍六十年。歲氣以甲子為始,一年六步,一步六十日零八十七刻半,是謂一氣。初之一氣,始於漏水下一刻(大寒寅初初刻),終於六十日零八十七刻半。二之氣,始於八十七刻六分(春分子正初刻),終於七十五刻(亦六十日零八十七刻半。
以後六氣俱同)。三之氣,始於七十六刻(小滿亥初初刻),終於六十二刻半。四之氣,始於六十二刻六分(大暑酉正初刻),終於五十刻。五之氣,始於五十一刻(秋分申初初刻),終於三十七刻半。六之氣,始於三十七刻六分(小雪午正初刻),終於二十五刻。一歲六氣,始終早晏如此,所謂初年之六氣,天數然也。
乙丑歲,初之氣,天數始於二十六刻,終於一十二刻半。二之氣,始於一十二刻六分,終於水下百刻。三之氣,始於一刻,終於八十七刻半。四之氣,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於七十五刻。五之氣,始於七十六刻,終於六十二刻半。六之氣,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於五十刻。所謂六二,天之數也。
乙丑歲,初之氣,天數始於二十六刻(大寒巳初初刻),終於一十二刻半。二之氣,始於一十二刻六分(春分卯正初刻),終於水下百刻。三之氣,始於一刻(小滿寅初初刻),終於八十七刻半。四之氣,始於八十七刻六分(大暑子初初刻),終於七十五刻。五之氣,始於七十六刻(秋分亥初初刻),終於六十二刻半。
六之氣,始於六十二刻六分(小雪酉正初刻),終於五十刻。一歲六氣,始終早晏又如此,所謂二年之六氣,天數然也。
丙寅歲,初之氣,天數始於五十一刻,終於三十七刻半。二之氣,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於二十五刻。三之氣,始於二十七刻,終於一十二刻半。四之氣,始於一十二刻六分,終於水下百刻。五之氣,始於一刻,終於八十七刻半。六之氣,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於七十五刻。所謂六三,天之數也。
丙寅歲,初之氣,天數始於五十一刻(大寒申初初刻),終於三十七刻半。二之氣,始於三十七刻六分(春分午正初刻),終於二十五刻。三之氣,始於二十七刻(小滿巳初初刻),終於一十二刻半。四之氣,始於一十二刻六分(大暑子正初刻),終於水下百刻。五之氣,始於一刻(秋分寅初初刻),終於八十七刻半。
六之氣,始於八十七刻六分(小雪子正初刻),終於七十五刻。一歲六氣,始終早晏又如此,所謂三年之六氣,天數然也。
丁卯歲,初之氣,天數始於七十六刻,終於六十二刻半。二之氣,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於五十刻。三之氣,始於五十一刻,終於三十七刻半。四之氣,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於二十五刻。五之氣,始於二十六刻,終於一十二刻半。六之氣,始於一十二刻六分,終於水下百刻。所謂六四,天之數也。次戊辰歲,初之氣,復始於一刻。常如是無已,周而復始。
白話文:
【六微旨大論(七十七)】
甲子年為六十年週期的起始,天干從「甲」開始,地支從「子」開始,以此推演六十年。年節氣以甲子年為起點,一年分六個階段,每階段六十天八十七刻半(古代計時單位),稱為「一氣」。
第一氣從漏壺水下第一刻(大寒節氣寅時初刻)開始,結束於六十天八十七刻半;
第二氣從八十七刻六分(春分節氣子時正刻)開始,同樣結束於六十天八十七刻半後(後續四氣時間計算方式相同)。
第三氣始於七十六刻(小滿節氣亥時初刻),止於六十二刻半;
第四氣始於六十二刻六分(大暑節氣酉時正刻),止於五十刻;
第五氣始於五十一刻(秋分節氣申時初刻),止於三十七刻半;
第六氣始於三十七刻六分(小雪節氣午時正刻),止於二十五刻。
一年六氣的早晚時間分布如此,這是第一年六氣的天然規律。
乙醜年,第一氣始於二十六刻(大寒節氣巳時初刻),止於十二刻半;
第二氣始於十二刻六分(春分節氣卯時正刻),止於漏壺水下百刻(即完整一輪);
第三氣始於一刻(小滿節氣寅時初刻),止於八十七刻半;
第四氣始於八十七刻六分(大暑節氣子時初刻),止於七十五刻;
第五氣始於七十六刻(秋分節氣亥時初刻),止於六十二刻半;
第六氣始於六十二刻六分(小雪節氣酉時正刻),止於五十刻。
這是第二年六氣的天然規律。
丙寅年,第一氣始於五十一刻(大寒節氣申時初刻),止於三十七刻半;
第二氣始於三十七刻六分(春分節氣午時正刻),止於二十五刻;
第三氣始於二十七刻(小滿節氣巳時初刻),止於十二刻半;
第四氣始於十二刻六分(大暑節氣子時正刻),止於漏壺水下百刻;
第五氣始於一刻(秋分節氣寅時初刻),止於八十七刻半;
第六氣始於八十七刻六分(小雪節氣子時正刻),止於七十五刻。
這是第三年六氣的天然規律。
丁卯年,第一氣始於七十六刻,止於六十二刻半;
第二氣始於六十二刻六分,止於五十刻;
第三氣始於五十一刻,止於三十七刻半;
第四氣始於三十七刻六分,止於二十五刻;
第五氣始於二十六刻,止於十二刻半;
第六氣始於十二刻六分,止於漏壺水下百刻。
這是第四年六氣的規律。接下來的戊辰年,第一氣又從一刻重新開始,如此循環不息,周而復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