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懸解》~ 卷十 (9)
卷十 (9)
1. 天元紀大論(七十五)
陽動而上,陰靜而下,動靜相召,上下相臨,天之陰陽與地之陰陽往來錯綜,而變由此生矣。
帝曰:上下周紀,其有數乎?鬼臾區曰:天以六為節,地以五為制。周天氣者,六期為一備,終地紀者,五歲為一周。
天數五,地數六,天以地之六為節,故有六氣,地以天之五為制,故有五行。周天氣者,六期為一備,從地節也,終地紀者,五歲為一周,從天制也,上下周流之紀,其數如此。(天數五,故有十干,地數六,故有十二支。五運隨干轉,六氣隨支旋,故天氣六期一備,地紀五歲一周也)
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氣,為一紀,凡三十歲,千四百四十氣,凡六十歲,而為一周,不及太過,斯皆見矣。
五六相合,其數三十,凡三十歲,七百二十氣,為一紀。三十重之,則為六十,凡六十歲,千四百四十氣,為一周。合一紀一周而觀之,其不及太過之數,皆見之矣。
帝曰:願聞五運之主時也何如?鬼臾區曰:五氣運行,各終期日,非獨主時也。
五氣運行,各主一年,非獨主一時,主一時者,一年之小運,主一年者,五年之大運也。
帝曰:願聞其所謂也。鬼臾區曰:臣積考《太始天元冊文》曰:太虛廖廓,肇基化元,萬物資始,五運終天,布氣真靈,總統乾元,九星懸朗,七曜周旋,曰陰曰陽,曰柔曰剛,幽顯既位,寒暑弛張,生生化化,品物咸彰。臣斯十世,此之謂也。
《太始天元冊文》,上古之書。太虛之中,廖廓無際,而萬化之元,於此肇基。萬物資始發育,攸賴五運終天,循環不窮。布氣真靈,實眾妙之門。總統乾元,乃大地之主。九星懸朗於上(九星:蓬、苪、衡、輔、禽、心、任、柱、英),七曜周旋其間(七曜:日、月、五星),日陰曰陽,天道也,曰柔曰剛,地道也(《易》: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陰陽分布,幽顯以此異象。
水火殊宮,寒暑以此迭遷。生生化化不息,百品庶物咸彰。臣斯十世守之,即此五運終期之謂也。
帝曰:夫子之言,上終天氣,下畢地紀,可謂悉矣。余願聞而藏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昭著;上下和親,德澤下流,子孫無憂,傳之後世,無有終時,可得聞乎?
帝欲明運氣之理,傳之天下後世。
鬼臾區曰:至數之極,迫迮以微,其來可見,其往可追,敬之者昌,慢之者亡,無道行私,必得夭殃。謹奉天道,請言真要。迮,音嫡。
迫迮以微,切近而幽微也。真要,至真之要也。
帝曰:善言始者,必會於終,善言近者,必知其遠,是則至數極而道不惑,所謂明矣。願夫子推而次之,令有條理,簡而不匱,久而不絕,易用難忘,為之綱紀,至數之要,願盡聞之。
帝欲運氣之理昭明無惑,令鬼臾區推次其義,盡聞至數之要。
白話文:
天元紀大論(七十五)
陽氣運動向上,陰氣靜止向下,動與靜相互感應,上下相互影響。天的陰陽與地的陰陽交錯往來,變化由此而生。
黃帝問:「天地運行的週期是否有規律可循?」鬼臾區回答:「天以六為節律,地以五為制度。天的運行週期,六期為一完整循環;地的運行週期,五歲為一周。」
天數為五,地數為六。天依循地的六數為節律,故有六氣;地依循天的五數為制度,故有五行。天的運行六期為一備,是跟隨地的節律;地的運行五歲為一周,是跟隨天的制度。天地運行的週期規律,其數字便是如此。(天數五,故有十天干;地數六,故有十二地支。五運隨天干轉動,六氣隨地支輪轉,因此天的氣候六期為一備,地的運行五歲為一周。)
五與六相結合,七百二十個氣為一紀,共三十年;一千四百四十個氣為一周,共六十年。過與不及的變化,皆可由此顯現。
五與六相合,其數為三十,三十年為一紀,共七百二十個氣。三十重複一次,則為六十年,共一千四百四十個氣,稱為一周。結合一紀與一周來觀察,其過與不及的規律皆可明晰。
黃帝問:「想請問五運如何主導時節?」鬼臾區回答:「五氣運行各自主導一整年的週期,而非僅限於某一時節。主一時的是一年的小運,主一年的則是五年的大運。」
黃帝說:「願聞其詳。」鬼臾區說:「據臣考證《太始天元冊文》記載:太虛廣闊無邊,萬物化生的本源由此奠基。五運周而復始,遍布真靈之氣,統御天地萬物。九星懸掛閃耀,七曜循環運轉。陰陽交替,柔剛並存,幽明有序,寒暑更迭。生生不息,萬物彰顯。臣家族十代相傳,講的正是這個道理。」
《太始天元冊文》是上古之書。太虛之中,無邊無際,萬物化生的根源即由此開始。五運循環不休,真靈之氣布化四方,主宰天地。九星高懸(九星:蓬、苪、衡、輔、禽、心、任、柱、英),七曜運轉(七曜:日、月及五星)。陰陽屬天之道,柔剛屬地之道(《易經》說:立天之道為陰陽,立地之道為柔剛)。陰陽分布,形成晝夜寒暑,萬物由此繁衍生長,各類事物皆得以顯現。臣家族十代傳承,所講的正是五運終結與循環之理。
黃帝說:「先生的論述,上通天的氣運,下貫地的規律,可謂詳盡。我希望能瞭解並牢記,上以治國,下以養身,使百姓明理,上下和睦,恩澤流傳,子孫無憂,永世傳承。可否請先生進一步闡釋?」
黃帝希望明瞭運氣之理,傳於後世。
鬼臾區回答:「至理極致,微小而深奧。順應者昌盛,輕忽者衰亡,違背天道而私心妄為,必招災禍。謹遵天道,請聽其精要。」
黃帝說:「善談初始者,必能貫穿終結;善論近況者,必知遠方之事。如此,即便探究極致之理,也不會疑惑不明。請先生進一步推演,使之條理清晰,簡明不遺漏,歷久不衰,容易運用且難以遺忘。為其建立綱紀,讓我能完整學習這至關重要的道理。」
黃帝希望運氣之理清晰易懂,請鬼臾區推演闡述,全盤瞭解其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