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懸解》~ 卷十 (4)

回本書目錄

卷十 (4)

1. 六節臟象論(七十四)

五運相襲,而皆治之,終期之日,周而復始。時立氣布,如環無端,候亦同法。

春為木,夏為火,長夏為土,秋為金,冬為水,五運迭相承襲,而皆治其主令之時,終其期歲之日,周而復始。四時既立,則二十四氣流布於中,如環無端,而七十二候亦旋運於內,同此法度也。

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矣。

年歲有陰陽,氣運有盛衰,此虛實所由起也。醫家推步一年氣候,欲知天人虛實之原耳,不知此則不足為工矣。

帝曰:有不襲乎?岐伯曰:蒼天之氣,不得無常也,氣之不襲,是謂非常,非常則變矣。

五運相襲,天氣之常,蒼天之氣,不得無常。若其不襲,木已去而火未來,金既退而水不進,是謂非常,非常則為變矣。

帝曰:非常而變奈何?岐伯曰:變至則病,所勝則微,所不勝則甚,因而重感於邪則死矣。故非其時則微,當其時則甚也。

變至則人物感之而為病,是其所勝之邪則病微,其所不勝之邪則病甚,若因而重感於邪,正氣再傷,不止甚也,則人死矣。故感非其時,是為所勝,則病微(如春受土邪,夏受金邪,秋受木邪,冬受火邪),感當其時,是所不勝,則病甚矣。

帝曰:何謂所勝?岐伯曰: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所謂得四時,舊誤作五行時,今依「金匱真言論」改正。之勝,各以其氣命其臟。

春木勝長夏土,土勝冬水,水勝夏火,火勝秋金,金勝春木,是謂得四時之勝者,各以五行之氣命其五臟。如春得風邪則傷在脾,夏得火邪則傷在肺,長夏得濕邪則傷在腎,秋得燥邪則傷在肝,冬得寒邪則傷在心,得一時之勝氣,其所被克之臟必當受病,知其何氣為邪,則知何臟受病矣。

帝曰:何以知其勝?岐伯曰:求其至也,皆歸始春。未至而至,此為太過,則薄所不勝,而乘所勝也,命曰氣淫。至而不至,此謂不及,則所勝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勝薄之也,命曰氣迫。

一年氣候,始於立春,欲知何氣之勝,先於立春候之。未應至而至,此謂太過;則薄所不勝,木反侮金,乘其所勝,木邪賊土,命曰木氣過盛而為淫也。已應至而不至,此謂不及,則所勝妄行,土邪無畏,所生受病,火敗莫炎,所不勝薄之,金邪肆虐,命曰他氣乘虛而相迫也。得一氣則餘氣可知矣。

所謂求其至者,氣至之時也,謹候其時,氣可與期,失時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內生,工不能禁也。

求其至者,必於此氣應至之時,謹候其時,則氣可與之相期,失其時而反其候,則五邪相感,五治不分,邪僻內生,傳變諸病,工亦不能禁之也。

帝曰:其有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太過何也?岐伯曰:至而至者和,至而不至,來氣不及也,未至而至,來氣有餘也。

白話文:

六節臟象論(七十四)

五種運氣相互承襲,各自主宰相應的時令,直到一年的終結,週而復始,循環不息。時令確立,節氣分佈,如同圓環般無始無終,七十二候的變化亦遵循相同的規律。

春天屬木,夏天屬火,長夏屬土,秋天屬金,冬天屬水,五運更替輪流主導時令,直到一歲結束,循環往復。四季既已確立,二十四節氣便在其中流布,如同圓環無端,而七十二候也隨之運轉,遵循同一法則。

因此說,若不瞭解每年氣候的變化、氣運的盛衰、虛實的來源,便不足以成為高明的醫者。

黃帝問:「五運會不相承襲嗎?」岐伯答:「天地之氣,不可能無常變動。若氣運不相承襲,便是異常現象,異常則會導致變亂。」

五運相襲是天地之常理,若不相承襲,例如木氣已去而火氣未至,金氣退卻而水氣不進,便是反常,反常即會引發變亂。

黃帝問:「變亂會導致什麼後果?」岐伯答:「變亂發生時,人會因此生病。若受自身能克制的邪氣影響,病情較輕;若受克制自身的邪氣影響,病情較重;若此時再受外邪侵襲,則可能致命。因此,在不當令的季節感邪,病情較緩;在當令的季節感邪,病情則會加重。」

黃帝問:「什麼是『所勝』?」岐伯答:「春木勝長夏土,長夏土勝冬水,冬水勝夏火,夏火勝秋金,秋金勝春木,這就是四時相勝的關係。每種時令之氣影響對應的臟腑(如春傷脾、夏傷肺、長夏傷腎、秋傷肝、冬傷心)。」

黃帝問:「如何判斷氣運的勝負?」岐伯答:「觀察氣候的變化,須從立春開始判斷。氣候未到而至,稱為『太過』,此時邪氣會侵襲克制自身的氣,並壓制自身能克制之氣,稱為『氣淫』;氣候該至而未至,稱為『不及』,此時自身能克制之氣會妄行,所生之氣受病,而克制自身的邪氣亦會趁虛而入,稱為『氣迫』。」

所謂判斷氣候變化,需嚴格觀察氣應至之時,才能預測其規律。若失時失候,五氣混亂,邪氣內生,醫者也難以控制。

黃帝問:「氣候有應至而至、應至而未至、未至而至的情況,為何如此?」岐伯答:「應至而至是平和之象;應至而未至,是氣運不足;未至而至,則是氣運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