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素問懸解》~ 卷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三 (3)

1. 診要經終論(十七)

黃帝問曰:診要何如?岐伯對曰:診病之始,五決為紀。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謂五決者,五脈也。

診病之始,以決斷五氣之盛衰為綱紀。欲知此氣盛衰之所始,先建其母,知其母氣之虛實,則知子氣盛衰之所始矣。所謂五決者,決斷五脈也。

白話文:

在診治疾病時,首先要以判斷五行氣血的盛衰為依據。要了解五行氣血盛衰的根源,首先要建立五行之母的陰陽。瞭解五行之母的虛實,就能推知五行氣血盛衰的根源。所謂「五決」,是指判斷五條脈搏的盛衰。

夫脈之大小滑澀浮沉,可以指別。五臟之象,可以類推。五臟之音,可以意識。五色微診,可以目察。能合脈色,可以萬全。

白話文:

這種脈搏的大小、滑澀、浮沉的表現,都可以用手指分別辨認出來。五臟的形貌,可以根據脈象類推。五臟的聲音,可以通過脈象意識到。五種顏色的細微變化,可以用眼睛觀察。能夠將脈象和顏色綜合起來診斷,就可以得到全面完美的結果。

脈之大小滑澀浮沉,可以指下別之,寸脈大,尺脈小,肝脈滑,肺脈澀,心脈浮,腎脈沉也。五臟之象,可以其類推之,肝脈弦,心脈鉤,脾脈代,肺脈毛,腎脈石也。五臟之音,可以意識,肝音呼,心音笑,脾音歌,肺音哭,腎音呻也。五色微診,可以目察,肝色青,心色赤,脾色黃,肺色白,腎色黑也。

白話文:

脈相

脈搏的大小、滑度、澀度、浮沈,可以手指觸摸分辨,寸關脈大,尺脈小,肝脈滑,肺脈澀,心脈浮,腎脈沉。

五臟之象

由脈象可以推斷出五臟的狀態,肝脈弦緊,心脈鉤曲,脾脈代動不勻,肺脈浮毛,腎脈沉實如石。

五臟之音

可以聽出五臟的聲音,肝音呼喚,心音大笑,脾音歌唱,肺音哭泣,腎音呻吟。

五色診斷

通過觀察膚色可以診斷五臟,肝色青,心色赤,脾色黃,肺色白,腎色黑。

赤脈之至也,喘而堅,診曰有積氣在膈中,時害於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積,思慮而心虛,故邪從之。

心屬火,其色赤,赤脈之至,喘而堅(「平人氣象論」:病心脈來,喘喘連屬,其中微曲,曰心病。死心脈來,前曲後居,如操帶鉤,曰心死),是心氣之結滯也。診曰有積氣在膈中,堵塞胃脘,時害於食,名曰心痹。得之思慮勞神,而心氣虛餒,故邪氣從而客之。

白話文:

心臟屬火,它的顏色為紅色。如果脈搏顏色很紅,出現喘鳴且脈搏堅硬(《平人氣象論》中提到:心脈搏動,喘鳴連續,脈搏中有微彎,表明心有病。死心脈搏動,前面彎曲後面居中,就像拿著帶鉤,表明心將要死亡),這是心氣滯結所造成的。診斷起來,會感覺到膈中有氣體積聚,堵塞了胃部,偶爾還會影響進食,這叫做心絞痛。通常是因思慮過度、勞神傷心,導致心氣虛弱,所以邪氣才會趁虛而入。

白脈之至也,喘而浮,有積氣在胸中,下虛上實,喘而虛,驚,寒熱,名曰肺痹。得之醉而使內也。

肺屬金,其色白,白脈之至,喘而浮,是肺氣之結滯也。診曰有積氣在胸中,下虛而上實(肺氣不降,痞塞胸中故也),喘促而虛乏,心膽驚怯(肺病不能收斂君相二火故也),皮毛寒熱(肺主皮毛,皮毛失斂,感冒風寒,故生寒熱),名曰肺痹。得之醉後入房,縱欲傷精,肺氣不得歸宿也。

白話文:

肺臟屬於金元素,顏色為白色。如果脈象呈現白色,呼吸急促且浮動,表示肺氣阻塞。診斷為胸中積氣,下虛而上實(肺氣無法下行,因此堵塞在胸腔),導致呼吸急促、虛弱無力,心膽驚恐(肺臟功能失調,無法收斂心火和膽火),皮膚忽冷忽熱(肺臟主導皮膚,皮膚失去收斂功能,容易受到風寒侵襲,因此產生寒熱症狀)。這種情況稱為「肺痹」。

肺痹通常是由於醉酒後行房事,縱慾過度損傷精氣,導致肺氣無法歸位所致。

(肺金生水,而水中之氣,秉之於肺,是為母隱子胎。縱欲傷精,亡泄水中陽氣,肺氣無根,故逆而上結)

青脈之至也,長而左右彈,有積氣在心下,支胠,頭痛腰痛足清,名曰肝痹。得之寒濕。與疝同法。

肝屬木,其色青,青脈之至,長而左右彈(彈,動搖也),此肝氣之結滯也。診曰有積氣在心下,偏支左胠,頭痛腰痛足清(甲木上逆則頭痛,乙木下陷則腰痛,火根於水,火泄水寒,則足清冷),名曰肝痹。得之寒濕傷其脾腎,乙木不能生長也(腎水寒則肝木不生,脾土濕則肝木不長)。此與疝氣同法。

白話文:

肝臟屬於木屬,與「青」色相應。如果出現青筋明顯、左右搖動的症狀,表示肝氣有阻滯。診斷結果為:心下有積氣,偏向左側肋骨,伴有頭痛、腰痛和腳部冰冷(肝木上行會導致頭痛,肝木下陷會導致腰痛,腎水不足則肝火旺盛,導致腳部冰冷)。這種情況稱為「肝痹」。

此症狀是由於寒濕之邪損傷脾臟和腎臟,導致肝木無法正常生長(腎水不足,肝木將無法生長;脾濕阻礙,肝木也無法生長)。治療方法與「疝氣」相同。

黃脈之至也,大而虛,有積氣在腹中,有厥氣,名曰厥疝。得之疾使四肢,汗出當風。女子同法。

脾屬土,其色黃,黃脈之至,大而虛,此脾氣之結滯也。診曰有積氣在腹中,有厥逆之氣,名曰厥疝(土病則木克之,厥疝者,肝氣之寒濕凝結者也)。得之疾使四肢,汗出當風,風閉皮毛,中氣不得四達也(脾主四肢,疾使四肢,勞傷中氣,汗出當風,又加外感,中氣更病也)。女子亦同此法。

白話文:

脾臟屬土,其顏色為黃色。當脈搏呈黃色時又大又虛浮,這是脾氣鬱結的徵兆。診斷為腹中積氣,有逆氣上衝,稱為厥疝(土病會受木剋制,厥疝是由於肝氣寒濕凝結造成的)。這種病症是由過度操勞四肢、出汗後吹風所致,風寒閉塞皮毛,導致中氣運轉不暢(脾臟主管四肢,過度勞動四肢會損傷中氣,吹風後出汗又會加重外感,中氣就會更虛弱)。女性也遵循這種治療方法。

黑脈之至也,上堅而大,有積氣在小腹與陰,名曰腎痹。得之沐浴清水而臥。

腎屬水,其色黑,黑脈之至,上堅而大,此腎氣之結滯也。診曰有積氣在小腹與陰器,名曰腎痹。得之沐浴清水而臥,寒氣入於孔竅,隨衛氣而內沉(人臥則衛氣內沉),傷及腎臟也。

白話文:

腎臟五行屬水,顏色為黑色。如果脈象顯得黑色而且又硬又粗,說明腎氣鬱結不通。診斷時會發現下腹和生殖器有積聚的氣,這被稱為腎痹。如果經常在清水中洗澡睡覺,寒氣會進入毛孔,隨著衛氣沉入體內(人睡覺時衛氣會沉入體內),從而損傷腎臟。

是以頭痛巔疾,下虛上實,過在足少陰巨陽,甚則入腎。

足太陽經上額交巔,下項,行身之後,自頭走足,頭痛巔疾,下虛上實,太陽不降,濁氣上逆也。太陽與少陰為表裡,故過在足少陰巨陽。甚則自少陰之經而入腎臟也。

白話文:

足太陽經(膀胱經)從額頭交會處開始,沿著頭頂、後頸向下延伸到腳底。當太陽經出現問題時,會出現頭痛、頭暈等症狀,這是由於下半身虛弱,導致上半身氣血上逆。

太陽經與少陰經(腎經)相互表裡,所以在足太陽經出現問題時,也可能影響到足少陰經的大腸經。嚴重的,還可能影響到腎臟。

徇蒙招尤,目瞑耳聾,下實上虛,過在足少陽厥陰,甚則入肝。

徇蒙招尤,昏蒙擾亂之意。招尤,掉搖也(尤與繇同音,繇與搖相似,因作尤,古文多如此)。足少陽經起目銳眥,循耳後,下項,行身之側,自頭走足,徇蒙招尤,目瞑耳聾者,少陽不降,相火上逆也。相火拔根,升浮搖盪,故神氣飛揚,耳目眩暈,此上虛也。少陽與厥陰為表裡,少陽上逆,則厥陰下陷,二竅堵塞(二陰),疏泄不行,此下實也。

白話文:

混亂不清,招致災禍。招尤就是搖動的意思。(尤和繇同音,繇和搖相似,因此用尤表示搖動,古文中常見這種用法)足少陽經從眼睛的銳利部位開始,沿著耳後、脖子下面,經過身體兩側,從頭走到腳,混亂不清,招致災禍,導致眼睛失明、耳朵失聰,這是因為少陽經沒有下降,相火向上逆行。相火拔根而起,上浮搖晃,所以神氣飛揚,耳目眩暈,這是上虛的症狀。少陽經和厥陰經為表裡關係,少陽經向上逆行,則厥陰經向下陷,兩個孔竅(眼睛和耳朵)堵塞,疏泄不通,這是下實的症狀。

甚則自厥陰之經而入肝臟也。

腹滿䐜脹,支膈胠脅,下厥止冒,過在足太陰陽明,甚則入脾。

足陽明經下膈抵臍,行身之前,自頭走足,腹滿䐜脹,支膈胠脅者,陽明不降,濁氣上逆也。戊土上逆,礙甲木降路,故胸膈胠脅偏支痞塞。甲木升搖,則神氣昏暈,此上冒也。陽明與太陰為表裡,陽明上逆,則太陰下陷,清氣不升,故骽足厥冷,此下厥也。甚則自太陰之經而入脾臟也。(甚則入脾句,補。下二段亦同)

白話文:

足陽明經通過橫膈下降到肚臍,從身體前側經過,從頭部走到腳部。腹部脹滿緊繃,橫隔膜和脅肋疼痛,是陽明經氣不往下降,濁氣往上逆衝。土氣(戊土)上逆,阻礙木氣(甲木)下降的通道,所以胸隔、脅肋疼痛,偏向一側,痞塞不通。木氣(甲木)上升動搖,則頭腦昏沉,這是上衝。陽明經和太陰經是表裡關係的,陽明經上逆,則太陰經下陷,清氣不能上升,所以小腿和腳冰涼,這是下陷。嚴重的話,還會從太陰經進入脾臟。

咳逆上氣,厥在胸中,過在手陽明太陰,甚則入肺。

手太陰經上膈屬肺,自胸走手,咳逆上氣,厥在胸中(厥,氣逆也),此太陰不降,濁氣上逆也。太陰與陽明為表裡,手陽明經自手走頭,下缺盆,絡肺,亦當俱病,故過在兩經。甚則自太陰之經而入肺臟也。

白話文:

手太陰肺經在隔膜以上屬於肺臟,從胸部運作到手,出現咳嗽、呼吸困難、胸悶(胸悶指氣息逆行),這是太陰肺經氣機不降,濁氣上逆的緣故。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相互為表裡,手陽明大腸經從手部運作到頭部,下拉到缺盆穴與肺臟相絡,因此兩條經絡也會同時出現問題,所以病因在於這兩條經絡。嚴重時,還會從太陰肺經傳入肺臟。

心煩頭痛,病在膈中,過在手巨陽少陰,甚則入心。

手少陰經起於心中,上系目系,自胸走手,心煩頭痛,病在膈中,此少陰不降,君火上逆也。少陰與巨陽為表裡,手太陽經自手走頭,入缺盆,絡心,循頸上頰,至目銳眥,亦當俱病,故過在兩經。甚則自少陰之經,而入心臟也。(以上十二段,舊誤在「五臟生成論」中)

白話文:

手少陰經(心經)從心臟起始,與眼睛相連,從胸部行經手臂,如果心煩頭痛,病在橫膈膜區域,這是因為心經氣血不降,心火上炎所致。心經與手太陽經(小腸經)為表裡關係,手太陽經從手臂行經頭部,進入缺盆穴(位於鎖骨上窩),與心臟相連,沿著頸部和麪頰向上行至眼睛的外眼角,因此這兩個經絡也會同時出現症狀,所以病症出現在這兩條經絡上。嚴重的話,會從心經侵入心臟。

帝曰:願聞十二經脈之終奈何?岐伯曰:太陽之脈,其終也,戴眼反折,瘛瘲,其色白,絕汗乃出,出則死矣。

足太陽經起目內眥,上頭下項,行身之背,經氣絕則筋脈短縮,故戴眼反折。戴眼者,黑珠全上,但見白睛也。瘛,筋急,瘲,筋緩也。色白者,肺氣敗也(肺金為寒水之母,其色白)。寒水主藏,絕汗出者,寒水不藏也。(《難經》:六陽氣俱絕,即腠理泄,絕汗乃出,大如貫珠,轉出不流)

白話文:

足太陽經從眼睛內眼角開始,沿著頭部上方、下方的頸部,經過身體後方。經氣耗盡,筋脈就會縮短,導致「戴眼反折」。所謂「戴眼反折」,就是黑眼球完全向上翻,只看到白色眼球。

「瘛」是指筋脈緊繃,而「瘲」是指筋脈鬆弛。「色白者,肺氣敗也」,皮膚發白是因為肺氣衰弱。(肺屬金,與寒冷的水氣相生,因此肺氣衰弱會導致膚色發白)。

寒冷的水氣主掌儲藏,因此絕汗而出是因為寒冷的水氣無法儲藏。(《難經》記載:六陽氣全無,就會導致皮膚腠理鬆弛,絕汗才會排出,汗珠大如串起的珍珠,滾動而出,不會往下流)。

足太陽氣絕者,其足不可屈伸,死必戴眼。瞳子高者,太陽不足,戴眼者,太陽已絕,此決死生之要,不可不察也。此段舊誤在「三部九候論」。

白話文:

足太陽經絡氣血完全斷絕的人,他的腳無法屈伸,死後眼睛一定睜著。瞳孔上揚的人,表示足太陽經氣血不足,眼睛睜著的人,表示足太陽經氣血已經斷絕。這是判斷生死的重要依據,不可不注意。這段錯誤的記載曾出現在「三部九候論」中。

太陽之經,自頭走足,其足不可屈伸者,筋脈之瘛瘲也(急則不可伸,緩則不可屈)。瞳子高者,戴眼之漸也。

少陽終者,耳聾,百節皆縱,目環絕系,絕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

足少陽經起目銳眥,循耳後,下項,經氣絕則少陽上逆,濁氣填塞,故耳聾。肝膽主筋(《靈樞·本臟》:肝合膽,膽者筋其應),諸筋者皆會於節,筋敗不能聯屬關節,故百節皆縱。目環絕系,環,驚視也(義見《說文》),膽木拔根,目系又絕,故瞻視驚惶,眴轉不定。木色青,金色白,青白者,金剋木也。

白話文:

足少陽膽經從眼睛的銳利部位開始,沿著耳朵後方,經過下顎部,如果氣血不通暢,膽氣會上逆,濁氣堆積,因此導致耳聾。肝膽主筋,各條筋都匯集在關節處,如果筋受損,就無法連接關節,因此全身關節都會鬆弛。眼睛環繞著筋脈,環表示驚視,膽氣拔根,眼睛的筋脈又斷了,所以看東西會驚慌不定,目光遊移不定。木頭的顏色是青色,金屬的顏色是白色,青白色表示金剋木。

陽明終者,口目動作,善驚妄言,色黃,其上下之經盛而不行則終矣。

足陽明經起於目下,環口入齒,經氣絕則戊土上逆,甲木失根,升浮搖盪,故口目動作,善驚妄言。妄言者,君相皆逆,神明惑亂也。色黃者,土敗也。上下之經盛而不行者,經氣之鬱滿也。

白話文:

足陽明經從眼睛下方開始,繞著嘴巴進入牙齒。經絡運行終止,戊土(脾氣)就會逆行,甲木(肝氣)失去根源,上升搖動。因此,嘴巴和眼睛會出現抽動、容易受驚嚇和說胡話的現象。說胡話是因為君(心火)和相(腎水)都逆行,神明被混亂。臉色發黃是因為脾土受損。上下經絡氣血充盛但運行不暢,是經絡氣血鬱積的緣故。

少陰終者,面黑齒長而垢,腹脹閉,上下不通而終矣。

少陰腎水,其色黑,腎主骨,齒者,骨之餘也,經氣絕則面黑齒長而垢,水敗而骨枯也。寒水侮土,土陷木鬱,故腹脹氣閉,上下不通,所謂腎氣實則脹也。(少陰終者,腎氣之敗,非腎水之枯也)

白話文:

少陰腎水屬性為黑,腎臟主掌骨骼,而牙齒是骨骼的延伸。經絡的氣血不通暢,就會出現面色發黑、牙齒變長變髒,這是因為腎水衰敗導致骨骼枯萎。寒濕的水氣侵犯脾胃,導致脾胃功能失常,氣機鬱滯,因此出現腹脹、氣閉、上下不通的情況。這就是所謂的「腎氣實則脹」。(少陰終結,指的是腎氣衰敗,而不是腎液乾枯。)

太陰終者,腹脹閉,不得息,善噫善嘔,嘔則逆,逆則面赤,不逆則上下不通,不通則面黑,皮毛焦而終矣。

太陰濕土,其位在腹,經氣絕則濕土鬱滿,故腹脹氣閉。胃逆肺壅,不得喘息。濁氣填塞,胃脘莫容,故善噫善嘔。嘔則氣愈沖逆,逆則收斂失政,二火上炎,故面赤。不逆則中氣脹滿,上下不通,不通則水侮金敗,面黑者,水侮土也,皮毛焦者,肺氣敗也。

白話文:

脾胃是水濕之土,位於腹部。當脾胃經絡氣血不通時,水濕之土積聚脹滿,導致腹脹氣滯。

胃氣逆亂,上衝肺部,導致呼吸困難。濁氣堵塞,胃部容納不下,因此頻頻打嗝嘔吐。嘔吐後,氣息更加上逆,上逆則收斂失調,心火和肝火上炎,引起面色潮紅。

如果不逆吐,則中氣脹滿,上下氣機不通。氣機不通,則水濕侮辱金氣(肺),導致面色發黑。皮膚焦枯,是肺氣被敗所致。

厥陰終者,中熱嗌乾,善溺心煩,甚則舌卷卵上縮而終矣。此十二經之所敗也。

厥陰風木,胎君火而主疏泄,經氣絕則火胎升泄,中熱心煩。風木疏泄,則小便頻數,而實梗澀不利。風動津耗,故咽嗌乾燥,而實不能飲。肝主筋,其脈下過陰器,上入頏顙,舌卷卵縮者,筋脈短急也。兩經同氣,故言一經以概兩經,此六者,皆十二經之所敗也。

白話文:

厥陰經屬風木,具有疏泄的功能,是胎元之火的根源。如果經氣中斷,火胎就會上升而疏泄,導致內熱和心煩。風木具有疏泄作用,所以小便會頻繁,而如果實熱梗塞,小便就不利。風木還會耗傷津液,所以咽喉會乾燥,而實熱則不能喝水。肝臟主筋,其經脈下過陰器,上入頭面,如果舌頭卷縮、睾丸縮小,說明筋脈短促急迫。厥陰經和少陽經氣脈相通,所以說一個經脈的病症可以概括兩條經脈的病症。這六種症狀,都是十二經脈敗壞造成的。

凡相五色之奇脈,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者,皆不死也。

黃為土色,是有胃氣,故皆不死。

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二段舊誤在「五臟生成論」。

無黃色則胃氣絕,故皆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