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素問懸解》~ 卷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

1. 通評虛實論(十六)

黃帝問曰:何謂虛實?岐伯對曰: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帝曰:虛實何如?岐伯曰:氣實者,熱也。氣虛者,寒也。氣虛者,肺虛也。氣逆者,足寒也。非其時則生,當其時則死。餘臟皆如此。氣實者熱二語,舊誤在「刺志論」中。

白話文:

黃帝問:什麼是虛實?岐伯回答:病邪盛行就是「實」,精氣不足就是「虛」。

黃帝問:實和虛具體表現是什麼樣的?岐伯回答:氣實的人,表現為發熱。氣虛的人,表現為發寒。肺氣虛弱的人,容易出現發寒的症狀。氣機逆亂向上的人,腳部容易發冷。在不適當的時候出現這些症狀,就會導致死亡。其他臟腑也是遵循這個道理。

(「氣實者熱」這句話,過去錯誤的記載在〈刺志論〉中。)

邪氣盛滿則實,精氣劫奪則虛。氣實者,陽鬱而生熱。氣虛者,陰鬱而生寒。所謂氣虛則寒者,肺主氣,氣虛者,肺虛也。肺氣虛則上逆,氣逆者,陽不歸根,腎氣虛,是以足寒也。非其司令之時則生,當其司令之時則死。餘臟皆如此也。(當其時則死,令氣敗故也)

白話文:

當邪氣充盈旺盛時,身體就會實熱;當正氣受損奪取時,身體就會虛寒。

氣盛實時,陽氣過剩會導致發熱。氣虛弱時,陰氣過盛會導致發寒。

所謂氣虛致寒,是因為肺主氣,氣虛的人肺也虛弱。肺氣虛弱時會上逆,氣逆則陽氣無法收斂,腎氣虛弱,因此腳才會寒冷。

在不合適的時節發病,就會導致死亡。其他臟腑也都是如此。(不合時節發病會死,是因為命令之氣枯竭的緣故)

帝曰:何謂重實?岐伯曰:所謂重實者,言熱病,氣熱脈滿,是謂重實。

熱病陽氣實矣,益以氣熱而脈滿,是重實也。

白話文:

黃帝問:什麼叫做重實?岐伯回答:所謂的重實,是指熱病時,體內氣熱而且脈道充盈,這就叫做重實。

熱病已經讓陽氣實盛了,再加上氣更熱而脈道更加充盈,這就是所謂的重實。

帝曰:何謂重虛?岐伯曰:脈氣上虛尺虛,是謂重虛。帝曰:重虛何如?岐伯曰:所謂氣虛者,言無常也。尺虛者,行步恇然。脈虛者,不象陰也。如此者,滑則生,澀則死也。

白話文:

黃帝問:什麼叫做「重虛」?

岐伯回答:脈氣浮在上部,尺部脈弱,這就是「重虛」。

黃帝問:「重虛」的症狀如何?

岐伯回答:所謂「氣虛」,是指脈氣浮而不實,沒有固定的規律。尺脈微弱,行走時步履不穩。脈搏虛弱,不像陰脈那樣沉穩。出現這種情況,脈氣如果流暢,病人就能生還;如果脈氣澀滯,病人就會死亡。

上,寸也,脈氣寸虛,是上虛也,益以尺虛,則下亦虛,是重虛也。所謂脈氣上虛者,言無平人之常氣也(「平人氣象論」:胃者,平人之常氣也)。尺虛者,足膝無力,行步恇然(恇,虛怯也)。脈之上下俱虛者,不象太陰之候也(《難經》:寸口者,脈之大會,手太陰之動脈也)。如此者,滑則生,滑為陽也,澀則死,澀為陰也。(「仲景脈法」)

帝曰:絡氣不足,經氣有餘何如?岐伯曰:絡氣不足,經氣有餘者,脈口熱而尺寒也。秋冬為逆,春夏為從。

白話文:

上脈,也就是寸脈。如果脈氣寸部空虛,表示上部虛弱;再加上尺部也空虛,則下部也虛弱,屬於重虛。

所謂脈氣上虛,是指沒有健康人正常的氣息。尺脈空虛,表示足膝無力,走路時虛弱。上下脈都虛弱,不像手太陰經的脈象。

遇到這種情況,脈象滑動就表示生機,滑動屬陽;脈象澀滯就表示死亡,澀滯屬陰。

絡為陽,經為陰,絡氣不足,經氣有餘者,陽升火泄,脈口熱而尺中寒也。秋冬陽氣收藏則為逆,春夏陽氣生長則為從也。

白話文:

脈絡屬陽,經脈屬陰。脈絡之氣不足,經脈之氣有餘,陽氣上升,導致火氣洩漏,脈搏浮熱而尺脈寒涼。秋冬之時,陽氣收藏,所以陽氣上升為逆;春夏之時,陽氣生長,所以陽氣上升為順。

帝曰:經虛絡滿何如?岐伯曰:經虛絡滿者,尺熱滑,脈口寒澀也。此春夏死,秋冬生也。帝曰:治此者奈何?岐伯曰:絡滿經虛,灸陰刺陽,經滿絡虛,刺陰灸陽。

白話文:

黃帝問:經脈虛弱而絡脈壅滿是什麼情況?岐伯回答:經脈虛弱而絡脈壅滿的人,尺脈(寸關尺中的尺脈)熱而滑,脈口(寸關尺中寸脈的口訣)寒而澀。這種情況,在春夏兩季容易死亡,而秋冬兩季容易出生。

黃帝問:治療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岐伯回答:絡脈壅滿而經脈虛弱,應該灸陰經(少陰腎經)而刺陽經(陽明大腸經)。而經脈壅滿而絡脈虛弱,則應刺陰經(少陰腎經)而灸陽經(陽明大腸經)。

經虛絡滿,則陽乘陰位,陰乘陽位,尺膚熱滑,而脈口寒澀也。春夏陽不生長,故死,秋冬陽氣收藏,故生。絡滿經虛,灸以補陰,刺以瀉陽,經滿絡虛,刺以瀉陰,灸以補陽也。

白話文:

如果經脈虛弱,絡脈充盈,那麼陽氣就會上升到陰位,陰氣就會下降到陽位,導致尺部皮膚發熱發滑,而脈口卻是寒冷乾燥的。春秋兩季,陽氣不旺盛,於是人就會死亡;秋冬兩季,陽氣收藏,於是人就會誕生。絡脈充盈,經脈虛弱,就用艾灸來補充陰氣,針刺來疏通陽氣;經脈充盈,絡脈虛弱,就用針刺來疏通陰氣,艾灸來補充陽氣。

帝曰:經絡俱實何如?何以治之?岐伯曰:經絡皆實,是寸脈急而尺緩也,皆當治之。滑則從,澀則逆。夫虛實者,皆從其物類始,故五臟骨肉滑利,可以長久也。

白話文:

黃帝問:經絡都實的時候是怎樣?怎麼治療?岐伯回答:經絡都實,就是寸脈急而尺脈緩的情況,都應該治療。滑利的,就順著治療;澀滯的,就逆著治療。虛實都是從同類的事物開始的,所以五臟、骨肉滑利,就能長久健康。

絡實則寸急,經實則尺緩,皆當瀉之。治,瀉也。滑則為從,澀則為逆。夫虛實之象,各從其物類始,物生則滑利,死則枯澀,其大凡也,故五臟骨肉之滑利者,可以長久也。

白話文:

如果脈絡有實證,寸脈就會急促;經脈有實證,尺脈就會緩慢,這兩種情況都應該採取瀉法的治療。治,就是瀉。脈象滑利,表示從中氣的條達順暢;脈象澀滯,表示中氣逆亂。虛實的徵象,各自從它們的物性開始,事物生長時滑利,死亡時枯澀,這是它的大概特徵。所以五臟骨肉滑利的人,可以長壽。

帝曰:寒氣暴上,脈滿而實,何如?岐伯曰:實而滑則生,實而澀則死。帝曰:脈實滿,手足寒,頭熱,何如?岐伯曰:春秋則生,冬夏則死。帝曰:其形盡滿何如?岐伯曰:脈急大堅,尺澀而不應也。如是者,從則生,逆則死。帝曰:何謂從則生,逆則死?岐伯曰:所謂從者,手足溫也,所謂逆者,手足寒也。

白話文:

黃帝問:寒氣突然上升,脈象強有力,這是什麼情況?

岐伯答:如果脈象強有力且滑利,則生;如果強有力且澀滯,則死。

黃帝問:脈象強有力而飽滿,手足冰冷,頭部發熱,這是什麼情況?

岐伯答:如果是春天或秋天,則生;如果是冬天或夏天,則死。

黃帝問:脈象完全飽滿,這是什麼情況?

岐伯答:脈搏急促、粗大、堅硬,尺脈澀滯而無力。這種情況,順應則生,逆反則死。

黃帝問:什麼是順應則生,逆反則死?

岐伯答:所謂順應,是指手足溫暖;所謂逆反,是指手足冰冷。

寒氣自下焦暴上,陽為陰格,則脈滿而實。實而滑者,生氣猶存,則生,實而澀者,陽根已斷,則死(肝脈滑,肺脈澀,實而滑者,肝木之生氣未亡也,實而澀者,肺金之收氣絕根也)。陽不歸根,則脈實滿,中氣不能四達,則手足寒,陽氣升則頭熱,此水火不交,陽盛於上而陰盛於下者。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

白話文:

寒氣從下腹部急速上升,陽被陰氣阻隔,就會出現脈搏緊滿有力的情況。脈搏緊實且滑動,說明還有生氣,可以康復;脈搏緊實且澀滯,表示陽氣根基已斷,將會死亡(肝脈滑動,肺脈澀滯,脈搏緊實且滑動,表示肝木的生氣還存在,脈搏緊實且澀滯,表示肺金的收氣已經斷絕)。陽氣不回歸根源,脈搏就會表現為緊實有力;中氣無法通達全身,手足就會寒冷。陽氣上升,頭部就會發熱,這是水火不相交,陽氣在上盛行,陰氣在下盛行的表現。左右脈象,反映著陰陽的運行道路。

陽升於左則為春,升於上則為夏,春陽半升,未至極盛,故生,夏則陽盛之極,故死。其死者,上焦陽亢,而無陰也。陰降於右則為秋,降於下則為冬,秋陰半降,未至極盛,故生,冬則陰盛之極,故死。其死者,下焦陰孤,而無陽也。其形盡滿者,陰內而陽外,陽盛於經而不行也。

白話文:

當陽氣上升到左邊時是春天,上升到頭頂時是夏天。春天的陽氣只升了一半,還沒達到最旺盛的程度,所以萬物生長。到了夏天,陽氣達到最盛,所以萬物凋零。而夏天死去的原因是,上焦(胸膈以上)的陽氣太旺盛,沒有陰氣來滋潤。

當陰氣下降到右邊時是秋天,下降到腳底時是冬天。秋天的陰氣只下降了一半,還沒達到最盛的程度,所以萬物凋零。到了冬天,陰氣達到最盛,所以萬物死去。而冬天死去的原因是,下焦(腹部以下)的陰氣太盛,沒有陽氣來溫煦。

那些形體長得圓滿的人,是陰氣在內而陽氣在外,陽氣在外經脈中過於旺盛而不能運轉。

陽鬱於表,則脈急大堅,陰凝於裡,則尺澀而不應也。四肢稟氣於脾胃,手足溫者,中氣未敗,是謂從,從則生,手足寒者,里陽絕根,是謂逆,逆則死也。

白話文:

陽氣鬱積在體表,脈搏就會急促而強勁。陰氣凝滯在體內,脈搏就會遲緩而不通暢。四肢得到脾胃的氣血滋養,手腳溫暖說明中氣未虛,這種情況稱為從,從則生。手腳冰冷說明體內陽氣耗盡,這種情況稱為逆,逆則死。

帝曰:乳子而病熱,脈懸小者,何如?岐伯曰:手足溫則生,寒則死。帝曰:乳子中風熱,喘鳴肩息者,脈何如?岐伯曰:喘嗚肩息者,脈實大也。緩則生,急則死。

白話文:

黃帝問:新生兒發燒,脈搏細弱的,是什麼情況?

岐伯回答:手腳溫暖的會活下來,手腳寒冷的會死亡。

黃帝問:新生兒因風寒引起發燒,喘鳴肩背呼吸困難的,脈搏怎樣?

岐伯回答:喘鳴肩背呼吸困難的,脈搏又實又強。脈搏緩慢的會活下來,脈搏急促的會死亡。

病熱而脈懸小,陽虛而外浮也,病脈相反,此非嬰兒所宜。手足溫者,中氣未絕,則生,寒則土敗而死也。中風發熱,喘鳴肩息者,脈必實大,表閉而陽郁也。緩則經氣松和,故生,急則經氣束迫,表陽內陷,故死也。

白話文:

發燒但脈象細小無力,是陽氣不足但外浮的表現,這樣的脈象與病情相反,不適合嬰兒。手腳溫暖表示中氣尚未衰竭,這樣就能存活下來;手腳發冷則脾胃敗壞,就會死亡。中風發熱,喘鳴,肩部呼吸困難的,脈象必定強且有力,這是因為表氣鬱閉,陽氣內鬱。脈搏緩慢,表示經絡氣血通暢,所以能存活;脈搏急促,表示經絡氣血阻滯,表陽內陷,所以會死亡。

帝曰:腸澼便血何如?岐伯曰:身熱則死,寒則生。帝曰:腸澼下白沫何如?岐伯曰:脈沉則生,脈浮則死。脈浮而澀,而身有熱者死。帝曰:腸澼下膿血何如?岐伯曰:脈懸絕則死,滑大則生。帝曰:腸澼之屬,身不熱,脈不懸絕,何如?岐伯曰:滑大者曰生,懸澀者曰死,以臟期之。

白話文:

黃帝問:大腸出血便血的情況如何?

岐伯回答:身體發熱的人會死亡,身體寒冷的人會存活。

黃帝問:大腸排出白色泡沫的情況如何?

岐伯回答:脈象下沉的人會存活,脈象浮起的人會死亡。脈象浮起而澀滯,並且身體發熱的人會死亡。

黃帝問:大腸排出膿血的情況如何?

岐伯回答:脈象懸絕的人會死亡,脈象滑大的人會存活。

黃帝問:大腸出血相關的疾病,如果身體不發熱,脈象也不懸絕,情況如何?

岐伯回答:脈象滑大的人會存活,脈象懸絕而澀滯的人會死亡,根據臟腑的日期來預後。

腸澼便血者,泄利之後,繼以下血,血藏於肝,是風木下陷,疏泄而不藏也。身熱者,溫氣陷亡,陽根己斷,浮散而無歸也,故死,寒則陽根未斷,故生。腸澼下白沫者,大腸下陷,而不收也,白為金也,庚金失斂,故下白沫。脈沉者,中氣未敗,陽隨土蟄,故生,脈浮者,中氣敗竭,微陽散越,故死。

白話文:

腸澼便血的人 ,在腹瀉之後,便會出現便血,這是因為血液貯藏在肝臟,當風木之氣下降時,就會導致疏泄而不能藏蓄。如果身體發熱,說明溫熱之氣下陷消失,陽氣的根本已經斷絕,浮散無依,所以會死亡。如果身體發冷,陽氣的根本還沒有斷絕,所以可以存活。

腸澼下白沫的人 ,是大腸下陷,不能收回。白色代表金,庚金屬性斂藏失常,所以會下白沫。

脈沉的人,說明中氣還沒有敗壞,陽氣隨著土氣潛藏,所以可以存活。脈浮的人 ,說明中氣敗竭,微弱的陽氣散越,所以會死亡。

脈浮而澀,而身有熱者,微陽外郁,升越無歸,必死無疑也。腸澼下膿血者,肝腸俱陷,脂血疑滯,濕氣瘀蒸,故成腐敗。脈懸絕者,金木逼迫,胃氣全無,故死,滑大者,陽氣未亡,結滯將開,故生。腸澼之屬,身不熱,脈不懸絕者,滑大則陽氣未虧,故生,懸澀則陽氣欲絕,故死。

其將死也,以臟期之,肝見庚辛,心見壬癸,脾見甲乙,肺見丙丁,腎見戊己,則不可活矣。

白話文:

脈象:

  • 浮且澀,且身體發熱:微弱的陽氣鬱結在外,無法循序上升,必定死亡。
  • 腸澼下膿血:肝腸皆下陷,脂肪和血液凝滯,濕氣瘀積蒸發,導致腐敗。
  • 脈象極其微弱:金火相剋,胃氣竭盡,所以死亡。
  • 脈象滑而大:陽氣尚未消亡,阻塞將要疏通,所以能活。

腸澼狀況:

  • 身體不發熱,脈象不極其微弱,且脈象滑而大:陽氣未衰竭,所以能活。
  • 身體不發熱,脈象不極其微弱,但脈象懸澀:陽氣將要竭盡,所以死亡。

帝曰:癲疾何如?岐伯曰:脈搏大滑,久自已,脈小堅急,死不治。帝曰:癲疾之脈,虛實何如?岐伯曰:虛則可治,實則死。帝曰:消癉虛實何如?岐伯曰:脈實大,病久可治,脈懸小堅,病久不可治。

白話文:

** 黃帝問:**癲癇是什麼樣的疾病?

岐伯答: 脈搏又大又滑,過一段時間就會好;脈搏又小又緊又急,那就沒救了。

** 黃帝問:** 癲癇的脈象,虛實怎麼樣?

岐伯答: 虛證可以治,實證必死。

** 黃帝問:** 消癉的虛實怎麼樣?

岐伯答: 脈實而大,病久了也能治;脈懸浮而小而緊,病久了就不能治。

陰盛則癲,癲者,有悲恐而無喜怒,肺腎旺而心肝衰也。脈搏大滑者,陽氣未敗,故久而自已,脈小堅急者,純陰無陽,故死不可治。脈虛者,正氣不足,故可治,實則邪旺正虧,是以死也。消癉者,風木疏泄,相火升炎。脈實大則陽根下盛,故病久可治,脈懸小堅則孤陰下旺,微陽失居,故病久不可治也。

白話文:

陰盛導致癲狂,癲狂之人表現出悲恐情緒,卻沒有喜怒的情緒,這代表肺和腎的功能過盛,而心和肝的功能則相對減弱。

脈搏大且滑動,表示陽氣尚未完全衰敗,因此病情可以持續很久,最後會自行好轉。脈搏細且緊繃,表示只有陰氣而無陽氣,所以無法救治,病情危急。脈搏虛弱,表示正氣不足,因此可以進行治療。如果脈搏實大,表示陽氣在下部旺盛,因此病情可以持續很久並得到治療。如果脈搏懸小且緊繃,表示只有陰氣而無陽氣,微弱的陽氣失去主導地位,所以病情會持續很久,無法得到治療。

帝曰:余聞虛實以決死生,願聞其情。岐伯曰:五實死,五虛死。帝曰:願聞五實五虛。岐伯曰:脈盛、皮熱、腹脹、前後不通、悶瞀,此謂五實,脈細、皮寒、氣少、泄利前後、飲食不入,此謂五虛。帝曰:其時有生者何也?岐伯曰:漿粥入胃,泄注止,則虛者活,身汗,得後利,則實者活,此其候也。(此段舊誤在「玉機真臟論」)

白話文:

黃帝說:「我聽說判斷虛實可以決定生死,希望聽聽你的見解。」岐伯說:「五實會死,五虛也會死。」 黃帝說:「希望聽聽五實和五虛是什麼。」岐伯說:「脈搏有力、皮膚發熱、腹部脹滿、前後不通暢、昏迷不清醒,這五種情況稱為五實;脈搏細弱、皮膚冰冷、氣息微弱、前後泄瀉、飲食難以下嚥,這五種情況稱為五虛。」 黃帝說:「那麼,在這些情況下,有活著的可能性嗎?」岐伯說:「如果能喝下粥湯,泄瀉停止,那麼虛者可以活;如果能出汗,得到後面的通暢,那麼實者可以活,這就是觀察的關鍵。」

五實者,所謂邪氣盛則實者也,五虛者,所謂精氣奪則虛者也。實而不虛,虛而不實則死,粥入泄止,是虛不終虛,汗出利下,是實不終實,故生也。

白話文:

所謂「五實」,是指邪氣過盛而造成的實證;所謂「五虛」,是指正氣虧虛而造成的虛證。如果只有實證而沒有虛證,或者只有虛證而沒有實證,那麼都會導致死亡。

如果大便稀溏,說明虛證不會持續下去;如果出汗和排尿暢通,說明實證也不會持續下去。因此,只有實虛相兼,才能維持生命。

帝曰:願聞虛實之要。岐伯曰:氣實形實,氣虛形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脈實血實,脈虛血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谷盛氣盛,谷虛氣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帝曰:如何而反?岐伯曰:氣盛身寒,此謂反也。氣虛身熱,此謂反也。脈盛血少,此謂反也。脈小血多,此謂反也。谷入多而氣少,此謂反也。谷不入而氣多,此謂反也。

虛實之要,虛實之大要也。

白話文:

黃帝說:「希望聽聞虛實的要點。」

岐伯說:「氣實時形體實,氣虛時形體虛,這是正常的;反過來就是疾病。脈搏實時血實,脈搏虛時血虛,這是正常的;反過來就是疾病。食物充足時氣血充足,食物不足時氣血虛弱,這是正常的;反過來就是疾病。」

黃帝說:「什麼情況下會反過來?」

岐伯說:

  • **氣盛而身體發寒:**這叫做反。
  • **氣虛而身體發熱:**這叫做反。
  • **脈搏強盛而血液稀少:**這叫做反。
  • **脈搏微弱而血液豐富:**這叫做反。
  • **食物攝入充足而氣血虛弱:**這叫做反。
  • **食物攝入不足而氣血旺盛:**這叫做反。

氣盛身寒,得之傷寒。氣虛身熱,得之傷暑。脈小血多者,飲中熱也。脈大血少者,脈有風氣,水漿不入也。谷入多而氣少者,得之有所脫血,濕居下也。谷入少而氣多者,邪在胃,及於肺也。夫實者,氣入也,虛者,氣出也。入實者,右手開針空也,入虛者,左手閉針空也。

白話文:

  • 身體強壯、寒意十足,多由傷寒引起。
  • 身體虛弱、發熱,多由中暑引起。
  • 脈象細弱、出血量多,是因飲酒過多導致體內積熱。
  • 脈象洪大、出血量少,是因脈絡中有風氣,阻礙了體液進入血管。
  • 食物攝入量多但氣息虛弱,可能因失血過多,濕氣積聚在身體下部。
  • 食物攝入量少但氣息強盛,可能是胃中有邪氣,或已影響到肺部。
  • 手足陽明經經氣實,氣血會進入經絡;手足陽明經經氣虛,氣血會流出經絡。
  • 如果是經氣實,用右手開針,針孔會有氣血流出;如果是經氣虛,用左手閉針,針孔沒有氣血流出。

氣盛身寒,得之傷寒,寒束而氣閉也。氣虛身熱,得之傷暑,熱爍而氣泄也。脈小血多,飲中熱也,酒入經絡而血沸也。脈大血少,脈有風氣,水漿不入也,風動血耗,水漿不能入經脈,而潤其枯燥也。谷入多而氣少,得之有所脫血,濕居下也,血脫亡其溫氣,陰旺濕生,谷入雖多,溫氣難復,故氣少也。谷入少而氣多,邪在胃,及於肺也,肺胃上逆,濁氣不降,下愈虛而上愈盛也。

白話文:

**氣盛身寒:**原因是傷寒,寒氣阻滯了氣血運行。

氣虛身熱: 原因是傷暑,熱氣耗傷了氣血。

脈小血多: 原因是飲酒過量,導致熱氣進入經絡,使血液沸騰。

脈大血少: 原因是風氣進入脈絡,阻礙了水液進入經脈,從而導致血液減少,經脈枯燥。

谷入多而氣少: 原因是失血過多,導致濕氣積聚在下焦,從而抑制了體內的溫陽之氣,使氣血虧虛。

谷入少而氣多: 原因是邪氣侵犯胃部,並上逆到肺部,導致肺胃氣機紊亂,上亢之氣過盛,下焦氣血不足。

夫實者,氣入而內閉也,虛者,氣出而外泄也。入實者,右手開其針空,以泄內閉也,入虛者,左手閉其針空,以防外泄也(右手出針,故左手閉針空)。虛實之大要如此。(二段舊誤作「刺志論」,今移正之)

白話文:

實證是氣進入體內而閉塞,虛證是氣從體內外泄。治療實證,右手打開針孔,讓內氣排出;治療虛證,左手閉合針孔,防止外氣漏出(因為右手持針出針,左手理應閉合針孔)。虛實證的治療大要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