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素問懸解》~ 卷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

1. 玉機真臟論(十五)

黃帝問曰:春脈如弦,何如而弦?岐伯對曰:春脈者,肝也,東方木也,萬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氣來軟弱輕虛而滑,端直以長,故曰弦。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氣來實而強,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實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帝曰:春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過則令人善怒,忽忽眩冒而巔疾,其不及則令人胸痛引背,下則兩脅胠滿。

白話文:

黃帝問:春天脈象表現為弦脈,這種弦脈的具體特點是什麼?

岐伯回答:春天的脈象屬於肝,五行屬木,代表著萬物的發育開始。因此,肝脈的氣息表現得柔軟虛弱、輕浮順滑、筆直而綿長,所以稱為弦脈。與此相反的脈象就是異常的。

黃帝問:什麼樣的情況會違背弦脈的正常特點?

岐伯說:如果脈象表現為實大有力,這種情況稱為脈象太過,主外感疾病;如果脈象表現為虛弱微小,這種情況稱為脈象不及,主內傷疾病。

黃帝問:春脈太過和不及時,它們會引起哪些疾病?

岐伯回答:太過脈會導致之人容易發怒,時常頭暈眩暈、癲癇發作;不及脈會導致胸痛並牽引到後背,脇肋部位腫脹滿痛。

眩冒巔疾,足少陽之上逆也。胸痛引背,膽火之刑肺也。兩脅胠滿,足厥陰之下陷也。

帝曰:善。夏脈如鉤,何如而鉤?岐伯曰:夏脈者,心也,南方火也,萬物之所以盛長也,故其氣來盛去衰,故曰鉤。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氣來盛去亦盛,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盛去反盛,此謂不及,病在中。帝曰:夏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過則令人身熱而膚痛,為浸淫,其不及則令人煩心,上見咳唾,下為氣泄。

白話文:

黃帝說:好。夏季脈象像魚鉤,這是怎麼回事?岐伯說:夏季脈象是出自心臟的,心屬南方火氣,正是萬物繁茂生長的時候,因此脈象來時旺盛,去時衰弱,所以說像魚鉤。與此相反的脈象,便是病態。黃帝說:怎麼會相反?岐伯說:脈象來時旺盛,去時也旺盛,這是過盛,病在體表;脈象來時不旺盛,反而去時旺盛,這是不足,病在內部。黃帝說:夏季脈象過盛和不足,它們的具體病症如何?岐伯說:過盛則使人身體發熱、皮膚疼痛,形成水腫;不足則令人心煩意亂,向上表現為咳嗽咳痰,向下表現為腹瀉。

身熱膚痛,君火之上炎也,肺主皮膚,君火刑肺,是以痛生。浸淫者,皮肉生瘡,黃水流溢,到處濕爛,浸淫不已也。煩心咳唾,火逆而克肺金也。下為氣泄,小腸陷也。

白話文:

發燒和皮膚疼痛,是因為心火向上灼燒,而肺主皮膚,心火會傷害肺,因此產生疼痛。

膿腫潰爛,是指皮膚和肌肉生出瘡,黃色的膿液流出,到處都是濕爛的傷口,膿水不斷浸淫。

煩躁不安,咳嗽咳痰,是因為火勢逆行而剋制了肺金。

下面虛弱洩氣,是小腸陷下引起的。

帝曰:善。秋脈如浮,何如而浮?岐伯曰:秋脈者,肺也,西方金也,萬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氣來輕虛以浮,來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氣來毛而中央堅,兩旁虛,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毛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帝曰:秋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過則令人逆氣而背痛,慍慍然,其不及則令人喘,呼吸少氣而咳,上氣見血,下聞病音。

白話文:

黃帝說:「好。秋天的脈象像浮脈,哪種情況下會浮脈?」

岐伯說:「秋天的脈象,是由於肺氣主事,肺屬西方金,主收斂,所以這時的氣息舒展輕盈而浮起,出現時急促,消失時又散開,所以稱之為浮脈。如果相反,就是病象。」

黃帝說:「哪種情況是相反的?」

岐伯說:「脈象表面粗糙而中間堅實,兩側空虛,這是太過之象,病在體表;脈象表面粗糙而微弱,這是不及之象,病在體內。」

黃帝說:「秋季脈象太過或不及,會引起什麼樣的疾病?」

岐伯說:「太過會導致氣逆和背痛,動輒發怒;不及會導致喘息、呼吸急促和咳嗽,吐血,聽見自己的聲音好像有病。」

逆氣而背痛,肺氣之上逆也。慍慍,不快也。上氣見血,下聞病音者,氣道壅阻,上行則血見,下行則呻吟也。

帝曰:善。冬脈如營,何如而營?岐伯曰:冬脈者,腎也,北方水也,萬物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氣來沉以搏,故曰營。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氣來如彈石者,此謂太過,病在外,其去如數者,此謂不及,病在中。帝曰:冬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過則令人解㑊,脊脈痛而少氣不欲言,其不及則令人心懸如病飢,䏚中清,脊中痛,少腹滿,小便變。

白話文:

黃帝說: 這說得好。冬天脈象宛如水液之匯聚,這其中的道理是什麼?

岐伯說: 冬天脈象沉穩有力,源於腎臟。腎主水,水屬北方,萬物皆在冬季潛藏,所以腎氣深沉有力,猶如水流匯聚。因此,冬脈沉穩有力稱之為「營」。反之,則為疾病之兆。

黃帝說: 什麼叫「反之」?

岐伯說: 若脈象來得如彈丸急促,這是脈氣過盛,病症表現在外;若脈象來得稀疏無力,這是脈氣不足,病症存在體內。

黃帝說: 冬脈過盛與不足,各自會引起哪些疾病?

岐伯說: 脈氣過盛,會導致人感到身軀鬆軟無力,脊背痠痛,氣短懶言;脈氣不足,會導致人心神不寧,猶如飢餓,頭腦空虛,脊背疼痛,小腹脹滿,小便異常。

如彈石者,水旺而堅凝也。如數者,火旺而陰消也。解㑊者,水旺火虧,形跡懈怠也。脊脈痛者,水寒而筋急也。少氣不欲言者,陽虛而神憊也。心懸如病飢者,君火失根,心內虛餒也。䏚中清者,季脅以下寒也。少腹滿,小便變,水寒土濕,木鬱不能疏泄也。

白話文:

如彈石者:

  • 水氣旺盛,身體堅硬。

如數者:

  • 火氣旺盛,陰氣消散。

解㑊者:

  • 水氣旺盛,火氣不足,身體疲勞懶散。

脊脈痛者:

  • 水氣過寒,筋脈緊繃痠痛。

少氣不欲言者:

  • 陽氣虛弱,精神疲憊。

心懸如病飢者:

  • 心火失衡,心臟空洞飢餓感。

䏚中清者:

  • 季肋以下部位寒涼。

少腹滿,小便變:

  • 水氣過寒,土氣濕潤,肝氣鬱結難以疏通。

帝曰:善。四時之序,逆從之變異也,然脾脈獨何主?岐伯曰:脾脈者,土也,孤臟以灌四傍者也。帝曰:然則脾善惡可得見之乎?岐伯曰:善者不可得見,惡者可見。帝曰:惡者何如可見?岐伯曰:其來如水之流者,此謂太過,病在外,如烏之喙者,此謂不及,病在中。

白話文:

黃帝說:好。四季交替,逆來順受,身體就會產生變異,但脾脈卻獨自掌管著什麼呢?

岐伯說:脾脈是土,是孤獨的臟器,負責滋養附近的其他臟腑。

黃帝說:那麼,脾的好壞可以用什麼方法觀察出來嗎?

岐伯說:脾的好是看不出來的,壞的時候才能看得出來。

黃帝說:壞的時候怎麼看呢?

岐伯說:脾脈運行如水流,這是過度的表現,病在體外;脾脈像鳥喙一樣,這是不足的表現,病在體內。

帝曰:夫子言脾為孤臟,中央土以灌四傍,其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過則令人四肢不舉,其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名曰重強。

白話文:

皇帝問:先生說脾臟是一個孤獨臟腑,中間的脾土濡養著周圍四方的臟腑,如果脾臟功能過強或過弱,會產生什麼樣的疾病?

岐伯回答:脾臟功能過強會導致四肢不能抬起,脾臟功能過弱會導致九竅不通,這種病叫做「重強」。

帝問四時之序,心腎肝肺四臟應之,從則氣和,逆則變生。逆從之變,相異如此,皆四臟之所主者,而脾脈獨何主也?如水之流者,土勝水也。如烏之喙者,木剋土也。四肢不舉者,中氣不得四達也。九竅不通者,胃逆則七竅上塞,脾陷則二竅下閉也。

白話文:

皇帝詢問四季的順序,心、腎、肝、肺四臟對應。順從四季變化,氣息就會調和;違背則會產生疾病。順逆之間的變化,差異如此之大,都是因為四臟所主導的。但脾脈究竟主導什麼?

脾就像水的流動,土能制約水。脾像烏鴉的喙,木能剋制土。四肢不能抬舉,是因為中氣不能通達四肢。九竅不通,是因為胃逆則七竅堵塞,脾陷則二竅(耳竅、口竅)閉塞。

胃之大絡,名曰虛里,貫膈絡肺,出於左乳下,脈宗氣也。乳之下,其動應衣,宗氣泄也。盛喘數絕者,則病在中,結而橫,有積矣,絕不至曰死。

白話文:

胃中有一條重要的經絡,叫做「虛裏」,它貫穿膈肌、連接肺部,然後從左乳下方出來。這條經絡主宰宗氣。在乳房下方,如果脈搏跳動並牽動衣服,表示宗氣虛弱。如果喘氣急促,且脈搏經常中斷,則說明疾病在胃中,氣機鬱結,且有積聚的病竈。如果脈搏完全中斷,則表示生命垂危。

胃之大絡,名曰虛里(穴名),貫胸膈,絡肺臟,出於左乳下,乃諸脈之宗氣也(諸脈皆稟氣於胃)。乳之下,其動應衣,是宗氣之外泄也。蓋胃以下行為順,下行則濁氣全降,虛里不甚跳動,陽衰濕旺,胃土上逆,濁氣不降,蓄積莫容,故其動應衣。此宗氣升泄,不能下蟄也,虛勞驚悸之家,多有此證。

白話文:

胃部最重要的脈絡,稱為「虛裏穴」,貫穿胸腔橫膈,連通肺和臟器,從左乳下方出來,是各條經脈宗氣(各條經脈都從胃部獲得氣)的來源。乳房下方,它的跳動能帶動衣服,這是宗氣外洩的表現。

通常,胃部功能正常時,氣往下走,濁氣完全下降,「虛裏穴」就不會過度跳動。然而,如果陽氣不足,濕氣過盛,胃氣向上逆行,濁氣無法下降,積聚無處可容,因此就會導致「虛裏穴」跳動帶動衣服。這種宗氣上行外洩,無法下沉的情況,在虛弱勞累、驚悸失眠的人身上經常出現。

若盛喘數絕者(數絕,數之極也),緣甲木克賊戊土,二氣壅迫之故,則病在中。若氣結而橫阻,是少陽之經痞塞不開,應有積矣,此太過者也。若經脈不至,則胃敗而曰死,此不及者也。(此因脾脈而及胃脈)

白話文:

如果喘氣厲害,而且瀕臨死亡(數絕,表示喘得很嚴重),這是因為甲木過於旺盛,剋制了戊土,導致兩股氣息堵塞不通,所以疾病在中焦。如果氣息凝結並橫向阻滯,這是少陽經絡阻塞不通,應該是有積聚了,這是過盛的情況。如果經脈不通暢,那麼胃氣敗壞而導致死亡,這是氣息不足的情況。(這是由脾脈影響到胃脈所致)

人以水穀為本,故人絕水穀則死,脈無胃氣亦死。所謂無胃氣者,但得真臟脈,不得胃氣也。所謂脈不得胃氣者,肝不弦、腎不石也。以上二段,舊誤在「平人氣象」中。

白話文:

人以飲食為主,所以人一旦不吃不喝就會死亡,脈搏中沒有胃氣也會死亡。所謂沒有胃氣,就是隻有內臟的脈搏,沒有胃氣的脈搏。所謂脈搏中沒有胃氣,就是肝臟脈搏不緊張,腎臟脈搏不強勁。以上兩段文字,舊的註解錯誤地將它們歸類為「平人的氣色」。

胃氣即水穀之氣也,故人絕水穀則死,脈無胃氣亦死。無胃氣者,但得真臟脈,不得胃氣也。不得胃氣者,太過則肝脈但弦,腎脈但石,不及則肝並不弦,腎並不石,第見勝己之邪,而本氣全無也。

白話文:

胃氣就是人體消化吸收的動力,人如果沒有食物水份就會死亡,脈象中沒有胃氣也會死亡。沒有胃氣的人,只能摸到臟腑的脈象,而摸不到胃氣。如果摸不到胃氣,過度的話,肝脈只會出現緊勁,腎脈只會出現堅硬;不足的話,肝脈不會緊勁,腎脈不會堅硬,只會看到邪氣壓制正氣,而正氣完全沒有了。

真肝脈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責責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澤,毛折,乃死。真心脈至,堅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澤,毛折,乃死。真脾脈至,弱而乍數乍疏,色黃青不澤,毛折,乃死。真肺脈至,大而虛,如以毛羽中人膚,色白赤不澤,毛折,乃死。真腎脈至,搏而絕,如指彈石辟辟然,色黑黃不澤,毛折,乃死。

白話文:

肝脈

特徵:急促、有力,就像刀鋒刮過;摸起來像琴絃一樣緊繃;面色青白晦暗,毛髮枯槁;脈象出現後死亡。

心脈

特徵:堅硬有力,就像觸摸薏苡子一樣凸起;面色赤黑晦暗,毛髮枯槁;脈象出現後死亡。

脾脈

特徵:虛弱而時而頻密時而稀疏;面色黃青晦暗,毛髮枯槁;脈象出現後死亡。

肺脈

特徵:空虛而膨脹,就像羽毛拂過皮膚;面色白赤晦暗,毛髮枯槁;脈象出現後死亡。

腎脈

特徵:脈搏跳動有力但很快消失,就像彈撥石頭發出聲響;面色黑黃晦暗,毛髮枯槁;脈象出現後死亡。

諸真臟脈見者,皆死不治也。五臟已敗,其色必夭,夭必死矣。

青白,金剋木也。赤黑,水剋火也。黃青,木剋土也。白赤,火剋金也。黑黃,土剋水也。肺主皮毛,毛折,肺氣敗也。色夭,即不澤也。(五臟已敗三句,舊誤在「三部九候論」中)

白話文:

青白色:金剋木,是金屬性侵犯了木屬性的表現。

赤黑色:水剋火,是水屬性侵犯了火屬性的表現。

黃青色:木剋土,是木屬性侵犯了土屬性的表現。

白赤色:火剋金,是火屬性侵犯了金屬性的表現。

黑黃色:土剋水,是土屬性侵犯了水屬性的表現。

肺臟管理皮膚和毛髮,如果毛髮斷裂,說明肺氣衰敗。

面色發黃,說明皮膚失去了光澤。(原文中的「五臟已敗三句」,在「三部九候論」中誤載。)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肩髓內消,動作並衰,真臟未見,期一歲死,見其真臟,乃與之期日。

真臟見,計其勝克,乃與之期日。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其氣動形,期六月死,真臟脈見,乃與之期日。

其氣動形,喘息而身動也。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項,期一月死,真臟見,乃與之期日。

內痛,胸腹脅肋諸處痛也。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項,身熱,脫肉破䐃,真臟見,十日之內死。

身熱,陽根外脫也。脫肉破泆,脾敗也。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心中不便,腹內痛引肩項,身熱,破䐃脫肉,目匡陷,真臟見,目不見人,立死,其見人者,至其所不勝之時則死。

白話文:

骨頭極度消瘦、凹陷,肌肉極度萎縮,胸口有氣憋脹感,心中不適,腹部疼痛延伸至肩膀和脖子,身體發熱,皮膚破裂並脫落,眼睛凹陷,內臟顯露,看不到人,馬上死亡。有些能看見人的患者,等到承受不住的時候就會死亡。

目不見人,神敗也。不勝之時,遇克賊也。

急虛,身中卒至,五臟絕閉,脈道不通,氣不往來,譬於墮溺,不可為期。其脈絕不來,若人一呼五六至,其形肉不脫,真臟雖不見,猶死也。

白話文:

突發的嚴重狀況,五臟完全閉塞,氣脈不通暢,呼吸停止,就像溺水者一樣,難以救命。這種情況下,脈搏消失,如同人斷氣了好幾分鐘,但身體和肌肉組織尚未腐朽,雖然內臟器官可能無法察覺,但人也已經死亡了。

急虛,極虛。身中卒至,邪中於身,卒然而至也。五臟絕閉,五臟內閉之甚也,脈道不通,經脈外塞也,內外皆阻,故氣不往來,如此則譬於隕墮重淵之內,傾刻死亡,不可為期。如其脈絕不來,與人一呼五六至,則其形肉不脫,真臟雖不見,猶必死也。

白話文:

極度虛弱。邪氣突然入侵身體,使人驟然虛弱。五臟嚴重閉塞,經脈完全阻塞,內外都無法流通,所以氣無法運行。這種情況就像跌入深淵一樣,隨時會死亡,無法預料。如果脈搏完全停止不跳,與平常人呼吸五六次的時間相同,那麼即使身體沒有外傷,內臟仍然受損,依然會死亡。

帝曰:見真臟曰死,何也?岐伯曰:五臟者,皆稟氣於胃,胃者,五臟之本也。臟氣者,不能自致於手太陰,必因於胃氣,乃致於手太陰也,故五臟各以其時,自胃而致於手太陰。邪氣勝者,精氣衰也,病甚者,胃氣不能與之俱致於手太陰,故真臟之氣獨見,獨見者,病勝臟也,故曰死。

白話文:

皇帝問道:「看到真臟氣會死亡,為什麼?」岐伯回答:「五臟之氣都由胃氣所供給,胃是五臟的根本。五臟之氣不能自己運行到手太陰經,必須依靠胃氣才能推動到手太陰經。所以五臟依循它們各自的時間,由胃輸送氣血到手太陰經。邪氣強盛,人體精氣就會衰弱;病情嚴重時,胃氣無法和邪氣一同運行到手太陰經,因此只有真臟之氣獨自出現。獨自出現,表示邪氣勝過臟氣,所以預示死亡。」

五臟各以其時,自胃而至於手太陰者,故春弦、夏鉤、秋毛、冬石之中,皆有胃氣也。精氣,正氣也。病勝臟者,邪勝正也。

白話文:

五臟活動都有特定的時間,從胃開始到手太陰,所以春天脈象為弦,夏天為鉤,秋天為毛,冬天為石,這些脈象中都包含了胃氣。人體的精氣就是正氣。病症勝過臟腑,就是邪氣勝過正氣。

帝瞿然而起,再拜而稽首曰:善。吾得脈之大要,天下至數,五色脈變,揆度奇恆,道在於一,神轉不回,回則不轉,乃失其機,至數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藏之臟腑,每旦讀之,名曰玉機。

白話文:

帝皇突然起身,再拜叩首說:「太好了,我得到了診脈的精髓。」世間技藝到了極高的境界,便能掌握五色脈象的變化,推測出奇特的體質。關鍵在於專注於一根脈象,精神貫注其中而不走神,一旦走神就無法專注,就會失去時機。掌握診脈祕訣的要點,在於細微地感知脈象,記載在玉簡上,收藏在心中。每天清晨誦讀,稱作「玉機」。

天下至數至名曰玉機,與「玉版論要」相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