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懸解》~ 卷八 (11)
卷八 (11)
1. 刺瘧(六十四)
足太陽之瘧,令人腰痛頭重,寒從背起,先寒後熱,熇熇暍暍然,熱止汗出,其病難已,刺足太陽郄中出血。
足太陽寒水之經自頭下項,行身之背,故腰痛頭重,寒從背起。熇熇暍暍,熱盛也。熱止則汗出,其病難已。郄中即太陽之委中,在膕外廉,微動應手。
足陽明之瘧,令人先寒灑淅,灑淅寒甚,久乃熱,熱去汗出,喜見日月光火氣,乃快然,刺足陽明跗上。
灑淅,寒慄之貌,足陽明以戊土而化氣於燥金,金氣收斂,故寒慄極甚,久之乃熱。熱去汗出,表泄陽虛,故喜見日月光火氣,乃快然。刺足陽明跗上,衝陽穴也。(動脈應手)
足少陽之瘧,令人身體解㑊,寒不甚,熱不甚,惡見人,見人心惕惕然,熱多汗出甚,刺足少陽。㑊與跡同。
解㑊,形跡懈怠也,足少陽甲木化氣相火,相火上炎,故身體解㑊。寒不甚,陰邪輕也。熱不甚,相火虛也。惡見人,見人惕惕恐懼,甲木拔根而膽怯也(此相火之虛者)。熱多汗出甚,相火鬱重而透發也(此相火之旺者)。刺足少陽,俠谿也。
足太陰之瘧,令人不樂,好太息,不嗜食,病至則善嘔,嘔已乃衰,多寒熱汗出,刺足太陰,即取之。
脾主憂,故令人不樂,好太息。脾病傳胃,故不嗜飲食,而善嘔吐。脾為太陰濕土,水泛土濕則多寒,濕鬱熱發則多熱。刺足太陰,公孫也。即取之,急瀉其濕熱也。
足少陰之瘧,令人嘔吐甚,多寒熱,熱多寒少,欲閉戶牖而處,其病難已,刺足少陰。
嘔吐甚,水泛土濕而胃逆也。熱多寒少,足少陰癸水化氣於君火也。欲閉戶牖而處,水性幽靜也。太陽少陰病俱難已,水主蟄藏,熱發火升,陽根上泄,寒水下旺,陰陽不交,是以難已。刺足少陰,太谿也。
足厥陰之瘧,令人腰痛,少腹滿,小便不利,數便如癃狀,非癃也,意恐懼,氣不足,腹中悒悒,刺足厥陰。
腎為水,位在腰,木陷於水,故腰痛。木主疏泄,陷而不達,不能疏泄水道,故少腹脹滿,小便不利,數數便溲而短赤如癃狀,實非癃也。腎主恐,木陷於水,則意常恐懼,是其肝氣不足(《靈樞·本神):肝氣虛則恐,實則怒也)。鬱而賊脾,憂思內動,腹中悒悒不樂。刺足厥陰,太衝也。(以上六經之瘧)
肝瘧者,令人色蒼蒼然,善太息,其狀若死者,刺足厥陰見血。
蒼蒼,木色。肝主怒,脾主憂,脾陷肝鬱,憂愁不樂,則善太息。肝木主生,生氣不遂,故其狀若死。刺足厥陰,中封也。
心瘧者,令人煩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熱,刺手少陰。
煩心甚,欲得清水者,君火上炎也。反寒多,不甚熱者,手足少陰同經,癸水上升而化丁火,心病則丁火不敵癸水也。刺手少陰,神門也。
脾瘧者,令人寒,腹中痛,熱則腸中鳴,鳴已汗出。刺足太陰。
白話文:
刺瘧(六十四)
足太陽瘧:症狀表現為腰痛、頭部沈重,寒意從背部開始,先發冷後發熱,熱勢猛烈,退熱後出汗,病情難以痊癒。治療可針刺足太陽經的委中穴(位於膝後外側,按壓有動脈搏動處)並放血。
足陽明瘧:患者先有強烈寒顫,之後逐漸發熱,熱退後出汗,喜歡曬太陽或靠近火源才感到舒適。治療可針刺足陽明經的足背動脈處(衝陽穴)。
足少陽瘧:患者身體倦怠無力,寒熱症狀不劇烈,厭惡見人,見到人會感到心慌恐懼,發熱多且出汗明顯。治療可針刺足少陽經的俠谿穴。
足太陰瘧:患者情緒低落、經常嘆氣,食慾不振,發病時容易嘔吐,吐後症狀減輕,伴隨反覆寒熱與出汗。治療可針刺足太陰經的公孫穴以快速清除濕熱。
足少陰瘧:患者嘔吐嚴重,寒熱交替但熱症多於寒症,喜歡躲在幽暗密閉的環境,病情較難痊癒。治療可針刺足少陰經的太谿穴。
足厥陰瘧:症狀包括腰痛、小腹脹滿、排尿不暢(頻尿但量少如淋病狀,實非淋病)、容易恐懼、氣虛、腹部悶悶不樂。治療可針刺足厥陰經的太衝穴。
肝瘧:患者面色發青、頻繁嘆氣,精神萎靡如死狀。治療可針刺足厥陰經的中封穴並放血。
心瘧:患者心煩嚴重、想喝冷水,但實際寒症多而熱症不顯著。治療可針刺手少陰經的神門穴。
脾瘧:症狀有發冷、腹痛,發熱時腸鳴,腸鳴停止後出汗。治療可針刺足太陰經的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