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懸解》~ 卷七 (19)
卷七 (19)
1. 長刺節論(六十一)
犬齧傷食,皆發寒熱,是以灸之。犬傷即灸犬傷之處,傷食則灸陽明之經穴。凡當灸者,二十九處。不已,必視其經之過於陽盛者,數刺其腧,隨其所宜而藥之也。(此二段舊誤在「骨空論」)
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輕而揚之,因其重而減之,因其衰而彰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其慓悍者按而收之,其實者散而瀉之,中滿者瀉之於內,其有邪者漬形以為汗,其在皮者汗而發之,血實宜決之,氣虛宜𤙲引之。陽病治陰,陰病治陽,審其陰陽,以別柔剛,定其血氣,各守其鄉。
此段舊誤在「陰陽應象論」中。
因其輕而揚之,瀉之於表也。因其重而減之,瀉之於里也。因其衰而彰之,補其虛也。高者因而越之,散之於上也。下者引而竭之,驅之於下也。慓悍者按而收之,使之內斂也。實者散而瀉之,使之外瀉也。中滿者瀉之於內,去其鬱也。其有外邪者漬其形以為汗,通其經也。
其在皮者汗而發之,瀉其表也。血實宜疏決之,行其瘀也。氣虛宜𤙲引之,致其氣也。陽病治陰,陰病治陽,繆刺也。審其陰陽,以別柔剛,定其血氣,各守其鄉,則刺有紀度,而不亂矣。
白話文:
長刺節論(六十一)
狗咬傷或飲食不節引起的病症,都可能出現寒熱症狀,因此可以用灸法治療。若是狗咬傷,直接灸咬傷的部位;若是飲食不節引起的疾病,則灸陽明經的穴位。需要施灸的共有二十九處。如果灸後未見好轉,必須觀察經脈是否陽氣過盛,多次針刺相關腧穴,並根據情況配合藥物治療。
因此說:疾病初起時,可用針刺治癒;病勢旺盛時,可等待稍緩時再治療。病症輕微時,應發散透表;嚴重時,需減輕病勢;虛弱時,則補益氣血。病位在上者,宜向上發散;病位在下者,應引導排出;病情急猛的,需壓制使其收斂;實證者宜疏散瀉出;中焦脹滿者,從內部疏通;外邪入侵者,可通過浸浴發汗;病在皮膚者,以汗法驅邪;血瘀者宜疏通化瘀;氣虛者應引導補氣。陽病從陰調治,陰病從陽調治,須辨明陰陽屬性,區分柔剛特質,穩定氣血運行,使其各歸其位。
病症輕微時發散透表,即從體表瀉邪;嚴重時減輕病勢,即從內部瀉邪;虛弱時補益,即充實正氣;病在上者發散向上,病在下者引導向下;病情急猛者壓制收斂,實證者發散瀉出;中焦脹滿者從內疏通;外邪者浸浴發汗,通暢經絡;病在皮膚者發汗透表;血瘀者疏通化瘀;氣虛者引導補氣。陽病治陰,陰病治陽,即繆刺法。辨明陰陽屬性,區分柔剛特質,穩定氣血運行,各歸其位,針刺治療就能有序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