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懸解》~ 卷一 (9)

回本書目錄

卷一 (9)

1. 生氣通天論(四)

陽氣者,若天與天,天運常以日光明,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

人之陽氣,若天之與日,天運常以日為光明,人運當以陽為壽命,此定理也。天之陽曰日,人之陽曰衛,日行三百六十五度,而天運一周,衛氣一日五十度,七日有奇,衛行三百六十五度,而人運一周(所謂七日來復者,此也)。日夜沉地下,晝昇天上,衛氣夜入陰臟,晝出陽經,下則同下,上則同上,是故陽因而上,衛於身外者也。若失其所,不能衛護皮毛,則賊邪感傷,壽命夭折,不能與日同其彰明矣。

(人生於陽,死於陰,純陽為仙,純陰為鬼,人居鬼仙之中,陰陽各半,其半陽可仙,半陰可鬼)

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是故暮而收拒,無擾筋骨,無見霧露。反此三時,形乃困薄。

衛氣夜行陰臟二十五周,平旦寅初,自足少陰經出於足太陽之睛明(穴名,在目內眥),目開則行於頭,分行手足六陽二十五周,日入陽衰,復歸五臟。夜行於里,日行於表,是一日之中,全主在外也。人氣即衛氣,氣門,汗孔也,人於衛陽出入,氣門開闔之際,順而莫逆,乃可無病。

是故日暮陽藏,氣門關閉,當收斂皮膚,杜拒外邪,不可擾動筋骨,以開孔竅,被冒霧露,以召虛邪。若其反此三時(平旦、日中、日西),開闔失節,以致感傷外邪,形乃困迫衰削,此夭折之由來也。

因於寒,欲如運樞,起居如驚,神氣乃浮。因於暑汗,煩則喘喝,靜則多言,體若燔炭,汗出而散。

虛邪乘襲,形氣困薄之因,是不一致。如因於冬寒,表斂竅閉,是衛氣沉潛之候。欲如戶樞運轉,戶有開闔,而樞則不移。若起居躁率,驚動衛陽,則神氣浮散,表虛邪客,此寒邪之傷衛陽者也。如因於夏暑,毛蒸理泄,是衛氣浮散之候。感冒風邪,閉其經熱,煩則喘喝而不安,靜則多言而不慧,體如燔炭,不可向邇,一得汗出,霍然而散,此暑邪之傷衛陽者也。

因於濕,首如裹,濕熱不攘,大筋軟短,小筋弛長,軟短為拘,弛長為痿。因於氣,為腫,四維相代,陽氣乃竭。

如因於濕淫,衛郁不運,頭悶如裹。濕蒸為熱,不得驅除,浸淫經絡,傷其筋膜,大筋則軟短不舒,小筋則弛長失約,軟短則為拘攣,弛長則為痿痹,此濕邪之傷衛陽者也。如因於氣阻,衛遏不行,皮肉腫脹,四肢更代而皆病,則經陽堙塞,乃至敗竭,此氣滯之傷衛陽者也。

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闢積於夏,使人煎厥。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潰潰乎若壞都,汩汩乎不可止。淚,音骨。

人之陽氣,宜清靜不宜煩勞,煩勞則擾其衛陽,泄而不斂,陽根失秘,君相升炎,是以有張而無弛也。壯火熏蒸,陰精消槁,日月積累,至於夏暑火旺之候,使人病熱厥,燔灼如煎。邪熱沖逼,有升無降,一當大怒,則形氣暴絕,血菀(郁同)。於上,使人卒然昏厥,迷亂無知,目盲不視,耳閉不聞。

白話文:

生氣通天論(四)

人體的陽氣就像天空中的太陽,天空的運行依靠太陽的光明,因此陽氣的作用是向上、保護體表。如果陽氣失去正常功能,就會導致壽命減短且生命光華不顯。

人的陽氣如同天上的太陽,天空靠太陽維持光明,而人則仰賴陽氣延續生命,這是自然的道理。天的陽氣稱為「日」,人的陽氣稱為「衛氣」。太陽運行三百六十五度,天空完成一周的運轉;衛氣一天循環五十度,經過七天多,完成三百六十五度的循環,等同人體一周的運轉(這就是「七日來復」的含義)。夜晚太陽沈入地下,白天升上天空;衛氣夜間潛藏於陰臟,白天運行於陽經,下降與上升的規律與太陽一致。因此,陽氣向上運行,保護人體外部。若失去正常功能,無法護衛肌表,外邪便會侵襲,導致壽命夭折,無法像太陽般明亮彰顯。

(人出生時依賴陽氣,死亡時回歸陰氣,純陽者成仙,純陰者為鬼,人處於鬼仙之間,陰陽各半,半陽可能成仙,半陰可能成鬼。)

陽氣在白天主導體表活動:清晨人體陽氣初生,正午陽氣旺盛,傍晚陽氣轉虛,毛孔隨之關閉。因此,夜晚應收斂防禦,避免過度活動筋骨或暴露於霧露濕氣中。違背這三個時段的規律,身體便會虛弱受損。

衛氣夜間於陰臟循環二十五周,清晨自足少陰經湧出至足太陽經的「睛明穴」(眼內角),睜眼後運行頭部,再分佈至手足六條陽經循環二十五周,日落陽氣衰退時回歸五臟。衛氣晝行體表,夜行體內,因此白天主要作用於體外。「人氣」即衛氣,「氣門」即汗孔,需順應衛氣出入與毛孔開合的節律,才能保持健康。

夜晚陽氣內藏,毛孔關閉,應收束肌膚、抵禦外邪,避免活動筋骨使毛孔開洩或接觸霧露濕氣招致病邪。若違反清晨、正午、傍晚的養生原則,導致外邪入侵,身體便會衰弱,這是早衰的根源。

受寒邪侵襲時,陽氣應如門樞般穩定運轉,若起居躁動驚擾陽氣,神氣便會浮散。暑邪致病則使人多汗煩躁、喘息或言語不休,身體高熱如炭火烤炙,出汗後症狀消散。

濕邪致病時,頭部如被包裹,濕熱不除會損傷筋膜:大筋萎縮變短,小筋鬆弛變長,短縮導致拘攣,鬆弛引發痿弱。氣機阻滯則造成腫脹,若四肢輪流發病,陽氣將衰竭。

陽氣宜靜不宜躁,過度勞累會使陽氣亢張、陰精耗竭,積累至夏季可能引發「煎厥」,身體灼熱如焚。大怒時氣血上衝,導致「薄厥」:突然昏倒、失明失聰,情況如堤防崩潰、洪水奔湧般難以遏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