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懸解》~ 卷七 (5)
卷七 (5)
1. 針解(五十二)
必正其神者,欲瞻病人之目,以制其神,令其氣之易行也。
帝曰:余聞九針上應天地四時陰陽,願聞其方,令可傳於後世,以為常也。岐伯曰:夫一天、二地、三人、四時、五音、六律、七星、八風、九野,身形亦應之,針各有所宜,故曰九針。
義詳下文。
人皮應天,人肉應地,人脈應人,人筋應時,人聲應音,人陰陽合氣應律,人口齒面目應星,人出入氣應風,人九竅三百六十五絡應野。故一針皮,二針肉,三針脈,四針筋,五針骨,六針調陰陽,七針益精,八針除風,九針通九竅,除三百六十五節氣,此之謂各有所主也。
人皮在外,應天,人肉在內,應地,人脈在皮肉之中,應人,筋聚四肢,(諸筋皆屬於節。)應四時,聲發五臟,應五音,陰陽合為六氣,應六律,口齒面目七竅,應七星,出入之氣,周於四正四維,以應八風,上下九竅,通於三百六十五絡,以應九野。人有九應,故刺備九針,其用不同,此之謂各有所主也。
(此下經文一百二十三字,文義殘缺錯訛,今不具載)
白話文:
針解(五十二)
必須安定患者的心神,意思是透過注視病人的眼睛,來穩定其精神狀態,使其氣血運行順暢。
黃帝問:我聽說九針與天地、四時、陰陽相互對應,希望能瞭解其中的道理,以便流傳後世,作為治療的準則。岐伯回答:所謂九針,分別對應一天、二地、三人、四時、五音、六律、七星、八風、九野,人體結構也與之相應,因此九針各有其適用的範圍,故稱為九針。
詳細解釋如下:
人的皮膚對應天,肌肉對應地,脈絡對應人,筋腱對應四時,聲音對應五音,陰陽之氣和合對應六律,口齒與面部五官對應七星,呼吸之氣對應八方之風,九竅與全身三百六十五條絡脈對應九野。因此:
第一針用於治療皮膚病變,
第二針用於治療肌肉問題,
第三針用於調理血脈,
第四針用於舒筋活絡,
第五針用於深入骨骼,
第六針用於調和陰陽,
第七針用於補益精氣,
第八針用於祛除風邪,
第九針用於疏通九竅,清除三百六十五節的邪氣。
這就是九針各自的主要作用。
具體對應關係:
皮膚在外,象徵天;肌肉在內,象徵地;脈絡居中,象徵人;筋腱分布四肢(與關節相連),象徵四時;聲音源自五臟,象徵五音;陰陽二氣交融為六氣,象徵六律;口齒與七竅,象徵七星;呼吸之氣周流四方八維,象徵八風;上下九竅連通三百六十五絡,象徵九野。
人體有這九種對應關係,因此針刺需配備九種針具,其用途各異,此即「各有所主」的含義。
(後續經文共一百二十三個字,因內容殘缺錯亂,在此不完整記載)
2. 八正神明論(五十三)
黃帝問曰:用針之服,必有法則焉,今何法何則?岐伯對曰:法天則地,合以天光。帝曰:願卒聞之。岐伯曰: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時八正之氣,氣定乃刺之。
天光,日月星辰也。
天溫日明,則人血淖液而衛氣浮,故血易瀉,氣易行,天寒日陰,則人血凝泣而衛氣沉。月始生,則血氣始精,衛氣始行,月郭滿,則血氣實,肌肉堅,月郭空,則肌肉減,經絡虛,衛氣去,形獨居。是以因天時而調血氣也。
人之血氣,隨日浮沉,與月消長,故因天時而調血氣。
天寒無刺,天溫無疑,月生無瀉,月滿無補,月郭空無治。盛虛之時,因天之序,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是謂得時而調之。
移光定位,俟日月之光移,以定歲時之位。天氣環周,正立而待之,順天序以施補瀉,是謂得時而調之也。
故月生而瀉,是謂臟虛。月滿而補,血氣揚溢,絡有留血,命曰重實。月郭空而治,陰陽相錯,真邪不別,沉以留止,是謂亂經。外虛內亂,淫邪乃起。
月生始生。而瀉,血氣未盛而遽加伐削,是謂臟虛,臟虛者,虛其臟氣也。月滿而補,值血氣揚溢而益以充盈,絡有留血,命曰重實,重實者,以實益實也。月郭空而治,瀉也。氣血正虛而加之疏泄,陰陽相錯,真邪不別,邪氣沉留,是謂亂經。外因正瀉而虛,內以邪留致亂,邪氣淫溢,於是大病起矣。
帝曰:星辰八正何候?岐伯曰: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八正者,所以候八風之虛邪以時至者也。四時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氣所在,以時調之,八正之虛邪,而避之勿犯也。以身之虛而逢天之虛,兩虛相感,其氣至骨,入則傷五臟。工候救之,弗能傷也。故曰天忌不可不知也。
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陰陽消長,觀乎日月,日月盈虧,察之星辰,知星辰之宿度,則知日月之盈虧矣。八正者,所以候八風之虛邪以時至者也,太乙隨八節,居八方,自正面來者為正風,自對面來者為虛邪,知八風之正對,則知八風之虛實矣。
四時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氣所在,以時調之,八正之虛邪,而避之勿犯也,春氣在經,夏氣在絡,秋氣在皮,冬氣在骨,順乎氣候,以時調之,知四時之正氣,則能避八方之虛邪矣。若不知避,以人身之虛而逢天氣之虛,兩虛相感,其氣至骨,入於腹裡,則傷五臟。上工候而救之,去其虛邪,弗能傷也。
故曰天忌不可不知也。(《靈樞·官針》:必知天忌,乃言針意)
帝曰:善。其法星辰者,余聞之矣,願聞法往古者。岐伯曰:法乎往古者,先知《針經》也。驗乎來今者,先知日之寒溫,月之虛盛,以候氣之浮沉,而調之於身,觀其立有驗也。觀其冥冥者,言形氣營衛之不形於外,而工獨知之,以日之寒溫,月之虛盛,四時氣之浮沉,參伍相合而調之,然而不行於外,俱不能見也,工常先見之,故曰觀於冥冥焉。通於無窮者,可以傳於後世也。
白話文:
八正神明論(五十三)
黃帝問道:「運用針刺治療時,必須遵循一定的法則,現在應遵循什麼法則呢?」岐伯回答:「效法天地運行的規律,並結合日月星辰的變化。」黃帝說:「請詳細說明。」岐伯答道:「所有針刺的方法,必須觀察日月星辰的運行及四季八方的氣候變化,待氣候穩定後才進行針刺。」
所謂「天光」,指的是日月星辰的運行。天氣溫暖、陽光明媚時,人體的血液流動順暢,衛氣浮於體表,因此血液容易外瀉,氣血運行順暢;天氣寒冷、陰暗時,人血凝滯,衛氣沈伏。月亮初生時,血氣開始旺盛,衛氣開始運行;月圓時,血氣充實,肌肉堅固;月缺時,肌肉衰減,經絡虛弱,衛氣消散,只剩形體獨存。因此,要根據天時來調節血氣。
人的血氣會隨太陽的升沈而浮動,隨月亮的盈虧而消長,所以必須依照天時來調節血氣。天氣寒冷時不宜針刺,天氣溫暖時則不必遲疑;月亮初生時不宜瀉法,月圓時不宜補法,月缺時不宜治療。在氣候盛衰變化的時機,應順應天序,觀察光陰變化以確定時位,正身靜待,這稱為「得時而調」。
若月亮初生時用瀉法,會導致臟氣虛弱;月圓時用補法,血氣過盛,絡脈血液滯留,稱為「重實」;月缺時強行治療,會使陰陽錯亂,真邪不分,邪氣沈積體內,造成經脈紊亂。外在虛弱、內在混亂,邪氣便會蔓延成病。
黃帝問:「如何觀察星辰八風?」岐伯答道:「星辰是用來制約日月運行的;八風可用來觀測虛邪何時來襲。四季劃分春秋冬夏的氣候變化,應順時調養,避開八風虛邪,以免受侵害。若身體虛弱時又遭遇天虛,兩虛相合,邪氣深入骨髓,內傷五臟。醫者若能預察防範,邪氣就無法傷人。因此,天時禁忌不可不知。」
黃帝說:「好。效法星辰的道理我已明白,請再說明如何效法古法。」岐伯答:「要效法古法,需先研習《針經》;要驗證於當今,則需瞭解氣候冷暖、月亮盈虧,觀察氣血浮沈,進而調理身體,便能見效。所謂『冥冥之觀』,是指形氣與營衛的變化雖不明顯,醫者卻能透過氣候、月亮及四季變化的相互參照來掌握,雖無外在徵兆,醫者仍能預見。若能通曉這無盡的規律,便可流傳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