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懸解》~ 卷六 (20)
卷六 (20)
1. 治論
2. 湯液醪醴論(四十八)
黃帝問曰:為五穀湯液及醪醴奈何?岐伯對曰:必以稻米,炊以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堅。帝曰:何以然?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時,故能至堅也。
稻米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氣味完足。稻薪至草木蒼干之候,伐取得時,故莖葉堅實。
帝曰:上古聖人作湯液醪醴,為而不用何也?岐伯曰:自古聖人之作湯液醪醴者,以為備耳,故為而弗服也。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氣時至,服之萬全。
湯液醪醴,行經發表之物,上古之人,道德純備,邪氣不傷,故為而弗服。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氣有時而至,故服之萬全。
帝曰:今之世不必已何也?岐伯曰:當今之世,必齊毒藥攻其中,鑱石針艾治其外也。
服湯液醪醴而病不必已者,以風氣不古,道德全衰,里邪傷其臟腑,必齊(齊與劑同。)毒藥攻其中,表邪傷其經絡,必用鑱石針艾治其外也。
帝曰:形弊血盡而功不立者何也?岐伯曰:神不使也。帝曰:何謂神不使?岐伯曰:針石,道也,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壞神去,營衛不可復收,何者?嗜欲無窮,而憂患不止,精氣弛壞,營泣衛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形弊者,毒藥所傷,血盡者,針石所瀉也。神不使者,神不為之用也。蓋營衛氣血之行,神使之也,針石之道,疏通營衛,而氣血之行,全憑神運,若精神不進,志意不治,雖用針石,而病不可愈。今其精壞神去,營衛不可復收,是何故也?以其嗜欲無窮,憂患不止,經絡臟腑,損傷虧敗,以致精氣弛壞,營泣(泣與澀同)。衛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帝曰:夫病之始生也,極微極精,必先入結於皮膚,今良工皆稱曰病成,名曰逆,則針石不能治,良藥不能及也。今良工皆得其法,守其數,親戚兄弟,遠近音聲日聞於耳,五色日見於目,而病不愈者,亦何謂不早乎?
神不使者,病久邪深,而正氣已敗也。若夫病之始生,極微極精(精微,言其小也),必先入結於皮膚,未及經絡臟腑也。今之良工,見此新病,皆稱之曰病成,名之曰證逆,則針石不能治,良藥不能及也。病之不愈,無足為怪,以其為病久而治晚也,如此則其法數皆誤矣。
今良工皆得其法,守其數,而且親戚兄弟之屬,地親而情切,論其處所遠近,則音聲日聞於耳,五色日見於目,是其證之新久逆順知之甚悉,而病不愈者,亦何得謂病期久遠,治之不早乎?此又何說也?
岐伯曰:病為本,工為標,標本不得,邪氣不服,此之謂也。
此非關病久而治晚也,病為本,工為標,標本不得,邪氣不服,正此謂也。
中古之治病,至而治之,湯液十日,以去八風五痹之病。十日不已,治以草蘇草荄之枝,本末為助,標本已得,邪氣乃服。
白話文:
黃帝問道:用五穀做成的湯液和醪醴,應該怎麼製作呢?岐伯回答說:一定要用稻米,並且用稻草來燒火煮。稻米是因為完整,稻草則是因為堅韌。黃帝問道:為什麼會這樣呢?岐伯說:這是因為稻米得到了天地陰陽的和諧,以及高低適宜的生長環境,所以才會如此完整;稻草則是因為在草木乾枯的時候砍伐,並且取得時機恰當,所以才會如此堅韌。
稻米因為得到天地陰陽的和諧,以及高低適宜的生長環境,所以氣味才能完整充足。稻草則在草木乾枯的時候砍伐,時機恰當,所以莖葉才能堅實。
黃帝問道:上古時代的聖人製作湯液醪醴,卻不使用,這是為什麼呢?岐伯回答說:自古以來,聖人製作湯液醪醴,只是為了備用而已,所以製作了卻不服用。中古時代,社會道德逐漸衰退,邪氣時常侵襲人體,服用湯液醪醴才能痊癒。
湯液醪醴是能夠使藥力發散,通行經絡的東西。上古時代的人,道德高尚純樸,邪氣無法侵犯,所以製作了卻不服用。中古時代,社會道德逐漸衰退,邪氣有時會侵襲人體,所以服用湯液醪醴才能痊癒。
黃帝問道:現在這個時代,為什麼光靠湯液醪醴卻不一定能治好病呢?岐伯說:現在這個時代,必須要用藥性強烈的藥物來攻打內在的病邪,並且用砭石、針灸等方法來治療外在的疾病。
服用湯液醪醴卻不一定能治好病,是因為現在的風氣與古代不同,道德完全衰退,內部的病邪會傷害人的臟腑,所以必須用藥性強烈的藥物來攻打內部的病邪;而外在的病邪會傷害人的經絡,所以必須用砭石、針灸等方法來治療外在的疾病。
黃帝問道:身體虛弱,精血耗盡,卻仍然無法見效,這是為什麼呢?岐伯說:這是因為精神無法發揮作用。黃帝問道:什麼叫做精神無法發揮作用?岐伯說:針砭和藥石都是治病的方法,但是如果人的精神無法振奮,意志力不能堅定,那麼疾病就無法治癒。現在,如果人的精氣已經損壞,精神已經散失,身體的營養和防禦功能就無法恢復。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人的慾望無窮無盡,憂愁和煩惱從不停歇,精氣就會因此而損耗敗壞,營養和防禦功能就會衰退消失,所以精神就會離去,疾病也無法治癒。
身體虛弱,是因為受到強烈藥物的傷害;精血耗盡,是因為針石的過度瀉血。所謂的精神無法發揮作用,是指精神無法控制身體的功能。營養和防禦功能的運作,是依靠精神來支配的;針石的作用,是疏通營養和防禦功能的通道,但是氣血的運行,完全依靠精神的力量。如果精神無法振奮,意志力不能堅定,即使使用針石,疾病也無法治癒。現在,如果精氣已經損壞,精神已經散失,營養和防禦功能無法恢復,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人的慾望無窮無盡,憂愁和煩惱從不停歇,導致經絡臟腑受損衰敗,進而使得精氣損耗敗壞,營養和防禦功能衰退消失,所以精神就會離去,疾病也無法治癒。
黃帝問道:疾病剛開始發生的時候,非常細微,一定會先侵入並積聚在皮膚。現在的醫生都說疾病已經形成,並認為病情已經逆轉,所以針砭無法治療,良藥也無法到達。現在的醫生都掌握了治療的方法,也遵循了治療的規則,親戚兄弟,近處遠處的聲音每天都能聽到,各種病人的氣色每天都能看到,但是疾病卻還是無法治癒,那又怎麼能說治療及時呢?
所謂精神無法發揮作用,是因為疾病持續很久,病邪深入,而正氣已經衰敗了。疾病剛開始發生的時候,非常細微,一定會先侵入並積聚在皮膚,還沒有到達經絡和臟腑。現在的醫生,看到剛發生的疾病,都說已經形成了,並認為病情已經逆轉,所以針砭無法治療,良藥也無法到達。疾病無法治癒,並不奇怪,因為這是因為疾病時間長了,治療卻太晚了,這樣的話,他們的方法和規則就都錯了。
現在的醫生都掌握了治療的方法,也遵循了治療的規則,而且親戚兄弟之間,關係親近,感情深厚,從他們所住的地方遠近來看,每天都能聽到他們的聲音,每天都能看到他們各種病人的氣色。這說明他們非常清楚病情的輕重緩急,但是疾病卻還是無法治癒,那又怎麼能說治療不夠及時呢?這又如何解釋呢?
岐伯說:疾病是根本,醫生是枝節,如果不能把握根本,治療枝節,那麼病邪就無法被制服,這就是問題所在。
這並非是因為疾病久遠才導致治療不及時,而是因為疾病是根本,醫生是枝節,如果不能把握根本,治療枝節,那麼病邪就無法被制服,這就是這個意思。
中古時代的治療方法是,當疾病出現的時候才去治療,用湯液治療十天,就可以去除風邪和痹症。如果十天還不能痊癒,就用草藥的枝幹來輔助治療,使標本兼治,這樣病邪才能被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