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懸解》~ 卷六 (8)
卷六 (8)
1. 腹中論(四十三)
烏鰂骨消磨固澀,行經血枯閉,止經脈崩漏,藘茹行血通經,止崩收漏,雀卵溫精暖血,補腎益肝,鮑魚汁通利腸胃,行血疏肝,皆血枯肝燥之良藥也。
帝曰:有病痝然如有水狀,切其脈大緊,身無痛,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為何病?岐伯曰:病生在腎,名為腎風。腎風而不能食,善驚。驚已心氣痿者,死。
腎風者,風傷腎臟,水泛土濕,膽胃逆升,故善驚而不食。驚已而心氣痿者,膽木拔根,心火傷敗,水邪橫逆,是以死也。(此段舊誤在「奇病論」)
帝曰:病腎風者,面胕痝然,壅害於言,可刺不?岐伯曰:虛不當刺,不當刺而刺,後五日其氣必至。帝曰:其至何如?岐伯曰:至必少氣時熱,時熱從胸背上至頭,汗出手熱,口乾苦渴,目下腫,小便黃,腹中鳴,身重難以行,月事不來,煩而不能食,不能正愜,正偃則咳,病名曰風水。論在《刺法》中。
面胕痝然,面貌腫脹,痝然浮大也。腎脈循喉嚨,挾舌本,腎病則脈絡壅阻,害於言語也。《刺法》,古書。
帝曰:願聞其說。岐伯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陰虛者,陽必湊之,故少氣時熱而汗出也。小便黃者,少腹中有熱也。諸有水者,微腫先見於目下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水者,陰也,目下者,亦陰也,腹者,至陰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腫也。真氣上逆,故口苦舌乾,臥不得正偃,正偃則咳出清水。
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正偃則咳甚,上迫肺也。諸水病者,故不得臥,臥則驚,驚則咳甚也。腹中鳴者,病本於胃也。薄脾,則煩不能食。食不下者,胃脘隔也。身重難以行者,胃脈在足也。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者,屬心而絡於胞中,今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也。
邪之所湊,其正氣必虛,陰盛於裡則虛於表,陽弱不能與里陰相抗,則外乘陰虛之所,而浮散於表,陰虛者,陽必湊之,故少氣時熱而汗出也。小便黃者,脾濕肝陷,溫氣下郁,少腹中有熱也。目下腫者,諸有水人,微腫先見於目下也。以水者,陰物也,目下亦陰地也,腹者,至陰之所居,同氣相感,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腫也。
水旺土濕,胃氣不降,則二火失根,真氣上逆,故口苦舌乾,臥不得正偃,正偃則咳出清水。所以不能正偃者,因胃中不和,正偃則氣阻咳甚,上迫於肺也。諸水病者,水泛氣阻,故不得臥,臥則中氣壅塞,膽逆驚生,驚則膽火上炎,而刑肺金,於是咳甚也。腹中鳴者,病本於胃土之濕,木鬱而不暢也。
氣薄於脾,則煩不能食,以脾主消化,胃主受盛,飲食不化,則中脘脹滿,胃失受盛之職,不能再納新谷,濁氣上填,君火莫降,故心煩不能食。食不下者,胃脘阻隔不開也。身重難以行者,水泛胃土,胃脈在足,濕勝陽虧,筋骨不健也。月事不來者,胞脈閉塞,阻其經血下行之路也。
白話文:
腹中論(四十三)
烏賊骨能消除淤積、固澀止血,治療經血枯竭閉阻,止住經脈崩漏;藘茹能活血通經,止崩漏收澀;雀卵能溫補精血,補腎益肝;鮑魚汁能通利腸胃,活血疏肝。這些都是治療血枯肝燥的良藥。
黃帝問:「有一種病,患者面部浮腫如被水浸,脈象大而緊,身體不痛,體型不瘦,但無法進食,食量很少,這是什麼病?」岐伯回答:「此病根源在腎,稱為腎風。腎風患者不能進食,容易受驚。如果驚嚇後心氣衰竭,便會死亡。」
腎風是風邪損傷腎臟,導致水泛土濕,膽胃之氣上逆,因此易受驚且無法進食。若驚嚇後心氣衰竭,表示膽木之根斷絕,心火衰敗,水邪肆虐,終致死亡。(此段原誤載於「奇病論」中。)
黃帝問:「腎風病患者面部浮腫,言語受阻,可否針灸治療?」岐伯答:「虛症不宜針灸,若不當針灸,五日後病氣必會加重。」黃帝問:「加重後會如何?」岐伯答:「屆時會氣短、時而發熱,熱感從胸背上衝至頭部,伴隨手汗發熱、口乾苦渴、眼瞼浮腫、小便發黃、腹中腸鳴、身體沈重難以行走、月經不來、心煩不能飲食、無法平躺,平躺則咳嗽,此病稱為風水。詳細論述見於《刺法》一書。」
「面胕痝然」指面部腫脹浮大。腎經循行喉嚨,夾舌根,腎病時脈絡阻塞,導致言語困難。《刺法》為古醫書。
黃帝表示想進一步瞭解。岐伯解釋:「邪氣聚集處,正氣必然虛弱。陰虛者,陽氣必會乘虛而入,因此氣短時熱且出汗。小便發黃是下腹有熱之故。水腫患者初期眼瞼會微腫。」黃帝問:「何以如此?」岐伯答:「水屬陰,眼瞼亦是陰部,腹部為至陰之處,腹中有水必使眼瞼浮腫。真氣上逆則口苦舌乾,無法平躺,平躺會咳出清水。」
無法平躺是因胃氣不調,平躺會加重咳嗽,壓迫肺部。水病患者無法安臥,躺下易驚恐,驚恐則咳劇。腹中腸鳴根源於胃土濕滯,木氣鬱結不暢。
脾氣受阻則心煩厭食,因脾主消化、胃主受納,飲食不化會使中脘脹滿,胃無法接納新食,濁氣上逆導致心煩拒食。身重難行因水濕困胃,胃經行於足部,濕盛陽衰而筋骨無力。月經不來則是胞脈閉塞,阻礙經血下行。胞脈連心並絡子宮,如今氣逆迫肺,心氣無法下達,故月經停閉。
邪氣聚集處正氣必虛,陰盛於內則表虛,陽弱不敵裡陰則外浮於表。陰虛者陽必乘之,故氣短時熱出汗。小便黃因脾濕肝鬱,熱氣積於下腹。眼瞼浮腫因水濕同屬陰性,腹部與眼瞼陰氣相應,腹水必致眼腫。
水濕困脾,胃氣不降則真陽上逆,口苦舌乾,無法平躺,平躺咳清水。水病者氣滯濕阻,臥則膽逆驚咳。腹鳴源於胃濕木鬱。脾氣壅滯則心煩厭食,胃脘阻塞拒納飲食。身重因水濕下沈,胃經無力。閉經因胞脈閉塞,心氣不下,經血斷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