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懸解》~ 卷五 (18)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8)

1. 瘧論(三十七)

瘧者,風寒之氣不常也,病極則復,至病之發也,如火之熱,如風雨不可當也,故經言曰方其盛時必毀,因其衰也,事必大昌,此之謂也。夫瘧之未發也,陰未並陽,陽未並陰,因而調之,真氣得安,邪氣乃亡,故工不能治其已發,為其氣逆也。

經言,《靈樞·逆順篇》。熇熇,熱盛也。渾渾,脈大也。漉漉,汗多也。無刺者,為其病氣方逆,未可治也。夫瘧之始發也,陽氣吞併於陰中,當是之時,陽虛而陰盛,外無陽氣,故先寒慄也。陰氣極盛,陽氣來復,發於重陰之內,則復出之陽,陰復為陽吞併於外,則陰虛而陽實,故發熱而渴。

夫瘧氣者,陽並於陰則陰勝,陰並於陽則陽勝,陰勝則寒,陽勝則熱,陰勝者,寒氣所翕聚,陽勝者,風氣所閉束。瘧者,風寒之氣不常勝也,病極則復,陽氣來復,至其病之發也,如火之熱,如風雨飄驟,不可當也,陽盛極矣,何可刺乎,然盛極必衰,故經言曰方其盛時,必將毀傷,因其衰也,事必大昌,此之謂也,是以須其自衰乃刺之耳。

夫瘧之未發也,陰未並於陽,陽未並於陰,因而調之,真氣乃安,邪氣乃亡,故工不能治其已發,為其病氣方逆也。

帝曰:瘧不發,其應何如?岐伯曰:瘧氣者,必更盛更虛,當氣之所在也。病在陰則寒而脈靜,在陽則熱而脈躁,極則陰陽俱衰,衛氣相離,故病得休,衛氣集,則復病也。

瘧不發者,瘧之未發也。瘧氣者,發必更盛而更虛,當其邪氣之所在也。病在陰則身寒而脈靜,病在陽則身熱而脈躁,盛之極則陰陽俱衰,衛氣相離,故病得休,衛氣再集(與邪相集),則復病也。瘧邪不發之應,當在邪衰正復,衛離病休之時,身無寒熱,而脈無靜躁也。

帝曰:善。攻之奈何?早晏何如?岐伯曰:瘧之且發也,陰陽之且移也,必從四末始也。陽已傷,陰從之,故先其時堅束其處,令邪氣不得入,陰氣不得出,審候見之在孫絡盛堅而血者皆取之,此真往而未得並者也。

瘧之且發也,必將陰陽相移,更盛更虛。陰陽相移者,陰乘陽位,陽乘陰位,彼此交易也。陽受氣於四末,陰陽之且移也,必從四末始也。陰勝而陽已傷,陽復則陰亦從之,報施不偏也。故先其未發之時,堅束其四末相移之處,令邪氣不得入於陽分,陰氣不得出於陽位,以致束閉其衛陽,審候而察之,見其孫絡盛堅而血鬱者皆取之,此真氣之方往而未得兼併者也。

白話文:

瘧論(三十七)

瘧疾是因風寒之氣變化無常所致,當病情發展到極點後便會反覆發作。發作時,症狀如烈火般熾熱,又如暴風雨般猛烈難以抵擋,因此醫經上說:「在病勢最盛時進行治療反而容易損傷正氣,而在病勢衰退時調理,則能取得顯著效果。」正是這個道理。

瘧疾尚未發作時,陰氣尚未與陽氣相爭,陽氣也未與陰氣相爭,此時進行調理,可使正氣安穩,邪氣消退。因此,醫者不宜在疾病發作時治療,因為此時氣機逆亂,難以調節。

《靈樞·逆順篇》中提到:「熇熇」指熱勢熾盛;「渾渾」指脈象洪大;「漉漉」形容汗出不止。」不可在病氣逆亂時強行針刺,否則病情可能加重。瘧疾剛發作時,陽氣被陰氣包裹,此時陽氣虛弱而陰氣旺盛,體表無陽氣溫煦,因此患者先感到寒冷顫抖。待陰氣旺盛至極,陽氣開始恢復,從陰分中透發而出,陰氣轉而被陽氣驅逐於外,此時陰虛而陽實,故患者出現發熱口渴的症狀。

瘧疾的病機在於:陽氣併入陰分則陰氣盛,陰氣併入陽分則陽氣盛。陰盛生寒,陽盛生熱。陰氣勝時,寒氣凝聚不散;陽氣勝時,風氣束縻難解。瘧疾的風寒之氣並非固定一方佔優勢,病情發展到極點後必然轉變,陽氣復來時,病勢便如火如荼、風雨驟至,難以阻擋。此時陽氣過盛,不可強行針刺,但物極必反,盛極必衰,因此醫經說:「病勢極盛時治療易傷正氣,待其衰退後調理,則事半功倍。」須等待病勢自然減弱後再行治療。

瘧疾未發作時,陰陽尚未相互爭鬥,此時及時調理,可使真氣安穩、邪氣消退。若疾病已發作,則因氣機逆亂,醫者難以著手治理。

黃帝問:瘧疾未發作時有何表現?
岐伯答:瘧疾的特點是虛實交替變化,依邪氣所在部位而異。病邪在陰分時,患者身寒而脈象沈靜;病邪在陽分時,患者身熱而脈象躁動。病情發展至極點後,陰陽俱衰,衛氣與邪氣分離,疾病暫時緩解;待衛氣再度與邪氣相爭,疾病便重新發作。瘧疾未發作時,邪氣衰退,正氣恢復,衛氣脫離病邪,此時患者既無寒熱症狀,脈象也無沈靜或躁動之象。

黃帝說:治療應如何進行?時機早晚有何講究?
岐伯答:瘧疾即將發作時,陰陽之氣將產生變動,且始於四肢末端。陽氣受損後,陰氣隨之影響,因此應在發作前緊束四肢,阻止邪氣侵入陽分,並防止陰氣外散。仔細觀察患者,若發現細小絡脈充盈緊繃且血液瘀滯,即可施針放血,此時邪氣尚未與正氣完全結合,治療效果最佳。

瘧疾發作前,陰陽之氣必然互相轉化,虛實更替。此過程為陰陽之位彼此交換:陽氣受氣於四肢末梢,陰陽變動必從四肢開始。陰氣盛而陽氣已傷時,陽氣恢復後陰氣亦隨之調整,以維持平衡。因此在疾病未發作前,緊束四肢交接處,防止邪氣進入陽分、陰氣外出擾亂衛陽。觀察患者體表,若發現細絡充血堅硬且血液瘀滯,即可刺之,此為邪氣初襲而尚未與正氣全面相爭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