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懸解》~ 卷五 (16)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6)

1. 瘧論(三十七)

帝曰:夫子言衛氣每至於風府腠理乃發,發則邪氣入,入則病作,今衛氣日下一節,其氣之發也不當風府,其日作者奈何?岐伯曰:此邪氣客於頭項,循膂而下者也。虛實不同,邪中異所,則不得當其風府也,故邪中於頭項者氣至頭項而病,中於背者氣至背而病,中於腰脊者氣至腰脊而病,中於手足者氣至手足而病。衛氣之所在,與邪氣相合則病作,故風無常府。

衛氣之所發,必開其腠理,邪氣之所合,則其府也。

邪氣客於風府,衛氣每至於風府,與邪氣相遇,腠理開發,則邪入而病作。今衛氣日下一節,而與邪遇,其氣之發也,不當風府(風府,督脈之穴,在項後),其日作者何也?此蓋邪氣客於頭項,循膂而下者也,故恰當督脈之風府。人之虛實不同,邪中異所,則不得盡當其風府也,故邪中於頭項者衛氣至頭項而病,中於背膂者衛氣至背膂而病,中於腰脊者衛氣至腰脊而病,中於手足者衛氣至手足而病。衛氣之所在,與邪氣相合則病作,故風無常府。

衛氣之所郁發,開其腠理,而與邪氣之所合,則其府也。

帝曰:瘧先寒而後熱者何也?岐伯曰:夏傷於大暑,其汗大出,腠理開發,因遇夏氣淒滄之水寒,藏於腠理皮膚之中,秋傷於風,則病成矣。夫寒者陰氣也,風者陽氣也,先傷於寒而後傷於風,故先寒而後熱也。病以時作,名曰寒瘧。

先寒而後熱者,夏傷大暑,其汗大出,腠理開發,因夏氣炎熱,浴於寒水,一遇淒滄之水寒入於汗孔,藏於腠理皮膚之中,忽而秋傷於風,閉其皮毛,寒氣在經,不得出路,則病成矣。

夫寒者陰氣也,內傷營血,風者陽氣也,外傷衛氣,營為寒傷,則裹束衛外而生表寒,衛為風傷,則鼓發營中而生裡熱,先傷於寒而後傷於風,則營氣先閉而衛氣後發,故先寒而後熱也。病以時作,名曰寒瘧。

帝曰:先熱而後寒者何也?岐伯曰:此先傷於風而後傷於寒,故先熱而後寒也。亦以時作,名曰溫瘧。其但熱而不寒者,陰氣先絕,陽氣獨發,則少氣煩冤,手足熱而欲嘔,名曰癉瘧。

先熱而後寒者,此先傷於風而後傷於寒,故先熱而後寒也。以風性疏泄,寒性閉藏,先傷於風,開其皮毛,後傷於寒,入於汗孔。衛以收斂為性,風氣泄之,而衛愈欲斂,其性然也。始而風力疏泄,衛未遽斂,故寒隨竅入,繼而衛斂表固,風不能泄,衛鬱熱發,是以先熱。陽衰陰復,裡寒內作,是以後寒。

亦以時作,名曰溫瘧。其但熱而不寒者,二火上炎,陽氣素旺,外為風邪所閉,郁其內熱,陰氣先絕,陽氣獨發,則少氣煩冤,手足熱盛,而欲作嘔吐,名曰癉瘧(癉,熱也)。

帝曰:夫病溫瘧與癉瘧而皆安舍,舍於何臟?岐伯曰:溫瘧者,得之冬中於風,寒氣藏於骨髓之中。至春則陽氣大發,邪氣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腦髓爍,肌肉消,腠理發泄,或有所用力,邪氣與汗皆出。此病藏於腎,其氣先從內出之於外也,如是者,陰虛而陽盛,陽盛則熱矣,衰則氣復反入,入則陽虛,陽虛則寒矣,故先熱而後寒,名曰溫瘧。

白話文:

瘧論(三十七)

黃帝問:你說衛氣每次到達風府和腠理就會發作,發作時邪氣侵入,侵入後疾病就發作。現在衛氣每天下降一節,其發作時不在風府,卻每天發作,這是為什麼?

岐伯回答:這是因為邪氣停留在頭部和頸部,沿著脊椎往下傳導。人體虛實情況不同,邪氣侵襲的部位也不同,所以不一定都在風府發作。因此邪氣在頭頸部,衛氣到達頭頸部就會發病;在背部,衛氣到達背部就會發病;在腰脊,衛氣到達腰脊就會發病;在手腳,衛氣到達手腳就會發病。衛氣所在的位置與邪氣相結合,就會發病,所以風邪沒有固定的停留之處。

衛氣的發散必然開啟腠理,與邪氣結合之處就是病發的部位。

黃帝問:瘧疾先發冷後發熱是什麼原因?

岐伯回答:夏天受到強烈暑氣傷害,大量出汗,腠理開放,又遇到夏天清涼的水寒之氣,寒氣藏在腠理皮膚之中。秋天再受到風邪侵襲,疾病就形成了。寒是陰氣,風是陽氣,先被寒氣傷害後被風氣傷害,所以先發冷後發熱。這種定時發作的疾病叫做寒瘧。

黃帝問:先發熱後發冷是什麼原因?

岐伯回答:這是先被風邪傷害後被寒氣傷害,所以先發熱後發冷。這種也是定時發作的疾病叫做溫瘧。如果只發熱不發冷,是因為陰氣先斷絕,陽氣獨自發散,會出現氣短煩悶、手足發熱想嘔吐的症狀,這種叫做癉瘧。

黃帝問:溫瘧和癉瘧的病邪都停留在哪裡?停留在哪些臟腑?

岐伯回答:溫瘧是在冬天中了風邪,寒氣藏在骨髓中。到了春天陽氣旺盛時,邪氣無法自己排出。又遇到盛夏,腦髓受熱消耗,肌肉消瘦,腠理開放,或者過度勞累,邪氣跟隨汗液排出。這種病原本藏在腎臟,其病氣先從內部發散到外部。這樣的情況是陰虛陽盛,陽盛就發熱,陽氣衰減後又會反轉入內,入內後陽氣虛弱,陽虛就發冷,所以先發熱後發冷,叫做溫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