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紹識》~ 卷第四 (19)
卷第四 (19)
1. 解精微論篇第八十一(太素佚)
臣授業,太素授作受。
湯藥所滋,太素作湯液藥滋所。堅按太素義不了。但湯藥據示從容論即湯液毒藥之謂。
所從群下,先兄曰。高雲。所從。群下卑賤人也。通使。臨事富貴人也。按高說不知何指。此雷公對帝而言者。故所從群下。即謂百官百姓也。即通言上文卑賤富貴之人也。言使群下能適道術以養正也。
有毚愚僕漏之問,太素作其有俯遇僕偏之問。堅按太素有訛。然漏作偏。或是。
欲問其狀,太素欲作敢。
若出而少涕,楊曰。泣從目下。涕從鼻出。間為一液也。故人哭之時。涕泣交連。然有哭而無泣。縱有泣涕少。何也。涕洟也。
若問此者(至)道之所生也,楊曰。若。汝也。琦曰。十八字衍。
則氣和於目,太素和作知。堅按上華色者其榮也句。及此三句。並是客詞。
水宗者積水也,太素無積水也三字。下文積作精。楊曰。宗本也。水之本是腎之精至陰者也。先兄曰。按水宗之水泣也。謂目之水所宗者。腎之積水也。
志與心精共湊於目也,太素志與心精作心與精。先兄曰。按志與心精。言未悲之時也。
則神氣(至)志獨悲,琦曰。十六字衍文。
泣涕者腦也,琦曰。泣衍字。
其志以早悲,太素早作搖。
泣安能獨來,此段無出而少涕之答辭。蓋此亦神不慈者。可推而知也。
神不守精精神去目,此亦言神精共湊而不能持。
夫一水不勝五火故目皆盲,太素五作兩。楊曰。以其目是陽。已是一火。下陽並上。則是二火。志精在目。則是一水。一水不勝於二火。故熱盛爭而盲也。堅按楊注僻謬。琦曰。按此與泣不出義相左。此說亦誤。蓋此別是一義。非相反也。(新校上甲乙經無盲字盲當作眥)
白話文:
我從師學習,太素教導我製作和接受。
湯藥的滋養,太素教導我製作湯液藥物以供滋養。經過深究,太素的意思不是很清楚。但是,湯藥的根據,按照從容論來理解,就是湯液和有毒的藥物。
跟隨在衆人的下面,我的兄長說。高先生說,跟隨在衆人之下的是卑賤的人。他們被通使,而處理事務的是富貴的人。按照高先生的說法不清楚他的指向。這是雷公對帝王說的話,所以跟隨在衆人之下,就是指百官和百姓。也就是說,上面提到的卑賤和富貴的人,說的是使衆人能夠適應道術以培養正氣。
如果有人愚蠢地問僕人一些瑣碎的問題,太素寫成了如果有俯身遇到僕人偏頗的問題。經過查證,太素可能有誤。然而,“漏”被寫作“偏”,可能是這樣的。
想要問他的狀況,太素寫成敢問。
如果外出時稍微有些鼻涕,楊先生說,眼淚從眼睛流下,鼻涕從鼻子流出,它們實際上是一種液體。因此,人在哭泣的時候,眼淚和鼻涕會交織在一起。然而,有時候哭泣卻沒有眼淚,即使有,鼻涕也很少。這是因爲鼻涕也是眼淚的一種。
如果問這個問題(到)道的產生,楊先生說,如果,你也在其中。琦先生說,這十八個字是多餘的。
那麼,氣息會在眼中和諧,太素將"和"寫作"知"。經過查證,上華色者其榮也這句話,以及這三句話,都是客人的話。
水宗是積水,太素沒有積水這三個字。下面的文字將積寫作精。楊先生說,宗是根本。水的根本是腎的精,也就是極陰的。我的兄長說,水宗的水是指眼淚,指的是眼中的水所依附的,是腎的積水。
意志與心精共同聚集在眼睛裏,太素將意志與心精寫作心與精。我的兄長說,意志與心精,說的是在悲傷之前的情況。
那麼,神氣(到)意志獨自悲傷,琦先生說,這十六個字是多餘的。
眼淚和鼻涕來自大腦,琦先生說,眼淚是多餘的字。
他的意志因過早悲傷,太素將早寫作搖。
眼淚怎麼可能獨自來,這段沒有回答外出時少許鼻涕的問題。大概這也是神不慈愛的情況。可以推斷並瞭解。
神不守護精精神離開眼睛,這也是說神精共同聚集卻無法保持。
因爲一水無法勝過五火,所以眼睛都會失明,太素將五寫作兩。楊先生說,因爲眼睛是陽性的,已經算是一火。下面的陽性和上面的陽性合併,那就是兩火。意志精在眼睛裏,那就是一水。一水無法勝過兩火,所以熱度過高就會導致失明。經過查證,楊的註解有些偏頗。琦先生說,按照這個和眼淚不出的含義相矛盾。這個說法也是錯誤的。然而,這實際上是另一個含義,並不是相反的。(新校上甲乙經沒有盲字,盲應當寫作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