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紹識》~ 卷第四 (18)
卷第四 (18)
1. 陰陽類論篇第七十九(太素佚)
吳曰。篇內論陰陽自為一類。故曰類論。馬曰。首節有陰陽之類。故名篇。
三陽為經二陽為維,先兄曰。張云。經大經也。周身之脈。惟足太陽為巨。通巔下背。獨統陽分。故曰經維。維絡也。陽明經上布面。下循胸腹。獨居三陰之中。維絡於前。故曰維。
此知五藏終始,琦曰。句應在正其理句下。
至絕作朔晦,琦曰。至絕作十二字訛誤。不可讀。古經殘缺淆亂。此篇為甚。注家穿鑿附會。反致貽誤。今悉闕之。
三陰者六經之所主也,琦曰。王氏以三陰為手太陰。則與交於太陰不合。諸家以為脾則六經之所主。又難強通矣。堅按此太陰在三陰之中。亦猶十二官十一藏之例。
上空志心,王引之經傳述聞儀禮志趨條曰。志者微也。玉藻曰。卷豚行不舉足。不舉足則步趨微小。故曰志趨。樂記曰。志微噍殺之音。作志微噍殺四字平列。則志與微同義。素問陰陽類論曰。太陰伏鼓不浮。上空志心。王冰注曰。云云是古人謂微小為志也。
二陰至肺,琦曰。二陰不言脈。缺文可知。
繆通五藏,吳曰。謂六脈同行於身。左右交繆。貫通五藏也。
不知雌雄,先兄曰。張云。雌雄如下文云二陰為雌。又順氣一日分為四時。曰肝為牡藏。脾為牝藏。皆雌雄之義也。
溓水,說文。溓薄欠也。或曰。中絕小水。又曰。淹也。(段玉裁曰楊上善注素問云濂水靜也於此義相近)從水兼聲。溓或從廉。玉篇。濂里兼里。忝二切。薄也。濂同上。
三陽俱起,琦曰。詳王注義。三陽疑三陰之訛。堅按此說誤。
白話文:
吳氏表示,這篇章主要討論陰陽的分類,因此稱為類論。馬氏指出,開頭就提及了陰陽的種類,所以以此命名篇章。
三陽經脈是身體的大經脈,兩陽則為維脈。張氏解釋,大經指的是全身的脈絡,其中腳太陽經是最粗大的,它通達頭頂並沿著背部下行,專門管轄身體的陽性部分,因此被稱為經脈和維脈。維脈是指聯繫的脈絡。陽明經在上面佈滿面部,在下面沿著胸部和腹部,獨自位於三陰脈絡的中心,維護和聯繫前面的部分,因此被稱為維脈。
由此可知五臟的運作週期,這句應該放在“正其理”這句話的後面。
到了極限,就像月圓月缺一樣,這十二個字有誤,無法閱讀。古代的經典殘缺混亂,這篇章尤其嚴重。註釋者們硬要附會,反而導致誤解。現在全部留白不譯。
三陰是六經的主要掌管者,王氏認為三陰指的是手太陰,但這樣就與「交於太陰」的描述不合。各家學者認為這是脾臟,但這樣又很難解釋它是六經的主管。堅定地認為,這裡的太陰在三陰之中,類似於十二個器官中有十一個臟器的例子。
上空的徵象是心臟微弱,王引之在《經傳述聞》中解釋,“志”這個字的意思是微小。《玉藻》中說,捲起的小豬走路不會抬高腳步,因為步伐微小,所以稱為「志趨」。《樂記》中說,微弱的聲音叫做「志微」。在《素問·陰陽類論》中說,太陰脈搏微弱,不浮在表面上,上空的徵象就是心臟微弱。王冰的註解也表示,古人的確把微小的東西稱為「志」。
二陰到達肺部,二陰未提及脈絡,從上下文可推知。
六脈同行於身體,左右交錯,貫通五臟,這就是所謂的繆通五臟。
不知道什麼是雌雄,張氏解釋,雌雄如後文所說的二陰為雌,再者,順氣的一天可以分為四個時段,肝臟被稱為雄性臟器,脾臟被稱為雌性臟器,這些都是雌雄的概念。
溓水,《說文解字》解釋為:溓,薄欠也。另一種解釋為:中間斷裂的小溪。又有一種解釋為:淹沒。段玉裁在註釋《素問》時說,楊上善的註釋認為溓水是靜止的,與這個意義相近。溓字由水和兼組成。溓也有寫作廉的,根據《玉篇》,濂是裏兼的拼音,發音為忝二切,意思是薄。濂和溓有相同的意義。
三陽一起啟動,詳細看王氏的註釋,三陽可能誤寫為三陰。然而,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2. 方盛衰論篇第八十(太素佚)
夢築垣蓋屋,琦曰。按五藏虛實。發夢不同義。其脈要精微論中。此列五藏之虛夢。得其時氣應虛實。然惟心脾二藏為合。其肺腎肝得時之夢。仍同虛例。恐有訛誤。
菌香,王逸離騷注。菌薰也。葉曰。蕙根曰薰。
度人,琦曰。二字衍。
診有十度,先兄曰。王注度合有其二。所謂二者。陰陽之謂也。
脈脫不具,仲景曰。脈脫入臟即死。先兄曰。脫或然之辭。此足以與吳泄相發。
反論自章,先兄曰。按所反之論。自彰於後世也。或曰。以所反之論自誤為明也。
守學不堪,先兄曰。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注。深貌。
知坐知起,琦曰。坐起行止。謂病人之起居。所以參驗脈證也。
脈氣有餘,張曰。如三部九候論曰。形肉已脫。九候雖調猶死。蓋脫與不足。本自不同。而形肉既脫。脾元絕矣。故脈氣雖調。亦所不治。當與此節互求其義。
不失人情,吳曰。人情病人之情。堅按此說是。張以為人情有三。曰病人之情。曰傍人之情。曰同道人之情。似失經旨。
白話文:
如果夢見建造圍牆或房屋,琦解釋說,根據五臟的虛實情況,所做的夢會有所不同。在「脈要精微論」中,這裡列出了五臟虛弱時可能做的夢,這些夢與當時的氣候和五臟的虛實狀況相呼應。然而,只有心臟和脾臟的夢境描述符合這一理論。對於肺、腎、肝在應季節時所做的夢,卻仍然被歸類為虛弱的例子,這恐怕存在一些錯誤。
菌香,王逸在對「離騷」的註解中提到,菌就是薰。葉子稱為蕙,根則叫薰。
「度人」,琦認為,這兩個字可能是誤植。
診斷疾病有十種方法,我的兄長認為,王冰的註解中,「度」應該包含兩種,即陰和陽。
脈脫的狀況不完整,張仲景說,脈脫入臟器即表示死亡。我的兄長認為,「脫」這個詞表示一種可能性,這可以和吳泄的觀點相互印證。
反論自行顯現,我的兄長認為,按照反向的理論,其正確性將在未來得以彰顯。另一種解釋是,用反向的理論自誤,才能更清楚地理解。
學習的態度不能鬆懈,我的兄長引用「楚辭·招魂」中的句子,「湛湛江水兮」,其註解表示這是深度的象徵。
瞭解病人的坐姿和起身動作,琦認為,病人的坐、起、行、止,這些生活習慣可以幫助醫生進一步檢查脈象和證狀。
脈氣過剩,張認為,根據「三部九候論」,即使九候的脈象看似調和,但若身體的肌肉已經消瘦,仍然會導致死亡。因為肌肉消瘦代表脾胃功能已經喪失,即使脈氣看似調和,病情也是無法治療的。這部分應該和前面的內容互相參考理解。
不要忽視人的情緒,吳認為,人情指的是病人的心理狀態。張則認為人情有三種:病人的心理狀態、旁人的心理狀態以及同行的心理狀態,這似乎背離了原典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