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堅

《素問紹識》~ 卷第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1)

1. 上古天真論篇第一(此篇太素僅存天癸一段)

成而登天,以上六句。疑王氏所補。非古經之文。何以言之。此篇全氏訓解在第九卷。倘使其本果有此六句。則是帝始未退在末卷。萬無此理。蓋王氏移天真論置之於八十篇之上。並添改其起語也。其文取之於史記大戴禮及孔子家語。改聰明作登天。冠以昔在二字。蓋摹仿堯典序。

白話文:

醫書裡「成」而後才「登天」,以上六句話,懷疑是王冰所添加的,不是古代經書裡的內容。為什麼這樣說呢?全氏在第九卷對此文進行了解釋,如果王冰原本的經書中含有這六句話,那麼《素問·帝始》篇就不會出現在最後一卷。這是完全沒有道理的。王冰把《天真論》移到了《靈樞》八十篇之上,並且修改了開篇語句。這些文字的內容取自《史記》、《大戴禮》以及《孔子家語》,將「聰明」修改為「登天」,又在前面加上「昔在」二字。這是在模仿《堯典》的開篇語句。

而承以乃問於天師曰一句。組織之痕。自不可掩矣。顧全氏之舊猶是。不過黃帝問曰四字而已。林億等專奉王氏如此七句。既信為古經之真。故置而不校也。小島春沂曰。千金方作黃帝問於岐伯曰七字。遐年要抄引太素經亦同。此足以為確徵矣。(太素問字下每有於岐伯三字)

年半百,古鈔本年下有至字。千金方遐年要抄引太素並同。(古鈔本系於四五百年前人所字澀江全善對校)

白話文:

但是,後面承接一句「乃問於天師曰」,可以看出組織結構的痕跡,是無法掩蓋的。不過,整體來看,顧全氏的舊本還是那樣,只不過少了「黃帝問曰」四個字而已。林億等人專門奉行王氏的說法,像這樣一共七句。既然相信它是古代經典的真本,所以就放置在那裡沒有校對了。小島春沂說:「千金方」作「黃帝問於岐伯曰」七個字。「遐年要抄」引用的「太素經」也一樣。這足以作為確鑿的證據了。(「太素問」的「字下」每每都有「於岐伯」三個字)

不妄作勞,書盤庚惰農自安。不昬作勞。傳不強作勞于田畝。疏不強於作勞。海保元備曰。文選西京賦。何必昬於作勞。薛綜注。言何必當勉力作勤勞之事乎。蓋先儒古義。皆以作為力作。據此。此作勞亦力作勤勞之義。又韓詩外傳論人有六情曰。其身體四肢。欲安而不作。

白話文:

不要過度勞作,否則就會像商盤庚時期的農民一樣懶惰自安。不要勉強做農活。不要強迫人們在田地裡辛勤勞作。

《海保元備》一書記載,《西京賦》中說:「何必勉強從事辛勤的勞動呢?」薛綜註釋說,這裡的意思是不必勉強自己做辛苦勞累的事情。古代先儒的解釋都是將「作」理解為勞作。

根據這些解釋,「作勞」在這裡也指辛勤勞作的意思。此外,《韓詩外傳》中關於人性的討論中說道:「人的身體和四肢,都希望休息而不勞作。」

三國志魏武帝紀。君勸分務本穡人昬作。(注引盤庚等)亦是同義。如全本太素。其義自異。

不知持滿,淮南子泛論訓周公可謂能持滿矣。高誘注。滿。滿而不溢也。故曰能持滿。

白話文:

不知道保持滿足,就像《淮南子·泛論訓》中提到周公可以稱得上是能夠保持滿足的人。高誘在註解中說,滿是指充實而不過度。因此說他能夠保持滿足。

以耗散其真,先兄曰。耗敖通。曲禮亦敖欲對言。曰敖不可長。欲不可從。正義云。敖者矜慢在心之名。又云。心所貪欲為欲。則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是也。人皆有欲。不得從之也。

白話文:

用虛耗身體的方法來滿足自己的慾望,是我的兄長說的。耗、敖相通。《曲禮》中也提到「傲慢想要滿足私慾」,說「傲慢不能長久」,「慾望不能放縱」。正義(注釋家)說:「傲慢」指的是內心矜持自負。「慾望」指的是內心貪求。飲食男女是人的大慾望。人人都會有慾望,但不能放縱。

逆於生樂,王以養生之樂解之。恐非。呂覽知士篇此劑貌辨之所以外生樂趨患難故也。注。外棄其生命之樂。解人之患。往見宣王不闢難之故也。蓋此亦謂生命長久之樂也。

白話文:

如果把養生的快樂排斥在外,王 χρησιμοποιεί τη χαρά της ζωής για να το λύσει αυτό. Φοβάμαι όμως ότι αυτό δεν είναι αλήθεια. Το κεφάλαιο «Γνωστός Λόγιος» στο «Λύ Λαν» δηλώνει ότι αυτό είναι το σχέδιο για τον λόγο που κάποιος μπορεί να εγκαταλείψει τη χαρά της ζωής και να κατευθυνθεί σε δυσκολίες. Σημείωση του σχολιαστή: να εγκαταλείψει τη χαρά της ζωής του για να λύσει τις δυσκολίες των άλλων. Ο λόγος που επισκέφτηκε τον Γουάνγκ Σιουέν, βασιλιά του Τσι, ήταν επειδή δεν φοβόταν τις δυσκολίες. Είναι σαφές ότι αυτό σημαίνει επίσης χαρά που διαρκεί μια ολόκληρη ζωή.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先兄曰。潘之恆黃海云。謂之者。語之也。即下八字是也。按語之者。似指下六句。蓋聖人之教下也。語之以避邪風而守精神。則可以不病。故民之順化者。志閒心安。勞而不倦云云是也。是以以下六句。謂民之所仿行也。故美其食以下六句。謂上古之俗淳樸也。

白話文:

古代聖賢的教導中,都提到以下這些話:「潘之恆,黃海雲,這些話都是講述的內容,」也就是下面這八個字。根據解釋,「講述的內容」似乎是指下面六句話。聖賢教導人民,是要人民避開邪惡的風氣,保持精神狀態,這樣才能不生病。所以,那些順從聖賢教導的人,思想清靜、內心安穩,即使勞累也不會疲憊。因此,下面六句話,指的是人民要效仿的內容。而「美其食」以下六句話,則是在描述上古時期風俗的淳樸純真。

是以嗜欲以下六句。謂不為外物所撓。故和於術數也。所以以下三句。謂非時世之異。人自失之也。是皆承聖人教下六句之意而演也。

白話文:

因此,「嗜慾以下」六句話的意思是,不受外物幹擾,所以能與術數和諧一致。而「所以以下」三句話的意思是,問題並不出在時勢變化,而在於人自己失誤。這都是繼承聖人教導的六句話之意義而闡發的。

虛邪,先兄曰。馬雲(以下馬雲即元臺也)虛邪。俱指風言。王注非。此說為佳。宜參八正神明論及歲露篇九宮八風篇。

白話文:

「虛邪」一詞,我兄長說:指的是馬雲(後稱元臺)。「虛邪」都指的是風言風語。王注認為不對。這種說法比較好。應參考《八正神明論》和《歲露篇·九宮八風篇》。

不肖,禮雜記桀之子不肖。注。肖。似也。不似。言不如人。解精微論王注不肖謂擁造不法。

天數然也,先兄曰。呂覽仲秋紀凡舉事無逆天數。注。天數。天道也。馬雲天數。凡人所稟於天之數也。

白話文:

不孝順的人,就像桀的兒子不成材一樣。這裡的“肖”是相似的意思,“不肖”就是說不像樣,意思是說行為不如一般人。在解釋《精微論》時提到,“不肖”是指那些製造混亂、不守法紀的人。

天命如此,前輩說過,《呂氏春秋·仲秋紀》中提到凡是做事都不能違背天命。這裡的“天數”指的是天道。馬先生說,“天數”就是上天賦予人的定數。

齒更髮長,先兄曰。六節藏象論云。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五藏生成篇云。腎之合骨也。其榮發也。

白話文:

牙齒更替、頭髮生長,我哥哥說。

《六節藏象論》講到,腎臟是封藏精氣的根本,精氣的來源之地。腎精的外現表現在頭髮上,腎氣充盛則反映在骨骼上。

《五藏生成篇》中提到,腎臟與骨骼相配應,而頭髮則是腎精的榮華顯現。

天癸,楊曰。天癸精氣也。堅按此說非是。韓詩外傳曰。十六精通。而後能施化。陰陽相反。(大戴禮說苑此四字作陽窮反陰陰窮反陽二句此下有故字)陰以陽變。陽以陰變。故男八月生齒。八歲齠齒。十六而精化小通。女七月生齒。七歲齔齒。十四而精化小通。(原識引文有脫仍更揭出)史記正義曰。

白話文:

天癸,楊上善說:「天癸就是精氣。」我仔細考證,這種說法不對。《韓詩外傳》中說:「十六歲時精元暢通,纔能夠施展變化。陰陽相反。」(《大戴禮記·說苑》將這句話改為「陽極反陰,陰極反陽」。下面還有「故」字。)陰氣可以變成陽氣,陽氣也可以變成陰氣。因此,男性在八月長出乳齒,八歲換牙,十六歲時精元暢通,開始發育。女性在七月長出乳齒,七歲換牙,十四歲時精元暢通,開始發育。(原注中引用的文字有脫漏,但仍保留下來。)《史記》的註解中說:

男八月生齒。八歲毀齒。二八十六陽道通。八八六十四陽道絕。女七月生齒。七歲毀齒。二七十四陰道通。七七四十九陰道絕。(孔子世家注)

太衝脈,太素作伏衝脈。堅按此與新校正引合。(以下其相合者不敢具載)

白話文:

男生:

  • 八個月大長牙。
  • 八歲時牙齒長齊。
  • 二十八歲(56陽)身體機能達到巔峯。
  • 八十八歲(64陽)身體機能衰退。

女生:

  • 七個月大長牙。
  • 七歲時牙齒長齊。
  • 二十七歲(54陰)身體機能達到巔峯。
  • 七十七歲(49陰)身體機能衰退。

真牙生而長極,楊曰。長極。身長也。先兄曰。馬雲真牙由是而生。且長極矣。汪云。人身之長。至此而具。馬說為長。

白話文:

真正的牙齒原本就已經長滿了。楊上善說:「長極」就是身長固定了。我的哥哥說:「馬雲的真牙從這個角度來看已經長滿」,而且已經發育完全了。汪昂說:「人的身體長到這個階段就已經完全了」。馬永堃認為「長」是身體發育完全的意思。

五七陽明脈衰,馬曰。女子大體有餘於陰。不足於陽。故其衰也。自足陽明始。張同志曰。夫氣為陽。血脈為陰。故女子先衰於脈。而男子先衰於氣也。堅按下文女子必言脈。男子必言氣。志說似優。

白話文:

女子天生陰氣較盛,陽氣不足,所以衰老時,首先從足陽明經脈開始。因為氣屬於陽,血脈屬於陰,所以女子先衰於經脈,而男子則先衰於氣。後面的文章,女子必然會提到經脈,而男子必然會提到氣。這句話說得很好。

面始焦,先兄曰。說文醮。面焦枯小也。

丈夫,先兄曰。說文。周制八寸為尺。十尺為丈。人長八尺。故曰丈夫。

白話文:

面容開始憔悴,先兄這樣說。根據《說文》的解釋,面焦枯是指面容憔悴瘦小。

男子,先兄這樣說。根據《說文》的記載,周代的制度是八寸為一尺,十尺為一丈,人的身高大約八尺,所以稱為男子。

五八腎氣衰,馬曰。男子大體有餘於陽。不足於陰。故其衰也。自足少陰始。張同志曰。腎為生氣之原。男子衰於氣。故根氣先衰。而發墮齒槁也。堅按志說宜從。

七八,推上下文天癸竭云云四句。似宜移於八八下。恐是錯出。然前注無敢言及者。不能無疑。

白話文:

58 歲以後腎氣衰弱,馬元儀說:「男子的身體大致上陽氣過盛,陰氣不足。因此衰老時,從足少陰經開始。」張景嶽說:「腎是生命生發的根本。男子衰老於氣,所以腎氣最先衰退,表現為頭髮脫落、牙齒脫落、身體衰弱。」認為張景嶽的說法更合適。

不過盡八八,唐書李叔明傳曰。傳云女子十四有為人母之道。四十九絕生育之道。男子十六有為人父之道。六十四絕陽化之理。

白話文:

但不能超過八十八歲,唐朝《李叔明傳》中記載,傳說女性十四歲開始具備生育能力,四十九歲中止生育能力。男性十六歲開始具備生育能力,六十四歲中止陽化機能。

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先兄曰。張云能斡旋造化。燮理陰陽。是即提挈把握之謂。

此其道生,琦曰。四字衍。

適嗜欲,先兄曰。呂覽重己篇云。凡生之長也。順之也。使生不順者欲也。故聖人必先適欲。注。適。猶節也。

白話文:

掌握自然界的運行並調節陰陽,先兄說,張雲能夠調整自然法則,調和陰陽,這就是指掌握調節的意思。

這個道理是關於生命的,琦說,這四個字是多餘的。

適當地控制慾望,先兄說,《呂氏春秋·重己》篇提到,凡是生命的成長,都是順應自然的,讓生命不能順利成長的是慾望,所以聖人一定會先適當地控制慾望。註解,適,就是節制的意思。

逆從陰陽,先兄曰。按逆從是唯從義耳。猶言急劇為緩急。死斯為死生之期。謂順從於陰陽之理也。見法則象似辨列分別等字。而可觀諸注欠妥。且內經中用逆從二字者。或唯稱從。或單稱逆。不可一例而讀之。

白話文:

先兄說「逆從陰陽」,其實「逆從」指的是順從道理,就像「急劇」指的是「緩急」一樣,指的是順從陰陽的道理。書中像「法則」、「象似」、「辨列」、「分別」等字,可以參考註釋,但有些註釋不妥。而且《內經》中用「逆從」二字的地方,有時只寫「從」,有時只寫「逆」,不能一概而論。

2. 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此篇太素全存)

發陳,爾雅釋天。春為發生。夏為長嬴。秋為收成。冬為安寧。注。此亦四時之別號。蓋文異而旨近。又荀子天論篇曰。繁啟蕃長於春夏。畜積收藏於秋冬。

白話文:

發陳

出自《爾雅》的《釋天》中,指春季萬物生發。

春為發生

春天是萬物生長發育的季節。

夏為長嬴

夏天是萬物生長旺盛的季節。

秋為收成

秋天是收穫果實的季節。

冬為安寧

冬天是萬物休養生息的季節。

注:

發陳等四個詞語也是四個季節的別稱,雖然名稱不同,但意思相近。

此外,《荀子·天論篇》中也有記載:

萬物在春夏兩季繁茂生長,在秋冬兩季儲藏積蓄。

早起,唐書裴度傳曰。夫頤養之道。當順適時候。則六氣平和。萬壽可保。道家法春夏蚤起。取雞鳴時。秋冬晏起。取日出時。蓋在陽勝之以陰。在陰勝之以陽。

白話文:

按照唐朝裴度傳所述,調養身體的方法,應該順應時令變化。如此,六種氣才能平和平衡,延年益壽。道家養生法:春天和夏天早點起牀,在雞鳴時起牀。秋天和冬天晚點起牀,在日出時起牀。因為陽氣旺盛時用陰氣調和,陰氣旺盛時用陽氣調和。

以使志生,志曰。(張志聰)志者。五藏之志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適寒溫。和喜怒者也。是以四時皆當順其志焉。

白話文:

使志氣得以產生,志氣會說。(張志聰)志氣,是指五臟的志氣。志氣和意念,是為了控制精神,收攝魂魄,適應冷暖,調和喜怒。所以,四季都要順應志氣。

夏三月,太平御覽舉此一段。並有注語。或疑是全氏所解。仍具載於下。曰。夏三月。天地陰陽之氣交合。萬物華實。故言夏生長於萬物成實者也。夜臥早起。是貪於夏氣。不厭於日者也。是晚臥早起。明於陽氣之盛者也。人志氣毋怒。陽氣成結。秀實以成。其氣得泄陽者也。

白話文:

夏季(五月至七月)

《太平御覽》曾引述過一段話,並附有注釋。有人懷疑這是全氏的解讀。但仍然將它載錄如下:

夏季這三個月,天地間陰陽之氣交合,萬物蓬勃生長,果實成熟。所以說夏季是萬物生長、成熟的季節。

夏季應早睡早起,這是充分吸收夏季陽氣的表現。不厭惡陽光,也要早睡早起,這是順應陽氣旺盛的表現。

人的情緒不要激動,否則陽氣會鬱結。陽氣暢通,萬物才能繁茂生長,這是陽氣得到發洩的結果。

萬物成結。於夏受之。因此夏陽氣之所應也。能從其氣。則是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損於心。心者夏王也。故言傷心。心傷則秋必病㾬瘧。故言夏傷於暑。秋病㾬瘧者。不從其氣。則大為逆也。是故傷逆深皆損於陽氣。故冬至陰盛必重病。

白話文:

萬物在夏季長成。人體在夏季吸收這些能量。因此,夏季是陽氣興盛的時期。如果順應夏季的養生之道。便能養護身體。違背夏季養生之道,就會損傷心臟。心臟是夏季的主宰。因此說夏傷於心。心臟受傷,秋天必定得瘧疾。所以說,夏季受暑,秋天得瘧疾,是違背夏季的養生之道,屬於嚴重的逆行。因此,夏季陽氣受損,冬天到來時陰氣盛行,就會導致嚴重的疾病。

容平,楊曰。夏氣盛長。至秋也不盛不長以結其實。故曰容平也。堅按此說與王意同。考嚴傑經義叢鈔有金鶚釋庸一篇有云。庸又通鏞。書益稷笙鏞以簡。鄭氏鏞作庸。注云。西方之樂謂之庸。庸功也。西方物孰有成功。庸又通頌。大射義西階之西。頌磬東面。注云。言成功曰頌。

白話文:

容平這個名稱,是楊氏提出的。指夏季水氣旺盛,到了秋天既不旺盛也不生長,所以結不出果實。所以稱之為容平。仔細考證,這種說法與王氏所言相同。

在嚴傑的《經義叢鈔》中,金鶚的《釋庸》一文中說:「庸」與「鏞」相通。《尚書•益稷》中「笙鏞以簡」,鄭玄注作「鏞作庸」。他說:「西方的音樂叫做庸,因為是功勞成就的音樂。西方是金屬之地,所以庸功表示成功。」

「庸」與「頌」也相通。《大射禮》中「西階之西,頌磬東面」,注云:「稱成功為頌。」

西為陰中萬物之所成。是以西方頌磬謂之頌。古文頌為庸。頌古容字。與庸同聲。故通用。繇是推之。則容平之容。恐亦與庸相通。而容平即萬物成熟平定之謂也。

白話文:

西方主陰,是萬物形成的地方。因此西方的敲擊樂器磬被稱為「頌」。古代寫作「頌」的字為「庸」。「頌」的古字和「庸」發音相同,所以通用。「繇」是從這些字推演出來的。「容」這個字的本意是「平定」,「容平」也就是萬物成熟而平定的意思。

飧泄,太素作飡泄。楊曰飡音孫。謂食不消。下泄如水和飯也。

無擾乎陽,先兄曰。按王以為君子周密之義。然照上文高注。(高士栻)所謂地氣固藏。不騰於天者是也。

使氣亟奪,太素亟奪作不極。楊曰閇(古閉字)諸腠理。使氣不泄極也。堅按此不必是。

清淨,太素作清靜。

藏德不止,太素止作上。堅按此與新校正引別本同。

天明,太素作上下。

名木,古人謂大為名。(王念孫有說見經義述聞禮記其名者成條)名木蓋大水之謂。王注恐謬。

雲霧不精則上應白露不下,太素霧作露。白作甘。下白露同。

心氣內洞,宋本外臺與本文同。

肺氣焦滿,太素作燋漏。楊曰。燋熱也。漏泄也。堅按此與新校正引不同。

獨沉,太素作濁沉。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高注本於滑氏。(滑伯仁)

苛疾,太素作奇疾。

白話文:

飲食消化不良,排泄物像水一樣稀薄,夾雜著飯粒。

如果陽氣不受干擾,就能保持穩定,就像君子做事周密謹慎一樣,不會輕易外露。

如果陽氣過度耗損,就會造成身體虛弱,氣機無法正常運行,就像堵塞了毛孔一樣,氣無法順利排出。

保持心神清淨,保持心神清淨。

儲藏精氣,精氣充盈。

天光明亮,天光明亮。

高大的樹木,古人稱之為名木,指的是巨大的水流。

雲霧不精細,就會影響白露的下降,白露與甘露是同一個意思。

心氣充盈,心氣充盈。

肺氣鬱結,肺氣鬱結。

身體沉重,身體沉重。

春天和夏天養護陽氣,秋天和冬天養護陰氣,這個觀點源於滑伯仁的學說。

奇特的疾病,奇特的疾病。

愚者佩之,方氏家藏集要方。保壽天蘇陁酒。主治曰。夫養生者。人之急務也。春夏則養陽。秋冬則養陰。聖人行之。愚者背之。堅按此以佩為背。既在古今黈之前。

白話文:

內格

內格,先兄曰。滑云。格者扞格也。謂身內所為。與陰陽相扞格也。高雲。陰不交陽。陽不交陰。上下表里不通。是謂內格。

我哥哥曾說:「滑氏認為,『格』意指阻礙,指的是身體內部和陰陽相互阻礙的現象。」

高氏說:「陰陽不相交合,上下表裡不通暢,這就是內格。」

鑄兵,太素亦作鑄兵。

白話文:

我哥哥曾經說過:「滑氏認為,『格』的意思是指阻礙,指的是身體內部和陰陽相互阻礙的現象。」

高氏說:「陰陽不能相交合,上下表裡不能通暢,這就是內格。」

至於鑄兵,太素也是這樣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