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黃帝内經素問遺編 (21)
黃帝内經素問遺編 (21)
1. 黃帝内經素問遺編
人飲食勞倦即傷脾,即飲食飽舉房事,即氣滯於脾,以勞役氣滿悶,脾藏有病也。又或遇太隂司天,天數不及,即少陽作接閒至,即謂之虚也,人氣與天氣不及,即感天人氣,虚及又虚也。此即人氣虚而天氣虚也。又遇飲食飽甚,汗出於胃,醉飽行房,汗出於脾,脾胃汗出,即精血減少,感天虚而作三虚,脾神失守其位。
因而三虚,脾神失守,先有病於脾,次遇天虚,脾感天重虚,又遇汗出,而減其精血,乃故名三虚也。脾爲諫議之官,智周出焉,脾者心之子,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中所出謂之智,智周萬物謂之神,即脾胃神意智,乃故失守其位者也。神旣失守,神光失位而不聚也,神光不聚,鬼乃干之。
却遇土不及之年,或己年或甲午失守,或太隂天虚,青尸鬼見之,令人卒亡。人乆坐濕地,強力入水即傷腎,汗出於腎,即精血減少,故作三虚,即精亡,心神失守其位也。腎爲作強之官,伎巧出焉,因而三虚,腎神失守,神志失位,神光不聚,神精志三神虚失位,游於黃庭,司命君之下,乃即圓光缺矣。却遇水不及之年,或辛不會符,或丙年失守,或太陽司天虚,有黃尸鬼至,見之令人暴亡。
有此三虚,又遇水不及,即黃尸鬼干人,牛頭身黃,見之時吸人神魂,皆暴亡也。人或恚怒,氣逆上而不下,即傷肝也。又遇厥隂司天,天數不及,即少隂作接閒至,是謂天虚也,此謂天虚人虚也。又遇疾走恐懼,汗出於肝,肝爲將軍之官,諜慮出焉,神位失守,神光不聚,神光不聚,即圓光缺而不周,尸鬼乃干人也。又遇木不及年,或丁年不符,或壬年失守,或厥隂司天虚也,有白尸鬼見之,令人暴亡也。
有此三虚者,即神游失守,白尸鬼干人,頭如雞,身白,有白毛,見之吸人神魂,皆卒然而亡也。已上五失守者,天虚而人虚也,神游失守其位,即有五尸鬼干人,令人暴亡也,謂之曰尸厥。但卒然而亡,口中無涎者,舌卵卵縮者,尸厥。若出涎而舌卵者,盛厥也。人犯五神易位,即神光不圓也,非但尸鬼,即一切邪犯者,皆是神失守位故也。
神失守位,雖具體中,而二氣失位也。即神光不聚,而邪犯之,有妖魅交通往來,皆是五神失守,乃邪所至也。此謂得守者生,失守者死,得守者本位,而五神得其居,即神光乃圓明而聚矣,故一切邪不犯之,乃生也。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老子云:「氣來入身謂之生,神去於身謂之死。
」故曰命由神生,命生神在,若命生神去,即命夭矣。所謂神游失守,即不離身,故不可便死也。其主管在頭上。三尊髙位,靈主言也,即太一帝君在頭日泥丸總神也,無英君左制三魂也,白元君右俱魄也,即魂爲陽神也,魄爲隂鬼也。若無上三虚主之神離位者死,𫝆五神失守,亦有主歸,即神光不聚,圓光亦缺,故邪干犯之。若神失守其位,即知人生神昌。
白話文:
人若飲食過度、勞累,就會傷脾;飽食後行房事,則氣滯於脾,勞累後氣滿悶脹,都是脾臟有病的表現。如果遇到太陰司天,天數不足,少陽接替,就是所謂的「天虛」,人的元氣和天氣都不足,就會感應到天人氣虛,虛上加虛。這就是人氣虛而天氣也虛。又如果飲食過飽,汗出於胃;或醉酒飽食後行房事,汗出於脾;脾胃都出汗,則精血減少,加上天虛,就形成「三虛」,脾神失守其位。
因此,「三虛」導致脾神失守,首先是脾臟有病,其次遇到天虛,脾臟更虛弱,再加上出汗,減少精血,所以稱為「三虛」。脾是諫議之官,智慧由此產生;脾是心的兒子,心有所思慮稱為意,意之所生稱為智,智慧周遍萬物稱為神,所以脾胃主宰著神、意、智,如今失守其位。神已失守,神光散亂不聚,神光不聚,邪祟就會侵犯。
如果遇到土不及之年(例如己年或甲午年),或太陰天虛,青尸鬼就會出現,讓人暴亡。人久坐潮濕之地,或用力下水,都會傷腎;汗出於腎,精血減少,也會造成「三虛」,精氣耗損,心神失守其位。腎是作強之官,技能由此產生,因此「三虛」導致腎神失守,神志失常,神光不聚,神、精、志三神虛弱失位,遊蕩於黃庭,在司命君之下,圓光就會缺損。如果遇到水不及之年(例如辛年不合符號,或丙年),或太陽司天虛弱,黃尸鬼就會出現,讓人暴亡。
若有「三虛」,又遇到水不及之年,黃尸鬼就會侵犯人體,牠牛頭人身,皮膚黃色,出現時會吸取人的神魂,讓人暴亡。人若憤怒,氣逆上而不下,就會傷肝。如果遇到厥陰司天,天數不足,少陰接替,就是所謂的天虛,這就是天虛人虛。又如果疾走、恐懼,汗出於肝,肝是將軍之官,謀略由此產生,神位失守,神光不聚,圓光就會缺損不周,尸鬼就會侵犯人體。如果遇到木不及之年(例如丁年不合符號,或壬年),或厥陰司天虛弱,白尸鬼就會出現,讓人暴亡。
有「三虛」,神遊失守,白尸鬼就會侵犯人體,牠雞頭人身,皮膚白色,長有白毛,出現時會吸取人的神魂,讓人暴亡。以上五種失守的情況,都是天虛而人虛,神遊失守其位,就會有五種尸鬼侵犯人體,讓人暴亡,稱為「尸厥」。如果暴亡時口中沒有涎液,舌頭捲曲縮小,就是尸厥;如果口中流涎,舌頭伸出,就是盛厥。人若犯了五神易位,神光就不圓滿,不只是尸鬼,所有邪祟都會侵犯,都是因為神失守其位。
神失守其位,即使肉體還在,但精氣神失常;神光不聚,邪祟就會侵犯,妖魅也會往來,都是因為五神失守,邪祟才能入侵。這就是說,神守其位則生,神失其位則死;神守其位,五神各居其所,神光就會圓滿而聚合,邪祟就不會侵犯,所以就能生存。得神者昌盛,失神者死亡。老子說:「氣進入身體稱為生,神離開身體稱為死。」所以說,性命由神而生,性命的存在是因為神在,如果性命存在而神離開了,性命就會夭折。所謂神遊失守,是指神不離開身體,所以不會立即死亡,其主管在頭上。三尊高位,是靈魂的主宰,就是太一帝君在頭部的泥丸宮總領眾神,無英君在左掌管三魂,白元君在右掌管七魄,魂是陽神,魄是陰鬼。如果主管三虛的主神離開其位,就會死亡;如果五神失守,也有主宰歸宿,但神光不聚,圓光也會缺損,所以邪祟就會侵犯。如果神失守其位,就知道人生的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