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黃帝内經素問遺編 (19)
黃帝内經素問遺編 (19)
1. 黃帝内經素問遺編
去歲太陽以作右閒,乙丑司地,庚辰以退位,而作右閒。即天太隂而地厥隂,故地不奉天化也。即上下不相招,隂陽有相錯,即辛與乙不相合,故不合其德也。乙辛相會,水運太虚,反受土勝,故非太過,即太簇之管,太羽不應,土勝而羽化,水復即風,即天地非其時,而有其氣,有化大疫,即與隂陽復不同也。此者丙辛失守其會,後三年化成水疫,晚至己巳,丙寅至已巳四年。
早至戊辰,丙寅至戊辰三年。甚即速,微即徐,徐至已巳。水疫至也,大小善惡推其天地數,乃太乙游宮。又只如丙寅年,丙至寅且合,應交司而治天,少陽至而作司天,應時遷正。即辛巳未得遷正,而庚辰太陽未退位者,亦丙辛不合德也,即丙與庚相對,辰與相配位也,即水運非太過也。即水運亦小虚而小勝,或有復,丙寅至也,即無復也。
後三年化癘,名曰水癘,其狀如水疫,一名寒疫。治法如前。假令庚辰陽年太過,如己卯天數有餘者,雖交得庚辰年也,雖庚臨辰,猶未遷正。陽明猶尚治天,地己遷正,太隂司地,即是在泉。去歲少隂以作右閒,己卯年,地甲子以退,少隂作右閒也。即天陽明而地太隂也,故地下奉天也。
乙巳相會,金運太虚,反受火勝,故非太過也,即姑洗之管,太商不應,火勝熱化,水復寒刑,此天地非時,行不節之令,即三年,始成大疫行天下也。此乙庚失守,其後三年化成金疫也,速至壬午,庚辰至壬午三年,是其速至。徐至癸未,金疫至也,大小善惡,推本年天數及太一也。
疫至之年,又遇失守,其災大也,不見五福,及其太一,且惡死人太半也。如却會合德者,災小爾,如見五福與其太一者,其災且小,善滅其半也。又只如庚辰,如庚至辰,且應交司而治天,太陽至庚辰年司天,應時遷正,而治天也。即下乙未未得遷正者,即地甲午少隂未退位者,且乙庚不合德也,即甲庚相對,辰午相配,此名失守,非配太過。即下乙未,干失剛,亦金運小虚也,有小勝或無復,太隂至未,即不復也。
後三年化癘,名曰金癘,其狀如金疫也,金疫又名殺疫。治法如前。假令壬午陽年太過,如辛巳天數有餘者,雖交後壬未年也,雖壬臨什,猶未遷正。厥隂猶尚治天,地已遷正,陽明在泉,丁酉治地。去歲丙申少陽以作右閒,壬午年丁酉遷正,辛巳年丙申退位也。即天厥隂而地陽明,故地不奉天者也。
即陽明當上奉少隂,不與厥隂奉合也,故丁酉與辛巳不相合德也。丁辛相合會,木運太虚,反受金勝,故非太過也,即蕤賓之管,太角不應,金行燥勝,火化熱復,此天地非時,行不節之氣,即二年始成大疫。甚即速,微即徐,速即首尾三年,徐即後三年作。疫至大小善惡,推疫至之年天數及太一。
白話文:
黃帝內經素問遺編
太陽星宿移位到右垣,乙丑年掌管地,庚辰年退位,然後移到右垣。此時天為太陰,地為厥陰,所以地氣不能順應天之變化。天地不相感應,陰陽相錯亂,辛與乙不相合,因此陰陽之德不相協調。乙辛相會,水運虛弱,反被土氣所克制,所以不是太過,而是太簇之音失調,太羽之音不應,土氣過盛導致羽音消失,水氣轉化為風,天地失序,卻有疫氣產生,造成大規模瘟疫,與陰陽運行規律不同。丙辛失其交會之時,三年後化為水疫,最晚在己巳年,從丙寅年到己巳年共四年。
最早在戊辰年,從丙寅年到戊辰年共三年。疫情傳播速度,嚴重則快,輕微則慢,慢的話則到己巳年。水疫到來,輕重禍福,需推算天地的數理,需參考太乙遊宮之法。又如丙寅年,丙與寅相合,應當掌管天,少陽之氣掌管天,應時而遷移。但辛巳年未得遷移,庚辰年太陽星宿未退位,也是丙辛不相協調。丙與庚相對,辰與戌相配,水運並非太過,而是水運稍弱,略勝一籌,或許有反覆,丙寅年則無反覆。
三年後演變為癘疫,名為水癘,症狀如同水疫,又稱寒疫。治療方法與水疫相同。假設庚辰年陽氣過盛,如同己卯年天數有餘,即使到了庚辰年,庚星臨辰,仍未遷移。陽明之氣仍然掌管天,地已遷移,太陰掌管地,位於泉位。少陰星宿移位到右垣,己卯年,地支甲子退位,少陰星宿掌管右垣。此時天為陽明,地為太陰,所以地氣順應天之變化。
乙巳相會,金運虛弱,反被火氣所克制,所以不是太過,而是姑洗之音失調,太商之音不應,火氣過盛導致熱化,水氣反被寒克,天地失序,運行失常,三年後便造成大規模瘟疫流行天下。乙庚失其交會,三年後演變成金疫,迅速傳播至壬午年,從庚辰年到壬午年三年,這是快速傳播的情況。慢則傳播到癸未年,金疫到來,輕重禍福需推算當年天數和太一之氣。
瘟疫來臨之年,又遇星宿失守,災難會更大,看不到五福臨門,且死亡人數眾多。如果星宿交會協調,災難則較小,能看到五福臨門,災禍減輕一半。又如庚辰年,庚星臨辰,應當掌管天,太陽星宿在庚辰年掌管天,應時而遷移。但地支乙未未得遷移,地支甲午少陰未退位,乙庚不相協調。甲庚相對,辰午相配,這叫做失守,非正常交會。地支乙未,乾失其剛健,金運也略微虛弱,略勝一籌或無反覆,太陰星宿到未,則無反覆。
三年後演變為癘疫,名為金癘,症狀如同金疫,金疫又稱殺疫。治療方法與金疫相同。假設壬午年陽氣過盛,如同辛巳年天數有餘,即使到了壬未年,壬星臨申,仍未遷移。厥陰之氣仍然掌管天,地已遷移,陽明在泉位,丁酉掌管地。丙申少陽星宿移位到右垣,壬午年丁酉遷移,辛巳年丙申退位。此時天為厥陰,地為陽明,所以地氣不能順應天之變化。
陽明之氣應該在天上配合少陰之氣,而不是與厥陰之氣配合,所以丁酉與辛巳不相協調。丁辛相會,木運虛弱,反被金氣所克制,所以不是太過,而是蕤賓之音失調,太角之音不應,金氣過盛導致燥熱,火氣又反覆增強熱度,天地失序,運行失常,兩年後便造成大規模瘟疫。疫情傳播速度,嚴重則快,輕微則慢,快則前後三年,慢則三年後爆發。疫情的輕重禍福需推算瘟疫來臨之年的天數和太一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