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編注,宋·林億、高保衡、孫奇校正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黃帝内經素問遺編 (20)

回本書目錄

黃帝内經素問遺編 (20)

1. 黃帝内經素問遺編

又只如壬至午,且應交司而治之,少隂壬至午年,司天應時,而遷正得位者。即下丁酉未得遷正者,即地下丙申少陽未得退位者,見丁壬不合德也,即壬丙相對,午申相配,此失守非合德,見非太過也。即丁柔干失剛,亦木運小虚也,有小勝小復。陽明如至,即不復也。後三年化癘,名曰木癘,其狀如風疫,法治如前。

可大吐而治之。假令戊申陽年太過,如丁未天數太過者,雖交得戊申年也,雖戊臨申,猶未遷正也。太隂猶尚治天,地已遷正,厥隂在泉,癸亥治地。去歲壬戌太陽以退位作右閒,即天丁未,地癸亥,故地不奉天化也。即厥隂當上奉少陽,故不與太隂奉合,故丁未與癸亥不相合。

非戊癸相合也,故火運不應其夷,則未應其徵也,下管癸亥,少徵應之,即下見癸亥主司地,故同聲之,不相應,即上下天地,不相合德,故不相應也。此戊癸失守其會,後三年化疫也,速至庚戌,首尾三年。大小善惡,推疫至之年天數及太一。又只如戊申,如戊至申,且應交司而治天,少陽主戊申年司天,應時遷正而治天也。

即下癸亥未得遷正者,即地下壬戌太陽未退位者,見戊癸未合德也,即壬戌相對,申戌相配,此失守,非合德,又非太過。即下癸柔干失剛,見火運小虚也,有小勝或無復也,厥隂至即無復。後三年化癘,名曰火癘也,治法如前,治之法可寒之𣳘之。已上五失守變五疫,下五失守變五癘也,即上剛柔二干共主運,有失支不守之者,以此五法,即諸陽年也。」

黃帝曰:「人氣不足,天氣如虚,人神失守,神光不聚,邪鬼干人,致有夭亡,可得聞乎?人氣與天氣同失守,即鬼邪干人致死也。」

歧伯曰:「人之五藏,一藏不足,又會天虚,感邪之至也。其不足之藏,與天氣同聲,虚也。人憂愁思慮即傷心,又或遇少隂司天,天數不及,太隂作接閒至,即謂天虚也,此即人氣天氣同虚也。又遇驚而奪精,汗出於心,大驚,汗出於心,即心中精脉減少,故神失守也也。

因而三虚,神明失守,先有勞神之病,又遇少隂天數不及也,又更驚而奪精,此三會而神明失守也。心爲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先有病,又遇天虚,而感天重虚也,心者任治於物,故爲君主之官,清靜棲靈,故曰神明出焉。神失守位,即神游上丹田,在帝太一帝君泥丸君(一作「宮」)下,太一帝君在頭,日泥丸君,總衆神地。君主之官,神明失守其位,游於此處,不守心位。

神旣失守,神光不聚,神光即飛圓光也,圓光不潔,即圓光缺矣,即鬼邪隂尸干人。却遇火不及之歲,有黑尸鬼見之,令人暴亡。其火運不及,非只癸年戊年,失守亦然,火司天數不及亦然也。黑尸鬼形如黑犬,頭似婦人,髮蓬不髻,目大,人見之,吸人神魂,皆作犬聲,卒然而亡。

白話文:

黃帝內經素問遺編

壬年至午年,應當按照天時交替的規律來治理,少陰壬年至午年,司天之氣應時而變,遷移到正確的位置。如果丁酉年未能遷移到正確的位置,丙申年少陽之氣未能退位,這就是丁壬不合,壬丙相對,午申相配,這是失守而非合德,並非太過。丁為柔干失其剛性,也是木運小虛,有小勝或小復,陽明之氣到達後,就不再復發。三年後化為瘟疫,稱為木癘,其症狀如同風疫,治療方法如同先前所述。可以採用大吐瀉的方法治療。

如果戊申陽年太過,如同丁未年天數太過一樣,即使交替到戊申年,戊臨申位,也未能遷移到正確的位置。太陰之氣仍然主宰天,地已遷移到正確的位置,厥陰之氣在地下,癸亥年治理地。壬戌太陽之氣退位,成為右側輔助之氣,天為丁未,地為癸亥,所以地氣不順應天氣的變化。厥陰之氣應該上升輔佐少陽之氣,所以不與太陰之氣相合,所以丁未與癸亥不相合。

並非戊癸相合,所以火運不應其夷,則未應其徵。下管癸亥,少徵應之,下面見到癸亥主司地,所以同聲而不相應,上下天地不相合德,所以不相應。這是戊癸失守其會,三年後化為疫病,迅速到達庚戌年,前後共三年。大小善惡,推算疫病到達的年份天數及太一之數。如果戊申年,戊至申位,應該按照天時交替的規律來治理天,少陽主宰戊申年司天,應時遷移到正確的位置而治理天。

如果癸亥年未能遷移到正確的位置,壬戌太陽之氣未能退位,這就是戊癸不合。壬戌相對,申戌相配,這是失守,而非合德,也非太過。癸為柔干失其剛性,火運小虛,有小勝或無復,厥陰到達後就無復發。三年後化為瘟疫,稱為火癘,治療方法如同先前所述,治療方法可用寒涼之法。以上五種失守變化為五種疫病,以下五種失守變化為五種癘疾。這是指上方的剛柔二干共同主宰運勢,有失守支位者,以此五種方法,這是指諸陽年。

黃帝說:「人氣不足,天氣也虛弱,人神失守,神光不聚,邪鬼侵害人體,導致夭亡,可以聽聞嗎?人氣與天氣同時失守,就會導致鬼邪侵害人體而致死。」

岐伯說:「人的五臟,一個臟腑不足,又遇到天虛,就會感邪氣。不足的臟腑,與天氣同聲,虛弱。人憂愁思慮就會傷心,又或者遇到少陰司天,天數不足,太陰接替,就叫做天虛,這就是人氣天氣同時虛弱。又遇到驚嚇而損耗精氣,汗出於心,大驚,汗出於心,就是心中精脈減少,所以神明失守。

因此三種虛弱,神明失守,先前已有勞神之病,又遇到少陰天數不足,又再次驚嚇而損耗精氣,這三種情況同時發生,神明就失守了。心是君主之官,神明從此而出,心先有病,又遇到天虛,就更加虛弱。心治理萬物,所以是君主之官,清靜而神靈棲息,所以說神明從此而出。神明失守其位,神遊於上丹田,在帝太一帝君泥丸宮(或泥丸君)之下,太一帝君在頭部,稱為泥丸君,統率眾神。君主之官,神明失守其位,遊於此處,不守心位。

神明既然失守,神光不聚,神光就是飛圓光,圓光不潔,就是圓光缺失,就會有鬼邪陰屍侵害人體。又遇到火運不足的時候,就會有黑尸鬼出現,令人暴亡。火運不足,不只是癸年戊年,失守也是如此,火司天數不足也是如此。黑尸鬼形狀像黑犬,頭像婦人,頭髮蓬亂不梳髻,眼睛很大,人見到它,就會吸走人的神魂,都會發出犬吠聲,突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