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

《古今名醫彙粹》~ 卷三 (28)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8)

1. 瘧疾門

脾胃虛弱,飲食不消者,則補之以參朮,佐以消導,如白豆蔻、麥芽、砂仁、草豆寇、枳實、陳皮、山楂之屬。在陰分者,則以當歸、牛膝為君,佐以薑、桂。如熱甚而渴,去姜,桂,加知母,麥冬、竹葉,牛膝、鱉甲。

若足厥陰經,其症先寒後熱也,色蒼蒼然,善太息,甚者狀如欲死,或頭疼而渴,宜先服三黃石膏湯加鱉甲、柴胡、陳皮,以祛暑邪,後用當歸、鱉甲、牛膝、柴胡。如熱甚而渴,加花粉、麥冬、知母。如脾胃薄弱或溏瀉,去當歸,加人參。寒甚者,加桂枝,姜皮、人參。

足太陰見症,先寒後熱或寒多。若脾瘧,必寒從中起,善嘔,嘔已乃衰,然後發熱,熱過汗出乃已,熱甚者或渴,否則不渴,喜火,宜服桂枝湯、建中湯。虛者以人參、姜皮各兩許。有痰加朮、陳皮。

足少陰見症,寒熱俱甚,腰痛脊強,口渴,寒從下起,小便短赤,宜先服人參白虎湯加桂枝,以祛暑邪,後用鱉甲、牛膝。熱甚者,加知母、麥冬。寒甚者,加桂枝。嘔則兼加姜皮。如熱甚而嘔,去桂枝、姜皮,加竹茹、人參、陳皮。肝腎同一治也。以上三陰經瘧。

夫瘧病多挾痰,以故熱痰須用貝母為君,竹瀝、竹茹、花粉、橘紅、茯苓佐之。如寒痰發熱不渴者,用半夏、白朮、陳皮為君,加生薑皮。

瘧病多挾風,有風者必用何首烏為君,白朮、陳皮為臣,葛根、姜皮、羌活佐之,不頭痛除羌活。

勞瘧病人陰不足,或作勞,或房勞,發於陰,或間日,或二日、三日一發,為病深,以鱉甲、牛膝、何首烏為君,陳皮為佐。發於夜而便燥者,加當歸,脾虛弱者勿加。

薛立齋曰:瘧因脾胃虛弱,飲食停滯,或外邪所感,或鬱怒傷脾,或暑邪所伏。審系飲食停滯,用六君子加桔梗、蒼朮、藿香。外邪多而飲食少,用藿香正氣散。外邪少而飲食多,用人參養胃湯。勞傷元氣,用補中益氣湯。若鬱怒所傷,用小柴胡兼歸脾湯,隨證加減用之,病作時大熱躁渴,以薑湯乘熱飲之,此截瘧之良法也。每見發時飲啖生冷,多致脾胃虛損。

大抵屬外感者主以補養,佐以解散,其邪自退。審系勞傷元氣,雖有百症,但用補中益氣,其病自愈,若外邪既退,即補中益氣,以實其表。若過用發表,虧損脾胃,皆致綿延難治。凡此不問陰陽日夜所發,皆宜補中益氣,此不截之截也。

夫人以脾胃為主,未有脾胃實而患瘧痢者。若專主發表、攻裡、降火、導痰,治其末而忘其本也。然此乃瘧之大略,如不應,當分六經表裡而治之。

大凡久瘧多屬元氣虛寒,蓋氣虛則寒,血虛則熱,胃虛則惡寒,脾虛則發熱,陰火下流則寒熱交作,或吐涎不食,戰粟,泄瀉,手足逆冷,皆脾胃虛弱,但補中益氣,諸症悉愈。

白話文:

瘧疾門

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人,可以用人參、白朮補益脾胃,再搭配一些消導藥物,例如白豆蔻、麥芽、砂仁、草豆蔻、枳實、陳皮、山楂等。如果瘧疾症狀偏陰虛,就以當歸、牛膝為主藥,再輔以生薑、桂枝。如果發熱嚴重且口渴,就去除生薑、桂枝,改加知母、麥冬、竹葉,並保留牛膝、鱉甲。

如果瘧疾屬於足厥陰經的症狀,往往先冷後熱,面色蒼白,容易嘆氣,嚴重者甚至像要死了一樣,或者頭痛且口渴,宜先服用三黃石膏湯,再加鱉甲、柴胡、陳皮來去除暑邪,之後再用當歸、鱉甲、牛膝、柴胡。如果發熱嚴重且口渴,就再加花粉、麥冬、知母。如果脾胃虛弱或腹瀉,則去除當歸,改加人參。如果寒冷症狀嚴重,則加桂枝、生薑皮、人參。

如果瘧疾屬於足太陰經的症狀,也是先冷後熱,或者寒冷症狀較多。如果是脾瘧,一定是從內部開始發冷,容易嘔吐,嘔吐完後症狀減輕,然後發熱,發熱後出汗就痊癒了,發熱嚴重者可能口渴,否則不口渴,喜愛溫暖,宜服用桂枝湯、建中湯。體虛者可加人參、生薑皮各適量。如有痰症,再加白朮、陳皮。

如果瘧疾屬於足少陰經的症狀,寒熱都很嚴重,腰痛背僵,口渴,寒冷從下腹部開始,小便短少且顏色深紅,宜先服用人參白虎湯,再加桂枝來去除暑邪,之後再用鱉甲、牛膝。發熱嚴重者,加知母、麥冬。寒冷嚴重者,加桂枝。如果嘔吐,再加生薑皮。如果發熱嚴重且嘔吐,則去除桂枝、生薑皮,改加竹茹、人參、陳皮。肝腎同治。以上三種陰經瘧疾的治療方法。

瘧疾大多伴隨痰症,因此熱痰需要用貝母為主藥,竹瀝、竹茹、花粉、橘紅、茯苓等藥物輔助。如果是寒痰引起發熱但不口渴,則用半夏、白朮、陳皮為主藥,再加生薑皮。

瘧疾大多伴隨風邪,如果伴隨風邪,就必須用何首烏為主藥,白朮、陳皮為輔藥,葛根、生薑皮、羌活等藥物輔助,如果沒有頭痛就不用羌活。

勞累引起的瘧疾,病人陰虛不足,可能是因為過度勞累,或房事過度,瘧疾發作於夜晚,可能是間日瘧,或兩日、三日發作一次,病情較深,用鱉甲、牛膝、何首烏為主藥,陳皮為輔藥。如果瘧疾發作於夜間且大便乾燥,加當歸,脾胃虛弱者則不要加當歸。

薛立齋說:瘧疾是由於脾胃虛弱、飲食積滯,或者外邪入侵,或者鬱怒傷脾,或者暑邪伏藏所致。如果確定是飲食積滯,就用六君子湯加桔梗、蒼朮、藿香。如果外邪較重而飲食較少,就用藿香正氣散。如果外邪較輕而飲食較多,就用人參養胃湯。如果勞傷元氣,就用補中益氣湯。如果是鬱怒所傷,就用小柴胡湯和歸脾湯合用,根據具體症狀加減藥物。瘧疾發作時,如果大熱煩渴,就用生薑湯趁熱服用,這是治療瘧疾的良方。經常在發病時吃喝生冷食物,容易導致脾胃虛損。

總的來說,外感性的瘧疾,主要以補益為主,輔以疏散,邪氣自然會退去。如果確定是勞傷元氣引起的,即使有各種症狀,只要服用補中益氣湯,疾病就會痊癒。如果外邪已經退去,就服用補中益氣湯,以加強正氣。如果過度使用發散藥物,損傷脾胃,都會導致病情遷延難治。無論是陰陽虛實,晝夜發作,都宜服用補中益氣湯,這是另一種不截斷瘧疾發作的方法。

人體以脾胃為主,沒有脾胃強壯卻患上瘧疾痢疾的。如果只注重發散、攻下、清熱、化痰,治標不治本。以上只是治療瘧疾的大致方法,如果效果不佳,就應該根據六經表裡辨證施治。

大多數久治不愈的瘧疾,都屬於元氣虛寒,因為氣虛則寒,血虛則熱,胃虛則惡寒,脾虛則發熱,陰虛火旺則寒熱交替發作,或者流涎不食,戰慄,腹瀉,手足冰冷,這些都是脾胃虛弱的表現,只要服用補中益氣湯,各種症狀都會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