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

《古今名醫彙粹》~ 卷一 (6)

回本書目錄

卷一 (6)

1. 趙養葵水火論(三條)

世人皆曰水剋火,而余獨曰水養火。世人皆曰金生水,而余獨曰水生金。世人皆曰土剋水,而余獨於水中補土。世人皆曰本剋土,而余獨升木以培土。何則?君相二火,以腎為宮,水剋火者,後天有形之水火也;水養火者,先天無形之水火也。肺金之氣,夜臥則歸藏於腎水之中,丹溪謂之母藏子宮,子隱母胎。

此一臟名曰嬌臟,畏熱而畏寒。腎中有火,則金畏火刑而不敢歸;腎中無火,則水冷金寒而不敢歸。或為喘脹,或為咳嗽,或為不寐。或為不食。斯時欲補土,母以益子,喘脹愈甚。清之瀉之,肺氣日消,死期迫矣。惟收斂一法,僅似有理,然不得其門,從何而入?夫肺出氣也,腎納氣也,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本,凡氣從臍下逆奔而上者,此腎虛不能納氣歸元也。

毋徒從事於肺,或壯水之主,或益火之原,金向水中生矣,若夫土者隨火寄生,即當隨火而補。然而補火有至妙之理,陽明胃土隨少陰心火而生,故補胃土者補心火。而歸脾湯一方,又從火之外家而補之,俾木生火,火生土也。太陰脾土,隨少陽相火而生,故補脾土者補相火。

而八味丸一方,合水火既濟而蒸腐之,此一理也。張仲景立建中湯以健脾土,木曰曲直,曲直作酸,芍藥味酸為甲木;土曰稼穡,稼穡作甘,甘草味甘作己土。酸甘相合,甲己化土。又加肉桂,蓋桂屬龍火,使助其化也。仲景立方之妙類如此。

又以見木生土之義,世以木剋土,舉欲伐之,不知木氣者,生生之氣也,陽氣也,元氣也,胃氣也,同出而異名者也,焉可伐之,此東垣《脾胃論》用升柴以疏木氣,諄諄言之詳也。

龍雷之火,無形而有聲,不焚草木,得雨而益熾,見於季春而伏於季秋。原夫龍雷之見者,以五月一陰生,水底冷而天上熱,龍為陽物,故隨陽而上升。至冬至一陽來復,故龍亦隨陽而下伏,雷亦收聲。人身腎中相火亦猶是也。平日不能節欲,以致命門火衰,腎中陰盛,龍火無藏身之位,故遊於上而不歸,是以上焦煩熱,咳嗽等症。善治者,以溫腎之藥從其性而引之歸原,使行秋冬陽伏之令,而龍歸大海,此至理也。

奈何今之治陰虛火衰者,以黃柏。知母為君,而愈寒其腎,速其斃,良可悲哉!若有陰虛火旺者,此腎水乾枯而火偏盛,宜補水以配火,亦不宜苦寒之品以滅火。壯水之主,以鎮陽光,正謂此。

坎乾水也,氣也,即小而井,大而海也。兌坤水也,即微而露,大而雨也。一陽陷於二陰為坎,坎以水氣,潛行地中,為萬物受命根本,故曰潤萬物者,莫潤乎水。一陰上徹於二陽為兌,兌以有形之水,普施於萬物之上,為資生之利澤,故曰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明。此二水可以悟治火之道矣。

白話文:

世人普遍認為水能剋制火,但我卻認為水能滋養火。人們通常認為金能生成水,但我卻認為水能生成金。大家都認為土能剋制水,但我卻能在水中補土。大家通常認為木能剋制土,但我卻提升木的力量以培育土。這是為什麼呢?人體內的君火和相火,它們以腎為根基,水剋制火是指後天具體的水火關係;而水養火指的是先天無形的水火調和。肺部的金氣,在夜晚休息時會藏於腎水之中,這被稱為母藏子宮,子隱母胎。

肺部,這個器官非常脆弱,既怕熱又怕冷。如果腎中有過多的火,金就會害怕被火燒而不敢回歸;如果腎中沒有足夠的火,水冷金寒,金同樣不敢回歸。這可能會導致喘息、腫脹、咳嗽、失眠、食慾不振等問題。此時,如果想通過補土來增強子,可能會讓喘息和腫脹更加嚴重。如果清熱或排泄,肺氣會逐漸消失,死亡可能就在眼前。唯一的方法就是收斂,但如果不掌握正確的方法,該如何開始呢?肺負責呼吸,腎負責吸收,肺是氣的主宰,腎是氣的根本。如果氣從肚臍以下逆流而上,那就是腎虛無法吸氣歸根。

不要只在肺部下功夫,可以壯大水的主宰,或者增強火的源頭,這樣金就能在水中生長。至於土,它隨著火而生存,因此應該隨火而補。補火有一個極其微妙的道理,陽明胃土跟隨少陰心火而生,所以補胃土就是補心火。而歸脾湯這個方劑,則從火的外部補充,讓木生火,火生土。太陰脾土跟隨少陽相火而生,所以補脾土就是補相火。

八味丸這個方劑,結合了水火既濟和蒸煮腐熟的原理,這是一個道理。張仲景創立的建中湯,用於健脾土。木的特性是曲直,曲直產生酸味,白芍的酸味屬於甲木;土的特性是稼穡,稼穡產生甜味,甘草的甜味屬於己土。酸甜結合,甲己轉化為土。再加上肉桂,因為肉桂屬於龍火,可以幫助轉化。仲景的方劑巧妙之處類似於此。

我們可以看到木生土的意義。世人認為木能剋制土,都想削減它,但他們不知道木氣是生機勃勃的氣,是陽氣,是元氣,是胃氣,這些都是同一種氣的不同名字,怎能去削減它呢?這就是東垣《脾胃論》使用升麻和柴胡來疏通木氣的原因,他反覆詳細地闡述了這一觀點。

龍雷之火,無形卻有聲,不會燃燒草木,遇到雨反而更熾烈,春天末期出現,秋天末期隱藏。龍雷之火的出現,是因為五月陰氣開始生長,水底冷而天空熱,龍是陽性生物,所以跟隨陽氣上升。到冬天陽氣恢復,龍也會跟隨陽氣下降並隱藏,雷聲也會消失。人體內的相火也是這樣。如果平日裡不能節制慾望,導致命門火衰,腎中陰氣旺盛,龍火就找不到藏身之地,所以在上焦煩熱,咳嗽等症狀。高明的醫生,會使用溫腎的藥物,順應其性質,引導它回到根源,讓它遵循秋冬陽氣潛伏的規律,最終龍火回到大海,這是至理。

然而,現在治療陰虛火衰的人,大多使用黃柏和知母作為主要藥物,進一步寒涼腎臟,加速病人死亡,這真是令人悲傷!如果有人陰虛火旺,那是腎水乾涸而火氣過盛,應該補水來配合火,而不是使用苦寒的藥物來熄滅火。壯大水的主宰,以抑制過盛的陽光,正是這個意思。

坎乾是水,是氣,就像小井和大海。兌坤也是水,就像露水和雨水。一陽陷於二陰之中為坎,坎中的水氣在地下潛行,是萬物生命的根本,所以說,滋潤萬物的,沒有比水更好的。一陰穿透二陽為兌,兌中的有形之水,普施於萬物之上,是生命的滋潤,所以說,喜悅萬物的,沒有比澤明更好的。理解這兩種水,就可以理解治理火的道理。

心火是有形的火;相火是無形的火。無形的火因燥熱而導致津液枯竭,用五行中有形的兌水來控制它,是一種權宜之計。我們身體裡自帶上池的水氣,它是無形的,用無形的水來澆灌無形的火,是一種持久的常態。這就是真水真火,升和降都適宜,形成一種既濟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