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

《古今名醫彙粹》~ 卷七 (7)

回本書目錄

卷七 (7)

1. 脾胃虧損吞酸噯腐證

一儒者面色痿黃,吞酸噯腐,恪服理氣化痰之藥,大便不實,食少體倦,此脾胃虛寒,用六君子加炮薑、木香漸愈,更兼用四神丸而元氣復。此症苦中氣虛弱者,用人參理中湯,或補中益氣加木香、乾薑;不應,送左金丸或越鞠丸。若中氣虛,必加附子,或附子理中湯,無有不驗。

白話文:

一位讀書人面色黃暗,經常反胃,打嗝伴有腐敗的味道。醫生按照調氣化痰的原則給他開了藥,但他大便稀爛,食慾不振,身體疲倦。這是因為他的脾胃虛寒。醫生給他用了六君子湯加炮製的生薑和木香,病情漸漸好轉。又加用了四神丸,元氣逐漸恢復。如果這種癥狀是中氣虛弱造成的,醫生會用人參理中湯,或補中益氣湯加木香、乾薑;如果這些藥物不起作用,還會給他服用左金丸或越鞠丸。如果中氣虛弱,一定會加附子,或用附子理中湯,這個方法屢試不爽。

一上舍嘔吐痰涎,發熱作渴,胸膈痞悶,或用清氣化痰降火,前症益甚,痰涎自出。余曰:嘔吐痰涎,胃氣虛寒,發熱作渴,胃不生津,胸膈痞滿,脾氣虛弱,須用參、耆、歸、術之類,溫補脾胃,生髮陽氣,諸病自退。不信,虛症悉至。余曰:飲食不入,吃逆不絕,泄瀉腹痛,手足逆冷,是謂五虛;煩熱作渴,虛陽越於外也;脈洪大,脈欲絕也。死期迫矣,果然。

白話文:

有一名居住在較好舍房的患者,出現嘔吐痰液、發燒口渴、胸部和橫膈膜悶脹的症狀。有人使用清熱化痰降火的藥物,但患者的病情反而加重,痰液自動流出。

我認為:嘔吐痰液是由於胃氣虛寒所致,發燒口渴是因為胃不滋生津液,胸部和橫膈膜悶脹是因為脾氣虛弱造成的。必須使用人參、黃耆、當歸、白術等溫補脾胃的藥物,生髮陽氣,才能讓諸多症狀自行消退。

如果不信我的話,虛症就會全部出現。我說:吃不下東西,不斷呃逆,腹瀉腹痛,手腳冰冷,這叫做五虛;煩熱口渴,是因為虛陽外越;脈搏強而大,脈搏將要消失。患者的死期將近了,果然如此。

陸陳湖母,久患心腹痞痛,每作必胸滿厥逆,面赤唇麻,嘔吐,咽乾舌燥,寒熱不時,而脈洪大,眾以痰火治之,屢止屢作,迨春發熱頻甚,用藥反劇。有欲用參朮等,疑痛無補法,迎余折中。余曰:此寒涼損真之故,內真寒而外假熱也。且脈弦洪而有怪狀,乃脾氣虧損,肝脈乘之而然。

白話文:

陸陳湖的母親,長期患有心腹脹痛,發作時胸悶、心悸、臉紅、嘴脣麻木、嘔吐、咽喉乾燥、舌頭發硬,時而寒戰時而發熱,脈象強大。許多醫生都認為是痰火引起的,使用化痰清火的藥物治療,但病情反覆發作,一直沒有好轉。春天時,發熱更加頻繁嚴重,用藥反而加重了病情。有人建議使用參朮等補氣藥物,但考慮到患者疼痛,擔心補藥會不利於病情,便請我來會診。我說:這是因為寒涼藥物損傷了身體的元氣,導致內在元氣虛寒,而外在表現為虛熱。此外,患者的脈象弦洪而有異常表現,這是脾氣虛弱,肝氣乘虛而生的緣故。

惟當溫補其胃,遂與補中益氣加半夏、茯苓、吳茱萸、木香,一服而效。自病發月餘,竟夕不安,乃熟寐徹曉,脈洪頓斂,諸證釋然。

白話文:

當務之急是溫補患者的胃氣。於是,我為他開出《補中益氣湯》,並加入半夏、茯苓、吳茱萸、木香。喝了一劑後,症狀就有所緩解。自從發病一個多月以來,他夜不能寐,而現在竟然安然入睡直到天亮,脈象也由洪大轉為沉緩,種種症狀都得到了緩解。

一婦人年逾二十,不進飲食二年矣,日飫清茶、果品之類,面部微黃浮腫,形體如常,仍能步履,但體倦怠,肝脾二脈弦浮,按之微而結滯。余用六君子、木香、吳茱萸,下痰積甚多,飲食頓進,形體始瘦,臥床月餘,仍服六君之類而安。

白話文:

一名二十多歲的婦女,已經兩年沒有進食了,只靠飲用清茶和水果類食物度日。她的臉部略顯黃腫,但身體形體正常,仍然能行走。然而,她感到身體疲倦乏力,肝臟和脾臟的脈搏弦緊而浮動,按壓時感覺微弱且有結滯感。我使用了六君子湯、木香和吳茱萸等藥材,排出大量的痰液。從此,她開始進食,體重逐漸下降。在臥牀一個多月後,她的身體恢復了健康,仍然繼續服用六君子湯等藥物。

2. 脾胃虧損停食痢疾等證

羅給事,小腹急痛,大便欲去不去,此脾胃氣虛而下陷也,用補中益氣送八味丸,二劑而愈。此等證候,因痢藥致損元氣,肢體腫脹而死者不可枚舉。

白話文:

羅給事患有下腹部劇烈絞痛,大便有便意卻排不出來,這是脾胃氣虛下陷導致的。使用了補中益氣湯送服八味丸,兩劑後症狀好轉。這種情況通常是由於痢疾藥物損傷元氣引起的,導致肢體腫脹,甚至有很多人因此死亡。

少宗伯顧東江,停食患痢,腹痛下墜,或用疏導之劑,兩足腫脹,食少體倦,煩熱作渴,脈洪數、按之微細。余以六君加薑、桂各二錢,吳茱萸、五味各一錢,煎熱涼服,諸證頓退,再服全退。此假熱而治以假寒也。

白話文:

少宗伯顧東江,停食導致腹瀉,腹痛下垂。有些醫生用疏通腸道的藥物,導致雙腿腫脹,食慾不振、身體疲倦,煩躁發熱口渴。他的脈象快速而脹,按壓時卻很微細。我給他使用六君子湯加薑、桂各二錢,吳茱萸、五味子各一錢,煎服,諸症都迅速減退,再服用一次即全退。這是假熱而用假寒的方法治療。

一老婦,因食後怒。患痢裡急後重,屬脾氣下陷,與大劑六君子,加附子、肉蔻、煨木香各一錢,吳茱萸五分,骨脂、五味各一錢,二劑諸證頓愈。惟小腹脹滿,此肝氣滯於脾也,與調中益氣加附子、木香五分,四劑而安。後口內覺咸,此腎水泛也,與六味地黃丸,二劑頓安。

白話文:

一位老婦人在吃飯後生氣了。得了痢疾,內急不斷,且有大便便意。這屬於脾氣下陷,使用大劑量的六君子湯,再加上附子、肉蔻、煨木香各一錢,吳茱萸五分,骨脂、五味子各一錢,兩劑藥下去後症狀就痊癒了。不過還有小腹脹滿,這是因為肝氣鬱結在脾所致,服用調中益氣湯加附子、木香五分,四劑藥後就安穩了。後來覺得口內發鹹,這是腎水泛濫所致,服用六味地黃丸,兩劑藥後就痊癒了。

先母,年八十,仲夏患痢,腹痛作嘔不食,熱渴引湯,手按腹痛稍止,脈鼓指而有力,真氣虛而邪氣實也。急用人參五錢,白朮、茯苓各三錢,陳皮、升麻、附子、炙甘草各一錢,服之睡覺索食,脈症頓退,再劑而安。此取證不取脈也。凡暴病母論其脈,當從其症。時石閣老太夫人,年歲脈證皆同,彼專治其痢,遂致不起。

白話文:

我母親,八十歲,在仲夏時節患了痢疾,腹痛嘔吐,吃不下東西,感到口渴想喝水,用手按壓腹部疼痛會稍微減輕,脈搏跳動有力,說明正氣虛弱而邪氣實盛。於是急用人參五錢,白朮、茯苓各三錢,陳皮、升麻、附子、炙甘草各一錢,服用後睡著了,醒來後想吃點東西,脈象和症狀都明顯減輕了,再吃一劑就痊癒了。這是根據症狀辨證治療,而不是隻看脈象。凡是急性病症,尤其是老年人,診斷時應當著重考慮症狀。當時,石閣老的太夫人,年齡和脈象症狀都與我母親相似,但是他們只專注於治療痢疾,導致病情加重而無法康復。

橫金陳梓園,年六十,面帶赤色,吐痰口乾,或時作泄就疹余曰:僕之症,或以為脾經濕熱,痰火作瀉,率用二陳、黃連、枳實、神麯、麥芽、白朮、柴胡之類,不應,何也?餘脈之,左關弦緊,腎水不能生肝木也;右關弦大,肝木乘脾土也。此乃脾腎虧損,不能生剋制化,當滋化源。余謂其甥曰:令舅不久當損於痢,後果然。

白話文:

有一位名叫陳梓園的先生,年紀六十歲,臉色發紅,吐痰口乾,偶爾還會腹瀉。陳先生自己說:我的病症,有人說是脾經濕熱,導致痰熱腹瀉,所以用的是二陳湯、黃連、枳實、神曲、麥芽、白朮、柴胡等藥物治療,但都沒有效果。這是為什麼呢?我為他把脈,發現左關脈弦緊,說明腎水不能滋養肝木;右關脈弦大,說明肝木剋制脾土。這是因為脾腎虧損,不能互相生剋制化,應該滋養脾腎。我對他的外甥說:你的舅舅不久之後會因為痢疾而損傷身體。後來果然應驗了我的預言。

3. 脾胃虧損瘧疾寒熱等證

冬官朱省庵,停食感寒而患瘧,自用清脾、截瘧二藥,食後腹脹,時或作痛,服二陳、黃連、枳實之類,小腹重墜,腿足浮腫,加白朮山楂,吐食未化。謂余曰:何也?余曰:食後脹痛,乃脾虛不能克化也;小腹重墜,乃脾虛不能升舉也;腿足浮腫,乃脾虛不能運行也;吐食不消,乃脾胃虛寒無火也。治以補中益氣,加吳茱萸、炮薑、肉桂,一劑諸證頓退,飲食頓加,不數劑而痊。

白話文:

冬官朱省庵,在剋制飲食後感到受寒而患上瘧疾。他自行服用清脾和截瘧的兩種藥物,但進食後腹脹,有時還會疼痛。服用二陳湯、黃連、枳實等藥物,小腹沉重下墜,腿腳浮腫。他加服了白朮和山楂,吐出未消化的食物。他對我說:「這是為什麼呢?」我回答說:「進食後腹脹和疼痛,是因為脾氣虛弱不能消化食物;小腹沉重下墜,是因為脾氣虛弱不能提升氣血;腿腳浮腫,是因為脾氣虛弱不能運行氣血;吐出未消化的食物,是因為脾胃虛寒,缺乏溫熱。」我用補中益氣湯治療,加入了吳茱萸、炮薑、肉桂。一劑藥下去,各種症狀都減輕了,飲食量明顯增加。服用了幾劑藥,他就痊癒了。

大凡停食之症,宜用六君子、枳實、厚朴。若食已消而不愈,用六君子湯。若內傷外感,用藿香正氣散。若內傷多而外感少,用人參養胃湯。若勞傷元氣兼外感,用補中益氣加川芎。若勞傷元氣兼傷食,補中益氣加神麯、陳皮。若氣惱兼食,用六君子加香附、山梔。若咽酸或食後口酸,當節飲食。

白話文:

對於食慾不振的問題,宜使用六君子湯、枳實、厚朴等藥物。

如果進食已恢復,但身體仍感不適,可以使用六君子湯。

如果兼有內傷和外感,可以使用藿香正氣散。

如果內傷較重,外感較輕,可以使用人參養胃湯。

如果勞傷元氣,同時有外感,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並加入川芎。

如果勞傷元氣,同時又有飲食不節,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並加入神麴、陳皮。

如果氣鬱伴有飲食不節,可以使用六君子湯,並加入香附、山梔。

如果咽喉有酸味,或者進食後口中有酸味,應減少飲食量。

病作時,大熱燥渴,以薑湯乘熱飲之,此截瘧之良法也。夫人以脾胃為主,未有肺胃實而患瘧,痢者,若專主發表攻裡,降火導痰,治末而忘本矣。

白話文:

當疾病發作時,出現高燒和乾渴,可用薑湯在熱的時候飲用,這是治療瘧疾的好方法。人體以脾胃為根本,沒有肺胃實而患瘧疾或痢疾的,如果只專注於發汗、攻下、降火、化痰,那是治標不治本。

一儒者,秋患寒熱,至春未愈,胸痞腹脹。余用人參二兩,生薑二兩煨熟,煎服,寒熱即止。更以調中益氣加半夏、茯苓、炮姜數劑,元氣頓復。後任縣尹,每飲食勞倦疾作,服前藥即愈。

白話文:

一位儒者,秋天患了寒熱症,直到春天還沒好,而且還有胸悶腹脹的問題。我用兩兩的人參和生薑,先將生薑烤熟,煎服給他,他的寒熱症立即停止了。之後又用調理脾胃、益氣的藥方,加入半夏、茯苓和炮姜給他服用幾天,他的元氣很快恢復了。後來他當了縣尹,每當飲食過度或勞累時,症狀就會復發,但服用我之前開的藥方後,都能很快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