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醫彙粹》~ 卷七 (6)
卷七 (6)
1. 耳諸證
《治法綱》曰:耳者腎之竅,足少陰之所主。人身十二經絡中,除足太陽、手厥陰,其餘十經絡皆入於耳,故治耳者,以腎為主。或曰心亦開竅於耳,何也?蓋心竅本在舌,以舌無孔竅,固寄於耳。此腎為主,心為客。五臟開於五部,分陰陽言之:在腎肝居陰,故耳目二藏陰精主之;在心脾肺居陽,故口、鼻、舌三竅陽精主之。《靈樞》云: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能聞五音。
五臟不和則九竅不通。故凡一經一絡,有虛實之氣入於耳者,皆足以亂其聰明,而致於聾聵。此言暴病者也。
白話文:
《治法綱》上寫:耳朵是腎臟的門戶,受足少陰經主管。除了足太陽經和手厥陰經之外,人體十二經絡都會通達於耳朵,所以治療耳朵的疾病,主要應以腎臟為治療目標。有人說心也會開口於耳朵,這是什麼原因呢?這是因為心的感官實際上在舌頭上,但舌頭沒有孔竅,所以寄居於耳朵。因此,治耳病的主要目標是腎臟,心只是輔助。五臟對應五官,如果按陰陽來分,腎臟和肝臟屬於陰,所以耳朵和眼睛這兩個器官主要受陰精控制;心臟、脾臟和肺臟屬於陽,所以口、鼻、舌這三個器官主要受陽精控制。《靈樞經》說:腎氣通達於耳朵,腎臟健康就能聽到各種聲音。
若夫久聾者,於腎亦有虛實之異。左腎為陰主精,右腎為陽主氣。精不足、氣有餘則聾,為虛。若其人瘦,而其色黑,筋骨健壯,此精氣俱有餘,固藏閉塞,是聾為實,壽兆也。二者皆重所致,不須治之。
白話文:
如果長久失聰的人,從腎臟的角度來看,也有虛實之分。左腎屬陰,主司藏精;右腎屬陽,主司氣。如果精氣不足,而氣有餘,則會導致失聰,稱為虛聾。如果這個人體型消瘦,面色黝黑,筋骨健壯,表明精氣都很充沛,固藏閉塞,這種失聰屬於實聾,是長壽的徵兆。這兩種失聰都是由於身體過重所致,不需要治療。
又有乍聾者。經曰:不知調和七損八益之道,早衰之節也。其年未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其症耳聾面頰黑者,為精脫神憊,用安腎丸、八味丸、經風、薯蕷丸,選而用之。若腎經虛火。面赤口乾,痰盛內熱者,六味丸主之。此論陰虛者也。
白話文:
還有一種忽然耳聾的情況。醫書上說:不懂得調和「七損八益」之道,是早衰的徵兆。這樣的人不到五十歲,身體就衰弱,耳目也不靈光了。他們耳聾、臉色發黑,是因為精氣不足、神疲乏力,可以使用安腎丸、八味丸、經風丸、薯蕷丸這類藥方,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如果腎經虛火導致面紅口乾,痰熱內盛,則可以使用六味丸。這些都是針對陰虛的治療方法。
至於陽虛者,亦有耳聾。經曰:清陽出上竅。胃氣者,清氣、元氣、春升之氣也,今人飲食勞倦,脾胃之氣虛,不能上升,而下流於腎肝。故陽氣者閉塞,地氣者冒明,邪害空竅,令人耳目不明。此陽虛耳聾,須用東垣補中益氣湯主之。若不知自節,日就煩勞,即為久聾之症矣。
白話文:
陽虛的人也會耳聾。經書上說:「清陽之氣上行到頭部的空竅。」胃氣是清氣、元氣、春天的上升之氣,現在的人飲食不節、勞累過度,導致脾胃之氣虛弱,無法向上升,反而向下流到腎肝。因此陽氣閉塞,地氣上冒,邪氣侵害空竅,導致人耳目不清明。這是陽虛導致的耳聾,需要使用東垣的補中益氣湯來治療。如果不知道節制自己,每天都過於勞累,就會變成久聾的症狀了。
又有因虛而外邪乘之聾者,如傷寒邪入少陽之類。
又有耳痛、耳鳴、耳癢、耳膿、耳瘡,亦當從少陰正竅分寒熱虛實而治之,不可專作火與外邪治。
白話文:
又有因為體虛而被外邪侵襲導致耳聾的情況,比如傷寒病邪侵入少陽經之類。
還有耳痛、耳鳴、耳癢、耳膿、耳瘡等症狀,也應當根據少陰經的正常孔竅區分寒熱虛實來治療,不能一味地當作火邪或外邪來處理。
耳鳴以手按之而不鳴,或少減者,虛也;手按之而愈鳴者,實也。王節齋曰:耳鳴盛如蟬,或左或右,或時閉塞,世人多作腎虛治,不效。殊不知此是痰火上升,鬱於耳而為鳴,甚則閉塞矣。若其人平昔飲酒厚味,上焦素有痰火,只作清痰降火治之。大抵此症先多有痰火在上,又感惱怒而得。
怒則氣上,少陽之火客於耳也。若腎虛而鳴者,其鳴不甚,其人必多欲,當見勞怯等症。
白話文:
- 耳鳴時用手指按住耳朵後,耳鳴減輕或消失,這是氣血虛弱的表現。
- 耳鳴時用手指按住耳朵後,耳鳴反而加重,這是氣血過盛的表現。王節齋說:耳鳴聲音大如蟬鳴,有時左耳鳴,有時右耳鳴,有時耳道閉塞,一般人都當成腎虛來治療,但沒效果。其實這是痰火上升,鬱積在耳朵裡造成的鳴響,嚴重時會導致耳道閉塞。如果這個人平時喜歡喝酒吃大魚大肉,上焦本來就有痰火,那就只要清痰降火來治療。一般來說,這種耳鳴症狀都是先有痰火在上面,然後受到惱火生氣的刺激而發作的。
惟薛立齋詳分縷晰。云:血虛有火,用四物加山梔、柴胡。若中氣虛弱,用補中益氣湯。若氣血俱虛,用八珍加柴胡。若怒便聾,而或鳴者,屬肝膽經氣實,用小柴胡加芎、歸、山梔。氣虛用補中益氣湯加柴胡、山梔。午後盛者,陰血虛也,四物加白朮、茯苓。若腎虛火動,或痰盛作渴者,必用地黃丸。
白話文:
只有薛立齋詳細區分症狀。他認為:
- 血虛有火,可以用四物湯加山梔、柴胡。
- 如果中氣虛弱,可以用補中益氣湯。
- 如果氣血兩虛,可以使用八珍湯加柴胡。
- 如果生氣後就耳聾,有時還會耳鳴,說明是肝膽經氣盛,可以用小柴胡湯加川芎、當歸、山梔。
- 如果氣虛,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柴胡、山梔。
- 午後症狀加劇,表示陰血虛,可以用四物湯加白朮、茯苓。
- 如果腎虛導致火氣旺盛,或痰多口渴,必須要用地黃丸。
耳中哄哄然,是無陰也。又液脫者,腦髓消,脛瘦,耳數鳴,宜地黃丸。腎虛耳中潮聲無休止時,妨害聽聞者,當墜氣補腎,正元飲咽黑錫丹,間進安腎丸。腎臟風,耳鳴,夜間睡著如打戰鼓、更鼓,四肢抽摯痛,耳內覺風吹奇癢,宜黃耆丸。腎者宗脈所聚,耳為之竅,血氣不行,宗脈乃虛,風邪乘虛隨脈入耳,風與之搏,故為耳鳴。先用生料五苓散,加制枳殼、橘紅、紫蘇、生薑同煎,吞青木香丸,散邪下氣。
續以芎歸飲和養之。
白話文:
- 耳朵裡嗡嗡作響,是腎陰不足的表現。另外,如果身體水分流失,大腦骨髓衰竭,小腿瘦弱,耳朵經常鳴響,這時應該服用地黃丸。
- 如果腎虛導致耳朵裡持續出現潮汐聲,影響聽力,應採用墜氣補腎的方法,服用正元飲和黑錫丹,間隔服用安腎丸。
- 腎臟有風,會導致耳鳴,晚上睡覺時耳鳴像打鼓一樣,四肢抽搐疼痛,耳朵內有風吹的感覺,奇癢難忍,這時應服用黃耆丸。
- 腎臟是宗脈的聚合處,耳朵是腎的孔竅,如果氣血運行不暢,宗脈就會虛弱,風邪就會趁虛而入,與氣血相搏,導致耳鳴。治療時首先服用生料五苓散,並加入炮製後的枳殼、橘紅、紫蘇、生薑同煎服,同時服用青木香丸,以驅邪降氣。
耳中耵聹、耳鳴、耳聾,內有汙血,宜柴胡聰耳湯。又《聖惠》云:有一人耳癢,一日一作,可畏,直挑剔出血,稍愈,此乃腎臟虛,致浮毒上攻,未易以常法治之,宜服透冰丹。勿飲酒,啖濕面、雞、豬之屬,能盡一月為佳。不能戒則無效也。
白話文:
耳朵裡有耳屎、耳鳴、耳聾,這表示體內有瘀血,適合使用柴胡聰耳湯治療。
《聖惠方》中記載:有一個人耳道發癢,每天發作一次,讓人感到害怕。如果直接用小棍子挑出耳道中的膿血,症狀會稍微好轉。這是因為腎虛導致浮毒上升,無法用一般的治療方法解決。建議服用透冰丹。
在服用期間,不要喝酒,也不要吃冷麪條、雞肉或豬肉等食物。如果能戒除這些食物一個月,效果最好。不能戒除的話,治療將無效。
又有耳內生瘡,為足少陰,其經虛,風邪乘之,隨脈入耳,與氣相搏,故令耳門生瘡也。曾青散主之,黃連散亦可,內服鼠黏子湯。蓋耳瘡屬於少陽三焦經,或足厥陰肝經,血虛風熱,或肝經暴火風熱,或腎經風火等因。若發熱焮痛,屬少陽、厥陰風熱,用柴胡山梔散。若內熱癢痛,屬二經血虛,用當歸川芎散。
白話文: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耳朵裡長瘡,這是因為足少陰經虛弱,風邪趁機侵入,沿著經脈進入耳朵,與氣血相搏,因此導致耳門長瘡。可以使用曾青散或黃連散治療,內服鼠黏子湯輔助。
耳瘡通常與少陽三焦經或足厥陰肝經相關。可能是血虛風熱、肝經暴火風熱或腎經風火等原因導致。如果發熱疼痛,屬於少陽、厥陰風熱,可以使用柴胡山梔散治療。如果內熱瘙癢疼痛,屬於兩個經絡血虛,可以使用當歸川芎散治療。
若寒熱作痛,屬肝經風熱,小柴胡湯加山梔、川芎。若內熱口乾,屬腎經虛火,用加味地黃丸;如不應,用加味八味丸。
白話文:
如果出現寒熱疼痛,且屬於肝經風熱,可以加用山梔和川芎到小柴胡湯中。
如果出現內熱口乾,且屬於腎經虛火,可以加用加味地黃丸;如果加味地黃丸無效,則可以加用加味八味丸。
又耳膿,即聤耳,用紅綿散、麝香散,內服柴胡聰耳湯、通氣散。如壯盛之人,積熱上攻,膿水不差,紅綿散、麝香散,不宜收斂太過也,宜三黃散。
白話文:
此外,還有耳膿,也就是耳聾。可以塗抹紅綿散、麝香散,內服柴胡聰耳湯、通氣散。如果是身體強壯的人,熱氣上衝,導致耳膿久治不癒,紅綿散、麝香散不適合使用過量,此時宜用三黃散。
若蟲入耳痛,將生薑擦貓鼻,其尿自出,取滴耳內,蟲即出。用麻油則蟲死難出。或用炒芝麻枕之,蟲亦出,但不及貓尿之速也。
白話文:
如果小蟲爬進耳朵引起疼痛,可以把生薑擦在貓的鼻子上讓它流鼻涕,然後取鼻涕滴入耳朵中,蟲子就會跑出來。如果使用麻油,蟲子會被麻醉死在耳朵裡,反而難以取出。或者也可以用炒熱的芝麻枕在耳朵上,蟲子也會跑出來,只是速度不如貓尿那麼快。
有一小兒患耳膿,經年藥不效,此腎虛也,用六味地黃丸加桑螵蛸,服之即愈。
白話文:
有一個小孩子患有耳膿,常年用藥都治不好。這是因為他的腎氣虛弱所致。於是用六味地黃丸加上桑螵蛸來治療,用藥之後就治好了。
喻嘉言曰:人身有九竅,陽竅七,眼、耳、目、口、鼻是山;陰竅二,前後二陰也。陽氣走上竅,而下入陰位,則有下泄腹鳴之候;陰氣走下竅,而上入於陽位,則有窒塞耳鳴之候。故人當五十以外,腎氣漸衰於下,每每從陽上逆。腎主閉藏,不欲外泄,因肝木為子,疏泄母氣而散於外。
白話文:
喻嘉言說:人體有九個孔竅,陽性的孔竅有七個,即眼睛、耳朵、嘴巴、鼻子,這些都是屬於山。陰性的孔竅有兩個,即前陰和後陰。
陽氣通於上方的孔竅,並且向下進入陰位,就會出現腹瀉和腹鳴的症狀;陰氣通於下方的孔竅,並且向上進入陽位,就會出現耳塞和耳鳴的症狀。
所以人到了五十歲以後,腎氣逐漸衰弱,常常從陽位反過來逆行。腎臟主司封藏,不喜歡向外發泄,而肝臟是腎臟的兒子,所以肝臟疏泄了腎臟的氣,導致氣散發到體外。
是以謀慮鬱怒之火一動,陰氣從之上逆,耳竅窒塞不清。年高之體大率類此。然較之聾病,一天一淵。聾病者,竅中另有一膜,遮蔽外氣不得內入,故以升竅為主。而方書所用石菖蒲、麝香等藥,及內外攻法,皆為此而設。至於高年陰氣不自收攝,越出上竅之理,從無一人言及。
白話文:
因此,當憂慮憤怒之火一動,陰氣便從上面上升,堵塞耳竅使之不清。上了年紀的身體大多如此。不過,與失聰症相比,兩者完全不同。失聰症是指耳竅中另有一層薄膜,阻隔外界聲音無法進入,因此以疏通耳竅為主。醫書中所使用的石菖蒲、麝香等藥物,以及內外攻法,都是為了這個目的而設定的。至於年紀大了陰氣無法收斂,而往外竄出耳竅的情形,卻從來沒有人提過。
不知陰氣致上竅,亦隔一膜,不能越出竅外,止於竅中如蛙鼓鑼鳴,鼓吹不已,以故外入之聲,為其內聲所混,聽之不清。若氣稍不逆上,則聽稍清;氣全不逆上,則聽全清矣。余悟明此理,治高年逆上之氣,屢獲奇驗。大意全以磁石為主,以其重能達下,性主下吸,又能制肝木之上吸故也。
白話文:
不知道陰氣上升到耳竅,也隔著一層膜,無法穿過耳竅向外發散,只會停留在耳竅中像青蛙鼓鳴、鑼響,不停地喧嘩。因此,外界的聲音會被耳中的聲音所擾亂,聽不清楚。如果陰氣稍稍不往上逆,聽力就會稍稍好一些;如果陰氣完全不逆上,聽力就會完全清晰。我明白了這個道理,治療老年人逆行的陰氣,屢次得到奇效。治療的要點全部以磁石為主,因為磁石很重,能夠到達下面,性質主要是向下吸引,而且能制約肝木的向上吸引。
而用地黃、龜膠群陰之藥輔之,更用五味子、山茱萸之酸以收之,令陰氣自旺於本宮,不上觸於陽竅,聲入即通,無壅礙也。方書指為少陽膽、厥陰肝二經熱多所致,是說左耳分部。然少陽之氣能走上竅,其穴皆絡於腦巔,無觸筋沖耳之理,不當與厥陰混同立說。其通聖散一方,汗下兼用,乃治壯火之法。
白話文:
然後用地黃、龜膠等滋陰的藥物輔助治療,再用五味子、山茱萸等酸性的藥物來收斂,使陰氣在腎臟旺盛,不會上升到陽竅,這樣耳朵就能聽到聲音,不會有阻塞感。古方書上認為耳聾是由少陽膽經、厥陰肝經的熱邪過多引起的,他們說這是左耳的區域。但是少陽經的氣能上升到陽竅,它的穴位都與頭頂相通,不會導致筋脈受阻,耳中發聲。所以不應該將少陽經和厥陰經混為一談。他們所說的通聖散一方,是用汗法和瀉法兼用的方法,這是治療熱盛的方法。
丹溪所取,亦無確見。惟滾痰丸一方,少壯用之多有效者,則以大黃、黃芩、沉香之苦,最能下氣。而礞石之重墜,大約與磁石之用相仿也,然大損脾胃,耗胸中氤氳之氣。至於腎虛耳鳴,指作膀胱相火上升,則陽火必能透出上竅,不為鳴也,尤見丹溪無稽之談。高年之人,腎水已竭,真火易露,故腎中之氣易出難收,況有厥陰之子為之挹取乎!然則壯水以制陽光,如盞中加油,燈焰自小,誠為良治。
乃云作腎虛治不效,豈為老人立法哉?收攝腎氣,老人之先務,以丹溪明哲,而為此等議論乎?
白話文:
丹溪所主張的治療方法,並沒有確切的依據。他只有一個治療咳痰的藥方,對年輕人使用效果較好,那是因為大黃、黃芩和沉香的苦味可以瀉氣。而礞石的重量墜沉作用,大約類似磁石,但會嚴重損害脾胃,耗損胸中的氤氳之氣。至於腎虛耳鳴,丹溪認為是膀胱相火上升所致,但陽火一定是向上發散的,而不是向下鳴叫,這說明丹溪的說法不切實際。對於老年人來說,腎水已經枯竭,真火容易外露,因此腎氣容易外泄難以收斂,再加上厥陰之氣的助長。所以,用壯水來制約陽火,就好比在燈盞中加油,燈焰自然會變小,這纔是真正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