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

《古今名醫彙粹》~ 卷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

1. 陰病門

若在外在中在上之陽衰微不振,陰氣乃始有權,或膚冷不溫,漸至肌硬不柔,衛外之陽不用矣;或飲食不化,漸至嘔泄痞脹,脾中之陽不用矣;或當膺阻礙,漸至窒塞不開,胸中之陽不用矣。乃取水土所封之陽出而任事,頭面得陽而戴赤,肌膚得陽而熯燥,脾胃得陽而除中,即不中寒,其能久乎?

故治陰之法,不可不謹。治之之法,其難有八。夫寒中少陰,行其嚴令,埋沒微陽,肌膚凍裂,無汗而喪神守,急用附子、乾薑,加蔥白以散寒,加豬膽汁引入陰分。然恐藥力不勝,熨蔥灼艾,外內悉攻,乃足破其堅凝。少緩須臾,必無及矣。此一難也。

若其人真陽素擾,腠理素疏,陰盛於內,必逼其陽亡於外,魄汗淋漓,脊項強硬,用附子、乾薑、豬膽汁,即不可加蔥及熨艾,恐助其散,令氣隨汗脫,而陽無由內返也。宜撲止其汗,陡進前藥,隨加固護腠理。不爾,恐其陽復越。此二難也。

用附子、乾薑以勝陰復陽者,取飛騎突入重圍,使既散之陽望幟爭趨。不知此義者,加增藥味,和合成湯,反牽制其雄入之勢,必至迂緩無功,此三難也。

其次,前藥中即須首加當歸、肉桂,兼理其榮,以寒邪中入,先傷榮血故也。不爾,藥偏於衛,與病即不相當,邪不盡服,必非勝算。此四難也。

其次,前藥中即須加人參、甘草,調元轉餉,收功帷幄。不爾,姜附之猛,直將犯上無等矣。此五難也。

用前藥二三劑後,運動頗輕,神情頗悅,更加黃耆、白朮、五味、白芍,大隊陰陽平補,不可歇手。如怠緩不為善後,必墮前功。此六難也。

若其人素有熱痰,陽去早已從陰而變寒,至此,則無形之陰雖散,而有形之寒痰尚有留為阻塞竅隧者,姜附固可勿施,其牛黃、竹瀝一切寒涼,斷不可用,用則陰復用事,必墮前功。此七難也。

用平補後,總有寒痰,但宜甘寒助氣開通,不宜辛辣助熱。陽既安堵,即宜休養其陰。不爾,轉生他患,此八難也。

白話文:

陰病門

若外在、中上之陽氣衰弱不振,陰氣便開始佔據主導地位,或皮膚冰冷,漸漸肌肉僵硬,體表陽氣不再運作;或飲食消化不良,漸漸出現嘔吐、腹瀉、痞脹,脾臟的陽氣不再運作;或胸部氣機阻滯,漸漸胸悶不通,胸中的陽氣不再運作。此時需將被水土(寒邪)封閉的陽氣引出,使其發揮作用:頭面得到陽氣而面色紅潤,肌膚得到陽氣而溫燥,脾胃得到陽氣而消化良好,就不會再受寒邪侵襲。但這樣能持久嗎?

所以治療陰病的方法,不可不謹慎。治療陰病,其困難有八點:寒邪侵犯少陰經,嚴厲地發揮其作用,埋沒微弱的陽氣,肌膚凍裂,沒有汗液且神志不清,需緊急使用附子、乾薑,加蔥白以散寒,加豬膽汁導入陰分。但擔心藥力不足,則需用蔥、艾灸熨,裡外同時攻邪,才能打破其堅凝狀態。稍有延誤,就來不及了。這是第一個難點。

如果病人原本陽氣就虛弱,腠理(肌膚組織)本來就疏鬆,陰盛於內,必然會逼迫陽氣外泄,出汗不止,脊背僵硬,此時使用附子、乾薑、豬膽汁,就不能再加蔥和艾灸,以免助長陽氣散失,導致氣隨汗液排出,陽氣無法回歸。應該先止汗,然後迅速服用上述藥物,同時加強保護腠理。否則,恐怕陽氣再次外泄。這是第二個難點。

使用附子、乾薑以克服陰邪恢復陽氣,如同飛騎衝入重圍,使已經散失的陽氣像看到旗幟一樣爭先恐後地回歸。不懂得這個道理的人,會增加藥物種類,混合煎服,反而阻礙了陽氣回歸的勢頭,必然導致緩慢無效。這是第三個難點。

其次,上述藥物中必須首先加入當歸、肉桂,兼顧調節營血,因為寒邪入侵,首先損傷營血。否則,藥物只注重於衛氣,與疾病不相應,邪氣不能完全去除,必然不能奏效。這是第四個難點。

其次,上述藥物中必須加入人參、甘草,以調和元氣,鞏固療效。否則,薑附藥性過猛,會直接損傷元氣。這是第五個難點。

服用上述藥物二三劑後,病情有所好轉,精神狀態也較好,此時應再加入黃耆、白朮、五味子、白芍,全面調補陰陽,不可鬆懈。如果怠慢,不善於後續調理,必然會前功盡棄。這是第六個難點。

如果病人素有熱痰,陽氣已耗竭,轉而從陰寒化,此時,雖然無形的陰邪已經散去,但有形的寒痰仍然阻塞經絡,薑附固然不可使用,而牛黃、竹瀝等寒涼藥物,絕對不能使用,用了就會使陰邪再次作祟,必然會前功盡棄。這是第七個難點。

經過調補陰陽之後,如果仍然有寒痰,只宜用甘寒藥物來幫助氣機通暢,不宜使用辛辣溫熱之品。陽氣已經安穩,就應該保養陰氣。否則,會轉生其他疾病。這是第八個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