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

《古今名醫彙粹》~ 卷二 (2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5)

1. 喻嘉言脈論三則(痙損水)

寸口之沉,趺陽之伏,相搏於中則為水,豈非三陰結一定之診乎?然肺合皮毛者也,皮膚者絡脈之所過,肺沉而氣不為充,營潛而血不為養,則絡脈虛;脾為胃行津液者也,脾伏則津液不入膀胱,故小便難。絡虛便難,水之積者乘虛而走皮間為腫矣。

程郊倩曰:脈浮、數、大、動、滑,此名陽矣。仲景於浮大脈有曰:浮則無血,大則為寒。於數脈有曰:數為虛,虛為寒。於動、滑脈有曰:此三焦傷也。曰:滑則為噦。此等虛實關頭,即陰陽轉換處,學者未辨到脈理之精微,窮其變伏,防其勝復,則於脈疑處無有犀燭,何能於病難時下得雷斧?

張隱菴曰:識脈難,審脈更難。如浮、沉、遲、數、滑、澀,及二十四脈,以對待之法識之,猶易分別於指下。所謂審脈者,體氣強壯之脈何因,所主之病何症,以心印心,而後得確者。叔和曰:浮為在表,沉為在裡,數為在腑,遲為在臟。又曰:浮則為熱,浮則為風,浮為氣實,浮為氣虛,浮則無血,浮則為虛。

是將為外感乎?為內傷乎?為氣乎?為血乎?為實乎?為虛乎?是必審其證之表裡陰陽,寒熱虛實,病之久病新病,脈之有力無力,而斷之以意也。

白話文:

寸口脈沉而足陽明脈伏,兩者互相影響,就會導致水腫,這難道不是三陰經絡阻塞的典型表現嗎?因為肺氣通於皮膚,皮膚是經絡循行的部位,肺氣虛弱導致氣血不足,營氣潛藏,血液不能滋養,就會造成經絡虛弱;脾臟負責運化水液,脾虛則水液不能輸送到膀胱,所以小便不利。經絡虛弱,小便不利,水液就會乘虛而入,滯留在皮下組織,形成水腫。

程郊倩說:脈象浮、數、大、動、滑,這是陽氣亢盛的表現。張仲景論述浮大脈時說:「脈浮則無血,脈大則為寒。」論述數脈時說:「脈數則為虛,虛則為寒。」論述動、滑脈時說:「此三焦受損。」又說:「脈滑則為噦。」這些虛實的關鍵,正是陰陽轉換之處,學習者如果不能深入理解脈理的精微之處,窮究其變化隱伏,預防其盛衰轉換,那麼在遇到疑難脈象時就缺乏明察秋毫的能力,又怎能在危急時刻做出正確判斷呢?

張隱菴說:識別脈象很難,審察脈象更難。像浮、沉、遲、數、滑、澀等,以及二十四種脈象,只要運用對應的方法去辨識,還比較容易在指下區分。所謂審察脈象,就是要了解氣血強壯的脈象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所主導的疾病症狀是什麼,用心去體會,才能得到確切的判斷。王叔和說:脈浮則病在表,脈沉則病在裡,脈數則病在腑,脈遲則病在臟。又說:脈浮可以是熱,可以是風,可以是氣實,可以是氣虛,可以無血,可以是虛證。

所以,判斷是外感還是內傷,是氣虛還是血虛,是實證還是虛證,必須審察疾病的表裡、陰陽、寒熱、虛實,以及病程的久暫,脈象的有力與否,然後憑藉經驗來做出判斷。